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墾荒山中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木恆字數:4676更新時間:24/06/28 15:20:10
戰後。
薊城內。
一片歡騰。
幽州太守劉焉親自設宴。
其實聞人升知道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此時劉宏還沒有改州刺史爲州牧。
幽州之中,有監察百官權力的長官叫“刺史”。
俸祿低,但權力大,後來改爲州牧,執掌一州軍事民政,等於割據一方,就厲害了。
現在還只是秩六百石,僅僅是低級官員,當時縣令的俸祿是千石。
太守是“郡”的最高長官。
但這個世界顯然容忍了這個錯誤,這就是衆人意志的厲害。
錯的也能變成對的。
當然僅限於次級世界,真正的主世界,或者大世界,那必然是不行的。
個人意志抗不過自然規律。
就好比武俠世界中,左腳踩右腳上天,被認爲正常厲害,但隨着讀者普遍上過九年義務教育,就越來越不行了。
一代讀者一個版本的世界。
“這次一戰功成,抓獲黃巾四萬餘,全賴校尉之功。”劉焉向校尉鄒靖敬酒道。
“多謝明府。”鄒靖也很高興。
這次的功勞,足以讓他升遷。
“吾聽說,戰場之上,有奇人使用戰車造城,大破賊寇,可有此事?”劉焉問道。
鄒靖直接表功道:“正是,此乃麾下別部司馬趙曲長所作,威力非凡,一舉破敵。”
“快請此奇人入席。”
是的,這慶功宴,下面的曲長啥的是參加不了。
參加的都是州郡高官……
賣命的活你們幹,功勞他們得。
這也是爲啥漢家城池被黃巾破掉許多的緣故。
都是買官上來的,拼命撈錢,誰還在乎軍士軍備?
士兵們沒有功勞,也不願意守城拼命。
不過劉焉是不同的。
他早有造反之心,而且心中醞釀着大計劃。
可以說他的戰略目光絕對是一頂一的。
只可惜人算不過天,他早早死去,戰略籌劃平白便宜了別人。
這時,聞人升應命到來參加。
只見他長袍博冠,望之非俗。
“果然奇男人也,快請先生入座。”劉焉一見之下,只見對方身上有一股出塵之意。
類似於司馬德操,司馬徽的氣質。
雖然年輕,但漢代牛逼人多了,都是年紀輕輕就大牛的。
最出名的自然是霍去病,20來歲完成別人一輩子的功業,然後就走了。
“不知先生出身哪家郡望?”等到聞人升入席後,劉焉又問道。
“山野農戶,何談郡望?”聞人升淡淡道。
“哦,不知先生可願入州郡?我欲徵辟先生爲別駕從事,不知先生可願屈就?”劉焉殷切道。
衆人聞言大驚。
劉焉這個籌碼給的可是夠大的。
這個官職是輔佐州刺史的,是刺史高級佐官之一。
刺史巡查一州,別乘傳車從行,故名別駕。
當時論者稱其“居刺史之半”。
現在的劉焉,其實就是幽州刺史。
參加宴會的州郡高官們,一個個看着聞人升。
他們心想,這小子真是一步登上天子堂了。
這劉焉可是實打實的漢室宗親,深受當今聖上的信賴。
當上別駕,隨後再舉薦一下,就是朝廷重臣了。
然而衆人都沒有想到,聞人升只是笑笑:“山起兵,僅爲捍衛鄉里,免遭橫禍,不求聞達於諸侯也。”
“先生志向果然高潔。”劉焉很可惜。
不過這也正常。
如今很多名士就是這樣,故意拒絕被徵辟,來提高名聲。
反正聞人升這一拒絕,明天名聲就能傳遍各大世家豪族的宴會上。
“多謝使君誇獎,愧不敢當。”聞人升笑笑。
隨後衆人敬酒,喝酒,又是一通吹捧。
很明顯,空談之風已盛。
酒過三巡,突然有人道:“府君,如今四萬多黃巾,被關押在城外軍營,如此衆多,每日光是糧草就要消耗百十石,時間一久難以維持。”
“不知諸位有何辦法?”劉焉問道。
“不如直接殺死,建造京觀,震懾賊寇。”一位州從事說道。
衆人同時倒吸一口冷氣。
有人搖頭道:“太過殘暴,他們之中也多是鄉里之人,何至於此?”
