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戰定幽州,袁紹斬白馬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愛吃麻辣豬蹄字數:7235更新時間:24/06/28 15:02:47
    幽州門戶,易城,南門。

    趙雲端坐在城門樓中,用一塊絹布仔細擦拭着手中長槍。

    今日他未穿甲冑,僅着一襲白袍。

    這讓他看起來少了一絲英武,更多增添了幾分俊朗,若拿上幾本書在手,就更像讀書人而非武將。

    “報——!”

    就在此時,一名士卒匆匆跑來,向趙雲稟報:“將軍,五里外發現袁紹大軍,正向易城殺來!”

    趙雲聞言停下了手上擦拭的動作。

    “共有多少人?”

    “回稟將軍!具體人數未知,目測不下三萬人,是袁紹主力大軍無疑!”

    “弓弩手、陷阱可準備妥當?”

    “一切就緒!”

    “好!”

    趙雲一震手中長槍,霍然起身,炯炯有神的雙眼中似乎有着絲絲電光閃過,極目遠眺,看向遠方。

    只見遠處煙塵滾滾。

    無數大軍向易城奔襲而來!

    正是袁紹的軍隊!

    趙雲眼神微凜,大步上前,直接在城門樓上開始舞動手中長槍,竟是旁若無人地練起了槍法。

    而在易城之外。

    袁紹率領麾下三萬大軍不斷向着易城逼近,在距離易城不過一箭之地的時候,大軍才停了下來。

    “怎麼回事?”

    袁紹看見易城的景象,臉色微變。

    只見易城城牆上沒有任何守兵的存在,就連旌旗也收了起來。除此之外,南面城門的三扇大門全部打開,根本沒有任何防守。

    整個易城看起來就像是一座空城。

    難道公孫瓚棄城而逃了?

    就在袁紹心中冒出這樣的疑問時,袁譚忽然提醒道:“父親,快看城門樓上!”

    袁紹順着袁譚指的方向看去。

    然後他便見到在易城南門的城門樓上,有一襲白袍舞動,細細看去,是一名身材挺拔的青年在舞動長槍。

    雖然隔得很遠,但袁紹還是一下子就認出了這舞槍之人的身份,正是敗顏良、拒韓猛、退麴義、又殺他大將文丑、差點於萬軍之中取他性命的趙雲!

    “他這是在幹什麼?”

    袁紹心中驚異,拉動繮繩控制着坐下馬匹,凝神注意着城門樓上趙雲的一舉一動。

    此時他心中充滿了疑惑。

    爲什麼城內沒有守軍?

    爲什麼南面城門會大開?

    爲什麼趙雲在城頭舞槍?

    帶着心中疑惑,袁紹謹慎地向田豐問道:“元皓,你可看出公孫瓚這是在玩弄什麼詭計,是不是棄城而逃了?”

    田豐也在觀察着易城城牆上的景象,他心中同樣感到疑惑,聞言皺眉道:“應該沒有……若是公孫瓚棄城而逃,怎麼會留趙雲這員猛將在此?”

    “我覺得這其中必然有詐,再觀察觀察。”

    聽到兩人的議論,一旁的顏良冷哼道:“主公,我看這趙雲就是在故弄玄虛,依我看,不如直接殺入城去!”

    一旁的袁譚也附和道:“對,殺進去!”

    “公孫瓚城內的守軍最多不過一萬,此次我們大軍火速殺至,沒有給他任何喘息機會,他定然沒有機會調兵前來馳援!”

    “眼下公孫瓚肯定已經棄城而逃,只留這趙雲一人在此,想要嚇退我們!”

    袁譚已經詳細瞭解過公孫瓚的情況。

    易城內的守軍根本擋不住他們!

    “不可妄動。”

    面對袁譚和顏良的建議,袁紹卻搖了搖頭,眯眼盯着城牆上舞槍的趙雲,緩緩說道:“趙雲這槍舞得虎虎生風,如驚濤拍岸、風捲殘雲,槍尖似有雄兵百萬,威勢非凡。”

    顏良愣了愣,疑惑道:“主公,我怎麼就看不出來?不就是舞槍麼,我也會啊。”

    雖然他的槍法沒有這趙雲舞得好、舞的漂亮,但就是舞槍而已,這有何難?他看不出趙雲這槍舞得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根本就是故弄玄虛!

