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玻璃制品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風清雨字數:2037更新時間:24/06/28 14:34:36
    李安原本沉穩的面龐上不由得浮現出一抹戲謔的笑意,這位小順子的回答,竟然讓他在氣憤之餘也感到了幾分樂趣。

    “若是你自己都未察覺到過錯,又何來向我請罪之說?”李安的語氣帶着幾分玩味,他真正想要知道的是,面前這人究竟在打什麼鬼主意。

    然而,李安的困惑在對方看來似乎更加深不可測。

    只見小順子一臉困惑地抓了抓頭,那副憨厚的神情幾乎讓人不忍直視,他開口的話語更是直擊李安的笑點:“大人,您不是命令小的不再參與鏡子的生產了嗎?若非小的有所過錯,又怎會遭此禁令呢?”

    此話一出,不僅讓李安哭笑不得,心中原本萌生的一絲猜疑也瞬間煙消雲散。他突然意識到,自己或許真的是想得太過複雜了。眼前這些人,根本沒有那麼多心機和盤算。

    “罷了,起來吧。”李安輕嘆一聲,語氣中帶着幾分釋然,“我之所以不讓你繼續生產這些鏡子,並非是要從此讓你離開工坊。你們的勤勞和努力,我怎會不知?本官是要獎勵你們,而非懲罰。”

    “另外,對於你們的辛勤,每人額外獎賞二兩銀子。但願你們日後能更加用心聽話,不要半途而廢。我之言,非禁你工作,而是指今後不需再生產同一規格的鏡子。物以稀爲貴,過多則失去價值,這道理,你可懂?”李安的話語雖然緩和,卻也不無憂慮,心想這複雜的道理,對方恐怕難以完全理解。

    正如他所預料,小順子聽後雖滿臉迷茫,但一聽到有銀兩獎勵,立刻喜形於色,忙不迭地向李安磕頭感謝。

    李安見狀,也不再多做解釋,而是轉而說明了新的生產計劃:“現在,咱們需改變策略,生產更大規格的鏡子。至少要大到這個程度。”他伸出雙手,比劃着新的尺寸大小。

    小順子似乎這才恍然大悟,立刻表示明白了大人的意圖。

    “除此之外,還需對小鏡子進行升級改良。你看這表面的瑕疵,會讓反射的影像出現不均。因此,我們需要在鍍銀前對其進行精細打磨,使表面平滑無瑕,這樣才能顯著提升鏡子的質量。至於打磨的具體方法,還需你們不斷探索嘗試。”

    李安詳盡的解釋讓小順子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過他還是急切地詢問了工坊的人手數量。

    “大人,工坊目前共有60人,分爲白班和夜班,各30人。”

    聽得此言,李安點了點頭,心中有數,對目前的人手配置頗爲滿意。在這繁忙而又充滿挑戰的工作中,他看到了一線希望與可能。

    李安心中清楚,這種鏡子的市場雖然廣闊,但爲了將其打造成奢侈品的象徵,他決定嚴格限制市場供應量,使得即便是財大氣粗者,亦難以輕易得到。正是基於這一策略,工坊內現有的六十名工匠已足夠應對生產需求。

    “現如今,從這六十名中抽出二十人,專職負責鏡子表面的精細打磨工作。他們的任務是將鏡子打磨至接近古銅鏡般的光滑。”李安的話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

    “其餘工匠則負責按我所述的新規格生產更大尺寸的鏡子,我稍後會提供詳細的圖紙。”安排完畢,李安便步入了琉璃工坊,探尋另一件重要事項的進展。

    工坊負責人見李安駕到,連忙小跑步迎上前,恭敬問詢。

    “大人,您所需的大型琉璃,我們已初步製作完成,然而其規格與厚度略顯不均。”負責人一邊說,一邊做了一個請的手勢,意圖引領李安親眼查看成果。

    隨着負責人的步伐,二人很快抵達存放琉璃成品的區域。負責人指着擺放在寬敞工作臺上的大塊琉璃,向李安彙報了生產過程中的困難。

    李安走近觀察,只見這塊琉璃板面積超過一平米,但厚薄不一,反射的光澤也各異。他意識到,以當時的技術水平,要做到後世玻璃板的完美程度幾乎不可能。

    就在負責人注視下,李安拿起一旁的小錘子,負責人的心中頓時升起不祥的預感。下一刻,李安輕輕一敲,琉璃板應聲裂開,將負責人嚇得渾身一顫。

    李安放下小錘子,輕拂手上的塵土,自語道:“如此易碎的質地,遠非我所願。”轉身時,他注意到負責人滿臉的失望和心疼,不由得輕拍了拍其肩膀,安慰道:“不必如此沮喪,這物尚未達到我的期待。咱們技術尚待提高。”

    “試試加入金屬絲,將其編織成網狀,放入琉璃中。選用美觀的色彩,或許能創造出新的美感。”

    李安的提議如晨光破曉,照亮了負責人心中的迷茫。他立刻躬身致謝,懷着激動的心情迅速離開,心中充滿了嘗試新方法的渴望和希望。

    就在那負責人轉身欲走之際,李安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讓其步伐戛然而止:“此次製作的琉璃,不需再追求龐大之體。以咱們目前的工藝水準,製作過大的琉璃,其形態難以保持完美。故而,將其縮減爲原三分之一大小,或許更適合。”

    在這古代的時光裏,技藝的侷限成爲了每一次創新嘗試的挑戰。

    李安深知,即便融入金屬絲以增強琉璃的韌性,也難以確保大型琉璃板的完美平整。

    在百次嘗試中,或許僅有一次能達到理想的標準,這樣的失敗率,顯然不是他所追求的。

    在詳盡交代完琉璃工藝的調整後,李安漫步於工坊,不經意間,他的目光落在了一羣忙碌的工匠身上,他們正吹制着各式各樣的琉璃器皿。這些工匠,本是陶瓷行當中的高手,轉而吹制琉璃,顯出了他們非凡的技藝基礎。

    雖然琉璃製品在成型時溫度極高,遠超陶瓷,但同樣的塑形技巧讓他們很快便掌握了新的工藝。

    在他們的巧手之下,一件件精美絕倫的琉璃器皿呈現於世。

    李安隨手拾起一件琉璃馬,細細端詳,讚歎於其比外來的洋貨更爲精緻、工藝更勝一籌。

    心中滿意之極,他帶着這件作品,邁步向外行去,命人召見王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