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造訪軍營的荀彧(4k)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化石採集字數:4560更新時間:24/07/02 01:36:58
“華雄.”
劉備將馬刀塞入刀鞘,從董軍驚恐的叫喊聲裏,他捕捉到一個名字。
正是十八路諸侯討董時,遇到的第一個西涼悍將。
此人曾率領五萬步卒,阻攔諸侯大軍,連斬鮑忠、俞涉和潘鳳三員大將。
一時間挫敗諸侯聯軍的士氣,直到他的二弟關羽出馬這才扭轉頹勢。
果然不如演義裏厲害嗎?
劉備搖搖頭,只當是話本的過度誇張,他望向四散而逃的董軍騎兵方向,發現伴隨着董軍騎兵的崩潰敗逃,膽怯的情緒傳遍個又一個的董軍士卒。
“使君,如今我等怎麼辦?”有劉備在,霍篤自然以劉備爲主心骨。
劉備拽緊繮繩,言傳身教,“追,兩軍交戰士氣是決定勝敗的重中之重。”
不遠處,肩披甲冑,魁梧高大的中年男人身騎戰馬奔赴而來。
剩下的兩千多騎齊聲吶喊,就連胯下戰馬都被他們的情緒感染,戰馬們揚起頭顱發出嘹亮的嘶鳴,承載着騎士們飛奔而出,速度之快彷彿將風都甩在身後!
這一幕幕是令董軍步卒難以置信,他們眼睛瞪大最大,嘴巴也驚得張開,攻城的腳步竟然暫時停了下來,有的士卒就算是兵刃跌落在地,發出一聲悶響都置若罔聞。
“幸不辱命!!!”
“投降不殺!只誅惡首!”近萬名五溪蠻齊刷刷的咆哮,嗓音之大彷彿撼動了山川,震顫了大地。
偏偏在這個時候,異變突生!
“什麼?!”
站在軍侯身旁的步卒都聽見軍侯的聲音,他們一時間都忘記在攻打城池,想要繼續追問下去時,人羣中又有人出聲
陽城雖然是座小城,圍住陽城的步卒也有上萬之巨,即便這道聲音再怎麼嘹亮,都不可能傳遞到戰場的各處,但是架不住董軍步卒們本就躁亂的心。
“投降不殺!只誅惡首!”
“使君!”
更有一波五溪蠻族嗷嗷叫的殺出。
輕騎兵,追着他們的重騎兵打?
爲何如此魔幻?
“董將軍?!”
“對方精騎敗走,若被對方步卒看到想必會令對方大軍士氣跌落。”
身披鐵甲董軍精騎朝着戰馬瘋狂抽動鞭子,不斷的提速提速再提速。
“不不能投降!兄弟們,他是在誆騙你們!”
咬在他們後面死死不放的則是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輕騎兵。
然而卻沒有多少步卒響應他,他們不過臨時被招募的步卒,如何追得上騎兵?又爲何要白白送死啊?!!君不見行營裏的精銳都攔不住那人麼?!!!
士氣在這一瞬間跌到谷底。
原來他們精騎竟然不如輕騎?
霍篤感激的點點頭:“原來如此,篤受教了。”
恐懼的情緒在步卒之間瘋傳。
就連華將軍都身隕
何況他們?
他面前的馬背上還在馱一人,那人被綁的嚴嚴實實,橫在馬背上,似乎是喪失了意識,腦袋無力的垂下。
董旻被俘虜的消息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連指揮全軍的行營都被攻破,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敵軍數量之多,兵員之精銳超乎他們想象!
董軍軍中的軍侯校尉之流見此,不由得是頭暈目眩,惡首?除去董旻以及他們還有誰是惡首?
“諾!!!”
“篤,各位同袍,隨我衝鋒。”
在他們心生疑慮之時,輕騎兵高舉的旌旗落入眼底,華雄身死的消息飄進耳裏。
場面瞬間逆轉,就在所有人惶恐之際,那位俘虜董旻的中年壯漢,鼓起通身的氣力,聲嘶力竭
“我乃西鄉侯麾下校尉黃漢升,董旻已被我生擒活拿!”
“爾等還不速速投降?!”
就像是五花大綁的彘!
不過爲何這盔甲如此眼熟?
步卒中的一軍侯越看越眼熟,突然他想起什麼,幾乎是出於脫口而出
“董將軍!”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
“兄弟們隨某至於救回董將軍!”軍侯聲嘶力竭。
莫非他們還在睡夢中!
爲何爲何他們的騎兵不反擊?
