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金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風清雨字數:1964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李安原本預料樑青雲會喜歡,卻沒想到她竟然喜歡到了如此的程度,似乎連夜間都願意與之相伴。
這讓李安不由自主地笑了,心想即便是皇上,見到心儀之物,也會展現出凡人般的喜悅。
那些完成安裝的工匠們早已離去,只剩下樑青雲和幾位宮女太監在場。
他們注意到李安的到來,樑青雲更是沒有掩飾自己喜悅的情緒,向李安招手道:“小李子,據說這金龍的顏色是你親自設計的?真沒想到,你竟有此等手藝。”
在衆人的目光中,李安毫不猶豫地走上了中央的臺階,直面龍椅而去。
這一行爲讓在場的宮女太監們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但內心卻對李安的大膽舉動感到震撼,暗自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衆所周知,那臺階代表着至高無上的權威,除了皇上,無人敢踏。即使是平時清掃,宮人們也是跪着前進,不敢有絲毫褻瀆。
然而,李安卻大步走上,展現了他在皇上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更讓人意外的是,樑青雲對此並無不悅,她的眼神中滿是寵溺與欣賞,足見李安在她心中的分量。
在這短暫的對話間隙,李安已經慢步走到了那條琉璃金龍的跟前,他隨意地伸手觸摸着金龍的脊背,輕聲道:“只要陛下欣賞,臣下哪怕日夜輾轉反側,亦覺甘之如飴。見陛下對此金龍情有獨鍾,臣心中便感欣慰無比。”李安這番話讓樑青雲不禁微微一笑,嘴角露出一絲戲謔。儘管兩人相識未久,但深度的交流讓樑青雲對李安的性格瞭如指掌。李安總是一本正經地說出最不靠譜的話,正經的表情下往往隱藏着調皮的心思。實際上,這金龍雖工藝複雜,李安不過是指導了工匠們製作的方法,至於實際操作,他幾乎未曾親手參與。
樑青雲笑着迴應:“小李子真是用心良苦,這金龍朕非常喜歡。不過,店鋪纔剛開業,你卻不在店中,何故匆匆返回?”
雖然她心中已然明了李安此行必有他圖,且言辭中不乏誇張之詞,但在衆人面前,她亦不便深究,畢竟這金龍確實讓她心喜,不妨讓李安得意一時。
但隨即,樑青雲腦海中閃過一絲疑惑。
店鋪才開業短短數時,按理說應當忙碌非常,李安卻離開店鋪趕回宮中,難道有緊急之事?思及此,樑青雲揮手令所有宮女太監退下,以便與李安單獨交談。宮女太監們一一行禮後緩緩退出,場面上只剩下二人,李安見狀,並未攔阻,因他所要報告之事亦非旁人所能聽聞。
衆宮女太監退去後,樑青雲那充滿詢問的目光落在李安身上,李安卻是輕笑一聲,神祕兮兮地開口:“那邊已經關門了。”
樑青雲聞言頓時愣住,滿臉不解地追問:“何故要關門?莫非是有人搗亂?是趙丞相,還是其他人?”
她的聲音中帶着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過去她或許不敢這般斷言,但現如今,她手中已握有足夠的力量,無需再忍受任何人的挑釁。
在她的計劃中,有了足夠的銀兩,便能夠擴充軍隊,鞏固力量。
根據李安的建議,招兵買馬,將原本數萬之衆的軍力翻倍增加,到時候,手握重兵,誰還敢輕易叛逆?李安的迴歸,或許意味着她的計劃即將得到實現。
正因李安的話語如此出人意料,樑青雲才會有那般強烈的反應。畢竟,截斷人的財路,無異於奪人性命,尤其是對於一國之主而言。爲了帝國的長久大計,無論是趙丞相還是任何阻礙者,她都絕不會手軟。李安的突然歸來,讓她的內線尚未來得及通報便已經抵達,因此她對店鋪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
見到樑青雲那緊張兮兮的模樣,李安不由得輕笑步前,竟然大膽地伸手輕捏了捏皇上的面頰。這一幕若被旁人所見,必定震驚萬分。畢竟,即便李安身受寵愛,這等親暱之舉,實在是逾越了常理。但樑青雲此刻並無心思理會這番輕佻,而是急切地揮開他的手,等待着他的解釋。
李安見狀,不禁嘿嘿一笑,隨即解釋道:“嘿嘿,貨物已經全部售出,不關門還等何時?難道留着給人參觀不成?”他的話語一出,原本緊繃的樑青雲頓時愣住,隨後顯得有些難以置信:“你的意思是,店中的琉璃全部賣光了?”
她對此感到震驚,畢竟從開業到現在,不過短短兩小時。這短暫的時間內,將店鋪內所有物品售罄,實在是超出了她的想象。畢竟,店鋪裏售賣的可是珍貴的琉璃,哪怕是最爲平常的一件,其價值也足以換取一車糧食。
雖然樑青雲知曉這些官員或貴族極爲富有,但實際情況遠超過了她的預期。
李安的解釋讓她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那些價值連城的琉璃果然全部銷售一空,這些官員們的闊綽遠超過了她的想象。
當然,雖然爲琉璃的銷售成功感到欣慰,她同時也對這些官員的揮霍無度感到憤怒。
這究竟意味着什麼?這明顯表明,這些官員貪污腐敗的金額絕非小數。大梁國若被這些貪官蠹蟲侵蝕,終將一敗塗地。
“哈哈,彆氣,彆氣,清除這羣蠹蟲需要時間,咱們慢慢來。等我將那些寒門學子培養起來,就能一網打盡。看你這氣得臉蛋,簡直像個小河豚。”李安輕鬆地安慰着,彷彿能將所有煩惱化解於無形。不知爲何,每當與李安相處,樑青雲總能不自覺地展現出少女般的一面,連她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爲何。
在樑青雲的嚴苛性情之下,若是旁人敢有如此輕狂之舉,怕是早已身遭重罰,即便是她的親信,亦難逃一頓嚴厲的責打。然而,在李安面前,她卻總能感受到一股溫柔的慰藉,彷彿找到了久違的安寧港灣。
自父皇駕崩之後,這種感覺便成了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