“不,他們都是外州之人,來我州生事,不加以屠戮,又如何嚇阻他人?”那州從事堅持道。
這時,鄒靖突然道:“之前我考慮過此事,趙先生說,可以將這些人送入常山等山谷之中開墾荒地,如此一來,即可不費吹灰之力,又能收得糧草。”
“可是常山乃是冀州之地,和我幽州互不統屬,如何送入?”又有人質問道。
“我們幽州也有山脈正與常山相連,可以從此而入。”有人道。
“這樣吧,我再給冀州刺史書信一封,請他允許這些俘虜入山墾荒,安置一二。”劉焉於是說道。
他是想以鄰爲壑,將這些賊子扔給別人。
如果對方不收,再做處置。
只是這糧草的確是個大問題。
一天吃百十石,即便是混了草根樹皮雜糧,也是消耗太大。
難怪都殺俘虜。
而在這時,聞人升主動請纓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吾願押送這些人,去代郡山中谷地開荒。”
衆人聽愣了。
放着好好的別駕不當,去山谷裏開荒?
不是有病吧?
山谷寒冷貧瘠,進去後,活不過四十歲就容易死掉了。
傻子才去那裏。
“先生果然仁義,既如此,我請表先生爲幽州典農校尉,前往山中帶衆開墾。”
“多謝府君。”
聞人升心想,看在你給自己最初開局多出了幾分力的情況,就幫你一下。
“好說,我再助先生糧草五百石,農具若干,耕牛一百……”劉焉繼續示好道。
他早有自立之心。
聞人升的本事,他其實已經從身邊人知道了。
能造出戰車之法,千人抵抗數萬人的進攻而不亂。
這種本事,他若學了去,那對抗朝廷就有把握了。
他有造反之心,他三個兒子,有兩個也是學他。
長子和次子後來和馬騰聯絡,妄圖進攻長安董卓,結果被殺。
“多謝府君。”
隨後一場宴飲結束。
接着,聞人升就馬不停蹄地命令學生們開始去組織那些俘虜。
應該說是饑民才是。
學生甲擔心道:“老師,數萬之衆,猶如驚弓之鳥,如何安撫?”
“一手糧,一手劍,即可安之。”聞人升胸有成竹。
這才哪到哪?
這種場面,他一點都不擔心。
隨後衆人開始以糧食爲誘,告知衆饑民,要帶他們去墾荒。
然後又張貼告示,要將4萬人,以500人爲一營,編組了80個營頭。
接着煮起大鍋稀粥,以士兵彈壓秩序。
吃一碗就編一個人,聞人升以自己訓練出來的屯長和伍長們,帶着十多人充任營頭。
十幾個有甲,吃飽喝足的人,對付驚弓之鳥,還是能對付得了。
就連劉備和關羽等人也各自得了一個營頭,人馬頓時擴大到500人。
不過4萬人,一天最低能量保證,也要消耗百十石糧草,即便是混和雜草來吃,也是消耗衆多。
劉焉給五百石,再怎麼節省,也只夠十天吃的。
好在聞人升早就有所準備。
又從涿郡張家莊園籌措糧草,變賣產業,籌備了3000石糧食,沿路建立糧站,能夠維持兩個月之用。
當然吃得肯定非常差,就是能勉強行路,餓不死,別想幹什麼重活。
不過絕大部分俘虜已經知足了。
畢竟他們一開始最擔心的不是餓死,而是被殺俘。
這事太常見了。
黃巾被滅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殺俘,建造京觀。
現在既然給飯吃,有人帶,那就不用擔心了。
畢竟誰家大規模殺俘虜前,也不會多浪費糧食的。
這又不是處決犯人,還給個斷頭飯吃。
然後他組織營頭逐個上路,以戰車攜帶糧草壓陣。
接着他又從薊城大戶內募捐,又湊了一千多石糧草。
其實他知道,這些大戶,至少有十萬石糧草,可是寧可放在地窖裏發黴,也不願意拿出來賑災。
就是這樣離譜。
隨後他帶着這些營頭上路後,一路來到代郡。
當然他並沒有直接入山,而是先去了之前被程遠志禍害的幽州郡縣。
總有些大戶堡壘是沒有攻破的,以戰車在前面晃悠一圈,總算又混了兩千多石糧草。
程遠志攻不下來,他展示一下戰車,明眼人就知道能攻下來的。
戰車稍微改變一下就是攻城車啊。
做完這些事後。
他才帶着學生,押運着80個營頭,浩浩蕩蕩地入山。
這4萬人,就是他將來起家的本錢了。
至少能練出8000精兵來。
因爲他們都是精裝。
老弱病殘,怎麼可能長途跋涉到幽州這種邊地作亂?
