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斬立決!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110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隨着李安的話音落下,他的目光掃視在場的所有大臣:“不知大理寺卿現在何處?可否賜教解釋一番?”

    樑青雲隨之將目光投向一位老者,無聲中已表明了皇意,意在讓大理寺卿出面闡釋所應受的刑罰。

    大理寺卿原本不願出頭,但在樑青雲的目光注視下,他只得無奈地邁出一步,從人羣中走出:“臣,大理寺卿齊天雪,參見陛下。”

    樑青雲對他的出現給予了肯定的點頭。

    見此情形,大理寺卿知曉自己必須明確表態。幸好,他並非趙青如一方,而是歸屬於六王爺麾下,因此,坦白罪行對他而言,並無不可。

    於是,這位老者毫不猶豫,清晰地將秦大人與陸仲宣的罪行一一道來,不留餘地。

    聽到那決絕且令人膽寒的“斬立決”三字時,秦大人和陸仲宣驚恐至極,身不由己地坐倒於冰冷的宮磚之上。這一幕,使得在場衆官員無不心頭髮緊,冷汗涔涔。每個人心中都明白,這兩人的罪行,無異於是他們自己身上的罪孽。若今日秦大人與陸仲宣首級落地,意味着他們中任何一個都逃不過此劫。

    他們雖想開口作出抗議,但在捕捉到李安那似笑非笑的目光後,皆默契地緊閉了雙脣。在這權力的遊戲中,他們深知沉默是最佳的自保之策。李安用這件事明晃晃地懸掛在他們頭頂的利劍,暗示着對他們絕對的掌控力。在這大梁皇權之下,他們生死皆由不得自己。

    儘管心知肚明,若他們能團結一心,或許能讓皇上手下留情,然而,這無疑將埋下難以平息的禍根。

    正當他們彷徨無措,秦大人與陸仲宣已驚恐至極之際,李安的聲音再次響起,目光如炬般掃過在場衆人,緩緩道:“此乃自作自受,若爾等能如場中各位一般清廉,豈會有今日之禍?”

    此言一出,猶如春風化雨般爲衆人心頭注入了一劑定心丸,同時也讓他們對李安涌起一股未曾有過的感激。

    他們意識到,李安今日並非要對簿公堂,他的矛頭僅指向御史臺的幾位大員。在這宮廷之中,恩怨分明,知恩圖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隨即,一衆大臣開始紛紛譴責御史臺的幾位,而當秦大人與陸仲宣聽到這般指責時,悲憤交加,一口怨氣幾乎讓他們暈厥過去。

    本想讓李安落得不好的下場,沒想到反倒讓自己陷入如此窘境,這諷刺的轉折不禁讓人啼笑皆非。

    然而,儘管他們昏厥,李安及在場的百官並未有任何放鬆之意。此刻,無論是趙青如的支持者還是六王爺的追隨者,竟異口同聲地支持李安,這一刻的默契,讓朝堂上下一片和諧。

    樑青雲見此,內心波動無常。這一幕,似乎僅在父皇在世時才曾見過。而現今,李安憑一己之力營造出如此場面,足見其非同凡響。她的目光投向李安,眼中已是滿是讚賞與傾慕之色。

    最終,樑青雲一錘定音,依照大理寺卿的建議,將此案交予其處理。至此,這場驚心動魄的一幕終於畫上了句點。

    正是因爲李安先前的一系列舉措,已經無人敢在朝堂上對他有所異議。

    即便是文武百官在與李安不經意間交換目光時,也都展現出一抹善意的笑容,彰顯出一種暗含友好的默契。

    不管他們歸屬於哪個派系,是趙青如的追隨者,還是六王爺的部下,都無一例外。

    對於這些目光,李安並沒有過多表示,只是回以禮貌的微笑,面露溫和,若非親見其先前表現的狠戾,誰又能料到這位看似溫和的宦官,實則心狠手辣。

    隨着秦大人和陸仲宣被拖出朝堂,整個場中突然恢復了死寂。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目不斜視地看向高坐的樑青雲,沒有任何人敢再多言半語。

    衆人的沉默,彷彿之前的風波未曾發生。李安對此感到無奈,心知這些人非被逼迫不足以自省。

    不過,文武百官的目光偶爾會掠過樑青雲前的玉案上那捲重要的軸卷。他們清楚,那軸捲上記錄的不僅僅是御史大夫們的罪證。昨日他們雖花重金購買了琉璃,如今想來不免後悔,但更多的是對自身安危的擔憂。

    那卷軸就如懸掛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他們在樑青雲面前人人自危。

    趙青如和六王爺也察覺到了這層意圖,心中暗自怨恨,這一切都是李安引發的。樑青雲則在這一刻掃視在場每一個人,看着他們乖順的模樣,心中不免沾沾自喜。

    然而,他也明白,剛纔的事件不過是小插曲,一場警世駭俗的前奏而已。

    在確認無人再有發言之後,樑青雲清了清嗓子,正色對底下的官員說道:“剛纔的事情,望諸位愛卿引以爲戒,勿再作出自毀前途之舉,以免禍及家翁。至此,此事我們便不再提及。現在還有何事要稟報的?”

    言罷,官員們相視無言,誰也不敢在此時開口,最安全的策略便是保持沉默。

    畢竟,一言不慎,就可能成爲新的靶子,被直接拉出去斬首。在這樣的氣氛下,誰還敢輕易發言呢?所以,朝堂上一時之間,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暗自祈禱這一天快點過去。

    在目睹了這一幕朝堂之上的寧靜後,樑青雲心中的滿意之情溢於言表,隨即他不再等待衆臣的奏疏,而是決定自己宣佈一項重大的決議。

    “若諸位無事奏上,那朕便有事宣佈。”

    他的話音剛落,便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震動,每一雙眼睛都驟然光彩四射,緊緊地盯着樑青雲。

    這種情形,似乎只有在先帝在位時才曾見過。雖然他們日復一日地參加早朝,但多半時候不過是例行公事。

    因此,面對樑青雲的講話,他們通常只是敷衍了事。但今日的場合卻大不相同,每個人都如同急切的學生,聚精會神地傾聽。

    等到朝堂上的氛圍徹底安靜下來,樑青雲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近日來,大量難民涌入京城,各位都已知曉。

    如今,他們已被安置於南山,然而那裏土地貧瘠,無法自給自足。故此,從即日起至來年秋收,這些難民的食宿將由朕及國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