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越發純熟的技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053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正是如此,這些無賴還真敢張口要價。”她環視殿下,聲音更加堅定,“他們即使沒有確鑿證據證明兩位王子來過我們大梁,或者說他們真的遇害於此,他們提出的賠償要求也極不合理。空口無憑要求我們支付鉅額的銀子和糧食,這無疑是赤裸裸的劫掠!”

    衆大臣們紛紛點頭附和,議論聲不斷增強。這封國書的內容雖然簡潔,卻直截了當地提到了兩位王子的悲劇,並直指這是大梁高層所爲,索要的賠償更是高達五千萬兩白銀,外加數目龐大的糧食和布匹。

    若按照胡人的這一要求,即便是樑國的國庫也難以承受。

    在衆人義憤填膺之際,樑青雲目光如炬,再次掃視殿下,聲音中帶着一絲嘲諷:“這些人真是膽大包天,僅帶着一千人便敢直逼我京城,竟想以此威脅大梁。”

    她目光最後落在趙丞相身上,語氣突變,命令道:“趙丞相,朕現命你帶隊親自前往,給那些胡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趙丞相原本滿腔熱血,聽到這突如其來的命令,卻是瞬間呆立當場。他心中波濤洶涌,不敢置信地重複道:“陛下,您是說……讓臣下親自……?”他深知,那些胡人的使團雖然只有一千人,但每一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面對這樣的對手,自己豈不是自投羅網?

    在戰場上,生死瞬息間,一不留神,自己的性命也許就要歸於烏有。

    樑青雲冷冷一笑,目光銳利:“正是,趙丞相。這正是考驗你忠誠與勇氣的時刻。”

    於是乎,老臣趙丞相踏前一步,面露悽然,向樑青雲深深一躬:“陛下,老臣心繫天下,願捨生忘死。然而,面對千軍萬馬,以老臣之力,實在難以抗衡。臣手中無兵無權,實難承擔此重任。不若命六王爺領兵,畢竟巖山大營士兵尚在其手,且坐鎮城外,此刻正是行動之時。”

    旁觀此景的六王爺,原本只是心懷觀望,卻猛地感到一股怒火上涌。趙丞相這一計,竟將燙手山芋拋向他,真是狡猾之極!巖山大營確實屬於自己,但那些精兵強將乃是維護王位之根本,怎可輕易損耗?

    然而,眼下形勢所迫,六王爺知難而進,心生一計。他步前一躬,神情誠懇地向樑青雲行禮:“丞相之言甚是。巖山大營駐紮城外,責無旁貸。臣願領兵示威,讓這些胡人見識我大梁的威力。”

    這一幕,令在場衆人一時錯愕。趙丞相內心波動不已,驚疑不定,不明白六王爺何時變得如此豪邁。他暗自揣測,六王爺或有深意。

    連樑青雲也未能料到六王爺會如此爽快地接受此任務,這與他往日的審慎小心大相徑庭。然而,既然對方已經表態,樑青雲也只得順水推舟,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衆人未察覺的是,六王爺在迴應皇帝後,低頭之際,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似有深謀遠慮。

    樑青雲話音剛落,便迅速下令散朝,並指示使者快馬加鞭前往南山基地,通知李安立刻進見。此時的李安正在南山基地的訓練場中,正全神貫注地測試一種新型的武器。他手中的這個奇異裝置,形狀類似於傳統的長槍,但細節上卻大不相同,它集成了最新的機械技術,能在不使用弓弦的情況下發射鐵箭。

    李安將這個裝置舉到眼前,精準地對準了前方的木靶。他輕按扳機,隨着一聲沉悶的砰響,一支鐵箭攜帶着尾焰疾速飛出,直擊目標。箭矢劃破空氣,幾乎是眨眼間便深深嵌入木靶中心。

    “報告!十環!”負責報靶的士兵聲音洪亮,這成績讓場邊的觀衆都不由自主地吸了口涼氣。

    “嘶!大人,這武器威力真是驚人,百步之內竟直接命中靶心。”身邊的副手石柱讚歎不已。

    然而,李安卻微微皺眉,他將裝置遞給旁邊的士兵,同時觀察着那迎面而來的報靶員。他嘆息道:“雖然威力足夠,但裝填過程繁瑣複雜,實戰中難以快速連發。”

    石柱點頭表示贊同,補充道:“確實,以一般士兵的操作速度,至少需要三倍時間才能完成一次射擊。”

    此時,報靶員已經抵達,扛着被完全穿透的木靶。衆人見此景象,更是驚異不已。

    “大人,這威力實在是難以置信。”石柱瞪大了眼睛,“這木板直接被貫穿了!即便是最強的三石強弓,也無法在百步外做到這一點。”

    李安深知這新型武器的潛力,同時也意識到其局限性。他深思熟慮後說道:“我們需要繼續改進,尤其是在裝填機制上,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適用於戰場。”

    但是,若說李安曾料想到自己所創造的火器能展現出這樣的威力,那他自己也定會是第一個表示懷疑的。即便親眼目睹了那火槍爆發出的驚人力量,李安仍舊感到心中震動不已,如遭雷擊。

    “哈哈,這威力在你眼中或許已是驚人,然而這僅是冰山一角,如果研究得當,其力量還能進一步激增。其實,這槍的威力大小,關鍵在於內藏的黑火藥的裝填量。”李安緩緩解釋,語氣中透露出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眼前的這支火槍,正是他近期讓技師們辛苦研製的成果。李安早已指令下屬開展這一項目,然而製造槍管的技術卻極爲複雜,對當時的鐵匠而言簡直是難於上青天。這些匠人手中無精密轉牀,只能依靠手工鍛造鐵管,這一工藝高度考驗技藝和耐心。

    在衆多鐵匠中,幾乎無人能精通此道。也正因如此,雖歷時甚久,目前僅製成這一根火槍。其外形粗糙,遠未達到李安的理想標準。不過,至少在鐵管的厚度上足夠讓人放心,無需擔憂會爆炸傷人。

    儘管外觀粗糙,整體看起來頗爲滑稽,彷彿是後世的簡陋鳥銃,但李安也清楚,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他夢寐以求的半自動步槍還遠未能實現。

    李安雖對此槍頗爲不滿,但在這些古代人的眼中,這支黑棍子卻是神蹟般的存在。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審視着被射穿的木靶,再看向士兵手中的神祕武器,眼中充滿了無法掩飾的震驚與敬畏。

    沒人能相信,這世上竟有物件能發出如此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