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宣和帝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貞德字數:4200更新時間:24/06/28 15:18:43
    姜武推門而入,這時,金鐵相交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鐺!鐺……

    炙熱的火爐旁,一名四十來歲的大漢,正在有節奏的敲擊着一塊鐵坯,看其形狀,像是要打造一把長刀。

    “打什麼?”老莫悶聲開口。

    姜武看向周正,後者上前道:“打一件器物,這是圖紙。”

    說着,周正便將盡心竭力所畫出來的圖紙拿了出來。

    老莫聞言頭也不擡的說道:“放那吧,一個月後過來拿!”

    果然有個性。

    周正看了看手中的圖紙,又看了看老頭,故作神祕道:“老兄,我這器物有些特別,你不看上一眼?”

    “不管什麼器物,只要有圖我便能造出來。”說話的時候,老莫手中的鐵錘依舊不停。

    周正看向姜武,後者聳聳肩膀表示自己也無能爲力。

    無奈,周正只得用激將法道:“兄臺,還是看上一眼吧,能打我便將圖紙留下,若是不行我再另尋別家。”

    此話一出,老莫掄錘的手頓了頓,隨後他橫了一眼道:“那你就去別家看看吧,慢走不送!”

    靠!這生意做的這麼橫?

    客大欺店,店大欺客。

    有實力的永遠佔據主動地位。

    只是,周正不知道,這位爺究竟是真的有實力,還是在裝腔作勢。

    但看他的態度,估計正常溝通是不行了。

    於是周正踏步來到牆壁旁,這裏懸掛着不少刀劍。

    有的懸掛久了已經生鏽,有的則只是粗坯還未開封。

    之前周正的那把刀已經斷了,他也正好打算再買一把,於是便指着那些刀劍問道:“這裏的賣嗎?”

    “不賣!都是定做的。”似是對周正的懷疑仍心有不滿,所以老莫的語氣變得更加生硬。

    周正指着其中一把生鏽的戰刀說道:“這也是定做的?”

    老莫瞟了一眼,說道:“是,八年前有人定下的,錢已經付過了,刀還沒取走。”

    擡眼再看牆上的戰刀,除了鏽跡,刀柄上還有一層厚厚的塵土,確實像是放在這很多年的樣子。

    “有沒有現在就能買走的?”周正又問。

    老莫眉頭皺起,他橫了周正一眼,冷聲道:“你聾不是,剛纔說了,都是定做的。”

    這傢伙,當真是不可理喻。

    周正抿着嘴搖了搖頭道:“走吧!”

    說罷,他便將圖紙又收了起來。

    這玩意是他花了很長時間才畫出來的,交給這種人實在有些冒險。

    離開老莫的家,姜武這才說道:“此人就是這脾氣,誰來也一樣,你若是不想讓他做,咱們再另尋別家。”

    “也只能這樣了,唉。”周正一聲長嘆。

    就這樣,二人又回到了小河鎮上,還是之前那家鐵匠鋪,周正先將幾個較爲精巧的配件圖紙留了下來,叮囑對方一定好按着圖紙要求製作。

    這家店鋪的老闆就比較好說話了,看到周正留下的一錠銀子,他立刻拍着胸脯說道:“您就放心吧,五天之內,定能給您做出來。”

    周正並未說要將其吸納進軍營的話,像他這種老闆一般不會來的,就是要找,也要找那些單門獨戶的工匠。

    留下圖紙之後,接下來便是整理那些新吸納的兵卒了,還有劃分田畝之類的事情。

    也不知林業還會不會調他去鎮北關。

    若是不去,他還是要將這白溝屯好好經營一番。

    就在周正忙活着加強白溝屯戰力的時候,李文綱也回到了京城。

    “陛下,如今遼軍剛剛吞併了北燕,正是立足不穩之時,而我大乾這些年來一直在養精蓄銳,此時正當全力以赴,收復燕雲十六州,以完成我大乾歷代先祖的夙願!”

    “所以,臣懇請陛下,盡起長江以北的大軍,匯聚鎮北關,再遣一名上將率領揮師北伐!”

