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巧舌如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清雨字數:2035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李大人所言極是。”趙丞相目光中夾雜着幾分無奈與責備,投向吳銘軒,心中暗歎,好端端之事竟被弄得一團糟,實在令人憋屈。
知曉自己釀成大禍,被趙丞相遺棄的吳銘軒急忙跪地,連聲乞求原諒,並力圖澄清自己與事件無關。然而,樑青雲豈會輕易給予辯解之機,一揮手,召來侍衛。
“來人!將吳銘軒打入天牢!膽敢在朕面前捏造是非,此等草率之態,我大梁律法的威嚴何存?”
隨着吳銘軒被押解而去,刑部尚書連忙趨前請罪,試圖挽回顏面。
“陛下,刑部之內出現如此敗類,臣亦深知難辭其咎,請陛下降罪。”
樑青雲本意在遏制趙丞相的囂張氣焰,警告其勿再明目張膽尋找替罪羊,吳銘軒僅是這場權力遊戲中的一枚棋子。然而,刑部尚書的主動請罪,倒給了他一個順勢而爲的契機。
“荒謬!”樑青雲怒擲茶盞於桌,語氣嚴厲,“堂堂大理寺卿竟也行此等勾當,刑部是否無人監管?莫非身爲尚書的你也同樣不堪?”
刑部尚書聞此言,恐懼之心油然而生,忙不迭自證清白,懇請陛下明鑑。
此時,趙丞相顏面全無,只能故作置身事外的姿態。而樑青雲卻牢牢抓住了這個時機,果斷發話。
“既然刑部無力擔當,按規矩,能者居之。刑部尚書失察,便由李大人暫時代理其職;原尚書則降級爲大理寺卿。”
這突來的職位調整,讓李安大感意外。
‘我最親愛的夫人,爲何又讓我擔此重任?刑部尚書之位非我所願,我更想爲你和腹中的寶貝捕捉更多的小龍蝦。’
‘不成,我手頭尚有許多事務未竟。’
“陛下……”李安上前一步,委婉推辭:“微臣對大梁律法尚未精通,恐難以勝任刑部尚書之職。”
敢於當面拒絕樑青雲的封賞,李安算是首例,而這並非初次,樑青雲憤懣之下緊握雙拳,幾欲衝下臺階呵斥。
‘我的愚夫啊,你怎不懂朕的用意?刑部能在律法之下將兩千死囚轉移至玉泉山,朕亟需你的協助調查此事。’
“李大人,此次殺手直指你的南山院,難道你打算坐視不理嗎?”
“火銃研究關乎我大梁的軍事安全,不容忽視。”
樑青雲的兩次提醒,使得李安無法再拒絕。畢竟,殺手是衝着樑青雲而來,恩怨分明,乃君子所爲。於是,他只得恭敬從命。
“臣遵旨!”
一時間,李安風頭一時無兩。如今,六部之中,李安獨佔三尚書之位,就連兩位王爺也相形見絀,退朝後只能灰溜溜地尾隨其後,內心的苦楚唯他們自知。
而李安對此並不在意,諂媚地湊近樑青雲。
“陛下,小李子在此,願扶您回御書房。”
另一邊,六王爺府中,趙丞相不請自來,一番數落隨即展開。
“四哥,你怎可如此短視!唉,雖說我倆明爭暗鬥多年,但時至今日,我倆在朝中的權勢,竟不如一名宦官,這成何體統!”
面對如此境遇,六王爺憂心忡忡。
他手中的巖山大營僅有萬人兵力,遠不及肇慶如背後有十三王爺暗中相助。
如今,他只想趁機多斂些財富,以防日後失去軍權,權勢盡失。
即便不能位極人臣,富甲一方也是好的。可這最後的退路,竟也要被趙丞相阻斷,怎能不讓他憤慨?
趙丞自責不已,儘管把握住了小龍蝦的商機,卻失去了刑部尚書這一重職,這筆交易怎麼看都虧了。
若早知如此,倒不如慷慨將機會讓給六王爺,自己獨攬刑部,行事該有多便捷。
“唉,皆是我之過,是我太過急功近利了。目前,唯有我倆聯手,方能對付那李安!”
對於聯手提議,六王爺內心雖然期盼,表面上卻不肯放下架子,擺出一副高傲姿態。
“哼,莫非閣下忘卻,今日乃君之主動來訪,非吾祈求於汝。若欲共謀大事,需展誠意一二。”
六王爺心思一轉,刻意擺出一副爲難的姿態,演技恰到好處。
“四兄,且觀吾今時之境遇,勢力衰減,兵權亦受制,好不容易於救災之中覓得一絲利益,奈何戶部尚書中卡着銀錢不放。”
“縱我心存與兄並肩之念,怕也是力有未逮。”
六王爺之言,不無道理,趙丞相見狀,爲穩其心,主動提議由戶部增撥款項,讓六王爺得以分一杯羹。
利益當前,六王爺態度立時緩和,主動獻策。
“四兄可曾思慮,陛下遣右武衛與你尋那小龍蝦,此蝦捕獲之後,算你功績還是算作陛下之意?”
此言一出,趙丞相一時愣住,確未曾細想此節。
“這,這該如何是好?”趙丞相心急如焚,不願錯過此等斂財良機。
六王爺見狀,一本正經言道:
“聞得皇城中‘仙桃饅頭鋪’實爲李安之物,吾等何不效仿那閹人之計,暗中派人將小龍蝦先行收攏,圈養起來。”
“待到右武衛尋至,已是遲矣。總不能落得個與民爭利之名罷?”
趙丞相與六王爺皆知,官與民爭,終非上策,自是吃過不少苦頭。
“言之有理。”趙丞相連連點頭,決然道,“此次,吾等便依李安之計,反制於他。六弟提醒之恩,銘記於心。小龍蝦之事,吾會派心腹操辦,所得利益,吾二人平分如何?”
爲拉攏六王爺,趙丞相顯然不惜血本。
如此安排之下,六王爺心滿意足,兩人遂成一時之盟,短時內將矛頭一致對外,共同抵禦李安。
未料,二人密談盡落李安耳中,而這早在李安預料之內,他並無太多憂慮。
自趙丞相窺得小龍蝦之機,李安已作好失去此商機之準備。
無妨,小龍蝦雖失,然其調料利潤猶豐,且那祕而不宣的調料配方,牢牢掌握於李安之手。
御書房中,李安少有清閒,得以與樑青雲相伴更多時光。而玉蟬則被派往大理寺,助鍾判官調查兩千死囚失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