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70章 人造聖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填海的精靈字數:2155更新時間:24/07/06 01:09:38
慈雲搞清楚了。
大相國寺質庫就是塊誘人的肥肉,朝廷眼饞要吞下這塊肥肉,已不顧吃相了。
而且大相國寺只是個開頭,其他寺廟會依次步入後塵。
慈雲有野心,卻也不傻,他明白拒絕的後果。
他只是人家棋盤上的一顆棋子,李鬆隨時可以放棄他,把方丈人選換成慈瑞或慈海,甚至是另外一個僧人,直到順從爲止。
他會由於拒絕了祠部的“好意”,得到威脅和報復,以後的日子不好過。
倘若順從祠部,他便能紫衣加身,名望與地位也隨之而來,從此成爲一等一的得道高僧,走上僧生巔峯。
到那時,錢財不過是信手拈來的小事。
兩害相權取其輕。
權衡再三,慈雲最終決定順從。
“阿彌陀佛,貧僧執念深重,尚未從無盡的苦海中超脫。”
慈雲雙手合十,恭敬施禮,眼中卻閃出狡黠光芒道,“貧僧鄭重承諾,倘若能成爲大相國寺身披御賜紫衣的方丈,貧僧願把質庫錢財的七成捐獻給朝廷,用來拯救那些深陷苦難之中的百姓脫離苦海,走向光明······”
“善哉,善哉!”
李鬆合十還禮,瞬間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眼中閃爍的全是輕鬆。
“慈雲大師心繫天下蒼生,實乃世間少有的聖僧,必將名垂青史,爲後世敬仰、傳頌。”
“本官這就進宮面聖,爲聖僧求得御賜紫衣,明天便加冕,讓天下百姓早早感受到聖僧的善舉。”
“貧僧謝過李侍郎。”
“聖僧客氣了!”
兩人相視一笑,其中滋味,唯有他們二人嘗得出。
······
“尋誠大師,你乃天下僧人之首,德高望重,衆生敬仰,斷不可坐視不理,任由這場佛門的風波肆虐······您要替汴梁城僧侶主持公道啊······”
數個寺廟的主持或方丈聯合來到太平興國寺,懇求尋誠大師出面,希望能化解這場佛門浩劫。
祠部派人覈查度牒,將無度牒的僧人登記造冊,驅趕出寺,勒令還俗。
並嚴厲申明,若再以僧人身份出現在寺廟中,必將受到重責嚴懲。
不僅如此,祠部的觸手已伸向質庫。
那可是他們辛辛苦苦攢下的錢物,怎甘心讓朝廷就這麼白白拿走。
尋誠大師是東瀛僧人,自幼便隨師父跨越重洋,來到繁華的汴梁城弘揚、傳播佛法,轉眼已是三十載春秋。
他師父是深受神宗陛下敬重的高僧,師父圓寂後,尋誠接過衣鉢,憑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異國他鄉闖出了名頭。
可以說他就是信徒心中的神明。
尋誠知道,當佛門的尊嚴和僧人權益遭受侵犯時,他必須站出來發聲。
但他更明白,此時局勢微妙,不宜發聲。
尤其他這種外來的和尚,更應保持緘默。
尋誠大師用憐憫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僧人們,輕輕嘆了口氣道:“貧僧何德何能,能爲諸位主持公道?”
天清寺主持空聞似乎就在等尋誠這麼問,他脫口道:“告御狀啊!”
混賬!
當我好忽悠,你們爲什麼不去告御狀?
外來和尚好唸經,無非是需要你的時候,才有的奉承話。
倘若外來的和尚不遵大宋規矩,反而跳出來指指點點,那大宋何須用外來的和尚唸經?
到那時,他便是一個外來妖僧。
大宋豈容邪門歪道作祟?
哪裏涼快哪裏呆着去吧。
尋誠不和京城的和尚同流合污,他不放印子錢,不覬覦人家的耕地,只弘揚、傳播佛法,領略其深邃與博大。
他從不干涉大宋內政,還一直在悄然編織自己的人脈網絡,和汴梁城的官員,乃至宰臣,都保持密切往來。
這一切,就爲在這繁華的汴梁,尋得一片寧靜的棲息之地,讓自己活得更滋潤。
說實話,他深深眷戀這個富庶的大宋。
至於遠在島上的那個家,他早就淡漠了。
“佛門乃清淨之地,不容侵犯。諸位大師請放心,貧僧定當竭盡全力,爲佛門、爲衆生,主持公道。”
尋誠沉穩而莊重,緩緩開口,“等官家有閒暇時日,貧僧定當前往拜謁,若有幸拜見天顏,必爲佛門申冤昭雪······”
他在這片土地上已走過三十載春秋,早已學會世俗衆中的各種客套、敷衍和推諉。
面對眼前的局面,他不能輕易拒絕,否則他營造多年的高僧人設,將瞬間崩塌。
而且,誰能保證,太平興國寺內沒有皇城司的探子。
衆僧聽後,明白尋誠的這句承諾就是一句敷衍,根本不會有實際效果。
他們微微張了張嘴,似乎想爭辯,卻又覺得難以找到合適的理由來迫使尋誠履行。
最終垂頭喪氣道:“如此,便拜託尋誠大師了。”
此刻,禪房內一片死寂。
衆僧辭行尷尬,不辭行更尷尬。
正在這時,門外樓梯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令人尷尬沉默氣氛。
天清寺的和尚慧能,手持一張報紙,氣喘吁吁地闖入禪房,看着衆僧急切道:“諸位大師,快請看,大相國寺的方丈上報紙了······”
衆人一看,《大宋日報》上有一則關於慈雲方丈的專題報道。
“大相國寺新任方丈慈雲禪師慷慨解囊,捐贈七成庫存物資,用於救國救民。這一舉動,並非輕率,而是源自他內心深處那份救國救民的熱忱與決心······”
“慈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是衆人敬仰的明燈,長期以來一直秉持慈悲救世的理念。他深知,佛教不僅是修行之道,更是社會責任的體現······”
“面對國家的需要,慈雲禪師毫不猶豫選擇了行動,其行爲正是佛教無畏佈施精神的體現······”
“慈雲禪師的捐贈行爲,是對傳統佛教教義的詮釋,也是對社會責任的一種擔當。他的行爲,如同一股清流,滌盪着人們的心靈,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佛教的博大精深與深厚內涵······”
報道把慈雲美化了,人造出一位毫無瑕疵的聖僧。
“慈雲,你這個孽障,你這在作死!”
空聞悲憤地大吼一聲,隨即一口鮮血噴出,然後軟軟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