    “非也。”

    袁紹依然搖頭,目光片刻都不曾從趙雲身上離開,“你們仔細看看就明白了。”

    “趙雲的槍勢似百鳥朝鳳,靈動非凡;而且他身上未着甲冑,僅一身布衣,可見他定然是胸有成竹。”

    “若我猜的不錯,公孫瓚肯定在城內埋伏了大量的伏兵,只要我敢領兵進城,必然中他的埋伏!”

    田豐深以爲然道:“主公所言極是,那毒士賈詡投了公孫瓚,爲其效力,定然是賈詡出謀劃策,故意讓我們放鬆警惕。”

    他忌憚的並非是公孫瓚,而是賈詡!

    賈詡在鄴城事變中將袁熙當成了槍使,害死了逢紀、辛評、郭圖,差點讓袁紹也命喪鄴城!

    可謂是狠毒至極!

    後來投了公孫瓚後也頻頻獻計,讓公孫瓚在進攻河間郡時屢屢取得戰果,若非是因爲己方勢力雄厚遠超公孫瓚,恐怕河間郡還真的要丟失。

    他敢斷定,眼前這座空城肯定是賈詡的計謀!

    顏良聞言提議道:“既然如此,主公不妨派一隊士卒入城探一探虛實,看看這城內有沒有伏兵。”

    田豐和袁紹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於是很快,三百士卒就從大軍隊伍中脫離,直接奔着大開的那面城門而去,很快便進入其中。

    但就在這三百士卒進入城門中的那一剎那,三扇城門忽然重重落下,有幾個未能及時進入其中的士卒,直接被城門砸的骨斷筋折、鮮血滿地!

    這一變故讓袁紹等人都大爲吃驚,連忙下令大軍後撤五百步,遠離易城。

    城門樓上,趙雲依然淡定舞着長槍。

    彷彿根本沒把入城的三百士卒放在眼中。

    沒多久,南面的三扇城門再度被拉了上去,而裏面露出來的景象則令袁紹等人都面露驚駭之色!

    只見城門洞內屍體橫陳,剛剛進入的那些騎兵們全部都慘死,沒有一人存活!

    “果然有詐!定是那張燕率領黑山軍來援!”

    袁紹臉色大變,更加確信城內有伏兵,毫不猶豫地下令道:“大軍原路返回!快快撤退!”

    顏良和袁譚也被驚到了,三百士卒這麼快就折損殆盡,說明城內確有伏兵,這易城遠沒有看上去的這麼簡單!

    他們前些日攔截到公孫瓚寫給黑山軍張燕的求救信。

    如今看來,黑山軍定然已經趕至,且埋伏在城內;或許連城外也有伏兵,就等他們展開攻城、毫無防備之際,突然襲擊!

    在袁紹的號令之下,三萬大軍後隊變爲前隊,浩浩蕩蕩地撤退離去,不敢繼續逗留。

    易城,南面城門樓。

    躲在城牆垛下的士卒見到城外大軍撤退的景象後,不由得大喜過望,對趙雲喊道:“將軍!敵軍真的撤退了!”

    “不要起身!”

    趙雲依然沒有停下舞槍,儘管他已經緊張的額頭冒汗,但依然臉色沉靜。

    “袁紹定然還在觀察着城牆上的情況,現在若是露出破綻,就會被他識破我們是故弄玄虛!”

    “馬上通知傷員,讓他們立刻來到城牆上,掛上旌旗巡邏防守!”

    城內的一千傷員,立刻全部登上城牆,裝作城內兵力充足的模樣。

    “諾!”

    士卒彎着腰,應諾而去。

    ……

    袁紹大軍撤退兩裏路之後,一名斥候騎馬趕來,向袁紹稟報:“主公,大軍撤退後,有大量守軍涌上城頭,城內還有衆多兵馬走動!”

    聽到斥候的稟報,袁紹和田豐二人皆面露不出所料之色。

    果然,城內的確有伏兵!

    袁譚一臉佩服的說道:“父親當真是料事如神,若我們貪功冒進,恐怕正中了公孫瓚的奸計!”

    袁紹眼中閃過一絲自傲,撫須笑道:“區區小計爾,又豈能瞞過我的眼睛?”

    “先撤兵回營,不要繼續逗留。”

    “等探明公孫瓚的虛實之後再發兵來攻也不遲,若張燕的確來援,易城兵員充足,我等強攻易城並非上策,只能再尋機會。”

    袁譚、顏良紛紛抱拳應諾。

    ……

    易城五里外,一座山丘上。

    公孫瓚得到了袁紹大軍撤退的消息,一時間大喜過望,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來!

    “子龍當真是好計策!”

    “袁紹果然中計!”

