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八章 大宋的後浪們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放羊小星星字數:2271更新時間:24/07/01 19:06:24
其實,在座的四位考官,只有宋綬不是進士科出身,他是依靠恩蔭入仕的。
當然,家學淵源的宋綬,本身的才學也是不差的。
畢竟他的外祖父是宋初名儒楊徽之。
鹹平三年,楊徽之卒,死前,楊徽之爲自家外孫求了官。
鑑於這份奏請是老臣的遺補,宋真宗不吝恩賞,年僅十歲的宋綬便被授予了九品的太常寺太祝(寄祿官,只拿俸祿)。
太常寺太祝品級雖然只是九品,但這個九品官卻是京官的九品官。
京官起步,唯有進士科前幾名才有的殊榮。
在旁人眼中,宋綬就是那種一步登天的典型,國朝不知道有多少進士,仍在選人階段苦苦沉浮。
結果,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卻依靠先輩的恩蔭,吊打了無數同齡人,乃至前輩。
有人出身就在羅馬,有的人出身卻是牛馬。
含着金湯匙出身的宋綬,其仕途軌跡大致和晏殊相似,從入仕起,歷任集賢校理、判太常禮院、判三司都憑由司、知制誥、知審刑院等差遣。
這些差遣雖然涉及禮制、財政、司法等領域,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京官!
其次,拋開三司都憑由司和審刑院,其他幾分差遣都是清要的文職。
最後,宋綬是趙州人(今河北趙縣),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所以,他更看好同樣出身北方,同樣以文辭揚名的二宋兄弟。
這邊,宋綬的話音剛落,向來穩重的陳堯左,卻一反常態的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西京士子尹洙,長於《春秋》,尤善議論,此科或可脫穎而出。”
其實,陳堯左和尹洙之間並沒有什麼瓜葛,直到尹洙拜訪他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人。
兩人之所以認識,全都是緣由陳堯左的好友穆修。
尹洙曾經短暫的跟隨過穆修學習過,雖然學習的時間很短,但穆修卻很看好尹洙。
故此,在尹洙進京赴考之前,穆修特地給尹洙寫了一封推薦信。
穆修的官職雖然不高,但他在文壇上的名聲卻不小,他是繼柳開之後,又一位大力倡導古文運動的名人。
(古文運動,即倡導韓愈、柳宗元之文風,反對浮糜之風)
陳堯左雖然沒有深度參與古文運動,但他也是一個韓吹,尊崇韓柳之文。
鹹平年間,陳堯左通判潮州時,還給韓愈修了祠。
陳堯左和穆修能夠成爲朋友,只是因爲他們都是古文愛好者,都不喜歡奢靡浮躁的文風。
相比於以金錢、利益爲聯結的關係,同好者的關係,反而更加牢靠。
當然,尹洙確有才學,也是陳堯左提名尹洙的關鍵因素。
“我也看好尹洙。”
這時,魯宗道也跟着發聲,尹洙的文名,他也是聽說過的。
畢竟,尹洙曾經在應天書院求學過,而應天書院的山長戚舜賓,又是魯宗道的伯樂戚綸之子。
因爲這層關係,魯宗道和戚舜賓一直有書信聯絡。
隨着魯宗道發言完,在場的只剩下章得象一人未提名人選,眼看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
章得象沉吟片刻:“西京士子富弼,尤善策論,其器業尤爲遠大,此科當居高位。”
(ps:歷史上,乾興元年,富弼父親被貶海陵,富弼隨父遠赴海陵,也是這時,富弼結識了范仲淹。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按照當下的時間線,富弼的父親沒有被貶。)
至於,章得象是如何認識富弼的,則是源自於寇準的推薦。
寇準在西京常常舉辦宴會,其中參加最多的便是士子,富弼又是西京薄有名聲的才子,當然參加過寇準的宴會。
富弼是一個偏科生,善策論,卻不善辭賦,葉清臣的辭賦平平,他連葉清臣也比不過。
但他的策論水平卻是極高的。
正因爲偏科嚴重,寇準才對他印象深刻。
省試開始前,寇準並不知道此科會兼取策論,他建議富弼參加科舉,並且親自爲富弼寫了推薦信,完全是出於惜才的緣故。
宋癢、宋祁、尹洙、富弼,皆是此科舉子中的種子選手,二宋是開封本地士子,天然具備戶口本優勢。
富弼更是被寇準看好的人物,四人當中,倒是尹洙的名聲最是不顯。
至於最近名聲大噪的葉清臣,魯宗道幾人很有默契,誰也沒有提到葉清臣。
誰讓葉清臣是丁謂的準女婿呢?
在座的幾人,和丁謂的關係都不怎麼好,公平評判葉清臣的考卷,已經是他們的底線了。
其他的?
抱歉,他們可不想多提。
……
……
……
考場中。
看着謄錄在紙上的題目,富弼的臉上不禁多出了幾抹愁色。
應制詩,是他最不擅長的領域。
科舉考試中的詩,又稱省題詩,其特點是以古人詩文爲題,然後擬寫,彷寫類似的詩文。
省題詩的難點在於,考官只是摘選一首詩中的某一句話。
如果考生閱讀量不夠廣博,那麼考生連省題這一關都過不去。
其次,即便過了省題這一關,仍然要寫出新意,文辭如果不夠出衆,是很難從萬千舉子中脫穎而出的。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考生,考官出了一首詩,如顧城的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接下來,考生需要做的便是寫出類似的詩作,韻腳、字數,全都要符合標準,並且需要寫的足夠出彩。
另外,宋初時期,朝廷並沒有明文規定考試範圍,大抵是期末考試,老師大手一揮,整本書都是重點。
如此一來,應制詩的寫作難度便倍增。
尤其是對於富弼這樣本就不擅長辭賦的人而言。
不過,很快,富弼就調整好了情緒。
詩賦不行,不是還有策論嘛?
朝廷的詔書裏不是寫了嗎?
詩賦與策論並重。
策論,他擅長。
另一邊,就在富弼苦思冥想之際,宋祁已經將考卷謄錄完畢。
於他而言,作詩賦就如同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天賦這東西,就是這麼不講道理。
宋祁和富弼的情況,儼然像極了學霸和學渣同時考試的場景。
前者,揮筆寫就,後者,苦吟半天,也沒憋出一句完整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