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賊喊捉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清雨字數:2199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涉及樑青雲與玉蟬之安危,李安決心查個水落石出。見糊弄不過,吳連生唯有苦笑:“下官僅是推測罷了。”
“推測?吳大人斷案不依事實證據,反以臆測爲基?”吳連生聞此,一時語塞,面上火燒火燎。
平日裏,他位高權重,又有趙丞相與十三王爺暗中撐腰,黑白顛倒亦無人敢置喙。而今,李安既折其威嚴,又質疑其能力,使其心下忐忑。
李安察其不悅,卻不欲罷休:“袁仵作,將驗屍報告呈給吳大人過目。”
袁仵作乃李安昨晚帶往廢墟的平凡仵作,出身低微,技藝卻極爲精湛。官階之壓,迫使吳連生不得不從。及至閱畢袁仵作之報告,那絲絲入扣的證據與推理,讓吳連生自愧弗如。
依據袁仵作提交的報告,可以清晰辨明,這兩撥兇手背景迥異,趙丞相麾下的那羣惡徒,似乎連臨終前的最後一絲抵抗都已放棄。
至於廢墟中發現的那些,則明顯不屬於胡人刺客之列。
閱讀完畢,吳連生緊張得全身戰慄,顯然事態已無法隱瞞。他藉口尋找檔案匆匆離去,實則是向趙丞相傳遞信息。
“李大人稍待,我即刻取些檔案,務必查明這些兇手的真實身份。”
然而,李安心中盤算的卻是引趙丞相親臨,面對面的對質也許能揭露更多隱祕真相。
趁吳連生離席的空檔,李安輕拍袁仵作肩頭,鼓舞道:“你對仵作這一職的熱忱顯而易見,只要你勤勉不懈,有我李安在,定會讓你有一番作爲。”
袁仵作聞言幾乎要跪地謝恩,幸虧李安及時制止了他。出身低微的袁仵作從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能得到李安的賞識。
樑國雖有科舉制度,多數仕途卻依舊仰仗舉薦,寒門書生若想爲官,機會寥若晨星。
“安心做事,其餘交給我。”李安低語。
及至吳連生歸來,手捧數卷厚重案宗。
“李大人,請稍候,這些卷宗記錄了近年來的刺殺案概覽,或許能找到與此次事件相吻合之處。”見吳連生難得的專注,李安滿意頷首。
“袁仵作是現場的直接見證者,吳大人不妨允他一同審閱,或許能加速線索的浮現。”李安的話語,雖似請求,卻帶幾分不容置疑。吳連生自是無從拒絕。
儘管袁仵作專業能力出衆,吳連生內心卻不以爲意。在他眼中,袁仵作這樣的小角色,手下多如牛毛。
吳連生召來幾個隨從,擺出一副仔細查閱的姿態,唯獨袁仵作全神貫注,邊翻閱邊仔細記錄。
李安仍舊悠哉地二郎腿高翹,半閉着眼睛,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只要他在大理寺盯着吳連生,此案就不會輕易矇混過關或被忽視。
兩個時辰後,趙丞相風塵僕僕趕到。
原本在府中悠閒地享用麪食,卻被吳連生的緊急傳喚打斷。一見李安,趙丞相臉色立時陰沉。
“這傢伙真是陰魂不散,昨日設局陷害本王,這筆賬,本王記下了!”
儘管心存怨懟,趙丞相也不敢明面上與李安對抗,只好陰陽怪氣地說:
“李大人今日雅興真濃,竟放下工部、禮部的重任,光臨刑部遊覽。”
其言下之意,自然是嫌李安多管閒事。
李安假裝從淺眠中悠悠醒轉,懶洋洋站起。
“喲,趙丞相,是不是正享受麪食呢?氣色看起來不錯。來刑部並非我所願。”
“只因我南山城的子民遭人暗算,我自然要爲他們討個公道。”
“公道”二字一出,趙丞相頓覺深受侮辱。
“哼,談何公道!你們聯手哄擡我那優質麪粉價格,本王該向誰討公道?還有,我的十名殺手,不明不白死於你的火銃之下,我又該如何尋求正義?”
趙丞相雖心中憤慨,但既然知曉李安是爲了南山城的人伸張正義而來,也不得不正視。
“據說遇襲的二人是南山院火銃研究的核心人物,此事非比尋常。”
“李大人放心,大理寺定會查清真相。”
“來人,將案件進展告知本王。”
趙丞相匆匆趕來時,並不知曉那十具高手屍體已被轉移。吳連生心虛地瞥了趙丞相一眼,顫抖着彙報起來。
"稟報王爺,我們已查明兩撥兇手的身份,推測可能是胡人所爲。"言畢,趙丞相滿意地點了點頭,內心暗自慶幸,多虧涉及的是兩撥人馬,否則自己恐怕難以脫身干係。
然而,李安卻面露不悅,霍然起身,直言道:“吳大人,這兩批兇手身上並未顯露出任何胡人的特徵,您的猜疑可有實據支撐?”
面對質問,吳連生臉上閃過一抹尷尬,求助的目光轉向趙丞相,卻只見對方選擇了無視。
就在這緊要關頭,袁仵作挺身而出,聲音堅定:"趙丞相、李大人,微臣有要事稟告。"
"區區一名仵作,也敢在此妄言?還不速速退下!"吳連生厲聲呵斥,不容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
李安卻輕輕一點頭,給予支持:"既然吳大人無以置答,不妨讓知情者發聲。"
在李安的力挺之下,趙丞相不便再加阻攔。在他眼中,刑部盡在其掌控,一名小小的仵作掀不起什麼大浪。
未料,袁仵作條分縷析,揭示了兇手與胡人無關的事實,更驚人的是,其中一隊兇手竟是出自趙丞相的親信衛隊。
"放肆!"趙丞相猛然拍案而起,即便真相不利於己,他亦不能容忍小小仵作用這種方式揭露。
他趙丞相顏面何存?
吳連生態度跋扈,立即吩咐手下:"來人,將此等狂妄之徒拖出去,杖責百板!"
見狀,李安不甘示弱,沉聲喝止:"且慢!望趙丞相息怒,或許其中有誤會?"
趙丞相被錯怪的事件確實只是一場誤會,李安欲先安撫其情緒。
'哼,老奸巨猾,做賊喊捉賊的戲碼,真是厚顏無恥。'
"在下知曉趙丞相昨晚與二位有所不快,但我堅信,堂堂大梁趙丞相胸襟寬廣,怎會與區區小事斤斤計較。"
'螻蟻?不妥,樑青雲與玉蟬怎會是螻蟻,抱歉了,我的愛侶們,先委屈你們,待我替趙丞相排憂解難。'
"更何況,若知二人是火銃研發的關鍵人物,趙丞相定會急於庇護他們。"
"畢竟,如趙丞相這般忠心爲國的棟樑之才,如今已屬鳳毛麟角。"
經過李安一番巧言令色,趙丞相的心境由怒轉喜,再到沾沾自喜。畢竟,誰都樂意接受讚美,趙丞相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