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闖王的猶豫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字數:4114更新時間:24/06/28 15:19:41
    觀大明當世的各位悍將中,如左良玉、賀人龍、周遇吉、黃得功等人,要麼是兇悍不遵令,要麼還聲名不夠顯赫。

    只有吳三桂與張誠二人可謂是內中出類拔萃者,他們都有兩個共同的優點是其他人所不具備的,其一是年輕而有爲,其二則是有穩固的地盤作爲根基所在

    但何崇武與季佑慈對吳三桂只是耳聞,並未親見,並不知其底細究竟如何?

    但張誠可就不一樣了,他們二人皆與張誠關係極深,何崇武與之共事數年,此番出任懷慶知府更是得張誠臂助良多,而季佑慈乃是張誠的親大舅子,已經成爲一家人的他,自然必須要站隊永寧伯這一邊。

    “爵爺,未知大軍將於何日渡河南下?”才祭祀完五位黃河龍王,剛剛出五龍廟的大門,何崇武就迫不及待地問起軍事來。

    永寧伯張誠只是淺淺一笑,輕描淡寫地說道:“得何知府與季兵憲相助,渡河之事不必急於一時,待闖賊動向明確後,再渡河也不遲。”

    季佑慈在一旁出言提醒張誠,道:“據開封傳來軍報所言,賊寇兵鋒似已至開封城下,大有再次圍打之意。永寧伯對此,不可不防啊。”

    “舅兄莫急,賊寇勢衆,動輒數十萬人馬,豈是朝夕可至?”

    張誠對季佑慈之言,似乎頗不以爲意,他邊行邊道:“黃水南岸的探子傳來消息,賊寇前鋒已抵開封城外,正與城中守軍拼命搶收城外的麥子。”

    “啊……”

    季佑慈聞言不由一驚,對於張誠的情報來源,他是十分信服的,旋而便出言說道:“妹夫何不趁此時,賊寇大軍未至,主力渡河,邀擊賊寇,將之驅退?”

    “嘿嘿嘿……”

    張誠先是一陣桀笑,他停下腳步看着自己的大舅兄,沉聲說道:“舅兄,賊寇主力就在開封南四十裏外的朱仙鎮,我若是孤軍前往,一旦被其纏住,便將獨對賊寇數十萬之衆。”

    他目光又掃向何崇武看了一眼,才繼續說道:“此刻,我軍自畿南開過來各營人馬,尚未休整,僅憑沇河、青龍、白虎三營人馬,難與賊軍匹敵,就算再加上邙山民團幾千人馬,也未見得便有勝算。”

    恰在此時,親兵們牽着各人戰馬來到近前,張誠接過自己的坐騎“碧驄駒”,一個騰起便躍身上馬,接着說道:“況丁啓睿與左良玉的人馬,還在豫南逗留盤桓不來,咱總要等等這位平賊將軍才是,怎可自己個兒吃獨食呢?”

    他說完又饒有意味地補充了一嘴:“你們說是吧!”

    “是……是吧……”

    季佑慈結結巴巴地接了一嘴,他轉頭看到何崇武正在向自己暗暗搖頭示意,便再無下文了。

    …………

    原武知縣黃仁發一直遠遠隨在衆人身後,此刻見已過了中街,再往前走不遠的東街便是縣衙所在,不由小跑着追上前來,卻被中軍官張成芳給攔了下來。

    要知道,張誠現在不止是宣府鎮總兵官,他還是大明皇帝御封的堂堂永寧伯,豈是一個小小七品縣令想見就見的?

    果然問過話之後,張成芳即揚鞭催馬追上張誠,在他身邊輕聲稟道:“父帥,原武知縣已備下酒宴。”

    “軍情緊急,酒宴免了吧。”

    張誠說完似乎想起了什麼,又將張成芳叫住問道:“你可曉得那知縣的名字?”

