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顛覆大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1959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阿國奇將手中的彎刀緩緩歸鞘,眼中掠過一抹疑雲,凝視着周碩,開口詢問:“依你之見,此人真是欲與我等聯手,一同顛覆大梁王朝乎?”

    周碩果斷地一揮手,聲音堅定:“正是如此,如我所料,此人已有意結盟,企圖擴展己方勢力。”

    “那我等如何應對?難不成任由敵人將我們困於此地,置若罔聞乎?”阿國奇的眉宇間透出急迫。

    周碩點頭應允:“確有此理,我們當立即佈防,做好萬全之策。”

    儘管阿國奇對周碩多有不順眼之感,但經此一番商議,不得不承認周碩言之有理。於是,桑奇拉即刻下令,要求衆人提高警覺,隨時準備迎戰。

    正當桑奇拉發出命令之際,六王爺率領的正黃營已抵達營寨五里外安營紮寨。此時,大梁國城下駐紮的千名胡人背後,五里外已是巖山大營的萬名士兵環伺。

    突然,一名傳令兵急匆匆報來:“王爺,京城中傳來數聲異響,不知何故。”

    六王爺聽聞此言,皺眉深思,心中暗想何事會在此時發出巨響。幸好距離尚遠,聲音並不劇烈,否則必將引發大亂。

    他立即下令:“即刻派人深入京城查探,究竟是何情況。同時,命令軍隊在五里外紮營,不得擅自前進。”

    命令一出,行動迅速展開。胡人那邊也得到了風聲,巖山大營的軍隊果然止步五里外,不再進逼。

    此時此刻,桑奇拉不得不承認,周碩的策略確有高明之處,其在操控人心上的手段,實在是自己所難以及的。

    雖然周碩的猜測極爲準確,桑奇拉對他的偏見仍舊難以完全消除,看向他時眼神依舊複雜。

    當局勢稍穩之後,六王爺果不其然地暗中派人給桑奇拉送信,希望能夠會晤。

    桑奇拉接信之時,不禁對周碩投去複雜的眼神——此人料事如神,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深謀遠慮。

    “周謀士,接下來吾等當如何行事?是否當真接見此不堪六王爺?”桑奇拉之語帶着幾分不屑。

    周碩輕拂手中摺扇,語氣淡定:“接見,自是要接見。此君欲私下會晤,甚好,就依其所願。然後,將此事暗中泄露,令天下皆知。”

    桑奇拉聽此,眉頭緊蹙。大丈夫行事,當明正光大,豈能施此小計?如此算計,落人口實,非吾等所爲。不僅他,連他的副將及衆士兵亦鄙視此種手段。

    然而,此行大汗已有嚴令,須聽從周碩。桑奇拉無奈,只得對士兵呵斥一聲,傳令言可會見。

    消息迅速傳至六王爺耳中,他微微一笑,露出一抹陰險之色:“樑青雲,是你逼我至此!若不早做抉擇,恐怕旋即淪爲棋子,如趙青如一般,被你玩弄於鼓掌之中。趙青有老十三作爲靠山,而我孤立無援,若真到了那步田地,恐怕凶多吉少。”自語完畢,他便命身邊親信準備後續之計。

    與此同時,皇宮之內,樑青雲與李安試槍之後回到御書房。鄧玉蟬亦急速傳來外界之消息:“六皇叔已至五里外安營紮寨,咱們已將敵圍於甕中,此事如何處置?”

    李安眉宇間凝重,直言不諱:“此局勢,實在難料。六王爺心思難測,恐有異志。若彼投靠胡人,雖說千名胡兵難起大浪,但若與其三萬巖山大營兵馬聯手,吾等豈不是甕中之鱉?”

    如李安所言,若事瀕此局,確實難以應對。這般情況,一旦成真,果然是棘手之至。

    “此事確有可能,朕已命鄧玉蟬密切關注。若有異動,定會速報。然而,以防不測,朕以爲你還需親往南山,將那三千精兵暗調至京。切莫讓外人察覺。”皇帝語氣中帶着不悅。

    李安沉吟片刻,方纔緩緩開口:“確然如此。雖說皇宮內外守衛森嚴,左右武衛威儀凜然,然而這些人皆各守其職,非調兵遣將之材。而京城真正之戰力,唯有巖山大營可堪大用。”

    他眉頭微皺,繼續說道:“此刻巖山大營之軍,盡落於六王爺之手。若有風吹草動,我等難以應對,措手不及。今日之左右武衛,皆趙丞相舊部,忠心可疑,不可大用。”

    “若向他們配發手雷,恐泄露風聲,至使此物之威力大減。一旦敵人有所防備,則此殺器便失去原有之效。”李安語氣堅定,不容置疑。

    他又道:“臣將遵命行事。臣將使那三千精兵易裝,分別自城之三門悄入,無聲無息,直至我方設於京城之店鋪聚集。”

    京城之中,店鋪早已林立,規模宏大,能將三千人暗集,其間並非難事。“此行須極爲慎重,以免泄露行蹤。還望樑青雲陛下允准鄧玉蟬與臣同行,共策安全。”

    樑青雲聞言,神色凝重,最終點頭同意。李安本欲辭謝,不欲讓鄧玉蟬離開皇上身邊,然而樑青雲已決,無可更改。

    於是,李安與鄧玉蟬二人靜悄悄離開皇宮,踏上南山之路。馬車內,兩人相對而坐,車廂之內經李安巧手改造,舒適異常。減震系統精良,即便馳騁於崎嶇不平之途,車內僅感輕微晃動,顛簸之感幾近全無。

    李安設計的墊子柔軟舒適,坐上去仿若雲端,使長途跋涉中的疲憊一掃而空。

    如此一來,兩人雖身處險境,卻也能少許放鬆警惕,暫得片刻安寧。

    在李安的巧思之下,這馬車便如同一處流動的小宅,其內部空間寬敞,幾不遜色於一般的小房間。最關鍵的是,車廂之結構嚴密異常,即便有人居住其中,外界亦難以窺見一斑。

    未曾向人明言的是,馬車的四周並非常規之木材所制,而是暗夾鐵板,以此增加安全性。在當時,最兇猛的武器不過是弓箭,而這樣的鐵板,即便最猛的箭矢,亦難以穿透。

    雙層木板的夾嵌,使得這馬車成了移動的堡壘,既安全又舒適。

    甚至隱隱有種當代防彈車的效果。

    雖然外殼並沒有這般堅硬,也算是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