    說罷,一身紅袍的李文綱深深的對龍椅上的宣和帝鞠了一躬。

    此時的宣和帝,正在幾名美麗宮娥的侍奉下,吃着蜜餞乾果。

    聽到李文綱的話後,宣和帝懶洋洋的說道:“哎呀,不是已經和北遼議和了嘛,既然他們沒有南下的意思,咱們又何必費力不討好的北伐呢?”

    “若是打贏了還好,可若是打輸了呢?我大乾的江山豈不危矣?”

    這話李文綱已經不知道聽說了多少遍了。

    大臣們以此爲藉口,士族們以此爲藉口,現在皇上也以此爲藉口。

    可偏偏李文綱也不敢說一定能打贏,畢竟是打仗,不可預見的事情多了去了。

    但就此放棄,也是不可能的,於是,李文綱繼續請求道:“陛下,此戰遼國雖然戰敗退卻,但他們也只是暫時的。”

    “等這些人徹底掌控了燕地的百姓,他們必定會揮師南下。”

    “鎮北關防禦燕國尚且勉強,若是防禦北遼,怕是難以爲繼,一旦鎮北關有失,京城同樣危在旦夕!”

    “所以,還請陛下未雨綢繆,主動揮師北伐,若能奪回燕雲十六州,那京城定可高枕無憂!”

    眼見李文綱堅持,宣和帝只覺一個頭兩個大。

    這位大乾的皇帝並沒有兄弟,也沒有經歷過殘酷的皇位競爭,平日裏最擅長的就是躺平。

    一般不管事,也不瞎折騰,平日沒事就喜歡找幾個漂亮姑娘陪着,對於忠言倒也聽得進去,對於一些奸佞也分辨的出來。

    也能放心的將權利,交給那些能臣幹吏們。

    此人若生在太平盛世,倒也能當個逍遙皇帝,整日美酒佳人相伴,吃喝拉撒睡,事情全讓下面的人幹。

    但現在的大乾處境並不太平,因爲缺少了燕雲十六州這片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屏障,所以大乾的北方區域,一直處於遊牧民族的侵略範圍之內。

    之前的燕國雖然強大,但也只是掌握一小片地域,國土面積並不大,國家的綜合實力也只能算是一般。

    所以,他們就算幾次南下,卻也未能將大乾怎麼樣。

    後來馮程上臺之後,幾番折騰便將燕國給整垮了。

    可遼國就完全不一樣了,此時的遼國,掌控大半個北方地域,幅員遼闊,擁有極大的戰略縱深,且騎兵十分強悍。

    若任由他們慢慢發展,大乾被侵略也只是時間問題。

    很多人都能看出這一點,但這些人就是喜歡安於現狀,總覺得遼軍南下的鐵蹄,也不會落到他們頭上。

    對此,李文綱也無可奈何,所以,今日他只得祕密找宣和帝請戰。

    而宣和帝雖然對李文綱爲首的文官們十分信賴,但信賴歸信賴,打仗歸打仗,躺平已久的宣和帝,根本沒有北伐的野心。

    對他而言,只要不鬧事,哪怕每年給遼國些糧食銀錢也無所謂。

    之前朝廷派遣的禮部侍郎黃會之便是帶着大量的禮物清單去談判的,只是李文綱和耶律宏圖打了一場遭遇戰,提前議和了,所以那些禮物才沒送去。

    宣和帝看着眼前的李文綱,一時間也沒了興致,他揮了揮手,示意那些美女佳人們退下。

    隨後,他端坐在龍椅上,語重心長的說到:“李相,非是我駁你面子,實在是用兵之事也非你我二人便能做主的。”

    “別的不說,兵部、戶部、工部等幾位尚書要叫來商議吧。”

    “兵員夠不夠,糧草夠不夠,軍械夠不夠,這些都是問題。”

    “還有,咱們剛剛和遼國議和,人家也兵退三百裏了,如此一來,咱們再揮師北伐,是否有主動尋釁之嫌?”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師出無名,此戰又有幾分勝算?”

    “要不這樣,你先回去,等明日召開朝會,咱們在朝會上進行議論,如何?”

    廢話,要是朝會上能通過,我還來找你幹嘛?

