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議定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放羊小星星字數:2360更新時間:24/06/28 13:41:32
此話一出,臺下的衆臣紛紛若有所思。
官家今天的態度,很反常啊。
最近幾年,朝中再也沒人提起黨爭。
黨爭,黨爭,總得爭點什麼吧?
但以官家的威望,誰敢在官家的眼皮子底下結黨?
而且,也沒什麼好結黨的。
國朝大事,幾乎是官家一言而決,朝臣們便是想爭,也沒有機會。
當然。
雖然明面上沒有了黨爭,但人與人之間,總是親疏有別的。
比如,范仲淹和呂夷簡的關係就不是很好。
出身名門的呂夷簡,可以說是世家大族在朝堂中的旗幟,嚴格來說,章得象、韓億(王旦女婿)都是更傾向於呂夷簡的。
而范仲淹則是新興勢力的代表。
兩者的地位不同,出身不同,立場自然不盡相同,立場不同,平日裏的爭端自然不會少。
“臣覺得呂相的建議更好,黃龍府附近雖然貧瘠,但我朝完全可以先拿下,後治理。”
不多時,樞密使王德用第一個站隊了。
他更同意呂夷簡的建議。
不過,王德用站隊呂夷簡,並不是因爲他和呂夷簡是一黨,而是因爲他的出身。
哪個武臣不想開疆拓土?
雖然到了王德用現在的位置,多半是無法親自趕赴前線的,但作爲執掌樞密院的長官,前線立下的功勞,當然有他的一份。
隨着王德用開了口,剩下的幾人也先後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令人意外的是,副宰相章得象並沒有站在呂夷簡那一邊,他更加贊成范仲淹的意見。
因爲開發的代價確實高了一點。
黃龍府乃是苦寒之地,移民充邊的難度也很高。
沒有人,怎麼開發?
難道全靠當地的蕃部?
靠蕃部,其實也不是不行,如西北邊地,那邊的蕃部現在就被調教的很好,已然可以跟上腳步。
但熟化西北蕃部花了多長時間?
幾十年!
另外,西北蕃部的作用,也不是黃龍府那邊可比的。
西北可以鏈接西域,是重要的商貿通道。
黃龍府能幹嘛?
黃龍府西北是女真,再靠西北一點就是大海,完全沒有開發的價值。
反觀西北,那就大大不同。
治理好西北地區,朝廷完全可以沿着陸地一路開拓。
而這,也是今天會議的第二個議題。
夏州党項的歸附問題!
前幾日,李德明派遣的使節抵達汴梁,對方帶來了投獻的文書。
李德明準備效彷吳越錢氏,直接率領夏州党項諸部,全部歸附大宋。
對於如何處理夏州党項,滿朝文武的意見難得的趨於一致。
接受!
文臣們覺得這是王道的盛世!
蕃部有感於王化,主動投獻土地,這是王化的勝利!
而且,夏州党項歸附大宋和吳越錢氏歸附,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
錢俶歸附宋廷,是逼不得已的。
夏州党項不一樣,大宋並沒有派兵攻伐,並且短時間內也沒有派兵的計劃。
因此,得知李德明準備投身大宋,文臣們當然是一萬個願意。
武臣集團們的意見也不差不多,雖然李德明的主動投獻,讓武臣沒有了用武之地。
但好歹也是拓土了。
何況,西北地區的蕃部可不止夏州党項一支,在往西還有吐蕃、回鶻等部,更遠一點還是西域諸國。
廣闊空間,大有作爲!
只要官家願意,他們甚至願意一路往西,將大宋皇旗插遍西域諸國,直至西天盡頭!
不一會,在場的諸臣先後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王德用、韓億、馮元,都覺得呂夷簡的建議更好。
不管別的,先把旗子插下,如此一來,也爲日後經略東北,贏得了法理上的支持。
最終,呂夷簡以四比二的票數,贏得了此次政爭。
李傑雖然只屬意佔領上京、東京一帶,但呂夷簡等人也沒錯,先把位子站下了再說。
並且,呂夷簡等人也沒有立刻開發黃龍府的打算。
待到大宋國力更進一步,準確來說,等到蒸汽機的技術更加純熟之後,再行開發也不遲。
左右不過一二十年的時間,他們或許等不起,但陛下一定是等得起的。
畢竟,二十年後,官家也不過四十來歲。
“既如此,便依呂卿的意見。”
“明日,中書發詔,遣權知開封府事晏殊,前往契丹大定府,統領談判事宜。”
作爲李傑的潛邸舊臣之一,以晏殊的資歷,十多年過去,他早就應該入駐兩府了。
李傑也不是沒有提拔過晏殊。
但晏殊自己卻不太願意。
其實,晏殊不願入兩府,說起來還和他的女婿富弼有點關係。
富弼這一代人,生於真宗朝,他們幼時接受的教育,仍是傳統的那一套。
而過去這十多年,卻是革新最快的十年。
富弼他們這一批人,有的人無法接受新的理念,有的人卻極其狂熱的接受新概念。
而富弼,就是屬於狂熱的那一派。
並且,少年成名的富弼,更是這一派的領頭人之一。
雖然兩人是翁婿關係,但富弼的某些觀念,晏殊都覺得有些超前,或者說狂悖。
比如,富弼那一派人覺得以大宋的實力,完全可以將周邊的所有蕃部全都佔領了。
這種理念,完全有悖於傳統的儒家思想。
深諳穩字的晏殊,不願,也不想和這些年輕人發生太多的交際。
因此,晏殊始終不願進入兩府任職。
“此事已畢。”
“接下來便是如何安置夏州党項,諸卿可暢所欲言。”
接下來的討論和此前,卻是截然不同。
殿內的氛圍一派祥和,兩府諸臣的意見難得的一致,所有人都覺得可以答應夏州党項的歸附。
畢竟,夏州境內還是有不少好東西的。
河西地區是天然的養馬地,同時也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
另外,青白鹽也是一項極爲重要的戰略物資。
然而,和諧只是暫時的,當討論到如何安置以李德明爲首的党項部族首領時,衆人的意見還是發生了分歧。
一派認爲應該參照吳越王室的處置辦法,將李德明等首領召到汴梁看管。
而另外一派則認爲無需如此。
以大宋現有的國力,即便讓他們仍然留在夏州境內,對方也不敢有任何反叛之心。
將他們留在夏州境內,反而有利於穩固當地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