    公孫瓚的心情十分興奮,他沒想到袁紹居然真的被一座空城嚇得退兵,既然如此,眼下就輪到他發揮了!

    壓下心頭的激動,公孫瓚看向公孫範,問道:“火馬準備得如何了?”

    公孫範神采奕奕地道:“三千匹馬已經蒙上了眼睛,尾巴也浸透了火油,隨時可以點燃放出去!”

    他們和袁紹的大軍數量差距過大,即便埋伏偷襲,也是以少戰多,所以賈詡給他們出了一個狠毒的計策——把所有騎兵的備用馬匹都拿來充當戰力,將它們尾巴點燃,用來當一次性消耗品,衝撞袁紹大軍的陣型!

    兩人談話間,公孫續提醒道:“父親你看,袁紹的大軍已經要進入平原了!”

    公孫瓚向着遠處看去,果然見到袁紹的大軍!

    見到這一幕,他毫不猶豫地下令道:“點燃火馬!此戰誓要誅殺袁紹!”

    公孫範和公孫續當即領命。

    沒過多久,山丘上便揚起了沖天的煙塵和火光,三千匹戰馬被點燃尾巴,蒙上眼睛,在受驚之後從山坡上向着平原衝去,浩浩蕩蕩氣勢無比驚人!

    與此同時,公孫瓚的大軍跟隨在火馬羣後方,一同向袁紹的大軍殺去!

    萬馬奔騰的動靜實在太大。

    袁紹的大軍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浩浩蕩蕩、從山丘上奔襲而來的火馬羣,以及後方跟隨的衆多騎兵!

    “有埋伏!保護主公!”

    田豐大驚失色,在見到火馬羣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壞事了,急忙令人將袁紹團團保護起來!

    三千匹受驚的戰馬轉瞬即至。

    儘管三萬冀州軍都算是訓練有素,在發現有敵襲的第一時間就做出了防禦,但又如何擋得住三千匹受驚的戰馬?

    雙方剛一接觸,火馬羣就衝破了匆忙組建的防線,衝入袁紹大軍之中,在軍陣內橫衝直撞,踩死、撞死士兵無數,更重要的是陣型也隨之大亂!

    但這只是個開胃小菜而已。

    最要命的還是後方緊跟而來的幽州軍,還有殺氣騰騰的白馬義從!

    公孫範親自率領白馬義從,直奔袁紹帥旗所在的位置而去,大吼道:“斬袁紹者!賞萬金!殺——!”

    白馬義從如一把長槍。

    一路破陣殺向袁紹!

    顏良將袁紹護在身後,滿臉凝重道:“主公,我們中計了。主公速退,末將斷後。”

    “勿要亂我軍心!”袁紹怒視顏良,道:“如今尚未兵敗,豈能言退?”

    退則死,撤則亡!

    如今的局勢,袁紹但凡撤退,便要遭受公孫瓚騎兵的追擊。

    現在大軍已經被火馬衝亂了陣型,步兵又被騎兵攆着追擊,在戰陣都無法集結的情況下,那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死傷根本不可估量。

    “顏良,命伱速速整頓大軍,斬殺發狂的火馬!”

    “麴義,命你領先登死士一千,強弩兵一千,正面迎戰敵軍。”

    “呂翔,呂曠,命你二人領三千兵馬,策應麴義。”

    “蔣奇,你領三千兵馬,繞至敵軍後方。不求殺敵,只需騷擾牽制敵軍即可。”

    “袁譚,你領剩餘主力,隨本將軍坐鎮後方。”

    一條條指令,從袁紹口中發出。

    雖然中計,但他卻並未因此驚慌,反而有條不紊的調度着大軍。

    衆將見此,彷彿找到了主心骨,一個個應諾而去,執行袁紹的命令。

    很快,大軍從遭遇襲殺的散亂,重新變得有序了起來。

    大軍前方,麴義高舉手戟,憤然大吼:“先登營,隨本將再斬白馬!”

    麴義出生涼州,曾多次與羌人作戰,十分熟悉騎射戰法。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也是輕騎兵。

    輕騎兵強在騎射,卻不適合衝陣。

    尤其是在面對先登營這樣的重甲步兵軍陣,更不可能輕易衝破陣型。

    一千先登死士組成盾陣,隨着麴義頂在最前方。

    一千強弩兵,和先登死士穿插着蹲伏在盾牌之下。

    總共兩千人,冒着兩翼策應的騎兵箭雨,衝向公孫瓚的中軍大營。

    只要他能在公孫瓚的雁行陣中撕開一個缺口,和白馬義從近身搏殺,輕騎兵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給本將軍全殲先登營!取麴義首級着,賞萬金!”

