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友軍不可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蝸牛非牛字數:2051更新時間:24/06/28 15:19:41
    赤城參將署後堂書房中,林芳平正在向張誠稟報着此番前往陽和送年禮的事宜,以及鎮城那邊的情形。

    “督帥,陳總督有言,大明此刻正是用兵之時,要督帥盡力多練軍士,若有阻礙,可徑直報總督大人處置,切不可耽擱募勇練軍之事。”

    林芳平又繼續道:“鎮城楊帥也對督帥頗爲關心,特留屬下與成芳在鎮朔府中住了一晚,楊帥也帶了封書函給督帥。”

    他說着便又取出書信一封,遞給了張誠。

    “嗯,何世輝那邊如何?”張誠接過書信,有沉聲問道。

    “何百戶那邊一切如常,今年更是收成頗好,早時開荒的那些田地都有收成,如今可是倉廩殷實,何百戶言來年收成還會更好。

    另外,咱在鎮城那邊的各處莊子都已整修完畢,餘出的糧谷都是存在三處地勢較好的莊子內,莊牆都是新砌的,而且何百戶那邊也已募集莊勇四百餘人,守衛諸事無礙。”

    “嗯,不錯。”

    張誠說着就將宣大總督陳新甲的書函啓開,默讀起來,陳新甲在信中先是大讚張誠所作新詞,氣勢磅礴,慷慨激昂。

    接着就透露了一個消息,陳新甲可能要回京任職兵部尚書,因此,他要張誠專心操練軍卒,不要爲雜事所累,儘速成軍,以爲後用。

    對於此事,張誠的記憶中也有印象,但是他只記得大明薊遼督師洪承疇與建奴鬆錦大戰之時,任職兵部尚書的正是陳新甲,可至於陳新甲是何時出任兵部尚書,他卻是不記得。

    不過,綜合前些時日京中傳來的邸報,他也大致理清了思路。

    現任兵部尚書傅宗龍乃是閣臣楊嗣昌於五月初時舉薦的,八月才到京赴任,而楊嗣昌也於九月初時,帶着崇禎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四萬兩賞功銀,以及賞功銀牌一千五百,陛辭離京。

    他於九月二十九日,便已抵達湖廣襄陽城。

    更是在十月初一日,於襄陽大誓三軍,正式開始進剿張獻忠、羅汝才所部流寇,但當時湖廣明軍諸將驕奢輕漫,更毫無鬥志。

    爲行剿賊諸事,楊嗣昌只得鞭撻副將、啓尚方寶劍斬監軍僉事、更劾逮湖廣巡撫方孔炤,以整飭軍紀。

    但諸事停當,卻又愁糧草軍餉不繼,便上書朝廷請調繼軍餉糧草,然國帑虛耗,兵部一時也難以籌措,楊嗣昌便上疏彈劾傅宗龍中樞不任,而兵部尚書傅宗龍也彈劾楊嗣昌徒耗國帑。

    恰在此時,薊遼督師洪承疇奏請調劉肇基至遼東,赴任遼東總兵,負責訓練寧遠諸營士兵,又擢升他微都督僉事。

    劉肇基曾是山海關總兵尤世威的麾下,也是一員忠勇的猛將,多次追剿流寇,並曾於東虜對戰過,可傅宗龍不知爲何,竟一時不能決斷。

    谷因此而使崇禎皇帝更爲惱怒,傅宗龍後來也曾上表辯解,可崇禎皇帝仍認爲他將封疆大事視爲兒戲,不堪重任,欲治其罪,於崇禎十二年臘月二十四日將其收監羈押。

    張誠也是昨日才收到這個消息,當時也是頗爲吃驚,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他記憶中有些印象的人物也爲國捐軀,使他心中略感悲切。

    此人便是大明都督籤事,寧遠團練總兵官金國鳳,其人官位比不得總督一類文官,也是聲名不顯的一個遼東武將,但卻叫張誠記憶猶新。

    就在崇禎十二年的二月時,金國鳳以副總兵的官職,領三千軍士駐守松山城,奴酋黃臺極親自領軍來攻,在松山南臺下紮營七處,連攻七日,卻是傷亡慘重。

    奴酋黃臺極心有不甘,調運大炮近三十門,炮子逾萬,火藥五百斛,環城發炮,城樓上的臺堞盡毀,然城始終未破。

    奴酋黃臺極只得命人在松山城南挖掘地道,爲激勵士氣,竟宣佈:“有能穴地以炮藥崩潰之者,城破時爲首效力,及運送火藥之人,無主者賞而授之以官,奴僕則賞以人牛,準離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員,照先登大城例升賞。協同穴城兵丁,視其出力多少,以資賞賚。”

    但即使東虜如此,松山城仍未被攻破,黃臺極無奈,只得遣使招撫,宣稱:“若能察天意,順時勢,速來歸命,則不特軍民免於死亡,爾等之半功偉績,何可限量乎?”

    卻遭到金國鳳嚴詞拒絕,黃臺極攻守兩難之下,也只得忍恨罷兵退回盛京,而盛京城中的東虜得知“軍兵大半見敗,大將數人亦爲致斃,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樂之色,城外遠處,則坊曲之間,哭聲徹天”。

    崇禎皇帝聞此訊後大喜,立擢金國鳳署都督僉事,爲寧遠團練總兵官,後又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千戶。

    而本年十月,奴酋黃臺極命豪格、多鐸領軍再攻寧遠,松山自是首當其衝。

    這次金國鳳手裏雖然有了萬餘的軍兵,但都是從各地臨時抽調而來,他們互不統屬,再加上軍隊缺餉嚴重,而各級將官又多有挪用侵佔軍餉之事,因此這些軍兵士氣極低。

    再加上金國鳳也還沒有來得及整頓軍紀,結果手下諸將領並不聽調遣,而士兵又畏死怯戰,金國鳳憤怒之下,率領親丁數十人出城,在北山崗與清兵鏖戰,終因寡不敵衆,矢盡力竭,與兩個兒子一起壯烈犧牲。

    此役後,薊遼督師洪承疇曾上書言道:“國鳳素懷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滿三千,乃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非其才力優也,以事權專,號令一,而人心肅也。迨擢任大將,兵近萬人,反致隕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紜,號令難施,而人心不一也。”

    金國鳳之爲國捐軀何其壯烈,而大明末年那些爲國捐軀之人,又有哪一個不是壯烈的!

    正因此事,也使張誠更加堅定的認識到軍權的重要性,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更在於遵令敢戰,再有一點就是友軍不可持!

    若是將來有機會與友軍配合,絕不可把自己的安危寄託於這些兵油子手裏。

    他們的信條是勝則一擁而上,爭功;戰事稍挫,則交相奔逃,始終秉持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