    “末將這就去問。”

    “你將他喚來,我有些話要對他說。”

    “喏。”

    片刻後,張成芳即催馬回來在張誠身側稟道:“父帥,原武知縣黃仁發前來回話。”

    黃仁發原本有一頂小轎,但在張誠、何崇武、季佑慈等顯爵高官跟前,又哪有他坐轎子的資格,所以一直棄轎不坐,不行跟隨在衆人身後。

    好不容易得永寧伯召見,他也是一路急跑上前,來到張誠馬前之時還在氣喘吁吁,張誠見狀便對中軍官張成芳擺了擺手。

    張成芳會意後對黃仁發說道:“永寧伯命你把氣喘勻了,再來回話。”

    黃仁發一張老臉漲得通紅,好一會兒才緩了口氣,他俯身跪拜道:“下官原武知縣黃仁發,拜見永寧伯殿下。”

    張誠策在碧驄駒上,單手持繮,朗聲說道:“免禮了吧。黃仁發,你治民有方,亦守土有責,此功不可沒。”

    “永寧伯盛譽,下官職責所在,實不敢當。”

    聽到永寧伯的誇讚之言,黃仁發內心十分驚喜,他任職原武縣已有五年之久,早便想換個地方好離開這個賊寇橫行的險地,只是苦於沒有門路而已。

    就在他內心激動之時,耳中又聽到永寧伯張誠的聲音傳來:“我宣大官軍數萬將士,此番援豫剿賊,老營便暫設於你原武縣境內,望你不負本伯所期,充分調動縣內之人力物力,統籌兼顧,協助我剿賊大軍做好後勤保障之責。”

    “請永寧伯放心,下官一定盡心盡力,動員縣內鄉紳士民,盡職盡責。”

    “好。我大軍老營這邊就拜託黃知縣,若此番剿賊之事順遂,必少不得你原武縣的一份功勞。”

    “謝……哦,不……此乃下官職責所在,豈敢言功。”

    黃仁發如此巴結張誠,無非就是想攀個高枝,也好藉此良機給自己挪下窩,當他聽永寧伯提及功勞二字時,內心激動不已竟語無倫次起來。

    就在他對自己的表現在心中懊悔之際,卻聽永寧伯的話再次傳入耳中:“好好幹。本伯會將爾之名,記入老營幕下,待保定張總督到來,更會在他面前爲爾美言。”

    張誠說完便不再理他,揚鞭催馬,直奔東門而去。

    …………

    開封府城,依舊如往昔那般巍峨聳立,雖遠遠望去,高厚的城牆上似有似無的彈痕隱隱可見,而城牆上那些斑禿不平的彈痕,似乎也在向外人展示着歷經的大戰有多麼激烈。

    雖然暫時歸於平靜,沒有出現喊殺震天、硝煙彌漫的場景,但另一種戰鬥正在開封城外激烈上演着,交戰雙方既在比拼速度,也在比拼着耐力。

    自四月中旬時起,一股股賊寇馬隊便已出現在開封西南十餘里外的新城、杏花營一帶,他們人數雖不衆多,卻個個精悍無比,顯然皆賊寇老爺精騎。

    官軍哨騎初時也有出城騷擾阻攔,但在傷亡十數騎後,便即龜縮於開封府城之內,就算上官嚴命也只敢在城牆周圍數裏範圍內活動,並不敢離城太遠。

    四月十八日,就在張誠與保定總督在真定府會面之際,賊寇大軍忽然來到,設大營於開封城西二十裏外,偵騎四出,開封城西、北、南三面幾乎盡爲賊寇馬隊遮蔽。

    十九日開始,衆多饑民蜂擁而出,他們在賊寇馬隊掩護之下,開始搶收開封城外才剛剛成熟的冬麥,成羣的賊軍輔兵雜卒和廝養人等齊出,埋頭收割着開封周邊農民辛辛苦苦種好的麥子。

    開封城內的守軍對此自然是不甘於坐視,他們也派出城內的守軍,掩護百姓出城與賊軍比拼搶割麥子的速度。

    賊軍主要是在大堤外搶割麥子,而城中軍民則是在大堤內搶割那些離城近的麥田,兩方人馬在大堤內外交界之處,常常會因偶爾相遇在一起,也發生了一些零星的戰鬥。

    但此刻雙方的重點都不在交戰上,他們的目的皆以搶割麥田裏的麥子爲主,並沒有激發大規模的戰鬥,甚至有時雙方雖然相距很近,卻是互不理會,連箭矢都不向對方射出一根。

    如此情況一直維持達十三天之久,在官賊兩軍的攜手合作下,開封城外遍野的麥田都被他們搶割個精光,如此熱火朝天搶收冬麥的景象,在開封建城以來的歷史上從未曾有過。

    即使是在以前的太平年頭,每到冬小麥收穫的季節,那景象也是十分的熱鬧,但也只是各家各戶分散開來,各自收割自家麥田裏的冬麥,哪有這般十數萬軍民一股勁,齊心協力搶收搶割打麥的盛況?

