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火車搞起來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禦寇字數:2371更新時間:24/07/17 11:30:15
    他當然知道,足利義滿此時正急着將倭國的南北朝統一,根本不想此時跟大明生出摩擦。

    原本是想偷偷佈局一手,給大明搞點麻煩的。

    結果沒想到,朱標直接宣戰了,打亂了足利義滿的所有安排。

    還有剛剛南北匯合之後的後圓融天皇,也心思浮動起來。

    “還有,殿下。”

    鄭選禮又說道。

    “遠征的團隊,今日就要在寧波港集結,會北上先行來到杭州灣,由殿下您校閱。”

    “然後就可出海了。”

    “啊,這...”

    朱標無奈的起身。

    “讓他們不必再北上到杭州灣了,直接從寧波港出發。”

    “我現在就動身去寧波,正好看看浙江的軍務,見見戚繼光。”

    “是,殿下,還有一件事。”

    鄭選禮踏出房門之前,又回聲道。

    “工部那邊說,您要求的蒸汽之車,初見雛形啊。”

    “以山西太原之地運來的黑煤,填入之後運作,可以讓鐵鑄車頭行動。”

    真的聽見這話,朱標頓時狂喜的從牀上蹦了起來,臉色略帶沉寂之後便說道。

    “現在就起駕回宮!”

    火車這東西,要是修出來,不說別的。

    單單在南京,朱標就能做到,一日將貨物運到整個南方,甚至大江南北。

    還修什麼大運河呀!

    搞什麼百萬漕工生息所寄!

    南京,這個都城的地理優勢,也將正式發揮出來。

    所謂的橫跨兩江,掌控南北,正是應天城的最大優勢。

    定都在這裏,再加上火車線路一通,那才叫是真正的中央集權。

    朱標已經迫不及待了。

    老朱他們酒都還沒醒,朱標就已經騎上快馬,回了應天城。

    果不其然,現在的工部大院又擴建了。

    從紫禁城南城的方向,往外擴建了差不多幾十裏。

    這幾十裏修建的建築不多,大多都只是將其圍起來。

    在這裏試驗的項目,保密等級也低一些,所以不需要太多人駐守。

    其中研發火車的工作組,就是在這裏。

    如今研究蒸汽機和火車的一系列人才,都是最早被朱標發現,擅長機械方面的。

    其工作組的主要人物,叫李應物。

    原本是應天成的秀才,特別擅長奇技淫巧。

    被工部的人,在民間搜尋發現後,就直接丟了過來。

    朱標回到紫禁城後,坐下僅僅喝了奶茶。

    這又騎着馬,去了火車實驗場地。

    如今的試驗場地,不再是坐轎子,就能到的地方了。

    幾十裏,都快趕到馬鞍山了,必須騎馬才能抵達。

    抵達時,已經是中午。

    烈日炎炎之下,初冬的寒風消融的乾乾淨淨。

    南方的陰冷,這兩天才剛剛浮現,就被壓了下去。

    朱標看見這片,對外宣稱是皇家獵場的實驗場地內。

    用粗大的橡木,搭建的一條長達三裏的軌道。

    軌道盡頭,則放着一尊奇形怪狀的鐵騎車輛。

    這車輛,無論怎麼看,都跟前世的火車相差太大。

    首先它是個圓頭的,上面還充滿了鉚釘和榫卯技術。

    雖然西方的焊接,和螺絲那一套,東方並不擅長。

    但老祖宗傳下來的榫卯技術,算是被這幫工匠給玩到了家。

    朱標看着這座火車的形態,基本上就完全是用各種結構,給耦合在一起的。

    設置了各種精巧的小鍵,關鍵地方插入核心,複雜到了朱標都看不懂的程度。

    真正的榫卯,可不是用來修房子的斗拱,那麼簡單。

    根據民間百計大全裏面的記載,複雜的榫卯甚至可以做到,讓一隻飛鳥在天空中飛三天,而不下來。

    這種絕技,雖然如今已經失傳,但民間的榫卯技術,還是強的令人可怕。

    只需將其稍加改進,多動腦子,再運用到現代技術上來,多餘的鐵釘就完全沒必要了。

    各種結構,在冶煉出來之前,就已經定好了尺寸。

    在經過各種機牀的搓磨之後,緊密的耦合在一起。

    說白了,這火車就是一個大型積木。

    而且天然具備了拆卸的優勢,很少有半永久化構件,全部都是模塊化的部分。

    拆了之後,可以就地再組裝,成另一樣東西。

    可以說,很多配件都是相通的。

    看來,華夏的科技是徹底走出了另一條道路啊。

    朱標心中嘖嘖感嘆着。、

    雖然,對能源的利用上,本質沒變。

    但在工程結構上,跟西方發展而來的科技,產生了巨大改變。

    這是一條新路。

    連朱標都不瞭解,只能指望大明的工匠們,自己去研究。

    還好如今工部也在各地,迅速挖掘人才。

    許多隱世的木工世家傳人,都被挖了出來。

    他們的作用,將不再是替王宮貴族,營造宮殿,建造精巧的玩具。

    而是來建設國之重器!

    在工程建造這方面,華夏從來不缺智慧。

    甚至能想到,很多西方人想不到的方法。

    “殿下。”

    場中十幾位身着官袍的大匠,已經等候半晌。

    李應物,就在最前方。

    這李應物年紀不過三十許,頜下留着短鬚,面白消瘦,骨架卻很大,看起來就像個長竹竿一樣。

    只有眸中,那兩點熠熠生輝的光芒,顯示着他的激動之情。

    “你們很不錯啊。”

    朱標看下向一旁的毛印。

    這麼大的事,毛印自然要到場了。

    他現在,屬於工部的萬金油管家,各個項目都插一手。

    但朱標嚴令禁止,他干涉研究人員的研究。

    他的作用,就是負責給研究人員們,提供和配給各種物資,完成他們的一切奇思妙想。

    無論花多少錢,朱標這裏都出。

    所謂科技,其實就是靠砸錢,砸出來的。

    不砸錢,哪來的科技呢?

    只要砸錢砸的多,華夏誕生科學基礎的根基,都要比西方要強很多。

    這點錢看起來多,但就算技術工作組一起開展,還比不上民間一個王爺幾年的花天酒地。

    “殿下,您所說的這火車之物,吾等總算是有眉目了。”

    毛印也是激動的鬍子亂顫,他花白的鬍子,現在已變成了純白。

    關鍵是,這半年來他也太累了。

    做這麼多賬,處理這麼多事情。

    還要重新在民間蒐羅人才,組建一個不算貪污腐敗的物資供應機構,也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

    可這老頭,在朱標不斷打雞血下,就是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