    公孫瓚見到先登營,眼中怒火熊熊燃燒。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這支曾經讓他損失慘重的先登營,一直以來都是他心中的噩夢。

    一方是袁紹麾下最精銳的重甲步卒,一方是傲視天下的白馬義從。

    雙方再次交手。

    待白馬義從衝到距離麴義盾陣大約還有五十步之時,麴義忽然大喊:“射!給老子射死他們!”

    話音落下,原本和先登死士穿插蹲伏在重盾下的一千強弩兵,突然一躍而起,手持強弩,向着白馬義從射擊。

    一支支弩箭激射而出,如霹靂炸響。

    只要被弩箭命中的白馬義從,無不應聲而倒。

    剎那間,白馬義從死傷數百,陣型隱隱有亂象。

    麴義見狀大喜,口中大喊着:“先登營在前,弩兵在後,衝散他們的陣型!”

    說着,他身先士卒,帶頭衝鋒。

    後方,袁紹見此一幕,立刻下達命令:“命呂曠呂翔,速速跟上,以破敵陣!”

    傳令官第一時間將袁紹的命令傳達下去。

    呂曠和呂翔兩兄弟,立即領着三千大軍出動。

    蔣奇也在此時,率領三千兵馬殺至公孫瓚大軍側翼,策應呂氏兄弟。

    一刻鍾之後,除去呂氏兄弟倆的三千大軍,光是麴義率領的先登營和強弩兵,就斬殺了一千多首級。

    公孫瓚的戰陣,也徹底宣佈告破。

    中軍大營中,袁紹目光灼灼,斷然大喝:“公孫小兒,此戰過後,幽州便要落入本將軍的手中!”

    他猛地拔出腰間長劍,怒吼一聲:“全軍出擊!”

    嗚嗚——!

    號角吹響!

    顏良和袁譚率領主力大軍出動,直奔公孫瓚的將旗而去。

    袁紹坐鎮中樞,指揮調度。

    “先登營,又是先登營!”

    遠處,公孫瓚見到這一幕,臉色陰沉如水。

    戰陣被破,一千多人戰死,前軍士卒惶恐交加,嚇得四散奔逃,潰不成軍。

    此刻袁紹主力大軍非但不趁機逃跑,反而大軍壓上,欲要與他一絕死戰,更加讓他惱怒。

    他本就佔據先機,又是兵行險着,若不趁機重創袁紹,便再也無力回天。

    此刻遭遇反撲,怎敢後退?

    公孫瓚一振手中長槍,同樣調度中軍壓上前去。

    幽州大地上,血流漂杵。

    戰場上,四處可見殘肢斷臂。

    雙方大戰,已經到了白熱化。

    袁紹正根據戰場局勢,進行微操調度之時,突然陷入到了一支約莫一千人的騎兵包圍當中。

    原來是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奮死廝殺,衝開了前方的大軍,直奔袁紹大纛而來。

    “斬將奪旗就在今日,弟兄們,隨我斬殺袁賊!”

    公孫範看到了大纛旁的袁紹,激動的面紅耳赤,挺槍躍馬殺奔而來。

    而此時,袁紹身邊,只有數十弩兵,以及一百餘大戟士保護。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袁紹有些措手不及。

    田豐連忙指着前方不遠處的山坳道:“主公,速至山坳,躲避箭矢。”

    袁紹一把推開田豐,怒喝道:“大丈夫當臨陣鬥死,豈可入坳而望活乎?”

    界橋之戰,他尚且不肯躲進矮牆中,今天又豈會躲入山坳?

    他這一躲,大纛定要被斬。

    大纛立,則軍心凝聚。

    大纛倒,則軍心潰散。

    袁紹拒不躲入山坳,這自斷後路、視死如歸的抉擇,頓時讓負責護衛他的弩兵和大戟士戰意昂揚。

    隨後,他一聲令下,身旁數十名弩兵,全都瞄準公孫範,數十支弩箭激射而出。

    儘管公孫範武力了得,躲避及時,依舊還是中了兩箭。

    兩支弩箭,分別射中了他的左臂和右腿。

    胯下白馬,更是被射程刺蝟。

    他整個人更是直接從馬上跌落下來,差點就被馬蹄踩死。

    “殺!”

    見公孫範落馬,袁紹大喜,當即拔劍出鞘,領着上百命大戟士結成戰陣,與白馬義從戰到一起。

    陷入一千騎兵的包圍圈中,他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欲置之死地而後生!

