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十六治國方略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暮色長亭字數:2325更新時間:24/06/28 15:53:11
    劉辯幾句話就定下了,又交代幾句,便讓兩人離開了。

    袁隗與劉虞出了劉辯的書房,從景福殿返回嘉德殿旁的尚書臺。

    尚書臺內,丁宮,劉弘,王允都在忙着,見人兩人回來,下意識的擡頭迎去。

    袁隗還是一如往常,面無表情又自帶威信,沒有看其他人,默默坐回他的位置。

    劉虞則是半喜半憂,坐下後,瞥了眼袁隗,與丁宮等人道:“陛下做了一些決定,董卓入京任太尉……”

    “不可!”

    丁宮斷然喝道,他哪裏不知道董卓是什麼人,那是虎狼之輩,豈可任太尉這樣的高位。

    劉虞被打斷,又見其他人緊張的神情,繼續道:“陛下決定,盧子幹爲並州牧兼領涼州,皇甫義真爲司隸校尉兼領兗州,我領幽州,朱公達爲青州牧兼領冀州。”

    丁宮,劉弘,王允三人怔了又怔,這,一人領兩州,四個人,領了北方七州?

    這種事,大漢還從未有過!

    劉虞看着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連忙道:“陛下說了,時勢所迫,暫時之舉,待局勢平穩,會再做調整。”

    丁宮回過神,沉色想了想,還是有所不安,道:“這樣安排,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

    劉弘飛快掃了眼沉默不語的袁隗,情知這裏面不簡單,道:“那董卓能答應?”

    劉虞頓時冷哼一聲,道:“若是如此還敢拒不奉詔,那就是不臣,當以大軍討之!”

    丁宮,劉弘不說話了,一臉凝重。

    大漢的軍隊,多半是臨時招募,現在還分身乏術的追着黃巾亂軍跑,哪裏還有軍隊?

    另外,董卓拒止了西涼韓馬與羌人,若是大軍征討董卓,西北登時大亂,或不可收拾!

    王允若有所思,插話道:“董卓的兵馬,是交出來?”

    劉虞看了他一眼,道:“他若入京,必然要交出兵馬。”

    王允下意識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在他看來,兵馬是董卓安身立命的本錢,哪怕入京了,也會防着朝廷明升暗降,奪走兵權,否則那董卓在京,不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了?

    劉虞注意到了王允的動作,剛要開口又住口,在袁隗面前說這些,難免會傳到董卓耳朵裏。

    他轉頭與丁宮道:“還是要做些準備,我打算待會兒去見見皇甫義真,那三輔之兵或許可用。”

    義真,皇甫嵩的字。

    作爲太尉,他還是有資格與皇甫嵩好好談一談的。

    丁宮思慮再三,道:“盧子幹那邊,是否要通個氣?”

    劉虞連忙阻止,道:“那是陛下的事,我們無需摻和。”

    劉弘見袁隗一直不說話,心裏略微奇怪,轉移話題道:“關於朝廷補缺,陛下怎麼說?”

    劉虞搖頭,道:“陛下說還要斟酌,暫定了鍾繇與黃琬兩人。”

    王允聽着,神色微動,心裏暗道:‘鍾繇是劉虞的人,黃琬是袁家的門生,這麼巧?我是不是也該進宮面聖?’

    袁隗聽到他們的議論,但對此無動於衷。

    他心裏對這位少年陛下的警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他原本以爲,劉辯調董卓入京,只是忌憚董卓率兵到了河東,可不曾想,劉辯圖謀這般大,企圖控制整個北方七州!

    袁隗之前,只顧着在朝廷搶佔要職,忽略了地方州牧,刺史!

    現在,少年陛下一口氣要拿下七州,令他措手不及,一時想不到對策。

    ‘失了先機……’

    袁隗微微皺眉,心裏想着應對辦法。

    他能夠感覺到劉辯對他的不滿,這種不滿,他並不在意,靈帝對天下朝臣都不滿,甚至發動黨錮,最後又能怎麼樣?

    這會兒,王允整理好一堆奏本,對外面喊了一聲,道:“來人,呈送陛下。”

    荀攸快步進宮,對着王允行禮,而後端起盤子,退出尚書臺。

    作爲黃門侍郎,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在尚書臺與皇帝之間來回穿梭。

    這種職責,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內侍郎官所取代,荀攸已經不少時日沒有入禁宮了。

    他端着盤子出了尚書臺,轉向景福殿。

    荀攸四十出頭,卻生的白白胖胖,留着山羊鬍,又有着十分儒雅的氣質。

    他端着盤子,目不斜視,步伐從容,心裏卻有着一份激動。

    這盤子裏,有一道奏本是他的!

    他苦熬了一夜,斟字酌句寫出的‘十六治國方略’,也是他的覲見之身!

    不多久,荀攸就來到了景福殿,劉辯的書房外。

    在中黃門的檢查過後,他來到近前,大聲道:“黃門侍郎荀攸求見陛下。”

    按理說,黃門侍郎送到這,交給黃門就行了。

    劉辯坐在椅子上,正在看着奏疏,聞言神情一動,想了想,笑着坐好,道:“進。”

    荀攸端着盤子,低着頭,走近劉辯的書桌。

    劉辯不喜歡跪坐,所以坐在椅子上,荀攸餘光見着有些意外,不動聲色的道:“尚書臺整理奏疏,請陛下御覽。”

    劉辯嗯了一聲,等潘隱遞過來,伸手打開看去。

    看多了奏本,劉辯已經從中瞧出了門道,很多奏本,開頭幾句話就能猜到一個大概,尤其是還有諸錄尚書事的批語。

    劉辯隨手翻着,很快就看到了‘臣黃門侍郎荀攸謹奏國事多艱民生飄零臣特呈十六策方略……’

    他神情不動的擡起眼皮看了眼荀攸,這位沒有走,躬着身,臉色平靜,白皙圓潤的臉,如同一個養尊處優的貴族家翁。

    劉辯收回目光,繼續看這道‘十六治國方略’。

    ‘清政除弊政令一統揚直蕩濁肅整吏治開源節流振奮王師規整田畝安撫百姓……’

    劉辯默默審視,心裏在思索。

    相比於他,荀攸看的相對更清楚一點,言中直指要害。

    只不過,某些方式方法上,劉辯有些別的想法,荀攸過於想當然,對所面臨的問題的嚴重性,估算的並不足,遠遠不足。

    好一陣子,劉辯放下這道奏疏,面上仍舊是沉思之色。

    荀攸站在那,心裏實則也緊張,不知道他這些,是否能夠引起劉辯的重視,繼而對他有所高看。

    又是半晌,劉辯緩緩擡起頭,看向荀攸道:“卿家認爲,如何革除弊政,政令一統?”

    荀攸早有腹稿,擡起手,一臉肅容的道:“回陛下,當以史爲鑑,以利害區分,強國利民則爲善,誤國害民則爲弊。自桓帝以來,閹黨禍國,多有弊政,須當即刻廢除。”

    劉辯微微點頭,道:“政令一統?”

    荀攸道:“臣以爲,朝廷官職複雜,權職交錯,政務頓挫,行如泥沼,須明職劃權,界限條理,以通國政,上行下效,通達無阻,因應國事。”

    這幾句話,說到劉辯心坎裏了,坐直身體就道:“卿家所言,深合朕意。朕考慮,罷三公府,擴尚書臺。”

    荀攸雙眼大睜,張了張嘴,一個字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