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張飛奔喪,託付後事!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雨落未敢愁字數:2581更新時間:24/06/28 15:36:04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金色陽光灑在大地之上,然而卻未能驅散空氣中瀰漫的凝重與哀愁。
一員大將自遠方疾馳而來,那是身着戰甲的張飛,他滿頭的白髮在風中飄揚,戰甲上斑斑駁駁,既有陽光下的耀眼光芒,也有戰鬥留下的痕跡,那些凹凸不平的印記,每一道都似乎在訴說着三爺英勇的傳奇往事。
他胯下的戰馬,雖然也是一匹經歷過無數戰役的良駒,但長時間的奔馳已然讓它疲憊不堪。
戰馬的口鼻間冒着粗氣,偶爾吐出舌頭,似乎在無聲地抗議着這超負荷的奔波。
進入長安城,張飛的內心更是如被巨石重壓。
此刻的長安寒冷徹骨,如今籠罩在一片縞素之中。
朱雀道上兩旁,無論是樹木還是房屋,都被白色的喪幡纏繞,彷彿連天地都爲之哀悼。
往來的百姓也都身着素衣,臉上帶着悲傷與沉重,他們默默地走着,偶爾有幾聲低泣在風中斷斷續續地傳來。
不管如何,劉備對百姓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對長安的百姓,不僅免了部分賦稅,更是照顧鰥寡孤獨者,加上間軍司加大馬力的宣傳,劉備明君的形象,已經是深入人心了。
如此明君離開人世,如何不讓人覺得惋惜與痛苦呢?
未央宮內,氣氛更是莊嚴肅穆到了極點。
劉備的梓宮靜靜地躺在偏殿,梓宮外有許多宮燈閃爍,這些微弱的火光在空曠的大殿中搖曳不定,彷彿隨時都會熄滅一般。
張飛一步步走近,他的腳步沉重而緩慢,彷彿每一步都背負着千斤重擔。
他的眼神緊緊盯着那具靜靜躺着的梓宮,眼中充滿了不捨與哀傷。
終於走到梓宮旁,張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雙膝一軟,重重地跪了下去。
“大哥!大哥!”
他撕心裂肺地呼喊着,雙手緊緊抓着梓宮的邊緣,彷彿這樣就能將劉備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一般。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着,帶着無盡的悲痛與絕望。
“你怎麼就拋下我們兄弟不管了?我們不是說好要一起打下這天下,共享這盛世繁華嗎?你怎麼就食言了?”張飛的聲音中充滿了哀怨與不甘。
他的淚水如斷線的珠子般滑落,每一滴都凝聚着他對劉備的不捨。
他們曾共同經歷過生死,共同面對過無數的艱難險阻,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誼,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大哥你失信了!伱失信了!”
張飛敲打着劉備梓宮,哭嚎之聲,響徹大殿的每個角落,當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兄長,你一生仁義,爲何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天下,這江山,沒有你,又怎能稱得上是完整的?你還沒有享福,還沒有見到這天下重歸大漢,大哥啊!”
張飛的呼喊聲漸漸低落下去,最後變成了無力的嗚咽。
他的肩膀劇烈地顫抖着,淚水順着他滄桑的臉龐無聲地滑落,滴在冰冷的地面上。
那些昔日與劉備並肩作戰的日子、那些共同謀劃天下的時光、那些兄弟間無言的默契與信任……所有的記憶在這一刻如潮水般涌上心頭,卻又被殘酷的現實無情地擊碎。
嗚嗚嗚~
最後,只剩下痛苦的嗚咽之聲了。
殿中,諸葛亮看着劉禪,輕聲說道:“陛下,車騎將軍年紀不小了,還是勸一勸罷。”
老來喪親,若是哭嚎過度的話,跟着劉備一起往地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禪點了點頭,上前輕輕的拍打張飛厚實的寬背,輕聲安撫道:“斯人已逝,叔父宜節哀順變。先父皇恩重如山,其百年後,固然令人痛徹心扉,然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此乃天地之常道也。
父皇在世時,視叔父如股肱之臣,今大漢尚需叔父扶持,百姓猶望叔父庇護。
朕深信,父皇在天之靈,亦必望叔父能振作精神,繼續爲大漢之未來而奮鬥。
叔父乃朕之心中英雄,大漢之棟樑也。願叔父念及父皇之遺願,爲大漢社稷,保重貴體,繼續前行。
朕雖年幼,亦將秉承父皇之志,與叔父共謀國家大事,以安百姓之心。願叔父以天下爲重,以社稷爲念,共創大漢之輝煌。”
張飛擡頭,看向劉禪。
他哭嚎過度,已然成了一個淚人。
此刻白髮散亂地披在肩上,與那張因悲痛而扭曲的臉龐形成鮮明對比。
雙眼紅腫,幾乎無法睜開,源源不斷的淚水從眼角涌出,順着臉頰滑落,匯入嘴角邊掛着的鼻涕之中。
鼻子通紅,不時地抽動着,發出沉重的喘息聲。
鬍鬚上掛着淚珠和鼻涕,顯得有些凌亂,看上去更是有些滑稽。
但劉禪臉上笑不出來,心中只有沉重。
“幸得有陛下,先帝的大志方纔有人繼承!”
見張飛漸漸穩住情緒,劉禪說道:“叔父乃是先帝手足,先帝大行之事,便交由叔父了。”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
這裏的“殯”指的就是停柩不葬,“七月而葬”則是指天子去世後需要停靈滿七個月方可安葬。
漢代故事,皇帝死後,是要停靈至少一個月方纔能夠下葬的。
一方面是防止假死,是所謂殮後停柩,俟其生也。
因爲古時缺乏各類醫療輔助設備,確診斷病也多是要依靠醫者的“望聞問切”。
但純人力的診斷難免會有誤差存在,有時病者可能仍然一息尚存,但由於心跳呼吸極弱,極有可能被誤診爲沒有生機,繼而被草草下葬斷送性命。
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那便是營造山陵,攢宮停靈。
我國古代向來有“事死如生”的說法。
皇帝作爲九五之尊,不僅生前要尊享各種榮華富貴,死後的陵寢也要講究一個恢弘大氣。
戰國時期的趙肅侯便有“十五年起壽陵”的說法,秦始皇陵更是徵集了七十餘萬的人力,工程耗時近四十年,直到秦始皇臨死之時也尚未完工。
由此可見,修建皇陵這樣的浩大工程,極有可能直到皇帝崩逝也尚未完工,那麼在帝王陵寢修建完成之前,皇帝的棺柩自然不能隨意下葬,需要停棺等待了。
尤其在宋朝時候,官吏都是在皇帝死後才開始着手擇址營造山陵的工程。
那麼在山陵墓地營造好之前,皇帝的靈柩只能暫且安放在宮中了,這就是重要的“掩攢宮”儀程。
劉備預訂的陵寢,是在成都外的,但是現在收復長安之後,自然就不可能將劉備葬在成都了。
肯定是要葬在漢陵園之中,以顯正統。
但現在尷尬的是,劉備的陵寢,莫說是建造了,連選址都沒有。
選址,建造陵墓,毫無疑問,這是個大工程,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張飛將鼻涕眼淚一擦,眼神逐漸堅毅起來了,他當即點頭,說道:
“這或許是不多我能爲陛下做的事情了。”
給三爺一點事做,莫要真悲傷過度跟着劉備去了。
這大漢,還是需要一些忠臣老臣輔佐的。
作爲劉備的結義兄弟,張飛絕對是劉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這種臣僚,劉禪如何不重視,如何不愛惜?
晚上還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