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交換?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字數:4216更新時間:24/06/28 15:19:41
    黃臺吉本定於八月十一日,啓程前往錦州前線指揮大軍與洪承疇一戰,可就在啓程前夜,他突然“聖躬違和”起來,其具體表現就是鼻血流而不止,兼有頭暈目眩,渾身無力。

    其實這是黃臺吉的老毛病了,他因朝中武人居多,雖也啓用了如范文程、寧完我等漢臣,但他們也只是充當內廷祕書或是各衙門辦事官,仍未能進入真正的決策勸,因此黃臺吉還要事必躬親,終操勞成疾。

    除了朝政軍事上的操勞,常年終於過度也是一個很大的誘因,他這一生共有寵妃十五人,生子女二十五人,即使患了鼻衄之症後,也沒有停止寵幸後宮寵妃,可見身體每況日下是有原因的。

    而今,出征在即,卻又犯了鼻衄之症復發之事,後宮寵妃們和當朝的王公大臣們紛紛爲他求神許願,薩滿們也天天跳神唸咒祈祝,皆不見有何效果。

    就連黃臺吉自己又請御醫診治,還服了好幾種草藥方劑,仍是流血不止,急得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連連催促朝鮮國速派名醫前來會同診治,並要求朝鮮國先提供竹瀝方劑。

    本來八月十一日這一天,是特別選定的出征吉日,可黃臺吉如今這副模樣,又如何能經得起鞍馬勞頓,只好命大軍先行,而黃臺吉暫定修養三日,再行前往。

    ??可是到了十四日這天,黃臺吉的鼻衄之症並未見好轉,仍舊是血流不止,在諸王、貝勒和衆臣的勸說下,又推遲了一日。

    即使是到了十五日,黃臺吉的情況也未見好轉,但錦州前線軍情又十分的緊急,已經容不得他再推遲啓程日期。

    畢竟這一次錦州戰事,除了在盛京的那三萬精銳增援外,他還徵調了全國所有十五歲以上男子出征,現在可以說大清國各處地方都有軍馬向着錦州集結。

    這一戰真真正正成爲了明清之間的國運之戰!

    …………

    這天辰牌時候,黃臺吉帶着隨徵的諸王、貝勒、大臣等出了盛京成東面的撫近門,在一陣哱囉號角聲中行了三跪九叩頭禮,然後率領三千親衛巴牙喇護軍就準備啓程,向錦州前線進發。??

    ????此番隨行的人除滿、蒙諸王、貝勒和滿漢大臣、醫生和薩滿之外,他還將朝鮮國王的世子李??以及一羣朝鮮陪臣和奴僕也帶在軍中隨行。

    朝鮮世子與朝臣作爲人質被拘押在盛京,黃臺吉每次舉行較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或者是有大的戰事,他都會命朝鮮世子等人奉陪,以向他們展示大清國威,以培養他們親清的思想,期望着徹底懾服朝鮮未來的國王。??

    這一次,黃臺吉去同明軍進行戰略決戰,更是要帶上他們同往,他對此戰充滿了信心,又怎會放過這個向未來朝鮮國李??及其左右臣僕展現烜赫武功的機會。??

    此外,黃臺吉最爲寵愛的關雎宮宸妃海蘭珠也獨蒙特許,是唯一一個出宮爲送行的妃子,直送他上馬走了很遠,才眼淚汪汪地勒轉馬頭,在婢女和護衛的簇擁下返回盛京城。??

    而????黃臺吉的鼻衄之症未好,他鼻子仍是血流不止,不過好歹總是比前幾日略強上一些。

    但軍情緊急已不可再行拖延,黃臺吉策馬疾馳,鼻血流時,就用一個碗在馬上邊奔馳邊接鼻血,這樣雖然艱難,卻不影響行軍,如此又斷斷續續流了三天鼻血,才稍有停歇。??

    直到此時,隨着精神開始恢復,黃臺吉的心情也顯得愉快起來,爲着儘快趕至錦州前線,他們一路曉行夜宿。

    這天晚間,諸王、貝勒、大臣照例到黃臺吉的御帳前向他請安問好,又一同觀看薩滿爲黃臺吉跳神唸咒,祈求健康。

    然後,衆人才入御帳中分班落座,共議軍國大事,主要內容還是對鬆山明軍的進擊之策。

    黃臺吉精神恢復,又顯神采奕奕,他首先笑道:????????“朕只恐明軍聽得朕親臨錦州前線,會從鬆錦之間悄悄退走。

    倘蒙上天眷佑,明軍不逃,朕必能率你等大勝明軍,使你等就好像放開的獵犬,追逐逃奔的野獸那樣,縱馬急追,獵獲累累。??