    大戟士死死抵擋,卻終究人數差的太多。

    轉眼間,一百大戟士便戰死過半。

    弩兵更是白馬義從的重點照顧目標,在射出第三輪弩箭的時候,就幾乎死傷殆盡。

    “主公,麴義回援了!”

    田豐砍翻一名白馬義從,和袁紹背靠背,警惕着四周來襲的敵人。

    袁紹舉目望去,果真看到麴義率領先登營快速趕來。

    “主公莫慌!”

    不遠處,麴義領着六百多名先登死士殺氣騰騰的奔襲而來。

    已然受了重傷的公孫範,重新騎在一匹白馬上,察覺到袁紹大軍已經向着大纛收縮。

    若再不走,他和這一千白馬義從,就真的走不掉了。

    看了看奔襲而來的麴義,又看了看不遠處的袁紹,最終他一咬牙,非常不甘心的大喊一聲:“撤!”

    麴義趕至袁紹身前,關切的問道:“主公可有受傷?”

    袁紹搖了搖頭,心有餘悸的說道:“本將軍無礙。”

    方纔他當真命懸一線。

    比當年界橋之戰以及龍湊之戰還要危險。

    若非麴義及時趕到,大好頭顱怕是真的要被公孫範給取走了。

    麴義滿臉傲然道:“區區白馬算得了什麼?有我麴義在,主公不必害怕。”

    這話讓袁紹心中有些不悅

    但眼下麴義剛立大功,而且公孫瓚的大軍還未完全擊潰,所以不好發作。

    袁紹冷聲道:“本將軍與公孫瓚征戰八年,今日便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戰定乾坤!”

    “傳我軍令,命顏良、袁譚,衝擊公孫瓚中軍大營。命蔣奇不惜一切代價,不可讓公孫瓚收攏人馬。”

    “此戰,即是終戰!”

    此次遇伏,袁紹雖損失慘重,卻遠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反觀公孫瓚的雁行陣被麴義攻破之後,軍心渙散潰不成軍,正是他一戰定幽州的大好時機!

    袁紹軍令傳達下去之後,衆將紛紛依命行事。

    蔣奇率軍牽制公孫瓚的衆多兵馬。

    而袁譚、顏良兩人則是在蔣奇的策應下,帶領一支騎兵直奔公孫瓚中軍大營所在之處!

    前後不到半柱香的時間,攻守之勢異也!

    “該死!”

    公孫瓚見袁紹的大軍調動,頓時臉色一變,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佔據了先機的情況下,袁紹居然還能穩住大軍並且展開反擊。

    更沒想到反擊來得如此之迅猛!

    公孫續焦急的大叫:“父親!袁紹已經穩住大軍,此戰必然失敗,父親還是趕緊撤退吧!我來斷後!”

    他們此戰獲勝的機會就是讓敵軍大亂,趁亂殲敵,最好能殺斬首袁紹。

    可是這個計劃卻失敗了!

    袁紹大軍始終在井然有序的調動,袁紹本人也未被斬首。

    反觀他們的大軍,卻在先登營和強弩營破陣之後,失去軍心。

    大軍已然一片潰散。

    敗局已定!

    公孫瓚面沉如水,說道:“此戰已敗,袁紹不殺我絕不會罷休,你趕快帶上你二叔撤退!”

    “父——”

    “走!!”

    公孫瓚怒吼一聲,擡腳踹在公孫續身上,臉上滿是暴怒之色。

    公孫續一雙虎目滿含熱淚,死死咬牙,轉身帶上已經陷入昏迷之中的公孫範,在一隊親衛的護送下撤離戰場。

    深深看了公孫續離去的背影一眼,公孫瓚收回目光,臉色猙獰的看向直奔中軍大營而來的顏良和袁譚,眼中浮現出深沉的殺機。

    “想殺我?看看你們有沒有這個本事!”

    “真當我是軟柿子不成!”

    公孫瓚提槍上馬,這是他時隔多年再度親自上陣廝殺。此刻他心中充滿了戰意,彷彿再度變成了那個年輕時候意氣風發的白馬將軍!

    “殺——!”

    白馬嘶叫,鐵蹄奔騰。

    公孫瓚一騎當先,迎上顏良和袁譚。

    一往,

    無前!

    ……

    (PS:幽州差不多了,接下來是劉協奪取冀州、官渡之戰、統一北方的劇情。三國文,戰爭無法避免,卻很難寫的精彩。諸位愛卿以爲,戰爭篇幅佔據多少合適?朕主要集中在哪一塊寫?速速遞上奏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