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4章 兩宮皇太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填海的精靈字數:2078更新時間:24/06/28 14:34:13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今日之舉,關乎禮制,關乎人心,更關乎國祚興衰。伏望陛下深思,審慎而行,以禮尊母,以孝治天下,使我朝基業長青,社稷永固······”

    林希持奏站在殿內,聲音鏗鏘,情緒激昂,諫尊崇朱太妃爲太后,以正禮制,彰顯正統。

    從東晉至宋近千年來的傳統,皇帝嫡母(先帝皇后)和生母同時在世,則以嫡母爲皇太后、生母爲皇太妃,以示嫡庶尊卑有序。

    雖有皇帝顛覆這個傳統,但也是個例,大流均如此。

    一個蘿卜一個坑,若尊崇朱太妃,就得把向太後從坑裏拔出來,這事有悖禮制,太常寺必須否決。

    太常寺少卿溫益專管禮樂,聞言立刻出班,不容置疑道:“臣以爲此事有待商榷,母憑子貴,乃人倫之常,若尋常百姓如此,確實無可厚非,然聖上早尊向太後爲嫡母,此時尊太妃,便是將聖上置於風口浪尖之上······孝爲百行之先,禮爲治國之本,林院事此舉······謬矣!”

    右正言黃履不甘示弱,隨即出班反駁道:“臣愚以爲溫少卿管中窺豹,母以子貴,獨非人倫之常,亦國之大綱。太妃有育君大功,宜享太后之尊,如此方能母儀天下,以順天理,以慰人心······”

    黃履話音剛落,反對者即刻出班反對,支持者不甘落後支持,兩派脣槍舌劍,戰成一團。

    一時間,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而激烈。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嫡母既在,自然合乎禮制,順乎人心。《易經》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陛下若聽讒言尊崇太妃,則是褻瀆禮制······”​

    “陛下親政後便有詔命,令尊號之議,如今時機已至,禮當舉行。若遲遲不決,恐失信於民,亦失禮於天下。故臣冒昧進言,懇求陛下早作決斷,順天意,撫人心······”

    “······”

    衆臣均旁徵博引,引經據典,娓娓道來,誰都有理有據,卻無法說服對方。

    辯論聲此起彼伏,趙煦神色平靜,靜靜聆聽。

    良久,吵聲愈烈,趙煦使個眼色,樑從政尖銳的聲音響起:“聖上面前不可亂了尊卑,肅靜!”

    殿內頓時安靜。

    趙煦指着案上奏疏,平靜道:“太后上疏勸諫朕······罷了,樑從政,你念給諸卿聽。”

    “臣遵旨!”

    樑從政拿起奏疏,大聲誦讀。

    “······古之帝王,不以天下奉養爲榮,而以能盡孝道爲貴。昔漢文帝尊薄太後,後唐莊宗尊曹太后,皆以孝道治天下,成爲千古美談。陛下若能追跡前賢,尊崇聖母,必將名垂青史,永爲後世楷模······”

    向氏妥協了?

    反對者頓時懵逼。

    他們竭力維護傳統,保住向太後獨崇的同時,也保住了自己的榮耀。

    然事與願違,奏疏中向太後詞句虔誠,又自願降爲太妃,如此一來他們的舉動便顯得極爲多餘。

    太常寺管禮樂,溫益不得不倔強勸諫:“官家,嫡母降爲太妃······朝野上下恐怕會譁然一片,臣請官家三思······”

    確實,此舉不僅有違禮制,皇帝還會因之而有暴虐的詬病,這也是歷代帝王謹遵傳統的原因。

    “諸卿多慮了,太后和太妃均爲朕之母親,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做出有違孝道的決定,故而將太后降爲太妃的建議,朕不採用······”

    這話猶如石投大海,在衆臣心中濺起層層漣漪。

    章惇等人納悶,官家欽定尊崇朱太妃,這麼快就妥協了?

    反對者竊喜,皇帝繳械,就是他們的福音。

    停頓稍許後,趙煦又道:“既然太后和太妃均爲朕之母親,自然宜均享太后之尊,朕以爲兩宮太後並存,必將成爲後世傳頌的佳話,諸卿以爲如何?”

    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趙煦提議兩宮太後並存,這是到明朝才會出現的制度,但在這羣老狐狸心中,把這制度早揣摩出包漿了。

    之所以不拿到臺面上說,不外乎擔心內宮爭權奪利,致使外戚做大,把持朝堂。

    然而現在很微妙。

    明顯是皇帝給向太後臺階,把矛盾弱化的同時,還把尖銳的政治鬥爭演化爲家事。

    兒子給生母爭一個名分不過分吧?

    一山容下二虎,兩宮太後並存,向氏就是一隻拔掉獠牙的羸虎,擁有榮譽混吃等死,根本掀不起浪。

    好手段啊!

    從復活到如今短短數日,向氏服軟,曾布反水,陳彥請辭,將端王踢出大內,後宮掌控在朱氏、劉氏婆媳手中。

    而且皇帝姿態溫和,沒有劍拔弩張的窘態,不露聲色中將事態掌控,這等高明手段······還是太祖教導有方。

    “官家聖舉乃天下絕唱,兩宮太後並存,至誠至孝,臣爲官家賀!爲太后賀!”

    溫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又第一個站出來贊同,皆因此乃皆大歡喜的舉措,再反對便是別有用心。

    “臣爲官家賀!爲太后賀!”

    衆臣又是一陣捧,兩宮太後並存的基調便定下來。

    “諸卿一片誠心,便擇日執行,三省負責審議,禮部規範禮儀······章相公,李尚書,此事勞煩二位了。”

    “臣遵旨。”

    首相章惇和禮部尚書李清臣領命。

    “啓稟陛下,青唐一戰,我軍大獲全勝,俘獲吐蕃王室無數,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這事可追溯到元符二年秋,河湟吐蕃入寇佔領青唐城,挑起戰火,趙煦派王厚、王瞻率兵征討,宋軍一舉滅了青唐,除青唐王溪巴溫逃走外,他的兒子瞎徵、隴拶、邦啐勿丁瓦,以及嫁到吐蕃的契丹、西夏等公主均被生擒,青唐王室幾乎被一鍋端,由西軍押解橫越千里戈壁進入汴京城。

    空前大捷,舉國歡慶,然此時的趙煦已病入膏肓,徹底失去執政能力,這夥俘虜便關在獄中,靜候皇帝病癒。

    趙煦微微點頭道:“諸卿覺得如何處置合適?”

    樞密使曾布率先出班道:“青唐千里戈壁,土地貧瘠,形同雞肋,我軍雖大捷,然吐蕃人的抵抗仍未停止,如此便陷入無止境的戰鬥中,臣以爲當以夷制夷,封青唐王子爲官,讓他們帶着陛下天恩治理青唐,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