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章反響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陽光下寫字字數:3193更新時間:24/06/28 15:34:06
    一處酒肆裏面。

    “你們聽說了嗎?”一個食客神神祕祕地側身靠近旁邊的同伴,壓低聲音說道。

    可是當這食客說話的時候,整個酒肆好像是被施了法術一樣,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食客的聲音清楚地傳到所有人的耳朵裏面。

    “聽說什麼?”有人不明所以。

    “你不會是想說,皇上把漢王吊起來打的事情吧?”有人顯然聽說過這件事,臉上的笑容非常神祕。

    “你們也聽說了?”有人立刻湊過來,接話道。

    “究竟是怎麼回事?皇上怎麼會打漢王?”有人顯然第一次聽說,連忙好奇地問道。

    於是乎,在座的人就你一句我一嘴,把事情的經過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通,而且越說越是離譜。

    有什麼漢王當街強搶民女,被皇上撞見吊起來打......

    有什麼漢王搶了幾十個民女,被皇上發現之後吊起來打了三天三夜......

    甚至還有更過分的,說是漢王搶了男人,被皇上吊起來打,一邊被打漢王還一邊維護着那個男人......

    總之,傳聞越來越離譜,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模樣。

    而酒肆裏的食客聽了之後,都紛紛覺得非常過癮。甚至,面對其他人再一次添油加醋地講好幾遍,每一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不得不說皇上真是明君啊。”

    “是啊,連漢王犯法都絕不饒恕,這樣的皇上自古以來少有!”

    “皇上大公無私,這才是我等百姓之福!”

    ......

    “可是,皇上殺了那麼多的大臣,還是太過殘暴了。”說話的人聽着百姓一個個開始歌頌起皇上,心裏頓時怒急,忍不住插話道。

    食客聽到這話之後,不僅沒有害怕起來,反而還哈哈大笑道:“在我看來,皇上殺的都是該殺的。”

    說話的人頓時大怒,可是他又不敢和食客爭吵起來,只好壓抑着怒火,語氣儘量平和地說道:“方孝孺乃是聞名天下的大儒,難道也是該殺的嗎?”

    “方孝孺?”食客一愣,隨後搖頭說道:“咱不認識方孝孺,也不知道什麼大儒不大儒。咱只知道,建文幾年是咱們這些百姓日子最難過的幾年。別說是和洪武年相比了,就連現在也比不上!”

    “就是,就是,建文四年裏的確是咱們最難過的幾年......”

    “誰讓咱們百姓日子不好過,誰就該死!什麼大儒不大儒的?大儒若是真的中用,那就應該讓咱們百姓過上好日子!”

    說話的人看到如此景象,氣得雙眼發紅,藏在袖袍裏的手捏緊拳頭,在不停地顫抖。

    就在此人起身想要上前和百姓理論的時候,猛然被旁邊一人拉住。

    隨後這個丟下一塊碎銀子,招呼着其他人徑直離開了酒肆。

    其他食客看到人走了,也不在意,繼續回過頭去聽別人吹噓皇上打漢王的事情。

    不過就在那幾人出門的瞬間,酒肆最裏面的一桌食客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其中兩人立刻起身,跟着那幾人出門。

    ......

    乾清宮裏。

    朱棣聽着紀綱的稟報,當他聽到百姓認爲他是明君的時候,臉上忍不住露出笑意。

    哎呀,咱朱老四一個大老粗,竟然也會被百姓認爲是明君,這可真是......深得朕心吶!

    當他聽到有人爲大臣抱不平的時候,朱棣臉上頓時露出冷笑,說道:“這些人有問題,多半是藏起來的建文餘孽。”

    “皇上慧眼如炬,錦衣衛立刻跟蹤過去,查到了一處建文餘孽的據點。”

    “好!”朱棣瞬間興奮起來,兩手一拍猛地看向紀綱,焦急地問道:“你沒有打草驚蛇吧?”

    “沒有!”紀綱連忙搖頭,解釋道:“當時他們也是恰好碰上,人手不足,擔心會打草驚蛇,便沒有動手。”

    “好!!!”朱棣立刻下令,“你馬上命人將此地嚴密監視起來,朕要你將每一個進出的人,每一間進出罈罈罐罐都給朕查清楚。朕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朱棣右手五指張開,狠狠地一抓,似乎要將那些人抓在手中。

    “是,臣遵旨。”紀綱也非常興奮,這一次對他來說可謂是意外之喜。沒有想到幾個錦衣衛只是去吃頓飯,就能夠遇到建文餘孽。

    這些建文餘孽可謂是讓朱棣寢食難安,現在有機會順藤摸瓜,他當然不會放過。

    想到這裏,朱棣忽然朝紀綱問道:“派去福建的人,查得怎麼樣?”