劉備的步卒早就做好發起衝鋒的準備,手持刀盾的刀盾兵頂在最前方,手握長矛的長矛兵緊隨其後,位於最後方的是拉弓搭箭的弓手。
距離聲音方向最近的步卒們下意識望去。
“屆時我等再擂響反攻的戰鼓,一鼓作氣,陽城之圍自然而然就能解除。”
原因無他
實在是太奇怪太奇怪太奇怪了。
鼓聲猶如雷鳴般炸響,本就是驚弓之鳥的董軍步卒更是心頭一緊。
就在下一刻,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平地突然響起嘹亮的嗓音
“是董將軍!我不會認錯董將軍的鎧甲!”
可惜他們的話,全然不頂用,一個又一個步卒丟下武器選擇投降。
陽城之圍,自此解除!
站在城牆上的亭長望向城下投降的步卒,遲遲沒有回過神來,他感覺就像是在做夢一樣,說有援兵就來了援兵,而且援兵很能打,一出手就便挫敗董軍。
縣民們更是喜出望外,相互慶祝着劫後餘生,更有甚者痛哭流涕,以此來表達躲過一劫的喜悅。
然而亭長出聲了
“且慢”
衆人的目光被亭長的聲音吸引過去,亭長抵抗董軍的行爲他們都看在眼裏,相較於不知在何處的縣令和縣尉,衆人更願意聽從亭長的吩咐。
“方纔那人說什麼?”
亭長指着黃忠問向身旁的荀彧。
荀彧回道:“投降不殺,只誅惡首.”
“不是這句,是上上句,黃將軍說是誰的麾下?”
“西鄉侯”
亭長面露驚喜之色,“竟然是西鄉侯!西鄉侯急公好義,海內名望!快開城門迎西鄉侯進城一敘!”
說着說着亭長似乎想起來什麼,他望向衆人
“不知各位是何意?”
“亭長,我不同意。”
一白髮蒼蒼的杵着柺杖老者站了出來。
這讓亭長感到詫異,他急忙說道:“老丈,西鄉侯救了你我,我等應當好好招待西鄉侯”
衆人紛紛頷首,亭長說的對。
“亭長,老夫的意思是你太小家子氣了。”
亭長:“啊?”
“依老夫看不如宴請全軍將士!”
老者的用柺杖敲地面。
亭長和衆人紛紛鬆了口氣。
老丈又說:“不過我等應當派誰去邀請西鄉侯呢?”
亭長毛遂自薦,“我!我來!”
不給老丈反駁的意見,亭長當即領了幾人直衝城外劉備的臨時陣地。
不一會兒,亭長歸來了。
衆人蜂擁而上,七嘴八舌,伱一句我一句詢問着情況。
亭長嘆道:“西鄉侯說,他們尚且還有大事要做,不便停留,不過他想請你我指出方纔殘害百姓的儈子手.”
“這”衆人面面相覷,他們聽說過劉玄德,世人都說劉玄德是君子,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劉玄德會前來救援,有的縣民嘴上不說,但心底卻暗暗琢磨着劉玄德爲何會來陽城?應該是要些好處的吧?
卻不料,劉玄德竟然都拒絕進城。
慚愧,慚愧,慚愧啊。
他們低下腦袋,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竟然去懷疑玄德公
其餘縣民心情複雜,他們商討許久沒有結果,只得望向亭長。
亭長嘆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不去打擾西鄉侯了。”
衆人紛紛點頭。
就在這時,荀彧拍了拍褲腳,走出人羣
“諸位我有一些頭緒,不如讓我去看看?”
“使君。”
“軍師。”
霍篤提着壺溫水走進臨時搭建的營帳。
“篤,放在桌上便可。”
捧着紙張的劉備頭也不擡,這還是他第一次處理如此之多的降卒。
數量高達萬人。
身旁能夠幫他安置這些降卒的也就徐庶和向朗,但是向朗被他留在樑縣負責輜重糧草的轉運。
徐庶的話
用後世仙鄉的話來說,就是玩遊戲時技能點全部點在謀略上,內政只能說平平無奇。
劉備知道這並非是徐庶的真正的水平,他來荊州似乎來的有點早,徐庶似乎偏科的厲害,出征前徐庶還在跟隨司馬徽學習內政.
突然有些思念文和了.