入山之後,就不得不分散。
因爲沒有能夠直接安置下幾萬人的山谷。
山中還有些地方有田,但只能安置百人,千人。
這也是劉焉等人並不在乎的原因。
他們哪裏知道後來張燕就靠着太行山山谷中開墾,聚集數十萬人,讓袁紹這樣的北地雄主都無可奈何的?
山中開墾有一個問題,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糧草。
否則的話,還沒有開墾出糧食,就會活活餓死。
聞人升根據記憶中的三國地圖,然後開始安排學生們攜帶營頭,去不同地點安置。
進了山,他就不管什麼州郡的限制了。
這裏山谷之中,許多是互相聯通的。
他選擇了十處大的山谷,然後將人安置在其中。
4萬人,基本就安置完畢。
然後發給糧草和農具,召集鐵匠,將之前戰場上的繳獲鑄造成農具和斧頭,讓他們伐木造房,就地開墾。
此時正是春夏之際。
山野之中還有些獵物和樹皮草根,可以湊合吃飯。
此時開墾,到了夏秋之時,還能種出一些收穫。
大概就是一斤糧種收20斤左右。
一畝地能產80斤的樣子。
大概需要5畝地才夠一人活命。
因爲還要收繳一部分作爲屯田費用。
無論如何,在聞人升的縱橫捭闔,日夜操勞之下,十個屯戶終於落成。
中間又因爲疾病、飢餓、傷勢、野獸襲擊,而死去了兩千多人。
放在後世就是驚天大事,而在這時,沒有幾人在乎。
反而紛紛稱頌聞人升的德行,活人數萬,人人稱一聲“趙公”。
做好這些事後,聞人升繼續開辦他的山中學堂。
他要安心種一年田地。
同時繼續向太行山其他山谷進發,將張燕的盜賊羣都給收編。
在山中,戰車就不方便了。
好在士兵們已經得到訓練過,掌握了互相掩護的要領。
他正好改成鴛鴦陣。
這正是應對山地丘陵地形的法寶。
而且山地丘陵不怕對手的騎兵突擊。
只要熟悉地形,很容易伏擊敵人。
聞人升還是維持着千人的常備隊。
屯長們平時訓練民衆,閒時就聚集在一起聽聞人升講課,操練。
因爲山中路難行,所以聞人升都是在十個谷地營寨中轉移着講課練兵。
保證人人都知道他,人人心中只有他一個首領。
其他人只能在小範圍內發揮首領作用。
同時一手抓後勤,一手抓軍備,將武器作坊、糧倉儲備都集中在中間山谷中,作爲根據地所在。
現在他有存糧五千餘石,4萬人開始幹活就吃得多了,但又有山林獵物補充,可以減少一些消耗。
一天一人要吃一斤糧食,4萬人就是400石糧食。
也就是說他的糧食其實只夠吃10天,還不算轉運消耗的。
但因爲已經分散在山谷中墾荒,很多人可以三兩糧食混合野草樹皮來吃。
這年頭還是漢代,山林破壞不是很嚴重。
主要是因爲山林都是諸侯官吏的,百姓不得允許不能上山去砍的。
所以他們還能維持一月的使用。
聞人升現在唯一能壓榨的地方,也就是張家莊園。
又與幽州一些商戶大地主達成協議,以釀酒術、種地法來做交換,又換得五千餘石糧食。
換成別的諸侯,動輒十萬石糧食,其實不太可能的。
糧食縱觀整個三國都是珍貴的。
直到屯田大興,才初步解決了糧食問題。
而聞人升要想等到不缺乏糧食,糧食能夠自力維持,至少要到秋季。
中間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因爲他有很多後世改良的種田之法。
比如如何耕種,如何翻地更加省力,如何改進農具,他都一一傳授給弟子。
這讓他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在這些山民中直逼篡位前的王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