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朱高煦獻寶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陽光下寫字字數:3935更新時間:24/06/28 15:34:06
    總管翻看手裏的圖紙了一眼,眉頭一下子皺起......他一個都看不懂。

    隨手把圖紙遞給身後的匠人,“你們看看。”

    幾個匠人逐一將圖紙看了一遍,紛紛臉露難色。

    “怎麼了?”總管看到匠人們的反應,皺着眉頭問道。

    爲首的匠人拱手行了一禮,不好意思地諂笑着說道:“大人,這圖紙......小的等看不懂......”

    總管聽了之後目光看向魏明,若不是魏明神色如常地站在面前,他都要懷疑這圖紙是不是假的。

    魏明也不多做解釋,示意匠人把圖紙還給自己,然後才道:“既然這樣,正好這裏有爐子,那我就給你們逐一介紹一番吧。”

    匠人目光看向總管,等着他的意思。

    總管停頓了一下,摸着下巴沉吟片刻,點頭答應了魏明的要求。

    魏明拿到圖紙,帶着幾個匠人對着爐子逐一介紹起來。

    “......都明白了吧?”魏明介紹一遍之後,環視着幾個匠人。

    幾人從魏明介紹開始,兩眼就逐漸冒光。現在更是對魏明佩服不已,聽到魏明的話之後,幾人拼命點頭。

    總管也從一開始的擔憂,逐漸放下心來,臉上重新露出笑容,上前笑呵呵地問道:“怎麼樣?都學會了嗎?”

    爲首的匠人壓抑不住心裏的驚喜,抱拳朝着總管一拜道:“大人,我等已經明白了爐子各處的作用。只要有圖紙,想要建起來問題不大。”

    “好,那就好。”總管非常高興的點頭,這意味着魏明的確是沒有騙他,把真正的圖紙拿出來了。

    魏明將圖紙還給總管,語氣平靜地說道:“沒關係,如果他們哪裏還有疑問的話,可以來找我教他們。”

    說着,魏明又遞給總管一張紙,上邊記錄着提煉精鹽的方法。

    看到這方子,總管忍不住露出笑容。“好,那咱們就兩清了,告辭!”

    他現在要趕緊回去向主人稟報,或者說邀功。

    不過,魏明卻沒有讓對方離開,反而是說道:“貴人只管拿祕方去交差,我還在研究那本上古奇書,未來必然還會有更好的方子,到時候一定再獻給貴人。”

    魏明的話,讓總管身體一震,臉上神色變換不定:“好,那我就等魏公子研究處更多更好的方子了!”

    說完,總管徑直離開,而魏明略微鬆了一口氣,他的命保住了。

    功勞這種東西,永遠不會有人嫌多,留下自己一家有益無害。

    看着總管遠離的背景,魏明喃喃自語:“難怪老朱家的官事多錢少,隨時可能被殺頭,依舊那麼多人想要做,有權有勢就是好啊!後世躺平的想法,在這個世界不適用呀!”

    ......

    朱高煦還沒有被封爲漢王,不過也住在王府當中。朱棣已經稱帝,他被封王只是遲早的事。

    在常人眼中,好似朱高煦就只會領兵打仗武夫,但其實朱高煦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甚至還能作出不錯的詩。

    徐皇后明白讀書的重要,從小就對三兄弟嚴加管教。這就導致三兄弟都是精通文武,只是他們各有所長而已。

    朱高煦正坐在長案後面,皺着眉頭處理着軍務。雖然燕軍攻破京城獲得勝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導致京城一片混亂,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安定下來,恢復當初的模樣。

    就在這時,總管滿面笑容地走進來。

    “拜見王爺。”

    朱高煦封王是鐵板釘釘的事,府裏的人自然提前稱呼起來。

    聽到聲音就知道來的是誰,朱高煦頭也沒擡,一邊翻閱着文書,一邊淡淡地問道:“何事?”