劉備放下紙張,揉了揉發酸的眼睛。
若是涼州的舊部在此也好些,爲了救援陽城,劉備在樑縣特意挑選軍中輕騎和行軍速度較快的五溪蠻,軍中能寫能讀的將士便是他帶來的三千騎兵和一千白毦兵,戰鬥減員了數百人,剩下的或是輕傷或是重傷,狀態較好者也不過兩千
結果就是缺人極其的缺人,就連霍篤都時而作爲傳令兵,時而作爲親衛,兩條腿忙上忙下。
“使君。”
耳畔再度蕩起霍篤的聲音。
“何事?”劉備問道。
“陣地外,有人求見。”
劉備問道:“求見?如此之快?是周邊村落倖存的百姓麼?要來指認朝着惡首?”
“使君”徐庶揉了揉痠麻的手腕,朝着劉備笑道:“還請寬心,這裏暫且交給我負責吧。”
“元直,你一個人如何忙的來?”劉備選擇拒絕。
霍篤補充道:“使君,那人姓荀名彧。潁川人士。”
“什麼?!”
劉備坐不住了,他望着霍篤,一時之間他都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荀彧是誰?
潁川荀氏出身。
南陽名士何顒稱他爲‘王佐之才’。
是日後曹孟德的肱骨之臣,數次爲曹孟德力挽狂瀾,甚至是制定前期大局的走向。
最終因不能接受曹孟德僭越稱王,便與曹孟德分道揚鑣,後在曹孟德的暗示下,服毒自盡。
不過爲何荀彧在陽城?
劉備這番變化被徐庶和霍篤看在眼裏。
徐庶心中暗道:荀彧?應當不是主公的應夢賢臣,我觀主公反應,想必此人身懷異才。
霍篤心道:怎麼又來個仙人託夢的?
“篤”
劉備的聲音將霍篤的思緒拉回當下。
“速速帶我前去見見此君!”
“彧,拜見西鄉侯。”
荀彧朝着劉備作揖,劉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握住荀彧的手臂,硬生生打斷荀彧的行禮,他笑道:“先生乃潁川名士,無須多禮無須多禮。”
來之前荀彧還好奇劉備的模樣,畢竟在城牆上看的不太真切,能夠憑藉眼睛得到的信息不過是騎白馬的是劉備。
現今一瞧,果然名不虛傳,有人主之相。
“荀先生,此地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隨我進營帳一敘?”
“西鄉侯請”
“請”
荀彧跟在劉備和霍篤的身後,朝着一營帳走去,途中他見到來來往往的士卒,發現劉備軍中將士不太正常,最多的是蠻族,少數是漢人,漢人奔走相告,忙的腦門綴滿汗珠。
本就對劉備好奇的他心中的求知慾更深了。
在他看來,陽城亭長帶回的消息中,劉備拒絕進入陽城原因,除去大事以外,恐怕還有擔憂不能約束麾下蠻族,從而導致蠻族劫掠城中百姓。
至於所爲是何大事.
荀彧從見到劉備起,就在思考劉備爲何會出現在此地。
劉備的部曲輕裝簡從,多是速度快,擅長跋涉的將士,沒有後續的輜重。
如此行軍就算是趙括都不會這麼做,更何況是天下聞名的劉備?
顯然劉備是一開始便朝着某個方向進發,定然是中途得知有只軍隊想要攻城,這才改變目標星夜趕至陽城。
自荊州出發,中途改道.
徐州會盟?
腦袋裏浮出這四個字的瞬間,就被荀彧給否決。
衆所周知,何進主掌大權,權傾朝野,打擊袁氏門生故吏,招致天下士人義憤填膺。
偏偏劉備沒有任何動靜,顯然在劉備眼裏自閹豎亡後,士族的力量過大,對於大漢也是不利因素。
本就身爲天下最頂級士族之一的荀彧哪裏不清楚其中的條條框框,士人相對閹豎來說略勝一籌,士人中有志之士不在少數,但.更多的卻是蠅營狗苟之輩,他們表面上滿口道德,扯出的是爲了大漢爲了天下百姓的虎皮,實際上全是爲了自己,爲了自己家族更進一步。
在荀彧看來,與這些人爲伍又怎麼能匡扶大漢?
於是乎,在何進掌權時,他沒有像同宗的荀攸選擇逃跑。
可惜何進過於激進.
不過黔首的生活卻也好轉不少.
結合劉備此前的所作所爲。
答案自然而然浮出水面。
北上討董。
爲了一個城百姓的安危,毫不猶豫馳援的人。
又怎麼能夠眼怔怔看着董卓霍亂百姓呢?
聽着劉備訴說前因後果的荀彧心緒發散
與劉使君爲伍,不是勝過那些蟲豸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