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改變朝局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1983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他們心中更多的是慶幸,火銃的出現無疑爲他們帶來扭轉戰局的利器。李安的名聲將因此提升,甚至可能媲美大將軍,令敵人聞風喪膽。

    周碩,作爲胡人軍隊的後援,他站在隊伍的最後,目睹了整個過程,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

    他明白,這一切並非偶然,而是大梁士兵手中的火器造成的。

    桑奇拉或許尚不明所以,但他清楚,這場戰鬥的轉折點已經到來。

    儘管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武器,但他深知己方在這場交鋒中吃了大虧。首要的是,這次他們無法佔到任何便宜。

    因此,他心中萌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走——保命。

    在這種局勢下,能保住性命已屬奢侈。此刻,唯有趁着還有人手,才能利用混亂逃離。

    周碩深知狡猾的重要性,早在進入校場前,他就仔細勘察了地形並預備了退路。儘管他從未預料到會用到,但還是爲防萬一,預先設定了撤離路徑。

    然而,就在他準備轉身撤離之際,李安手中的另一面旗幟猛然揮動,隱藏的火槍手隊伍隨之啓動。

    隨着旗幟的指令,蓄勢待發的火槍手們毫不猶豫地扣動扳機,引線瞬間燃燒,再次響起那令人心驚的噼裏啪啦聲。

    此時,南山衛的士氣達到了頂峯。他們雖知火銃威力強大,但在實際戰鬥中親眼目睹其驚人效果,那種勢不可擋的騎兵在一輪射擊後瞬間瓦解,無疑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原本緊張蒼白的臉龐也因此恢復了血色。

    他們深信,這場戰鬥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火銃的威力讓他們充滿自信,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當第二輪火銃聲響起時,第一波火槍手已迅速就位,開始了新一輪的裝填。當第三輪火銃轟鳴時,第一輪的士兵已完成準備。在連續的砰砰砰聲中,南山衛的500名士兵徹底投入戰鬥狀態,看着敵人逐一倒下,戰馬哀鳴,他們內心的滿足感油然而生。這場戰鬥讓他們從稚嫩變爲真正的鐵血軍人,血與火的洗禮讓他們眼神中多了堅定和決絕。

    面對四處奔逃的胡人,他們不再憐憫,只剩下冷酷的殺伐之氣。

    就連觀戰的百姓,也被這震耳欲聾的炮聲嚇得四散奔逃,直到確認自身安然無恙,他們才對眼前的場景感到驚愕。那些胡人倒地的情景,讓他們懷疑是神蹟降臨,或是天罰惡人。因此,他們對樑青雲的敬畏之情更甚,認爲他是天意所選的領導者。

    官員們同樣被這場戰鬥震懾,顫抖不止。其中,趙丞相和六王爺尤爲恐慌。六王爺依賴巖山大營的勢力,試圖在京城裏與樑青雲抗衡;而趙丞相則掌控着軍隊,弟弟手握玉門關外的大軍,這使得樑青雲對二人有所忌憚。然而,目睹眼前的情景,他們明白樑青雲的力量不容小覷,玉門關的軍隊若是叛亂,後果不堪設想。

    這場戰鬥不僅提升了南山衛的士氣,也改變了趙丞相和六王爺對樑青雲的看法,他們開始意識到,這位年輕的將領背後可能有更爲強大的力量支持。

    這場戰役,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心理上的震撼,讓所有人都對樑青雲刮目相看。

    六王爺的野心昭然若揭,一旦局勢緊張,他極有可能首當其衝,圖謀叛亂。迴歸現實,一千名胡人已損失大半,剩下的慌亂逃竄,李安的佈陣在此刻顯得尤爲重要,士兵們分散,難以形成完整的隊伍,這就爲逐一擊破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兩輪三段槍法後,他們開始自由狙擊,李安的要求很簡單:放手攻擊。

    隨着胡人的四散,現場留下約800人,其餘200人雖然脫離了戰鬥,但處境悽慘,不少人受傷。不過,他們的火銃與後世相比差距明顯,有效射程僅100步,超出這個範圍,胡人就安全了,偶爾的流矢也只是個別犧牲。由於火銃手沒有配備馬匹,追擊幾乎不可能。看着胡人狼狽逃至守衛士兵面前,士兵們的目光閃爍着殺機,但理智讓他們保持剋制,只是用長矛圍成一圈,形成封鎖。

    胡人儘管驚慌失措,但面對逼近的長矛,他們不得不勒住馬匹。然而,受驚的戰馬在恐慌中失控,一部分直接撞向長矛,瞬間場面陷入混亂,四周嘈雜不堪。這一系列突發狀況令人瞠目,彷彿夢境般難以置信。劉老將軍目睹此景,豪爽大笑,掌擊城牆,塵土飛揚:“哈哈哈!好!李將軍,幹得好!展現我大梁國的威嚴與風範!命令下去,所有士兵整裝待發,入侵者必殺!”

    隨着他的命令傳達,傳令兵立刻登上城牆,揮舞旗幟,將將軍的號令迅速傳遞下去。

    周圍的士兵看到旗語後,激動的情緒愈發高漲,握緊長矛的手指緊繃,原本微斜的矛尖此刻挺直,擺出攻擊姿態。那些僥倖逃生的胡人此刻驚恐萬分,面對未知的恐懼,他們無法再保持勇氣,心驚膽戰。在這混亂中,一名胡人趁亂逃脫,正是周碩。他帶着兩名護衛,沿着預先踩好的路線飛奔,不斷回頭看以防暴露行蹤,因爲身處劣勢,他必須儘快逃離。

    跑了十里的路程後,周碩終於鬆了口氣,周圍空無一人,讓他安心不少。然而,對於這位書生來說,這無疑是艱難的挑戰,他在草原上雖生活,但體質並不如那些習武之人。爲了生存,他全力奔跑,疲憊不堪。至於騎馬逃跑,他自知不可能,只能徒步。

    他的護衛建議道:“大人,敵人可能追不上了,我們該找馬匹返回草原,向大汗報告這裏的情況。”

    然而,周碩提醒他們要謹慎,漢人詭計多端,可能已派人追蹤。

    他們決定繼續沿着小路走,避免暴露。殊不知,大樹上隱藏着南山衛的士兵,這是李安布下的伏兵,這只是整個計劃的一個環節。

    戰場上的氣氛截然不同,滿地的屍體讓在場的人興奮不已,有人高舉雙臂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