    別看明軍瞧着人多馬壯,卻並不勁打,況十數萬大軍調動不易,只要尋得一絲漏洞,??獲勝自會容易,朕不會叫你等多受勞苦。

    不過,此番錦州城下對戰明軍,你等可千萬不要違背朕的皇命,不可誤了軍事,切要好生記着!”????

    隨在他身邊的多羅貝勒多鐸向他奏言道:“請陛下慢些走,讓臣等先趕往錦州營中,助睿親王共抗明軍。”

    ????黃臺吉搖着頭說道:“行軍打仗嘛,爲的就是克敵制勝,越是神速越好。我若是長了雙翅膀能飛啊,都恨不得直接飛過去啦,你這傢伙怎麼還要我慢走!”????

    黃臺吉的鼻衄之症稍稍緩解之後,更是加急行軍,每日急急而進。

    終於在八月十九日的黃昏時分,黃臺吉等一行來到了松山東面的臥龍山,此山高不足百丈,位於錦州城東南方向,與西面的鬆山堡隔小凌河相望。

    他打算在臥龍山先歇息一夜,明日再渡過小凌河,前往錦州城南前線,會同睿親王多爾袞等一起觀察明軍陣勢。

    決定之後,他就派遣內院大學士剛林、學士羅碩去見多爾袞和豪格,傳達他的口諭:“朕馬上就要到了。爾等要約束勇士,加強各處守禦之事,一切待朕明日觀察了明軍步陣之後,再做決斷!”

    於是剛林等人連夜騎馬出發,前往錦南清軍大營而去。??

    ??圍困錦州的諸王、貝勒、大臣和將士們聽說老憨王御駕親來,勇氣陡然大增,到處一片歡呼。??

    …………

    八月二十日凌晨,大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此刻還不知道黃臺吉已經來到鬆錦前線,連日來雖一直指揮明軍向北猛攻,意圖與錦州城內的祖大壽會師一處。

    但清軍憑藉着堅固的營壘和深壕固守,再加其火炮也多,明軍幾番攻打,城內祖大壽也多次出城夾擊,卻始終無法突破清軍的營寨防線。

    因前次大戰過後,清軍戰損傷亡較大,爲防止被明軍再次分割猛攻,便主動放棄了一些山頭陣地,集中兵力圍困錦州南面和西面壕溝防線,只是穩穩控制着石門山和黃土嶺等幾處高地。

    而乳峯山、鬆山嶺、毛家溝等幾處山嶺高地已都被明軍趁機搶佔駐守,山嶺丘陵上是各軍炮營佔據,山嶺下則是步兵營壘,騎兵則在山坡上結陣。

    同時,在鬆山堡城東南方的媽媽頭山,以及小凌河口的濱海一帶也被明軍徹底佔據,這裏成爲通過海路接濟軍糧的地方。

    洪承疇派遣山西總兵李輔明負責駐守此處,以防護糧道安全,李輔明經前次大戰損失慘重,麾下只餘不足三千人的標營親兵。

    因守護糧道責任重大,洪承疇又將杏山一位參將王家楫所部兵馬,調派給李輔明節制,以加強小凌河口糧站的守禦。

    既是如此,兵力也不足五千之數,仍略顯單薄,前天,洪承疇又將原楊國柱麾下遊擊匡永忠、都司唐先成調往媽媽頭山和小凌河口駐防,暫歸李輔明節制。

    原來,前次大戰過後,李輔明所部損失最重,爲了增強自己的實力,他看上了楊國柱留下的宣鎮兵馬,使盡了身邊攜帶的錢財,終於得到各方默許。

    可是他卻忘了一件最爲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宣鎮參將郭英賢和遊擊何振雄、匡永忠等人是否願意被他節制,宣鎮諸軍將士們又是否願意被他指揮,完全忽視了當事人的意見。

    在李輔明的心裏,只要總督洪承疇、總監軍張若麒等人同意,只要他們這些大佬願意支持自己,就憑宣鎮那些個小將小兵們,還能翻出個花花來?

