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冤大頭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084更新時間:24/07/02 00:09:31
    這還得從袁通判擔任大理寺判官說起,當然,這也與李安的暗中授意不無關系。李安曾命袁通判查閱歷年秋後處決的名單,以及其中被頂罪者的記錄,連雍的名字赫然在列。

    似乎是命運的安排,袁通判對連雍這個名字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仔細研究了當年連家被滿門抄斬的案件。通過詳盡的案卷資料,他迅速發現此案疑點重重——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案件卻被草率結案,導致連家慘遭滅門。

    袁通判利用閒暇時間,進一步調查了當年同期的其他案件,發現類似的手法屢次被用作定罪依據。

    更令人震驚的是,負責審理連雍一案的主審官,並非當時的刑部尚書,而是直接由十三王爺的心腹,即當時的上都護插手並簽署。

    這種明顯的越權行爲,以及不合規的審理程序,竟無人提出質疑,甚至順利通過刑部的最終審覈,導致了連家的悲劇。顯然,有人處心積慮要置連雍於死地,案件才得以草率了結。

    袁通判平日裏見慣了民間的冤假錯案,對朝中權貴間的鬥爭並不感興趣,認爲那不過是權力遊戲中的犧牲品。但在成爲大理寺判官後,他決定關注連雍的案件,權當是一次練手的機會,未料想,本應已被處決的連雍竟活生生地出現在自己眼前,甚至是在皇上的寢宮之中。

    得知自己冤案被一位後輩關注,連雍動了放過袁通判的念頭,條件是幫他找出當年的幕後真兇。

    聽完整個故事,李安終於理解了連雍的出現及其殺意。原來,連雍欲報父仇,欲殺樑青雲爲家人雪恨。

    想到這裏,李安不禁爲他深愛的女子感到心疼。她雖身爲柔弱女子,卻不得不背負着男子的重擔,承擔起一國之君的責任。更甚者,還要爲父輩的過錯償還債務。但她畢竟只是一個女子。

    “不行,我絕不允許我的女人有任何危險。”李安暗自發誓,隨即舉起激光切割槍,冷冷地對準連雍:“連前輩,得罪了。我誓死效忠殿下,你的存在對他,對大梁構成了巨大威脅,我不能留你活口。”

    然而,連雍對李安的警告不屑一顧,一掌將他擊飛。毫無防備的李安被猛然彈至牆角,一口鮮血噴出,臉色瞬間蒼白。若非防彈衣減緩了衝擊,此刻他恐怕已命喪黃泉。

    袁通判連忙上前攙扶李安,懇求道:“連前輩,請放過李大人,我保證幫你找出真兇。”

    得到袁通判的承諾,連雍這才稍顯緩和,警告道:“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小子,能接住我一掌,看來你有點本事。”

    李安勉強靠牆站穩,心中暗自咒罵:“哼,每次都是偷襲,真是個老狐狸。若是我有所準備,怎會如此狼狽。”

    連雍擺弄着李安的激光切割槍,卻發現無法啓動。李安心中暗自慶幸,自己事先設定的密碼鎖發揮了作用。

    “連前輩,這玩意兒您就別費心了,只有我才能使用。”李安得意洋洋,決定今後重要武器都加上密碼鎖,以免再生枝節。

    於他人手中視若珍寶,獨自身旁卻成廢物,連雍胸中憤懣難平,猛力一揮,將這無用之物扔回李安手中。

    幸而李安早有防備,穩穩接住那激光切割槍,正欲握緊,連雍冷冽之聲已至。

    “爾等勿再生邪念,乾坤宮內,老夫手段多的是,足以令爾等無所遁形。”

    “至於你,小小判官,速速查明昔日冤案,老夫耐心有限,否則,二位恐難逃此劫。”

    袁通判自信滿滿,言道:“連前輩放心,此案我早已暗中調查多時。”

    “只需找出當年之上都護,幕後真兇自會浮出水面。”

    上都護一職後遭廢除,史料難尋,或許六王爺、趙丞相、劉老將軍等朝中元老尚存記憶。

    追溯十數年前官場風雲,對連雍而言頗爲費力,只隱約記得未曾謀面那位中都護。

    中都護似乎常伴十三王爺鎮守邊疆,鮮有人提及。

    李安洞悉其中微妙,隨口言道:

    “連前輩,您糊塗了,您與何人結怨,那人必與中都護有所關聯。”

    談及宿敵,連雍首憶其師弟劉福。

    同門之間明爭暗鬥,皆爲得師父真傳,甚至拳腳相向。

    數十年來,二人爭鬥未曾停歇。

    然每當念及劉福助己偷天換日,留一賤命以圖復仇,便覺師弟非此等陰險之人。

    加之小女現由師弟照料,無論如何,劉福絕非陷害自己之人。

    李安注視連雍糾結面容,恨不得立時指明劉福。

    然事隔多年,錯綜複雜,李安非親歷者,恐言語干擾連雍判斷。

    袁通判則從容不迫,依連雍提示避開重重機關,專心致志查閱乾坤宮中所有相關皇室資料。

    從奏摺至書信,乃至軍情急報,無一遺漏。

    此舉雖如海底撈針,李安雖不甚贊同,見袁通判沉浸其中,亦不便打擾。

    天賦異稟者,目標唾手可得;資質平庸者,唯有勤勉不輟,二者努力,皆應尊重。

    乾坤宮內,唯袁通判一人忙碌,李安與連雍面面相覷。

    終,耐不住寂寞的連雍率先坦誠心跡。

    起初欲除李安,實乃受人所託,小女尚在他人掌握之中。

    事已至此,李安亦無意隱瞞,直言道:

    “劉福而已,欲取我性命,我早心知肚明。哼,老而不死,欲奪我命,他還不夠格。”

    “連前輩,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我疑心那劉福便是背後黑手,您卻仍視他爲忠良師弟,實在可笑。”

    “他害您全家遭戮,獨留您一人性命,只爲復仇之火熊熊燃燒。”

    “先以苦痛擊之,後予一絲甘甜,待您家破人亡,心中唯有仇恨,他便可用那絲甘甜操控您對付敵人。”

    “哼,此乃權貴籠絡人心慣用之計。與我那聰明絕頂的妻子相處日久,此類手段,我一眼即識,此局必是劉福所設。”

    李安言辭懇切,連雍卻陷入深思。

    十數年間,連雍亦曾多次疑心師弟,但念及師弟冒死救己於滅門之災,此恩銘記肺腑。

    沉吟半晌,連雍終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