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青黃不接把人僱(第一更)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農家一鍋出字數:2312更新時間:24/06/28 14:42:40
    下丘村的隊伍在一衆人羨慕的目光注視下,往家走。

    本村村民興高采烈,又買了許多牲口、鹽、藥材、紙、墨、豬和家禽等。

    大牲口有的是種水稻翻耕完地累病了,賣掉。

    朱聞天見到這種,看自己能否治療,不能治的不要,除非瞧着大概率有牛黃的,那個多少都不嫌多。

    另有小牲口長大,耕作時跟着大的學會了如何下地,大的賣掉。

    至於沒錢吃飯賣牲口的很少,人餓肚子,寧肯想辦法借錢或借貸,也不想賣勞動力。

    每一頭被賣的牲口背後都有屬於其自己的故事,哼哼唧唧的豬,它們的故事相對比較少。

    “村子往後肉是不缺了,只是買這許多硝石,只爲了吃口涼的,唉!”

    里長看着身邊包裹東西的棉被,搖搖頭。

    那裏面有一小木桶的冰,在城裏買,花了六百文。

    市場上有賣雪泥的,一小份十到二十文。

    憨憨不買雪泥,跟人家買冰,接着又買很多硝石。

    里長知道硝石幹什麼用的,製冰。

    先買點冰回去給小孩子們嚐嚐,再自己製作冰。

    用很多的硝石能做一些冰,之後還要曬或煮硝石水,重新獲得硝石。

    朱聞天嘿嘿笑兩聲,不解釋,誰規定硝石只能製冰?工業上亦有用。

    小七想到很快能吃到雪泥,在旁邊出聲:“聽說北面,冬天大河裏都是冰,他們刨出來用木桶裝,外麪包一層層的棉被,夏天時候再打開用。”

    朱聞天:“……”

    他很想給對方講講冰窖,又嫌費勁。

    算了,今年冬天晚上若有零下四五度時,凍了冰保存。

    一次用許多器皿,每個器皿水不能多,多了不等結冰,天亮氣溫又回到零上。

    未正三刻,外出賺錢的人回村,村民們紛紛跑出來迎接。

    除了牲口,最主要的在於錢,二十五萬文,朱聞天花掉十七萬文。

    剩下八萬文與之前的公使錢放一起,村民們開心不已。

    最開始的時候,整個村子把東西典當了,才湊五萬多文。

    如今幾十萬文的沒啥,想想便有種哭的心思,那時太難了。

    朱聞天看着大家的表情,理解。

    跟曾經的某個村子一般,別人不允許私自買賣東西時,他們就偷摸製造,再賣出去。

    等別的村子一個月工資幾十元時,那村子家家蓋別墅。

    此時的下丘村和全大明的村子比,是一樣一樣滴。

    “里長,每次剩錢,全是銅錢,怎不換成銀子?”

    村民幫着放好錢,認爲銀子方便攜帶。

    “憨憨不讓。”里長自己也不清楚爲什麼,反正守村人說啥就是啥。

    “哦!聽憨憨的。”對方理解了。

    朱聞天在旁不出聲,他有考慮。

    大明寶鈔按照歷史軌跡,在五年後開始發行。

    發行後不允許白銀流通,同時寶鈔單項兌換白銀和銅錢。

    需要用寶鈔來交田賦和稅時,一部分可以用寶鈔,一部分用銅錢。

    若一切不改變,留白銀是留禍端。

    當下大明對洋人在市舶司貿易,屬於貿易逆差。

    隨着自己給出的冰糖,和應該也得給出去的石鹼技術,加上以後更多的工藝。

    那麼大明生產成本降低,技術性提高,會在貿易上出現順差。

    這是改變了的結果,改變後,貿易順差過程中,外面白銀多。

    自己留白銀,大量白銀進入大明,豈不是貶值了?

    銅能夠用來做東西,白銀做什麼?電閘上的觸點?又沒有電。

    說不定歷史改變後,大明會像清朝時期,銀子當成主流貨幣。

    他考慮得多,他的小夥伴們想法簡單,找人製作雪泥,刨冰。

    ……

    當麥子抽穗一半的時候,李知縣一幫人再次到來,觀摩學習,哦,叫指導工作。

    下丘村從周圍的村子僱人來幫忙把黃麻移植到水田中,幹一天給二斤稻子,中午管頓飯。

    正是農閒的季節,別村聽到居然有這等好事,踊躍報名參加。

    莫說還給二斤糧,哪怕只憑藉一頓飯,他們也願意。

    屬於青黃不接的日子,一些人家裏基本上沒糧了。

    “宜長,我看下丘村不少村民閒下來,何不少僱人?”

    李知縣站在田邊,他日子過得滋潤。

    下丘村又賣了一次香皂,跟上回的香味不同。

    帶到城裏,繼續讓衙門中的人幫忙試用。

    又說沒有香味的肥皂工藝改進,看看跟之前的在洗衣服方面有何區別。

    第二回可是各給二百塊,聽說那一百塊,衙門中有關鍵崗位的人沒機會試用,那怎麼可以?

    “李知縣,咱們知道人夠,這不是青黃不接嘛!

    與其讓人來借糧,不如叫他們面子上好過。

    明年他們願意套種,幫忙的過程中又學會方法,避免出錯。”

    里長道明原因,同樣都是幫人,這種方式臉面上不一樣。

    李知縣看着裏長嘆口氣:“果然啊!都說娶妻當娶下丘村,嫁女應嫁下丘民,仁義!”

    誇完他看自己的助手關縣丞,關縣丞趕忙開口:“知縣,縣中的縣學名額雖是不多,卻應該給下丘村一個吧?”

    “一個哪夠,得兩個。”鄭主簿插一句。

    來時商量好的,縣裏面有二十個名額,正常來說已分配好。

    分配得再好,比得上試用香皂時候的心情好?

    “哦?對!”李知縣露出恍然的神色:“宜長,你看如何?”

    里長:“……”

    他想說不如何,縣學的名額是寶貴,不過對自己村子來說沒用。

    憨憨在教,村子裏的大人偶爾背一背口訣,認識幾個字,不指望能寫。

    孩子跑那麼遠到縣城,村子提心吊膽,教得有憨憨好嗎?

    憨憨教孩子用講故事的方法,千字文已學完,正在學三字經,之後是背誦的百家姓。

    村子裏的人在大量製作算盤,要上珠算課了。

    “多謝李知縣和諸位,只是……村子實是捨不得孩子遠去求學。

    這不琢磨着請位先生來教,一個先生能多教幾個。

    但凡有哪個孩子學得不錯,到時年歲大了,還得麻煩諸位。”

    里長想了想,委婉地拒絕,不去,怕你們找的教喻等人耽誤咱村的孩子。

    李知縣微微一愣,再一思忖,發現里長說得沒錯。

    下丘村有錢,專門蓋個學堂,請來夫子教授,一次教一批。

    “如此,定要讓娃娃們好生學,待有聰慧的,可不能耽擱了。”他同樣未把話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