    “小的今日得了一煉治精鋼的祕方,特來進獻給王爺。”總管獻殷勤道。

    “放着吧。”朱高煦沒有絲毫反應,這些天不管是外面的官員,還是府裏的下人,前來獻禮的實在是太多。理由五花八門,甚至就連祥瑞都不知道有多少。

    一開始朱高煦還興致勃勃,現在經歷的多了也就沒有分毫好奇之心了,甚至都懶得分心去看。

    總管聽了一愣,他知道若是就這樣把祕方放下就離開,恐怕根本就還沒有被王爺看到,就被扔到哪個角落裏去。

    一心邀功的總管,當然不甘心他的功勞不翼而飛,繼續道:“此祕方能夠直接把鐵礦煉成精鋼......”

    不等總管繼續說下去,朱高煦忽然擡頭瞪眼盯着他,不敢置信地問道:“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作爲常年領兵打仗的大將,朱高煦比任何人都清楚精鋼和鐵對軍械的重要。

    總管心裏大喜,王爺越是重視說明他這次的功勞越大,連忙說道:“用此祕方,可以直接煉出精鋼。”

    “拿過來。”朱高煦大手一伸。

    總管連忙將祕方和圖紙雙手奉上。

    朱高煦同樣急不可耐地翻看起來,很快他就發現看不懂。

    “你確定這祕方是真的,試過了沒有?”

    “雖然還沒有試過,不過有人用這祕方煉出來精鋼的......”說着,總管便將他如何發現精鋼,並且查明來源,然後又是如何把祕方弄到手的。

    甚至就連他用什麼計策逼迫別人把祕方交出來,都巨細無遺地全部說了出來。

    朱高煦耐心地聽完,他不僅沒有覺得總管囉嗦,反而對他忠心的態度十分滿意。

    至於這祕方的原主人,朱高煦根本沒有在意,連名字都懶得去記住。

    “如此說來,這祕方是真的了?”朱高煦非常高興,他彷彿看到,他將此祕方獻給老爹之後,老爹欣喜若狂的表情。

    “小的敢拿人頭擔保。”總管連連保證,甚至建議道:“若是王爺不信的話,小的現在就派人修個爐子鍊鋼試試。”

    “不用了。”朱高煦擺手否定了總管的計劃,一邊將手裏的紙張摺疊起來,一邊道:“這件事你做得很好,準備一下孤要進宮。等孤從宮裏回來,就論功行賞。”

    “多謝王爺,小的這就去準備。”總管歡天喜地拜下,後退幾步出門,轉身去安排。

    ......

    紫禁城,奉天殿。

    朱棣高坐在龍椅上,看着空空如也的朝堂發愁。他憑藉能征善戰攻破京城,把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坐了上來。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朱棣靠武將奪得皇位,卻不能用武將來治理江山,還是需要文官才行。

    偏偏他麾下猛將如雲,但是卻沒有文官。北平的燕王府倒是有幾個文官,不過那是朱允炆派來監視他的。早在他起兵造反的時候,就被殺掉祭旗了。

    文官本來就集中在朱允炆的手裏,原本朱棣以爲打下京城之後這些文官會臣服於他。那這個問題,自然而然也就解決了。但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文官會跑!

    原本朝廷當中六百有餘的官員,在他攻破京城之後,死的死、被他抓來下獄的下獄,歸附他的文官只有可憐的十幾人......其餘官員全部逃走了。

    才十幾個官員,這怎麼治國?

    好在靖難之役的動盪會持續一段時間,朱棣還有時間重新啓用官員,把朝廷運轉起來。

    “爹。”

    正當朱棣皺着眉頭在想提拔哪些人合適的時候,一個粗獷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路。

    朱棣沒好氣地擡頭看向朱高煦,看到他一點規矩都沒有的樣子臉色頓時一沉,訓斥道:“告訴過你多少次?就算是你要見朕,也要先讓太監通傳,不能直接衝進來,你聽到沒有?”

    “聽到了。”朱高煦滿不在乎點頭,“這不是太高興了嘛......”