    那可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之事啊!

    不過,闖軍很顯然比開封城內軍民準備得更爲充分,他們一隊隊人馬分工明確,既有專門負責搶收麥子的,也有專門負責將打好的麥捆子運到各營的,還有人專門負責打場,最後又有人馬將打好的麥子,分運至各營的糧倉中,多餘部分則全數運往闖軍老營所在——閻李寨。

    就在闖軍與開封守軍一同搶割麥子的這段時間裏,闖王李自成也沒有閒着,他無時不刻都在關注着除開封之外,大明各地官軍的動向,其中以左良玉所部人馬最受關注。

    此刻,大明中州大地比前時平靜了許多,就如同暴風雨前的片刻寧靜一般,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即將迫近的一場大戰!

    李自成率領數十萬賊軍屯聚在開封城下,只顧搶收城外遍野的冬麥,而絲毫不做攻城的準備,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其一當然是因爲對大明各地援軍的動向還沒有完全掌握,他也不敢在此時貿貿然地對開封展開猛攻狠打。

    其二嘛,則是因爲闖軍內部發生了極大的變故,這才使他變得有些畏首畏尾起來,或許這個因由才是他猶豫不決的根本原因。

    而闖軍內部又發生了怎樣的變故,才會讓李自成這個敢號稱闖王的人,也投鼠忌器了呢?

    原來是李自成親自招上門的新女婿——“小袁營”頭領袁時中,他率領自己營中的三萬精銳人馬,離開闖王李自成劃定的駐地杞縣,往豫省、畿南、山東交界處奔逃而走。

    要知道“小袁營”在投奔闖王李自成之後,雖然經過了一系列的改編重整後,只剩下三萬餘人馬,但汰去了老弱的小袁營,反而因此越發的強大些,戰力更是有增無減。

    試問,如此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叛闖王李自成而走,他們又能去哪裏呢?

    依闖王與其身邊衆多謀士和將軍們的判斷,袁時中有極大的可能會帶着這支擁有三萬餘精兵的隊伍,投奔豫南的大明督師丁啓睿,又或是投奔鳳陽總督朱大典。

    總之,闖王身邊衆人皆以爲,袁時中既然叛逃而走,必定是與官軍有所勾結,暗地裏接受了朝廷的招撫,這才率部逃離前去投奔官軍。

    他們商議的結果便是派出闖王麾下干將李過李二虎,前去追擊小袁營……

    …………

    那麼袁時中和他的小袁營又是何時投奔闖王李自成,又是因爲何事離開李自成的呢?

    這事說來話就長了……

    其實早在李自成攻陷洛陽後,豫西各地土寇紛紛來投奔之際,便已萌生出了想要與大明王朝一爭天下的雄心壯志。

    彼時,他雖然還沒有定下經營固定地盤的方略,但通過吃掉各地各股賊寇,以求壯大自己勢力和聲望的目的,已經成爲他之後的軍略方針。

    而袁時中的小袁營已經是豫東南一帶,不可忽視的一股大賊,其人馬多時有十數萬之衆,少時也不低於五萬人馬。

    如此力量,自然引起闖王李自成極大的興趣,他既不允許自己身邊有另外一隻餓狼環視,也不能允許如小袁營在未來被朝廷招撫,進而成爲自己的敵人。

    所以,李自成在首攻開封失敗,回到伏牛山中蟄伏之時,便派人前往豫東南地方找尋小袁營,向其頭領袁時中表達自己尋求合作的意思和態度。

    李自成的這一態度在曹操羅汝才前來投奔,與他合營之後變得愈發強烈起來,與此同時,闖王的名號也在河南逐漸響亮,尤其是他擊敗保督楊文嶽、擊殺三邊總督傅宗龍之後,闖營與小袁營的談判也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就合營的具體細節不斷磋商。

    而就在衝在十五年二月末時,闖曹賊軍一舉擊潰陝兵,襲破襄城,斬殺新任三邊總督汪喬年之後,袁時中也不再猶豫,率領麾下小袁營全部人馬馳奔豫南的陳州,與闖王李自成相會。

    闖王李自成對袁時中很是親切,極盡拉攏之能事,爲此甚至不惜棒打小將張鼐與慧梅這對鴛鴦,將自己夫人高桂英的養女李慧梅許配袁時中爲妻,妄想以此將袁時中拴住,成爲自己的得力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