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太陽底下沒新鮮事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女術士之友字數:2272更新時間:24/06/28 15:13:24
    韓星集團的各大公司社長、負責人們進行了又一輪會議後。

    韓星顯示公司的社長崔進都和韓星手機公司負責人高西真又一次擁抱在了一起。

    與韓星半導體公司不同的是,韓星顯示公司和韓星手機公司,那從來都是同進退。

    最好的顯示屏幕永遠都是手機公司用作當年旗艦手機顯示屏,之後研發了新技術,或者提升了屏幕素質,才會將舊屏幕售賣給其他公司使用。

    夏爲這種和韓星在國際陣營中爭奪份額的公司,往往都用不到當年最好的屏幕,就是這個原因。

    其中蘋果和部分美資佔比多的企業自然不在此列。

    會長要求第二季度的財報要足夠亮眼,那麼韓星手機和韓星顯示自然是要上陣親兄弟了。

    二月份發佈的韓星Galaxy S9 採用的Infinity Display全視曲面屏,顯示問題坑了手機公司一波,

    具體就是一個灰度內容的還原問題,它使屏幕無法精確地呈現不同程度的黑色陰影,使用中呈現的問題就是,一種從黑色到深灰色的圖像或視頻可能全部被黑色代替。

    這個問題一出來,第二季度的財報其實也就半廢了。

    按照以往的解決辦法,就是等下半年旗艦發佈的時候,用更好的硬件來洗刷恥辱。

    不過這一次沒辦法拖時間了,第二季度活不過去,大家都會被批。

    兩位社長商議數次,終於拿出了一個方案。

    緊急發佈一款基於韓星Galaxy S9的升級版,韓星Galaxy S9S。

    屏幕6.4 英寸,Super AMOLED 面板的全視曲面屏,Quad HD+級別的分辨率,2960×1440 像素,像素密度達到 516ppi,屏幕比例依然是 18.5:9。

    “消費者其實是很健忘的,只要我們拿出更好的,他們就會忘記以前那些不好的。”

    高西真拍了拍崔進都的肩膀,如此說道。

    這兩位攜手並肩,好像忘卻了某位社長。

    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唯有此種痛苦,才能強迫我們大徹大悟。

    李金甘懷着這種感悟,走到李建錫面前,躬身訴說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方案。

    韓星掌門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一次,我可以給於你權限,不要讓我失望。”

    三月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如同過山車般,起起伏伏,讓外行人看着都感覺無比刺-激。

    韓星半導體聯合霓虹半導體,拉上臺積電搞了一波漲價風潮。

    大夏九州科技站出來表示,五十萬片月產能,低價供應。

    就在大家以爲是吹噓,爲了穩住市場價格,之後其如約供貨,打的所有人措不及防。

    而韓星半導體公司首席執行官李金甘,他在仔細調查研究後表示,九州科技公司的低價晶圓並可能,憑藉大夏的人力物力,產能是可以擴充的,但是生產工藝和設備消耗這兩個最重要的地方,大夏絕對不可能超越其他半導體公司。

    畢竟,當今的衆多國際研究室,前沿分析理論都沒有優化完善到這個地步。

    能源問題、製造工藝精度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關。

    所以李金甘立下了軍令狀,三個月內讓九州科技公司破產。

    因爲按照大夏落後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來說,一片十二英寸的硅晶圓片成本至少也會在一千以上。

    根據夏芯科技公佈的四百九十夏元一片,這個價格對比來看,九州科技公司每出廠一片硅晶圓片就至少要虧損五百夏元。

    一個月五十萬片硅晶圓片的產能,也就代表一個月至少虧損2.5億夏元。

    這個公司如果有大夏某些資金的幫助,他或許能撐幾個月,直到國際市場半導體價格回落。

    但是,這是在芯片價格高漲的理想情況。

    如果原材料突然都跌了呢?

    一座月產能十萬片的硅晶圓製造廠都需要投入百億資金,九州科技公司月產能五十萬片,那就是千億級別。

    這個規模的成本,面對突然跨下來的芯片價格。

    會發生什麼樣的事?

    李金甘光是想想就覺得興奮不已。

    畢竟蛇鼠一窩,韓星有了決策,霓虹那邊的公司一看,覺得大有搞頭,兩家便再次聯手起來。

    至於最大份額的臺積電?

    它大是大,但就是因爲它大,所以不能亂動,二弟三弟想幹什麼,它都只能被動配合。

    四月一號。

    以韓星半導體公司爲首,全球晶圓製造廠突然大幅度降價。

    吃瓜羣衆們都是一臉懵-逼。

    什麼情況?

    不是說好了工廠大火導致產能吃緊,加上人工費用越來越高,芯片價格不得不上漲嗎?

    怎麼突然就降價了?

    並且不是幾十元幾十元的降,而是兩百夏元起的墜落。

    全球晶圓的價格走勢圖,就像一個人爬到山的頂峯突然跳了懸崖一般。

    韓星與霓虹相關產業人士開發佈會表示:因爲新工藝流程的優化以及設備性能的提升,此次降價是爲了讓下游芯片代工廠商擁有更優質且更具性價比的原材料。

    好吧,雖然字裏行間都沒有說九州科技公司的名字,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回事了。

    更有獲知了“行業內幕”的媒體表示。

    九州科技公司高舉債臺,將自己公司作爲抵押換取了大量資金,又高薪聘請了一羣高素質工程師和專家,斥巨資修建廠房,購買設備。

    所以別看九州科技公司一個月能產五十萬片晶圓片,其實一直都是在虧本運營。

    說着說着,有的自媒體就冒了出來。

    一些和諧的論調開始傳播起來。

    什麼九州科技公司現在其實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給夏芯科技這些非國產公司補貼原材料進價。

    明明晶圓是不缺的,但是國內有的人想撈錢,就硬要搞這個項目。

    媒體輿論導向一歪,網民的發言也就很容易歪了,特別是在某些機構大筆資金的揮灑下,不少“躬知”和“理中客”也下臺開始風言風語。

    何爲風言風語?就是聽說的。

    “怪不得那些巨頭要降價,原來啊是咱們的人想撈一波就跑路啊?!”

    “太陽底下沒新鮮事,當年那誰還不是,撈了一大筆就跑。”

    “說個錘子!這麼大的投入怎麼可能是想搞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