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差點打臉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清雨字數:2100更新時間:24/07/02 00:09:31
在乾坤宮這隱祕之地,李安未曾料到暗器藏匿之繁多,心頭不禁籠上一層陰霾。
【莫非,這乾坤宮中每一寸角落,每一物什,都需更迭替換?】他的思緒如潮水般涌動。
【此地承載着女王陛下無數珍貴回憶,若一切皆化爲烏有,又何嘗不是剝奪了她在這塵世中的唯一寄託?】
【斷不可行!這些傢俱皆已遭人暗算,留下它們無異於引狼入室。】李安心下已有決斷。
於是,他派遣人手前往將軍府取來相機,欲將眼前景象悉數記錄,待謎團解開,便在市面上定製與舊物一般無二的傢俱,以保留那份記憶的溫度。
但,人選一事,着實讓人爲難。
視線落於大理寺卿身上,此人悠哉遊哉,體態豐腴,似乎正需一番鍛鍊。
“大理寺卿,本官有一項任務,需勞煩閣下。”
大理寺卿不明李安意圖,只覺對方眼神深邃,無形的壓力籠罩全身,近乎彎腰行禮,以示遵從。
“大人吩咐,卑職願爲效犬馬之勞。”
未知前路是福是禍,大理寺卿心中七上八下,雙腿不由自主地顫抖,李安目睹此景,嘴角勾起一抹耐人尋味的微笑。
“勿須緊張,本官交付的任務極爲簡單,前往我的將軍府取一件物品即可。”
“何物?這……”
大理寺卿滿面困惑,目光在門外身強力壯的侍衛與自己的啤酒肚間遊移,顯然並不合適。
“無需多疑,此事非你莫屬。此物太過珍貴,非你親自前往,我不放心。”
“這……”
大理寺卿雖有不滿,卻不敢表露,明眼人都能看出,李安此舉實則是有意爲之。
衆所周知,即便是十三百里加急的密件,也只是由普通信使傳送,而讓一位堂堂三品大理寺卿去做跑腿之事,無疑是大材小用。
但李安非善茬,大理寺卿縱有萬般不願,也只能承受,畢竟如今李安代掌刑部尚書之職。
李安洞悉大理寺卿的不滿,指向袁通判等人,語重心長道:
“此寶物,連趙丞相亦曾親眼目睹,上次爾等造訪寒舍,飲聖泉水,我爲各位拍攝之時,它便已現形。”
“隨後,諸位靈魂離體,正是此寶物將其捕獲。”
大理寺卿恍然大悟,拍打着衣袍,激動不已:“大人所言極是,那能溝通神明的至寶!”
李安見計謀得逞,面上浮現出一抹笑意,續道:
“不錯,此乃通神之物。觀在場衆人,誰人手掌不帶傷痕?”
“那香氣,便是對神明最大的褻瀆。”
言至此,李安的用意已不言自明——在座唯有大理寺卿,才有資格接觸那神器。
“李大人,卑職明白,即刻前往取回。”
原先心懷不滿的大理寺卿豁然開朗,望着完好無損的雙手,心中竟生出幾分自豪。
目的既達,李安也不拖泥帶水,又言:
“取此寶非比尋常,爲顯誠意,不可騎馬,不乘肩輿,僅可行或奔。”
“歸程更需注意,寶物不可搖晃,稍有不慎,便會失效。”
“萬一觸怒神明,恐會連累三代。”
李安故意誇大其詞,而大理寺卿卻神色凝重,將每一字銘記於心。
“大人放心,卑職定不負所托。”
大理寺卿立下重誓,李安心中默默計算時間。
若此刻啓程,快跑至將軍府約需半小時,徒步歸來耗時更長,若中途不懈怠,兩小時內應能完成。
“咳咳,有勞大理寺卿,日落前一個時辰必須帶回乾坤宮。”
“一個時辰?”對大理寺卿而言,時間緊迫。
李安的解釋卻無懈可擊——神物不可見月光,唯陽光下能保其靈性。
時不我待,大理寺卿挺着滾圓的肚子,快步向乾坤宮外奔去。
望着大理寺卿那圓滾滾的身影,李安忍俊不禁。
他能想象大理寺卿跑至宮外,汗流浹背而又無可奈何的模樣。
【哼,區區正三品,膽敢在我面前偷懶,就讓你做正三品的跑腿官!】
處理完大理寺卿,李安轉而走向袁通判。
“小鐘,快來這邊坐。現場已查探,談談你對此案的看法。”
此案非比尋常,較之皇城廢墟更爲嚴峻。宮內太監竟敢明目張膽地動手腳,天知道有多少雙眼睛正緊盯着樑青雲的性命。
這是一場難以防範的恐懼。
而今,李安可信任並藉助的力量並不多,袁通判,則是他着手培養的心腹之一。
適才支開大理寺卿,正是因其牆頭草般的性格,在官場沉浮多年,豈會輕易效忠某一方勢力。
袁通判將蒐羅出的暗器逐一陳列於桌面,宛如一場無聲的死亡展覽。
那桌上,十五縷銀光閃爍的絲線交織着八枚鋒利無匹的刀片,更有二十只巧奪天工的割脈彈簧器,排列整齊,每一枚暗器上皆附着斑斑血痕,訴說着不久前的兇險。
望着這一切,李安心中不禁一陣顫慄,這些忠誠的侍衛所承受的痛苦,皆是爲那位尊貴無比的女王陛下代受,一股悲憤之情油然而生。
“傳令下去,所有因今日檢查乾坤宮而受傷之人,皆由我私人俸祿中扣除,給予十兩白銀作爲補償。”
袁通判聞此言,感動之餘,竟跪倒在地,聲音哽咽:“李大人,卑職代表所有受傷的士兵,向您表達最深的謝意。”
回溯半時辰前,首次有人負傷,人心浮動,不滿與怨言四處蔓延。一次本該是尋常的現場勘查,卻險象環生,幾近成爲新的殺戮場,生死只在瞬息之間。幸有袁通判及時穩住陣腳,強調以安全爲重,細查慢檢,且私下承諾,若不幸受傷,刑部將提供五兩白銀以資鼓勵。
此刻,李安提及的雙倍補償,無疑讓袁通判心頭涌上一股暖流,這遠超他預期的關懷,讓他感佩莫名。
李安忽生好奇,問:“小袁,你僅一介通判,怎敢擅自許諾傷者補償?此舉並非刑部所能容忍,你是否曾與大理寺卿商議?”
“你不怕刑部不認賬,這銀兩由你自己填補嗎?”
袁通判低頭,面露愧色,這確實是他一念之間的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