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玉米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047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隨後,李安緩緩道出自己的計劃:

    待洪水退卻,舉國試種玉米、花生,以村屯爲單元發展養殖,種類則依各地條件而定。

    “玉米何物?真乃如玉般純潔且可食乎?”

    趙丞相頗感興趣,一切與玉相關之事,皆不願錯過。

    原計劃中,大規模種植高產稻米才是充實國庫的基石,此事祕而不宣。

    然今日既提出“民富則國富”,李安決定提前散佈玉米種子,作爲新希望的火種。

    洪災之後,民心低落,生活亟待復甦,急需新的曙光指引前行。

    李安輕拍衣袋,取出兩枚玉米展示:

    “諸位請觀,此即爲玉米,粒粒皆飽,烹飪即可食用,味美而四季皆宜。”

    語畢,李安剝下兩粒玉米送入口中,輕嚼之下,清甜汁液溢滿口腔。

    趙丞相喉頭微動,眼前這飽滿光滑的玉米粒,顯然鮮美多汁,能親口品嚐實爲幸事。

    “李大人,可否賜臣一嘗?”

    “近水樓臺先得月”,趙丞相立於李安身旁,請求難以拒絕。

    豈料趙丞相並不滿足於淺嘗輒止,接過的玉米被他如咬饅頭般狠狠一口,連帶着半截芯都被咬斷。

    那份甜蜜醇厚,令趙丞相連連讚歎:

    “天哪,此爲糧食乎?較之水果更勝一籌!”

    “此乃平生所食最佳之物!”

    此刻,趙丞相眼中唯有玉米,就連那大口咬下的玉米芯,也被他細細咀嚼品味。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不久,其餘官員也紛紛要求品嚐。衆人皆知分寸,每人僅取一二粒。

    巡一圈歸來,李安手中尚餘半截玉米。

    不出意外,玉米收穫了滿堂彩。

    展示完畢那奇異的水果玉米後,李安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了另一枚顆粒飽滿、象徵着豐收的玉米穗。

    “此乃玉米完全成熟的形態,待到收穫之時,它不僅能供我們剝粒儲藏,充盈糧倉,亦可作爲來年的種子,如同粟米一般生生不息。”他解釋道。

    聆聽着李安的細緻描述,樑青雲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着對未來的憧憬,心間已勾勒出一片金黃色的豐收景象,那份即將收穫的喜悅幾乎觸手可及。

    不得不說,這看似不起眼的玉米穗,卻在樑青雲心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每一粒緊密排列、整齊有序的玉米粒,都是活生生的食物,想象着這些糧食若能遍佈大梁的田野,那麼民衆將無需再爲饑荒所苦。

    “李將軍,這玉米的種子,我們當前擁有多少儲備?”樑青雲的詢問中帶着幾分急切與期待。

    面對愛妻的提問,李安略顯謹慎,畢竟朝堂之上,衆目睽睽之下,每一步皆需穩重。他稍作思索後回答:“此乃南山院新近培育的作物,目前種子數量有限,約莫有三千斤之多。”

    三千斤種子,已是李安當前能給予的最大誠意,考慮到大梁大部分土地貧瘠,即便是種植玉米,產量亦難以預估。但爲了不辜負衆人期望,李安堅定補充:“日後,我們會持續供應更多的優質玉米種子,以確保種植無憂。”

    李安的承諾讓滿朝文武皆感寬慰,隨後他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種植計劃,意外的是,竟無一人異議。樑青雲對此尤爲欣慰。

    “南山院再度爲我大梁立下汗馬功勞,待到洪水退卻,朕定要親臨其境,探訪南山院。”

    一時激動之餘,樑青雲也萌生了實地考察南山院的念頭,畢竟日復一日的宮廷生活總難免令人厭倦。然而,李安的臉上卻浮現了微妙的不悅,他直言不諱:

    “微臣代南山院所有科研人員先行謝過陛下厚意,但南山院地處偏遠,且多爲避難的流民,他們對於朝廷禮數並不熟悉。萬一不慎失禮,使陛下不悅,實屬不該。更勿論,陛下的造訪恐將擾亂他們的研究節奏。”

    “懇請陛下勿前往打擾,若您想瞭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微臣願爲陛下即刻呈上。”

    雖然言辭懇切,李安心中卻是百轉千回,暗自腹誹:“真讓人操心,我的陛下啊,您怎就不明白這世道險惡,背後有多少人虎視眈眈?何不留在宮中,讓我安心一些呢?失去了您,這後宮的佳麗三千又有何意義?”

    李安這一番逆耳忠言,在滿朝官員看來,無疑是首開先河,挑戰皇權之舉,正當衆人以爲樑青雲必會嚴懲之時,她的反應卻出乎意料。

    樑青雲眼神深邃,顯然深知李安的一片苦心,同時也認同不應打擾南山院的研究。她沉吟片刻,緩緩開口:

    “農業乃國之根本,戶部應當加大力度,支持農業生產。”

    戶部尚書聞言,身體不禁一震,連忙望向趙丞相尋求意見,卻見趙丞相的目光正被李安手中的半截玉米深深吸引,全然未察覺旁人的注視。

    李安見狀,不失時機地提醒道:

    “趙丞相,農業的發展,今後還需戶部多多助力呀。”

    趙丞相這才恍然回神,笑眯眯地迴應:“戶部自當竭力保障大梁農業的繁榮,尤其是這玉米的種植。李大人放心,陛下的旨意,本相必定嚴格執行。”

    樑青雲見此情景,滿意地點點頭,今日的早朝解決了諸多要務,久別的成就感令她心滿意足。只是,連續坐了三個時辰,茶已換了兩壺,確實是時候結束早朝,休息片刻了。

    “諸位愛卿,日近中天,可還有國事未盡?若無他議,便待明日再續吧。”

    隨着身懷六甲的日子日益增長,樑晴雲維持端坐的時間愈發縮短,此刻的她,急切需要離朝,以解燃眉之急。

    李安洞悉了樑晴雲的微妙變化,連忙高聲宣佈:“恭請陛下起駕迴鑾。”

    此言一出,即便有人心繫政務,欲與樑晴雲相商,也只能暫且按捺,改赴御書房候旨。

    “退朝——”

    尖銳而清亮的太監唱聲劃破大殿,樑晴雲步伐加快,匆匆離朝,文武百官也隨之漸次散去,各自歸途。

    李安欲要上前,緊跟樑青雲的步伐,但才走兩步,便被趙丞相給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