第九卷 塞北風雲起 第一章 萬物皆備與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喬木兮有思字數:2134更新時間:24/06/28 17:25:54
    貞觀三年八月,江南還是熱火朝天,暑熱難耐的時候。而長安已是秋風氣爽之際。

    剛剛一場大雨使得本來還有些悶熱的關中大地徹底清爽起來,雨後的泥土芬芳,淡雅草香,將有些粗礦的北方變得清柔起來。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清朗的讀書聲從一座古樸典雅的院落裏傳來,姬鬆在講臺上來回走動,看着底下讀書的學生,自己也是自得其樂。

    “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學生不是很懂。”

    一個看起來不大,但眼睛卻十分明亮的少年歪着腦袋向姬鬆問道。

    他停了下來,朝着對方壓了下手道:“你先坐下!”

    然後有對其他學生問道:“你們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看到衆人搖頭,姬鬆這才說道:“這是《孟子-盡心上》中的一句話,你們纔剛開始學習《孟子》,不懂其中的道理也是無可厚非。

    但既然不懂,那爲什麼只有李安一人詢問,而你們卻一言不發?是都懂了?不見得吧!”

    這些少年當中有不少是長安勳貴家的孩子,程咬金家的程處嗣就在其中,尉遲寶林同樣也在列。

    他們這兩家和其他勳貴有着明顯區別,那就是發跡之前早已家道中落,以至於族裏連個真正的讀書人都沒有。

    想要求學,但又毫無門路。一般讀書人他們不願意,世家門閥他們又被別人看不起,以至於這些年幾個孩子除了識字外,學問就別提了。

    直到姬氏學堂擴建之後,就立馬將自己孩子送了過來。對於姬鬆他們是放一萬個心,不提他本身的學問,不管是文武兩道都是人中翹楚。

    這樣的老師打着燈籠都這不到,更不要說姬氏學堂第一期的那些孩子,一個個不管是學文還是武藝,那都是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存在。

    於是,在將他們放到姬氏學堂之後,就放話了:除了逢年過節回家看看之外,就在學堂待着,要是敢不聽話或者調皮搗蛋,要是讓老子知道,就等腿打折吧!

    完了還對姬鬆道:“孩子就放到你這兒了,你雖然現在是文官,但畢竟是武侯起家的,這些都是你同輩的兄弟。

    反正是交給你了,不管你怎麼教,這些老夫不管。要是不聽話就可勁的揍,只要不揍死,就往死裏揍,只要成才就好。”

    遇到這些沙場上的悍將,他們也不管你怎麼教,只要能成才,其餘的一概不管。

    姬鬆能說什麼?只能讓他們留下,老將們滿意地離開了,只留下一個個平時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長安紈絝們。

    姬鬆沒有做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但當她拿到卷子時,差點沒被氣出病來。

    天啊,就這些連字都認不全,寫字如狗爬的東西,讓他給整成才了?教他們?姬鬆還不如教幾頭豬來得實在。

    “你就是我們的先生?看起來也沒比我們大多少啊?”一個看起來鼻孔朝天,一副目中無人的模樣的少年說道。

    姬鬆看了他一眼就出去的,隨後只剩下裏面殺豬般的叫聲。

    教育他們,姬鬆就一個辦法,打,打到聽話爲止。不把這些人身上那些臭毛病給治了,就是給他們請來大儒也是這個鳥樣。

    剛纔提問的少年看樣子也就九、十歲的年紀,名叫李安,是柴紹送過來的,說是小姨的一個晚輩,人挺聰明的,就是沒什麼好老師,就帶過來讓他看着教就是。

    姬鬆也沒在意,李氏皇族家裏人多了去了,姬鬆又不全認得。只以爲是一個旁支而已!

    教室裏的學生被姬鬆問的啞口無言,有的慚愧地低下頭,有的對始作俑者的李安目怒而視。

    就好比這位!

    “房遺愛!你想幹什麼?”

    姬鬆一聲怒喝,嚇得他趕緊正襟危坐,目不斜視!

    看到他這樣,姬鬆也就沒再說什麼,這些個權貴家的,特別不是嫡長子的那種,都不怎麼被家裏看重。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目空一切,對誰都一副看不起的樣子,還特別好臉面。

    所以姬鬆有時候打他們沒事,但要是做的過了,這羣王八蛋就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讓他頭疼不已!

    搖搖頭不去想這些,他說道:“............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物之理本就近在眼前、在內心之中。向內在生命求索,道理就會實實在在地呈現出來,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快樂了。

    以之爲,努力把這個道理推己及人,仁就在此處。”

    更深一層的意思姬鬆沒說,說了他們也不懂。

    天人本就合一,只是人向外逐物,未曾反躬自省,向內關照此合一之真實。天本是誠而無欺的、實實在在的,只有人動思審慮、謀算作僞。

    故真反身者,能與天合一,享其天爵,安其天樂,此謂修身,此謂明道。並以此推己及人,近而遠之,以合內外,可謂仁矣。

    這段話後世的朱熹對其解釋的最爲詳盡,但朱熹這人卻讓姬鬆有所不喜,至於原因嘛?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李安?”

    “學生在!”正在思考姬鬆所說話的李安被叫醒,他連忙行禮道。

    他娘告訴過他,這次求學的機會不容易,要他一定不要調皮搗蛋,要是被先生趕回來,今後可能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還說這位先生是父親爲他親自選的,這讓從記事起就很少見到父親的他極爲開心,父親原來一直都惦記着自己,只是太忙了而已!

    娘告訴他說,只要自己從那位先生手中出師,就能見到父親了,這讓他本來就好學的性子更加刻苦起來。

    “你可曾明白了?”姬鬆對這個懂事聽話,還很勤奮的孩子充滿了好感,於是耐心問道。

    李安有些侷促,不安道:“學生........學生不是很明白!”

    姬鬆一笑,對所有人都說到:“《孟子》是先賢的心血之作,其中很多都是微言大義,你們才開始學,不懂也正常,今後努力就是了。”

    “學生謹記先生教導!”衆人齊聲道。

    姬鬆點點頭,示意他們繼續讀書。onclick="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