    可是他忽略了一個人,他似乎選擇性的遺忘了,在松山還有一位宣鎮副總兵,大明援剿總兵官張誠的存在。

    張誠也不含糊,他直接找上了張若麒,除了送上一些禮物之外,更是承諾今後每年在京師售賣雲州捲菸的利潤,都分給他一成,用來打點朝堂諸公的費用。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且這還是細水長流,每一年都有的收益,任誰也不會無動於衷。

    更何況張誠還明言,使他節制楊國柱留下的宣鎮兵馬,就等於是本兵陳新甲的兵馬,也等於是他總監軍張若麒自己的兵馬,只有如此,他在遼東軍事上才能更有話語權。

    除此之外,參將郭英賢還領着宣鎮諸將前往總督行轅處,親向薊遼總督洪承疇、總監軍張若麒、遼東巡撫邱民仰等諸官請願。

    他們在前次大戰中軍功最著,傷亡也是最大,更連主將鎮朔將軍、宣鎮總兵楊國柱都爲國捐軀,現在又把事情挑明,聲言宣鎮將士感念宣北軍的及時救援,紛紛表示願接受副總兵張誠節制,鏖戰韃虜,爲楊鎮帥報仇。

    如此一番操作,關於宣鎮兵馬該由誰節制這一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按理來講,楊國柱在時確是可以節制張誠的宣北軍,畢竟張誠的實職還是宣府鎮副總兵。

    依此理推論,現在宣府鎮總兵楊國柱爲國捐軀,宣鎮來援諸將中自然是以張誠爲尊,他畢竟是貨真價實的萬全都司都指揮同知,宣鎮分守副總兵,由他接替楊國柱節制宣鎮兵馬,理所當然。

    其實,洪承疇本意並不願將宣鎮援遼兵馬都交給張誠節制,綜合自己所掌握的情報顯示,張誠所部戰力雖然很強,但他卻是本兵陳新甲的人,在遼東前線與張若麒私下聯繫頗多。

    洪承疇十分擔心,張誠此番援遼宣北軍馬既有近兩萬餘衆,且該部將士甲仗齊備,戰車銃炮衆多,更兼操練有素,士氣高昂。

    今若是再將楊國柱留下的近萬宣鎮兵馬都歸張誠節制,那他統兵三萬衆,洪承疇恐張誠會因兵強馬壯而生驕狂之心,再與張若麒沆瀣一氣,不惟不好統帶指揮,更怕成爲自己的掣肘之痛。

    可經此一鬧,連宣北軍諸將士都心生不滿,再加總監軍張若麒又改變了態度,極力反對分宣鎮兵馬給其他將帥節制,他的意見洪承疇卻不得不考慮。

    雖然張若麒未必能起到決定作用,但作爲皇上和朝廷派來的總監軍,如若因此事處置不善,將來遼事不利,恐怕張若麒便會上表參劾自己,因分宣鎮兵馬導致士氣低沉,才致遼事崩壞。

    而且,神機營前營總兵陳九皋、大同總兵王樸等將帥,也是支持張誠節制宣鎮兵馬,見事已至此,連寧遠總兵吳三桂都公開表態,支持張誠節制宣鎮兵馬。

    吳三桂眼中只盯着楊國柱的家丁隊和督標營騎兵,那餘下的三營步卒,他可看不上眼,可騎兵操練不易,確爲難得。

    不過,見到如今這般情勢,他自知宣鎮騎兵外人是絕難吞併,張誠也絕不會放手,所以他才做了這麼一個順水人情。

    可有一點很是奇怪,這麼多人出來冒頭搞事,但作爲事情核心人物的張誠,卻悶在自己的大營中,他不見任何人,也不出來說話。

    洪承疇私下裏同謝四新講過這樣一句話:“此子心機之深,非常人可比,且陰鷙決絕,殺伐果敢,若任其做大,恐將來無人能治!”

    謝四新輕輕搖了搖頭,只淡淡說道:“將來如何,該朝廷操心。督臣眼下決斷之事,稍有差池,則遼事危矣。”

    洪承疇無奈之下,便派了謝四新前去與張誠交涉,最後的結果便是洪承疇以薊遼總督署的名義保薦張誠接替楊國柱出任宣府鎮總兵官。

    而宣鎮兵馬也同樣全部歸由張誠節制,只不過,因李輔明駐守小凌河口糧站,兵力屬實單薄。

    經張誠首肯,宣鎮遊擊匡永忠、都司唐先成兩營步卒,暫時劃歸山西總兵李輔明節制,駐守媽媽頭山和小凌河口,以守禦屯糧之所的安全。

    此議也可以說是出於軍事實際考慮,張誠也就沒有拒絕,畢竟經此一鬧,他已成爲此事的最大受益人。

    不但完全掌控了楊國柱帶來的宣鎮援軍,還被保薦接任宣鎮總兵,以他的判斷,值此遼事關鍵時期,又是薊遼總督洪承疇親自保薦,朝廷和皇上多半會同意。

    就算作爲交換,他也無法拒絕暫時調兩營步卒駐守小凌河口,在李輔明節制下護衛糧道安全。

    只不過,張誠同意派遊擊匡永忠、都司唐先成兩營步卒,前往媽媽頭山和小凌河口駐防,是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