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卑微永存玄學道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農家一鍋出字數:2297更新時間:24/06/28 14:42:40
水爆肚是被下丘村弄出來,但不是下丘村炒起來的,一隻養的肚兒很少,而且還分出來不同的檔次。
福華樓徐掌櫃學去了,其他人跟着學,這東西就不是窮人吃的了,窮人不願意吃下水,更愛吃肉,帶油的肉。
原來吃下水是沒辦法,便宜,結果……
好在豬大腸做了九轉大腸後,一直沒被炒起來,滷煮仍然那麼便宜。
下丘村也不會用鴨子腦袋、脖子、翅膀、爪子、腸子等東西放茱萸油加工成麻辣味的小吃賣很貴。
水爆肚其實就吃個口感,要脆,爆不好就軟了、囊了。
朱元璋點菜,下丘村立即送上來,蘸料就是醬油、麻醬、陳醋、蔥花、蠔油、腐乳、芫荽,不需要辣,非要吃的話,有花椒油和茱萸油。
“沒錢的人愛喝帶油的羊湯,有錢的吃沒油的水爆肚,然後是羊腸,誒?羊腸哪去了?”
朱元璋說着發現燒一道爆炒羊腸,以前他總吃,一到下丘村就可以點。
里長在旁出聲:“灌香腸了,小細腸,比正常的香腸貴,孩子們最喜歡吃,都給孩子們吃了。”
“哦哦哦!下次咱不要炒的了,給孩子吃好,咱知道那個腸,確實香,紅腸,有熏製的味道。”
朱元璋想起來了,他的孩子一去下丘村就開始吃,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逃荒的呢!
實際上就是下丘村做的東西香,尤其是香腸、茄盒、麪包渣炸雞腿等零食。
大家繼續吃喝,他們吃着高興,工匠們在忙碌,他們吃飯就是喝粥,這個不會噎到。
粥裏有羊肉末、煎雞蛋末、鹹菜末,反正該有的東西都有,就是不給提供完整的。
大肉包子不是捨不得給,是擔心工匠着急幹活,一口一個包子,然後就噎在那裏。
告訴工匠小口吃,沒用,總有些人不聽勸告,自以爲是。
尤其是蓋二層樓的時候,讓他們掛安全繩,他們不啊!還一副你不瞭解咱技術水平的樣子。
於是直接被趕走,滾!
因爲這個負責監工的是王藝千,他當時比這狂,在高空狹窄的地方走來走去,如履平地,誰見了不得喊聲好?後來……
如果當初有安全繩,風大不大又如何?走一萬次,可以成功九千九百九十九次,失誤一次就結束。
下丘村的人就聽話,寧肯活計停下來,也不能讓自己處在危險的狀況下。
感覺狀態不好了,胸口疼,工具直接扔下,人躺在那裏儘量調整好呼吸,不會強撐着。
孩子們更不用說,要進實驗室了,連續打噴嚏,鼻子癢癢,像過敏,不進了,弄點藥吃。
更朱聞天那時候的一些人一樣,過馬路,即便是斑馬線,有車停下,也會站到同一個位置的時候微微探頭看一眼,沒有車再走,有車就縮回來,不然一過去,先不管那車錯沒錯,自己沒了。
這樣的人不存在鬼探頭的情況,因爲他先探頭,身子不動,左右看好了再走,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我歇工了,我吃完飯河邊溜達溜達消消食,我睡覺,給我主食,對,就那個牛肉餡餅,先給我來八個。”
有工匠把自己的活兒幹完了,今天就幹這些,不能拼命,過來找吃的。
“你確定不是吃一口就又跑過去幹活?”負責給飯的人詢問。
“確定,快點來啊!我都喝酒了。”工匠指指自己的酒盅。
“給給給,喊什麼喊?嚇我一跳。”打飯的人把餡餅拿過來,六個。
“八個,你替我想的吃不完?我說八個。”
“現在只有六個,其他的沒有做好呢!”
“那邊不是有一盆麼?”
“那是三鮮餡的。”
“三鮮餡的你就不能給我兩個?”
“你不是要牛肉的嗎?”
“我也能吃三鮮的啊!”
“你告訴我了嗎?好的,給你兩個三鮮的,心累!”
“你咋不喊了?”
“我是服務人員,我不能把我現在的身份當成我所擁有的權力,我利用這種看上去賦予我的權力來爲難人的時候,我就是自卑的,畜生都不如。”
給人提供服務的人露出笑容,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說那麼多的話沒有用,除了能讓自己覺得可以限制和干擾別人之外,還能如何?
這就像審覈朝廷題本文字的人一樣,有的人是看具體內容和情況,選擇通過與不通過。
有的人感覺自己有權力,挑字眼,然後就給扔了,換個說法就是駁回,讓你改。
這等人就是最自卑的,狗一樣的玩意兒,或者說狗都不如,臭狗屎般的存在。
……
小人物之間的鬥爭一直存在着,很多時候不是因爲一文兩文錢,而是態度。
朱元璋顯然不是這種境界,他問里長:“咱現在做東西,能趕上種冬小麥嗎?大豆地面積太大了。”
他給下丘村劃了土地,下丘村就努力利用。
告訴百姓用什麼礦產的化肥和農藥,百姓想用,東西缺受限,尤其是官府配合得不好。
下丘村不是這等情況,大豆一個個的看着就比之前在石臼湖長得壯,就是粒大粒多,癟子少。
“陛下,不急的,冬小麥已經開始選種、浸種了。之後的一些天然農藥和化肥,要朝廷統一管理,比如放到百貨商店賣。”
里長不擔心,早着呢!
“那邊的藥材種得如何了?尤其是從女真人那裏拿來的人蔘,多給了錢,就算是錢吧!
他們把人蔘用草皮子包裹好,一路送來,有的說是都二百多年了,這玩意兒能看出來?
咱就是擔心一些藥物單獨放着沒事兒,然後合在一起就有事,這個咱明白一些道理,卻弄不清楚。”
朱元璋不管下面的小問題,他在和里長說藥物的應用問題,這個其實涉及到的是物理和化學。
當然還有醫學、生物學,包括某種東西有什麼元素、含量多少。
看着很科學,其實不是那麼完美的。
比如說天氣炎熱,要中暑了,可以說成要補充電解質、然後找陰涼的地方,電解質,尤其是鉀,要用什麼藥物。
沒問題的,就應該這樣。
不過那在古代是很難弄到的,而中華很早就知道,熬綠豆水,加點鹽即可。然後就有問題了,爲什麼選擇綠豆水?
因爲綠豆水補鉀,低血糖不補鉀,直接給糖,會死人的。
古人咋就知道綠豆水,他們知道鉀?和氯化鈉?
這就像治療瘧疾的古方一樣: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怎麼就知道必須是冷浸?大部分中藥不應該是煎煮嗎?
這裏面用得是陰陽五行理論,推導出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