    朱棣目光一凝,有些不耐煩。雖然他不滿兒子直接衝進來,但是也知道再怎麼訓斥他作用也不大。

    而且現在紫禁城裏面也糟糕得很,京城破了的時候逃走的可不止文官,還有宮裏的宦官宮女,宮裏的人手完全不夠。

    朱高煦連忙解釋道:“今日兒子得了一個好東西,爹你見了一定會喜歡的。”

    “什麼東西?你不會也給老子弄什麼祥瑞吧?”朱棣一臉不屑地說道。這些日子,他也被所謂的祥瑞弄得膩煩了。

    “是鍊鋼祕法......”朱高煦一邊將祕方和圖紙拿出來,一邊說道。

    朱棣也沒有在意,示意身邊的太監將東西拿過去。

    見老爹沒有重視,朱高煦當然不甘心就這樣算了。連忙解釋道:“爹這可不是普通的鍊鋼祕法,這種法子可以直接把鐵礦石煉成精鋼!”

    祕方剛剛到手,還來不及看就聽到兒子如是說道,朱棣猛地擡頭瞪大眼睛看向兒子:“你說什麼?這是真的?”

    朱棣完全就是在軍營裏廝混長大的,他太清楚精鋼對於製造軍械來說有多重要。

    “爹您放心,兒子已經找人問過了,千真萬確。”說着,朱高煦便將他的人是如何發現精鋼,又如何順藤摸瓜得到祕法的事情,簡略地說了一下,當然他說的版本是他買來的不存在威逼,管家更是一點戲份都沒有。

    “好,做得好。”朱棣高興地哈哈大笑,雖然他看不懂祕方和圖紙,但是沒關係,只要確定這是真的就行。

    “記你一功,回頭老子自有封賞!”

    “多謝爹。”朱高煦等得就是這句話。

    以前老爹只是燕王的時候,朱高煦覺得他當一個世子也不錯。還可以偶爾出關清除一些部族,日子過得也算有滋有味。

    可是當老爹成了皇帝之後,他的想法就變了。哪怕是將來被封王也滿足不了他的胃口,雖然他不是嫡長子,但是就憑他在靖難當中的功勞,怎麼就不能問一問鼎之輕重?

    “下去吧。”

    “兒子告辭。”離開的時候,朱高煦倒是遵守規矩,一點都沒有隨意而爲的樣子。

    朱棣將手裏的祕方和圖紙翻來覆去地看,越看臉上的笑容就越是燦爛。

    一旁伺候的太監見了,也適時打趣着恭喜道:“恭喜皇上,得此寶物,大明軍力必然更上一層樓。”

    朱棣高興地看來太監一眼,頗爲得意地道:“你倒是有眼光,一下子就想到這祕法的用處。”

    “跟了皇上這麼多年,耳濡目染之下咱也該開點竅了。要不然,豈不是太笨?”太監跟着談笑起來。

    朱棣笑着點頭,算是贊同太監的話,隨後吩咐道:“去,把紀綱給朕叫來。”

    “是。”

    很快,紀綱便來到奉天殿。

    見禮過後,低頭站立在下面,等着皇上的旨意。

    朱棣將鍊鋼祕法放在一個檀木盒子裏面收起,這次將目光投向紀綱。

    “去查查鍊鋼祕法是怎麼能回事,不懂的可以去問老二。”

    “遵旨。”

    紀綱領命出去,立刻就找上朱高煦詢問怎麼回事。得到信息之後,他立刻對魏明展開調查。

    魏明賣精鋼的事情雖然做得小心,但是根本禁不起錦衣衛查探。

    不過一日功夫,紀綱便拿着這件事完整的來龍去脈,向朱棣覆命。

    “皇上,臣已經查清楚了。鍊鋼祕法是一個叫魏明的秀才弄出來的,他怕被人覬覦,所以一直都是偷偷的賣。”

    “原來是這樣。”朱棣微微頷首。“咱現在已經是皇帝了,不能像以前一樣隨便搶了,剛好我這邊缺少官員。”

    隨後說道:“既然是秀才,又會鍊鋼,還能老成持重,那就給他一官半職吧。”

    “傳旨,命魏明爲虞衡清吏司大使,專門負責煉造精鋼一事。”

    自從朱棣坐上龍椅之後,就十分喜歡下旨。不管大小事情,都喜歡下一道聖旨。

    就好比是剛纔這件事,傳個口諭吩咐下去便可的事情,他都喜歡親自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