    “回皇上,經臣查探,福建的錦衣衛的確出了問題。”紀綱的神色頓時凝重起來,畢竟福建的錦衣衛按照道理來說,也算是他的下屬。

    福建的錦衣衛有問題,他也逃不了干係,至少一個御下不力是免不了的。

    可是紀綱根本就不敢有絲毫隱瞞,他知道若是向皇上一五一十地稟報清楚,他頂多就是一個御下不力的罪名。可若是他敢有絲毫隱瞞,將來被皇上知道之後,那可就是和建文餘孽同流合污,死都是輕的。

    朱棣冷哼一聲,坐回到龍椅上,板着臉說道:“跟隨建文的人一定不會少,這麼多人哪怕是坐船也不是三兩只船就能夠擠得下的。只要進入福建,就不可能不被錦衣衛發現。可是這麼久了,福建錦衣衛卻一點消息都沒有傳來,當然是出問題了!”

    見皇上如此篤定,紀綱也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有另外的消息來源,更加不敢隱瞞。

    連忙說道:“皇上此言甚是!據臣查探來看,福建錦衣衛千戶已經倒向當地的士紳。臣發現了幾起士紳欺壓百姓,甚至鬧出人命的消息,卻被錦衣衛千戶給攔截下來,並沒有上報京城。”

    “但是,臣卻沒有發現福建錦衣衛有發現那人的線索。”

    朱棣冷聲一聲,說道:“你沒有查到,那並不代表福建那邊就沒有發現。”

    “臣無能,請皇上治罪。”紀綱聽了,連忙跪着拜下請罪。

    朱棣淡淡地擺擺手,算是饒過紀綱這一次,繼續說道:“難道你以爲福建錦衣衛千戶不知道那人事關重大?他即便是得到消息,也一定不會落在紙面上的。”

    “對啊!臣怎麼沒有想到?”紀綱頓時恍然大悟,滿臉佩服地望着皇上,立刻拱手說道:“臣這就連夜提審他,一定讓他交代出那人的下落!”

    紀綱也是發了狠,若是真的能夠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光是這一份功勞就足夠他逍遙一輩子。

    朱棣卻微微搖頭,說道:“哪有你想的這麼簡單?就算此人是福建錦衣衛千戶,他也未必有資格得到建文的消息。更何況,他也是錦衣衛出身,難道還不瞭解錦衣衛的手段?他如果真的知道建文的下落的話,恐怕在你們抓他的那一刻,他早就自裁了。”

    “皇上說的是,是臣異想天開了。”紀綱頓時一陣泄氣,好好的功勞,眼看着就要飛了。

    “你不要把重點放在福建錦衣衛千戶身上。”朱棣看着紀綱,手指一點道:“福建那些士紳才是你要重點查找的地方。”

    “回皇上。”紀綱連忙拱手,說道:“臣已經下令仔細盤查福建那些士紳了,現在已經把有名的士紳大族都盤查了一遍,卻沒有任何發現。臣準備下一步,把那些小的士紳也仔細盤查一番。”

    朱棣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紀綱的做法,說道:“你記住,不要放過任何的蛛絲馬跡。建文身邊不可能沒有人跟着,能夠躲藏的地方無非就是士紳家族當中,和荒無人煙之地。福建山林繁多,這些最適合藏身的地方,也不能放過。”

    “是,臣遵旨。”紀綱拱手一拜。

    隨後,朱棣想起紀綱方纔稟報的時候,說起百姓痛罵建文餘孽的事情。

    笑着問道:“那些百姓,真的認爲現在的日子要比建文時候好過?”

    紀綱不明白皇上爲什麼會問這個,在他看來這不過是幾個百姓的想法,完全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沒有絲毫用處。

    不過既然是皇上問起,紀綱也只好老老實實地回答:“是的。這是百姓親口說的,四個錦衣衛都是親耳聽到的。”

    朱棣會心一笑,他似乎有些明白魏明的那句話了。

    “皇上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百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若是皇上連百姓都失去了,那就只能夠成爲孤家寡人,如何與文官相鬥?”

    沒錯,百姓雖然沒有讀過書,也不識字,但是至少他們知道生活好不好。

    以前朱棣對於朱允炆,還是心懷愧疚的。畢竟朱允炆在的時候,天下也是一片太平,無數讀書人爲朱允炆奔走相告,把他說成一代明君。

    現在朱棣才知道,原來朱允炆的明君不過是那些讀書人吹噓出來的。要不然,百姓的日子怎麼會比經過四年戰亂之後,還要難過?

    想到這裏,朱棣眼神頓時一凝,他也有些想不明白,“爲何建文四年,百姓的日子會那麼難過?”

    “啊?”紀綱聽到,頓時懵圈了,這個問題他是真的不知道啊。

    要論栽贓陷害,紀綱自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可要說到關於百姓的事情,他對此還真是一無所知......

    朱棣聽到紀綱的聲音,一眼就看出來紀綱這是誤以爲在問他。

    淡淡擺擺手,朱棣說道:“沒事了,你先出去吧。”

    “是,臣告退。”紀綱如蒙大赦,連忙站起來弓着身子後退到殿門外之後,才轉身離去。

    朱棣看着紀綱離開,目光望着虛空片刻,手指在龍椅上敲了幾下,說道:“傳旨,讓魏明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