    如果對方不是皇帝,李文綱已經在罵娘了。

    朝廷雖然也有些主戰派,但大多人微言輕,真正身居高位之人,大多都是被士族扶持起來的代言人。

    之前還有個兵部尚書馮程能幫忙說話,現在馮程也被貶謫了,李文綱便更加孤獨。

    他就算勉強聯絡剩下的人共同上書,最終也只能石沉大海,掀不起一絲波瀾。

    所以,他便想着先來做皇帝的工作,等皇帝答應了,再聯合其他政治勢力,全力揮師北伐。

    可現在,皇帝都搞不定,就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就在李文綱在思索,如何才能說動宣和帝的時候,一名太監走了過來:“啓奏陛下,左丞相張國昌求見!”

    見到來人,宣和帝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似的,連忙說道:“哎,趕緊讓張相國進來,我正有要事要議呢!”

    “是!”太監點了點頭,隨後便對着門外高聲呼喊道:“宣,左相國張國昌大人覲見!”

    “臣張國昌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名五十來歲,身材高大,國字臉,下巴上留着一把整齊鬍鬚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見到此人,李文綱無奈的搖了搖頭。

    宣和帝則十分開心的對其說道:“張相國,剛纔李相請求我調集長江以北的軍兵揮師北伐,您覺得怎麼樣?”

    此話一出,張國昌連忙說道:“陛下,臣以爲此事萬萬不可!”

    說着,他還看了李文綱一眼。

    後者撇過頭去,根本都懶得看他。

    “哦?爲何不可?”宣和帝露出了笑臉,這正是他要的效果,張國昌是個結結實實的主和派,只要他在這,便能替自己將李文綱應付過去。

    隨後,張國昌便開始在大殿上長篇大論起來。

    什麼經濟問題,兵力問題,政治問題,等等一大堆,全都擺到了明面上。

    最後還以窮兵黷武,禍國殃民的話來做了收尾,算是將李文綱給結結實實的駁斥了一通。

    對宣和皇帝,李文綱還有心思好好解釋一番,因爲這皇帝的眼光不甚長遠,自己將道理說明白了,他有可能會答應自己。

    但對張國昌,李文綱是一點解釋的心思都沒有,因爲這老王八蛋心裏比誰都清楚北伐的重要性,但他就是死活不答應。

    要說他昏庸奸佞倒也不至於,他當丞相這些年來,大乾不管是稅收,賑災等問題,全都被他解決的漂漂亮亮的。

    之所以有如此功績,除了他本人有些政治能力之外,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是江南士族所推舉出來的代表。

    他有什麼事,那些江南士族自然是鼎力支持,所以他這左丞相的職位才做的穩健。

    而且,他本人不錯的同時,品德也說得過去,雖說平時也貪點小錢,喜歡蒐羅一些美女,這種事在官場上太過常見了,根本算不上罪過。

    至於姦淫擄掠,打擊政敵,殺人放火之類的事情,他卻從未幹過。

    就算和人搞些政治鬥爭,最多也只是把人貶謫發配,也沒真正殺過人,所以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這個張國昌的名聲都還不錯。

    但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他是由士族扶持上去的,在得到士族支持的同時,他也要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庇佑士族的發展。

    之前,李文綱和馮程也曾找過張國昌,並向其闡明利害,想要讓其一起支持北伐。

    剛開始的時候,張國昌倒也同意了,並且他們三人還一同上書了一場。

    但很快,張國昌便反水了,不僅收回了自己的上書,而且還開始公開反對北伐。

    之所以會出現自己打自己臉的情況,究其原因還是北伐一事觸及了南方士族們的核心利益。

    在張國昌表態要支持北伐之後,南方士族們找到了他,逼他反對北伐。

    或許他也抗爭過,或許他也爭辯過,但最終還是未能堅持到底,沒辦法以他的能力若是失去了南方士族們的支持,他這個左丞相,必定坐不穩,無奈他也只能妥協。

    所以,在張國昌高談闊論的時候,李文綱才會選擇一言不發。

    等張國昌一番慷慨激昂之後,宣和帝露出了笑臉說道:“李相,你以爲張愛卿說的如何?”

    李文綱苦笑,他躬身道:“回陛下,臣保留意見,此時若不北伐,等他日遼國國力愈發強大後,莫說北伐,就是守住鎮北關,也難了。”

    “機遇稍縱即逝,若不能及時抓住,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