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樑青雲的回憶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清雨字數:2063更新時間:24/07/02 00:09:31
“記憶重現,那便是連大人了,我幼時曾從父皇口中聽說過這個名字,遺憾的是……”言至此,樑青雲的語調不由自主地沉了下來。
彼時年幼,雖知曉“滿門抄斬”四字的冷酷,卻未曾深切理解其背後的殘酷與重量。言辭間,她的心緒不禁又飄回了對父皇的深深懷念中。
李安見狀,連忙把握住這一瞬,溫柔探問:“娘子大人,這連雍與劉福有所關聯,關於連雍的過往,您可還有印象?”
歲月悠悠,除卻對父皇的記憶依舊刻骨銘心,其餘往事在樑青雲心中已漸行漸遠。然而,適才連雍言及父皇下令誅連氏九族之事,竟莫名讓她心頭一緊。
在古代,誅九族乃極刑,象徵着滔天大罪,而自己方纔,卻爲護李安,輕易將此等重罰脫口而出。
悔意與回憶交織,樑青雲忽憶起父皇研讀《莊子》時,曾嘆息自己對不住連家一門。
“慢着,我想起來了,父皇生前誦讀《莊子》時,曾提及連大人,滿是愧疚。”
樑青雲的語氣平淡,那段回憶顯然並不美好。李安敏銳捕捉到妻子情緒的微妙變化,關切詢問:“我的寶貝娘子,你沒事吧?先穩坐勿憂,我即刻返回你身邊。”
可以想見,樑青雲此刻臉上掛着一抹難以名狀的憂愁,孤身一人,無人相伴。這樣的時刻,女子最渴望的莫過於一個溫暖的懷抱。
但樑青雲卻出奇地鎮定:“不可,你先助我解決連大人之事,我在此靜候佳音。”
要知道,連雍在遭遇滅族之前,乃是帝王最爲信賴的御前衛總管,常伴帝王左右。
帝王對他極爲倚重,即便是在乾坤宮中閒暇小憩,亦喜有連雍相陪。
如此一來,連雍便有了與尚是孩童的樑青雲相遇的機會。
李安對樑青雲態度的突變感到驚訝,再三確認她無恙後,便精心挑選了一大批美食,以慰藉樑青雲與玉蟬。
“我的寶貝大娘子,今日讓你擔憂了,待我歸來,定要好好補償你。”
樑青雲對李安的承諾輕輕點頭,她的手輕撫過小腹,心中默唸:‘我的小皇子啊,待你阿爹歸來,我們再將這好消息告訴他。眼下,且讓他先替母皇處理這些棘手之事。’
念畢,腹中的小生命似有感應,輕輕蠕動,彷彿是對母親話語的迴應。
“連大人武藝超羣,你行事務必小心謹慎。”
樑青雲叮嚀完畢,依依不捨地結束了通話。
時至今日,連雍的身份謎團與案件的迷霧逐漸散去,李安手持激光切割槍,毅然決然地卸下了全身的防彈裝備。
“真是個糊塗透頂的老頭,非得大費周章去證明那個害自己的人是劉福。”
“人性啊,有時偏愛自我欺騙,自欺欺人。”
李安昂首闊步邁向議政廳,目睹着面色凝重的袁通判將蒐集到的證據一一陳列開來。追溯至十數年前,十三王爺致先帝的書信中屢次提及“上都護庸”,細數之下,確鑿無疑的信件中共有八次提到了“上都護庸”。
“連前輩,晚輩斗膽猜測,‘上都護庸’中的‘庸’字,極有可能是上都護名諱中的一字。”
“且從十三王爺的書信中不難看出,他有意庇護這位‘上都護庸’,而先帝亦默許了這一行爲。”
“請您深思,彼時您身邊,可有人名中帶有‘庸’字?”中判官言畢,連雍仿若靈魂出竅,整個人愣在當場。
只聽他怒吼一聲,一掌拍下,桌面應聲而碎,其上的書籍也隨之散落一地。
面對這番暴怒,李安心中已有了答案。
“連前輩,是否感到了錐心之痛?”
“呵呵,我早說過,害你的正是你的好師弟劉福,你卻不信。現在,你總該信了吧?”
“我早已查明,劉福原名中確有一個‘庸’字,後因不明緣由,更名時去除了這個字。”
無論李安如何剖析,連雍的思緒已被混亂與憤怒徹底佔據。
他曾無數次說服自己,是師弟給予他苟延殘喘的機會,是他的救命恩人,絕不可能是師弟欲置他全家於死地。
然而,當鐵證如山擺在面前,連雍堅守多年的信念瞬間土崩瓦解。
“呵,爲何上蒼要讓我知曉真相。”
“這些年,我竟活在對那位曾令連家滅門的畜生的感激之中,何其荒謬。”
“蒼天啊,我連雍究竟做錯了什麼,要承受如此殘酷的懲罰!”
一時間,連雍難以接受這殘酷的事實,內心反覆質問。
有那麼一瞬間,連雍多麼希望袁通判所查皆爲虛妄。
但他親自翻閱刑部檔案,找到了中都護的簽名記錄,僅在乾坤宮存有一份。那熟悉的筆跡映入眼簾,他再也無法自欺欺人。
真相如鐵,師弟即是真兇。
當一切塵埃落定,連雍心中非但沒有釋然,反而如負千鈞。他眼神空洞,身體不住顫抖,彷彿瞬間蒼老了十歲。
而一旁的袁通判仍舊沉浸在資料的搜尋中,彷彿被一股魔力牽引。
李安對袁通判的敬業精神不由心生敬佩。
“小袁,幹得漂亮,能在浩瀚信息中找到線索,此功不可沒。”
李安對這位年輕人才俊愈發賞識。
袁通判強撐着疲憊的雙眼,恭敬答道:“李大人,晚輩愚鈍,唯有以最樸實的方法行事,請您海涵。”
李安對袁通判的謙遜與勤勉既心疼又欽佩。
‘這小子頗有大才,將來必成大器,我當助他一臂之力。’
李安心中已有盤算,這些技能雖可自學自用,但個人精力有限,他不願永遠做那個超負荷運轉的英雄。
‘嘿,再過數月,我便要做父親了,有些事,就該放手讓手下人去做。’
‘未來,不僅要當個稱職的父親,還要照顧好妻兒,更要爲小皇子們添更多的弟妹。’
趁連雍仍陷於複雜情緒,袁通判取出一封先帝塵封的信函。李安細看之下,方知先帝早知十三王爺暗中勾結刑部,私放重犯並加以利用,只因十三王爺手握重兵,爲避免衝突,先帝只得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