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仵作升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070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然而,在得意之餘,趙丞相緩緩啓脣,話語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慎重。

    “若真如你所言,那所謂刺客隊伍中藏有本王的親衛,此中必有誤會重重。”

    “本王絕無可能遣人對二人性命下手,此點,就連李大人亦能洞察秋毫。”

    隨之,袁仵作細細講述了死者遭火銃所斃,無絲毫抵抗跡象,復又被轉移至廢墟之中的細節。

    “且慢!”趙丞相面色驟變,驚愕之情溢於言表。

    “本王的親衛竟遭人搬運,而此事未經本王授意!”

    言出,趙丞相似覺失言,李安則瞠目結舌。意識到失態,趙丞相心中不免一陣忐忑,真相似乎已難掩藏。

    “爾等暫且退下,本王與李大人有密談之事。”

    待吳連生與袁仵作離開後,趙丞相便直截了當地向李安吐露了實情。

    殊不知,一切皆在李安預料之中。趙丞相派遣刺客的意圖與另一批殺手的行動目的迥異。

    爲查明後者身份,李安不得不佯裝寬恕趙丞相。

    “原來如此,定是有奸人欲嫁禍於趙丞相了。”

    “丞相欲納賢才自用,此舉並無不妥。”

    “而另一批殺手,則意在取二人性命。”

    “假若彼等得手,結合吳大理寺卿慣常的斷案手法,這企圖戕害大梁火攻之臣的惡名,怕是要落在丞相您頭上了。”

    李安一席話,讓趙丞相胸中怒焰更盛。

    “哼,本王令人潛伏玉泉河,原是爲操練兵士,畢竟我大梁國庫寶藏匿於玉泉山,隔河相望。”

    “先皇兄曾有遺訓,令我等皇族定期沿河演練,以備緊急之時。”

    此言一出,李安內心震驚,未知先皇竟有此安排。觀趙丞相之言,可知其所知隱祕頗豐。

    談及先皇,趙丞相心中確有遺憾,而今更添不甘,竟有人欲將罪名扣於其身!

    “哼,何人竟敢如此囂張,妄圖栽贓於本王?!”

    趙丞相怒火中燒,環顧大梁上下,遭受如此栽贓,尚屬首次。

    將趙丞相引入局後,李安繼而追問:

    “趙丞相英名遠播,是否不經意間觸怒了何方神聖?”

    一句尋常試探,趙丞相卻是反應激烈。

    “哼!本丞相即便樹敵,也是他們之榮幸。多年爲官,政敵自然不少,但敢於明目張膽栽贓者,實難想象。”

    此言非虛,趙丞相位高權重,能在朝堂與其比肩者寥寥無幾。

    六王爺勢力相匹,雖互窺皇權,實則多爲相互借力,栽贓之說不成立。

    劉老將軍,位居高職,目前全心輔佐龍裔,尤其對皇后產下龍種充滿期待,栽贓之事,他無暇以顧。

    李安,爲南山城伸張正義,此時正亟需趙丞相提供線索,栽贓之說,更顯荒謬。

    趙丞相愁眉不展,李安知再問也無果,遂轉換話題。

    “趙丞相,適才您險些蒙冤,幸虧袁仵作心思縝密,抽絲剝繭,還您清白。”

    說到這裏,李安刻意頓了頓,餘音留給趙丞相自省。

    趙丞相豈能不解李安之意,事已至此,唯有賣個人情給李安。

    若非李安,他恐仍蒙在鼓中。

    “此人確有可造之材,本王意欲賜他一職,判官如何?”

    區區判官,趙丞相自是不會在意,畢竟,刑部之上,四品及以上的官員皆爲其心腹。

    趙丞相的腳步剛一遠去,李安便召見了袁仵作,言辭懇切地祝賀道:“可喜可賀,你榮升判官之職了。”

    然而,這一消息卻像一根無形的刺,觸痛了吳連生敏感的神經。只見他故意將案卷散落一地,隨即高昂起下巴,頤指氣使地命令袁仵作:“你,袁仵作,把那些案卷一一拾起,歸還檔案室內。”

    李安目睹這一粗鄙行徑,嘴角勾起一抹冷嘲:“吳大人身居大理寺高位,竟連最基本的胡人殺手都無法辨識,真讓趙丞相心寒啊。”言畢,他對袁仵作輕聲吩咐,“你先整理好文件,我在皇城外的廢墟等你。”

    李安的話語如同沸油般澆在吳連生心頭,令其狼狽不堪。

    那廢墟,正是暗殺樑青雲案的初始現場。李安心生一計,不動聲色地在那裏佈置了幾處隱蔽的監控設備,靜候魚兒上鉤。回憶起上一次使用監控已是月餘之前,他的思緒隨之轉向袁仵作的細心勘查,自己則在馬車中反覆咀嚼趙丞相的言外之意。

    “趙丞相當真不知與自己結仇者何人?”疑惑間,李安再度施展巧計,藉由紙條遊戲探問真相。趙丞相倒也坦誠,直言不覺察有何人圖謀加害,同時透露正考慮向十三王爺通報消息,着手應對。

    正當李安揣測十三王爺的下一步棋時,袁仵作氣喘吁吁地跑來報告:“李大人,新發現!廢墟外百米小樹林裏,找到了一串車轍和一塊擦拭血跡的白緞。”

    憶起玉蟬所言,那黑衣刺客背部中箭,撕布裹傷自是情理之中。而白緞周邊草叢的血漬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據足跡分析,兇手體格健碩,體重估約一百五十斤,右腿負傷。”袁仵作彙報道。

    李安撫過那血染的白緞,手感異常熟悉,心中警鈴大作!

    “不對,這是宮中的緞子!”這獨特紋理只爲宮廷定製,他曾多次接觸。

    李安頓感脊背生寒,心中大致鎖定了嫌疑人的身份。爲免打草驚蛇,他故作輕鬆:“袁仵作,忘說了,這是我膝蓋擦傷包紮後丟棄的,不必大驚小怪,無需再查。”

    邊說邊挽起褲腳,露出內襯以證其言。

    儘管一頭霧水,袁仵作還是依言作罷。而那截關鍵的白緞,李安趁無人注意,悄悄抽取了一根血絲藏於懷中。

    “袁仵作,你再去查查趙丞相近期與何人結怨,無論大小,務必詳盡告知。”

    李安心中已有計較,卻也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已被暗中注視。

    緊握手心中的血絲,他返回將軍府。一番檢測,成功提取出血絲上的DNA,下一步則是劉福的樣本。李安確信,若推測無誤,傷者便是劉福。

    劉福竟敢在皇城之外公然行刺,無疑昭示着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