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解大紳撿漏本科探花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楚國隱士字數:2311更新時間:24/06/28 15:47:54
    第二百五十六章解大紳撿漏本科探花

    朱元璋這人,那辦公起來真就是半點不含糊。

    只是隨口讓人準備點吃食、茶水什麼的送上來,讓一應考生、大臣們休息一二。

    他自己壓根走都沒走,直接就坐在龍椅上現場開始批改起試卷來。

    可看着看着,本就一臉肅穆的老朱,那臉色愈發的沉重了。

    他忽然發現,自己的大明,這人才堪憂啊。

    要知道,眼下這一關,可是殿試!

    都到了殿試的時候了,按理來說就應該是士子當中最好的一批了吧。

    可就是這批表現最好的人,談及禁海令的時候,分析利弊居然連言之有物都做不到。

    其實朱元璋壓根不在乎這些考生到底寫了個啥。

    因爲無論寫了什麼,對於朱元璋來說,無非就是看個樂子順便當個啓發而已。

    涉及到國策,連胡惟庸這等人物都明智的不敢多言,這幫子連官場都沒進的學子,能有多少話語權?

    所以,朱元璋是真不在乎他們到底是說好還是不好。

    但無論好還是不好,你總得說出個一二三四吧。

    要知道,當初定下這考題的時候,胡惟庸可就跟朱元璋商量過。

    這次的考題,就是要看看這些考生的本事。

    到底能不能言之有物,到底是不是空談誤國,到底是不是阿諛奉承。

    可結果……只能說朱元璋腦瓜子嗡嗡的。

    他一時間甚至懷疑起了自己過往舉辦的那些個科舉到底選出來的是什麼人!

    這特娘的,總不能都是廢物吧!

    如果都是跟這回差不多的質量的話,那到底是我大明的士子本身沒學好,還是說這科舉本身就有問題?

    瞧瞧眼前的考卷吧,稍微翻一翻就能看出。

    爲禁海令大唱贊歌的考生明顯更多。

    這些人,倒也不能說他們錯了。

    可關鍵是,你贊同禁海令,那你倒是說說合適的理由啊。

    說來說去就是文官們慣用的那些拍馬屁的話,然後就是各種子曰什麼的,看得朱元璋老臉都黑成鍋底了。

    這特娘的不就是最最典型的腐儒嗎?

    說白了,就是屁事兒不會幹,別說去當個親民官實際處理政務了。

    這種人簡直連幫着在政務上出出主意的能力都沒有啊。

    得出這種結論以後,朱元璋感覺格外的不爽。

    因爲這讓他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老朱家的官兒,就是這麼些個玩意兒?

    俸祿倒是沒少拿,可結果呢,不說踏踏實實的幹活理政了,連幫着出出主意的腦子都沒有。

    那這種人,有何用?

    朱元璋臉色頗爲陰沉的看了下面一眼,忍住了。

    不忍住不行啊!

    這要是不忍住的話,真把他嚴重的那些廢物官員全給殺了、撤了,爽是爽快了。

    可一時之間他去哪裏找那麼多後續官員來填補空位?

    更何況,如今主要問題是出在科舉之上,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有些不靠譜。

    這要是把眼下已經混成老油條的這批人給撤下來了,換成那些新人,那豈不是更加糟糕?

    所以,先忍忍!

    等有辦法了,再一個個的收拾這幫混賬就是了。

    他老朱家的工錢,可不是那麼好拿的。

    想到這兒,朱元璋終於沉下心來看起了其他考生的試卷來。

    這一看,還真就發現了些東西。

    好些個本次論題當中選擇述說禁海令弊端的士子,他們倒是寫出了些東西啊!

    固然,他們的建議還很稚嫩。

    文筆不夠老辣、視角不夠深遠,看到的東西普遍不夠廣博……

    但有一說一,相比於那些阿諛奉承還沒能說出幾句在理的話的廢物來說,這幫人,無疑更具才幹啊。

    最重要的是,從這裏邊朱元璋敏銳的發現,有些建議已經跟上次他跟胡大老爺討論的東西有些沾邊了。

    固然說得沒有胡大老爺那麼透徹,但既然想法上能沾邊,那豈不是證明將來努努力也能達到胡大老爺的水平?

    想想這些事情,朱元璋就覺着美滋滋啊!

    最終,朱元璋看完了所有試卷之後,從中挑選了三份考卷,

    這是打算作爲本屆科舉的探花,榜眼,還有狀元。

    真要說起來,其實科舉之中的狀元、榜眼、探花這前三名實際上根本說不上誰比誰厲害。

    畢竟,科舉的考題太過“主觀”了。

    這種情況下,別說狀元跟探花之間了,甚至狀元跟前二十名之內的,相差都不會特別大。

    很少會出現那種誰誰誰一文驚世,而後所有人拜服的那種。

    說白了,挑刺嘛,誰不會!

    因此,這狀元、榜眼、探花實際上就是選的朱元璋自己覺着順眼的。

    如今這前三,老朱是選出來了,可他首先公佈的,還是探花!

    而當朱元璋把結果一公佈,衆人猛然間發現,這探花,赫然就是解縉。

    當解縉聽到朱元璋公佈自己的成績,發現自己居然成了探花之時,頓時喜出望外。

    他雖然之前是會試的會元,但所有人都清楚,他這個會元真就是撿來的。

    若是沒鬧出之前那處鬧劇的話,他或許仍舊會上榜,但十有八九不會是會元。

    可如今,他解大紳居然成了探花,這就愈發讓人覺着琢磨不透了啊。

    實際上,解縉自己也納悶呢。

    他因爲年紀小、見識不夠、閱歷不深,對於這種策問題,他是真沒把握。

    因此,面對殿試的考題,解縉陳述了許多禁海令的弊端。

    這些有的是他道聽途說之後瞎琢磨的,有的是他臨時想的。

    但至少,他覺着他可以搏一把。

    沒想到,這一把還真被他給搏出來了,他居然還真就獲得了老朱的認可。

    衆考生聽到解縉居然成探花了,好懸沒當場氣出毛病來。

    可他們如今沒有絲毫辦法。

    至於剩下兩份考卷,朱元璋一時之間也拿不準主意,究竟欽點誰爲狀元,誰是榜眼。

    其中一份是誇讚禁海令的,誇的確實好,不是簡單的阿諛奉承,而是誇得賊漂亮那種。

    另一份跟解縉一樣,也是陳述弊端的,說得比解縉更加深入、更加詳實。

    這兩者一比,老朱也不知道定誰第一了。

    發愁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