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更迭且尋古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農家一鍋出字數:2220更新時間:24/06/28 14:42:40
衆人邊吃邊聊天,里長說村子裏負責的買賣,朱樉那裏管的,村子一個月對一次賬而已。
朱樉則說自己的方面,朱棡、朱棣、朱橚三個人一起幫着二哥理賬和在居必七坐鎮,幫着補充。
朱標同樣有事情,那個工業區交給他了,弟弟們都會理賬和經營,當太子的不會怎麼行?
朱標不僅僅參與此事,還得一同批改題本,肩上的擔子很重。
他們兄弟做的事情,朱元璋根本不查賬,今年賺的錢,外貿,對,市舶司的賬,始終是馬皇後帶着孫貴妃來作。
馬皇後以前打仗的時候就負責後勤,她管起來遊刃有餘,孫貴妃是她叫着的。
還有太子妃,太子妃必須會,將來的某一天,會由她再教給兒媳婦。
包括如何查賬,村子可沒把這個查賬的一系列方法傳給大臣。
等着看到不對的時候,進行審計審覈,再拿出來。
朱元璋和馬皇後高興地聽着,孩子一個個的皆能獨當一面了,原來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二老三老四等等孩子。
說白了就是三個,因爲封地的位置特殊,陝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元中都的北平。
這三個位置頂在了北面的一條線上,給封王的時候就打算讓他們替兄長跟北元打。
結果由於下丘村的武器和給宮裏賺的錢弄的後勤補給,北元被打懵了,一代名將王保保都在那個雨天趴窩了。
眼下大明的武器在升級,火銃不要了,燧發槍不造了,改成造後裝填的紙殼彈線膛槍,另外近距離連發突擊的轉輪也得多多造。
而下丘村現在似乎弄另一種槍,就是他們已經裝備上的。
遇到連續大雨的時候,之前所有的槍子彈全廢,但下丘村的沒問題。
“宜長啊!過了年的事情多,你整理個題本,大概的……就按照那之前說的做。”
朱元璋終於說出他過來的主要目的,先前說了不少各方面的情況。
需要一個總綱領,拿出來後,才能讓羣臣看看,並順着來執行。
進臘月了,朱元璋怕里長整理不過來,提前說,給其時間。
那個題本保證是個厚厚的冊子,其中包含各種論證,看看何處有思慮不周全的,正好改了。
里長眼圈紅了,放下筷子,鄭重道:“草民知道,定然不會耽誤國事。”
朱聞天掃一眼,懂,這是里長自己把自己給感動了,今年的祭祖保證要哭這個。
這可是爲大明定國策啊!得用把祖宗們從棺材裏哭起來的勁頭去訴苦,哎呀!心累!
“甚好!甚好!飲勝!”朱元璋眼圈也紅了。
於是大家幹了一杯啤酒,繼續撕烤雞架。
“陛下,咱剛剛畫個工業機械圖紙,用來代替人打毛衣的,一個時辰就能打好一件,咱去拿來。”
里長想起個事情,之前憨憨洗澡的時候,他就開始照着畫圖紙,正好讓陛下高興一番。
“好啊!”朱元璋白天的時候還知道一個女子打一件毛衣要用三五天,這一個時辰就一件?
裏長跑了,不長時間又跑回來,獻上那幾張圖紙。
朱元璋看一看:“咱看不懂,只曉得一臺機器頂四五十個熟練的人,是否如此?”
“陛下,一個人你找過來需要培訓,而且小孩子是不行的,這機器隨便造,造得越多,編織毛衣越多。
一個人可以同時看十幾臺機器,主要是怕毛線斷了,需要接線。
如果能從外面收購羊毛到大明,大明還可以出洗染機,大量紡織毛衣毛褲等製品。
不止是毛衣,還有呢子衣服,那個設備咱們也能出,冬天在北方最好用了。
它的清洗方式是冬天用雪埋上,然後立在地上用棍子打,一打就乾淨。”
里長現學現用,他其實不知道呢子衣服的梭織技術代表了什麼。
朱元璋同樣不知道技術代表的含義,他也不需要知道,反正下丘村說行,保證行。
“宜長,照此說來,棉花、麻什麼的,是不是都成?把原材料運過來,咱們加工好了加價賣回去,賺中間的差價。”
朱元璋腦子還是靈光的,瞬間想到了技術優勢,洛水河邊的設備參股商人到處收棉花呢!
里長使勁點頭:“是啊!咱們有這個技術,就是一般情況下怕衝擊百姓營生。”
“曉得咧!往後咱市舶司要問問夷人,看看他們要不要,這技術太欺負人了。”
朱元璋又一次承認技術的厲害,別人累死累活地幹一個月,不如一臺設備一天。
關鍵人有數量,設備可以隨時生產,把一個人從小養到能幹活的時候需要多少年?造一臺設備需要多少時間?
而且設備不用天天供飯,也不給工錢。
若一臺設備是一百二十貫,相當於女子一百個月的工錢與福利相加。
一天頂一女子一個月的產量,一百天就回本了,剩下的全是賺的。
正如蒸汽機翻耕機和收割機一樣,收割的話,還要有人去撿一撿,翻耕與耙平則不需要人再過去參與。
“陛下,從古至今,技術一直在變,像用的犁,最開始沒有犁的,是人在地上隨便種,之後用工具刨,接着才出現了木犁、石犁、青銅犁。
犁又從直轅犁變成曲轅犁,由二牛擡槓成了一牛挽犁,技術變強是亙古不變的法則,不可怕。
可怕的是人心,技術變革的時候,很多產業結構就跟着變,爲了追求更大剩餘價值。
咱管好政策和律法,進行引導與限制,其他的就好辦了。當然,吏治最關鍵。”
里長介紹了下耕地用的東西的歷史變遷,以證明技術一直在前進。
不是有了下丘村才有了技術,那火銃是下丘村做的?下丘村做的是燧發槍好不好?
朱元璋連連點頭:“是矣是矣!事之對錯在人而不在術。咱找人問夷人,行的話,就幫着加工,從中賺錢,要多賺,他們不會。
其實比他們便宜一半都划算,要不看運輸費用等相關利益,咱可以五分之一嘛!
反正咱有得賺,也叫夷人商隊有得賺,不然他們就不來了。
等咱大明的遠洋水師建好,咱們出去,壓榨其他夷人的利潤空間,饃就那麼大,有的吃得多,有的就吃得少。”
“陛下,咱其實可以把饃做大。”里長想到憨憨說的話了。
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