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隱憂

類別:科幻靈異 作者:放羊小星星字數:2359更新時間:24/06/28 13:41:32
    官家可真是出了一道大難題啊。

    雷允恭心中哀嘆不已,不過,哀嘆中還夾雜着些許興奮。

    危機!

    是危,也是機!

    這差事,若是辦好了,日後的前程,怕是不用愁了!

    自知之明,雷允恭是不缺的。

    官家對他是什麼態度,他心裏還是有點數的,畢竟不是嫡系(指潛邸舊臣),親近或許有。

    但絕對沒到心腹的地步。

    而這一次‘裁軍’之議,無疑是他的‘投名狀’!

    真正的那種。

    之前辦的那些事,不過是小打小鬧,算不得大事。

    ‘此事務必仔細斟酌,再斟酌。’

    一時間,雷允恭還沒有想好具體的章程。

    每逢大事須靜氣,這是乾爹教他的。

    雷允恭決定暫緩幾天,待到考慮好了,再約丁謂見面。

    ……

    ……

    ……

    王相公府。

    拜相的詔書一出,王曾的府邸前邊是一派門庭若市的景象,投拜帖的人是絡繹不絕。

    宰相之職,位極人臣,幾乎是一人之下,身居高位者,身邊定然不缺奉承的人。

    而王曾本人又是北方士人的首腦之一,之前他亦是參政,想要巴結他的人,本就很多。

    拜相之後,只會更多。

    不過,今日的王曾卻沒有功夫理會那些拜帖,哪怕拜帖的人當中有他的心腹。

    今天的他,要好好感謝一個人。

    呂夷簡!

    此次他能拜相,呂夷簡是出了大力的。

    起初,他並不知道馮拯致仕和呂夷簡有關,直到馮拯和他見了一面,隱晦的提到了此事。

    然後,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馮拯致仕一事,還有那麼多的故事在裏面。

    因此,王曾才會在今日宴請呂夷簡。

    獨宴他一人!

    這既是感謝,亦是對外釋放的信號。

    把酒正酣之際,王曾笑吟吟的調侃道。

    “坦夫啊,坦夫,你瞞的我好苦。”

    “王相,此事既爲我自己,亦是爲你,無須多言。”

    說話間,呂夷簡的臉上掛着謙遜的笑容。

    馮拯爲什麼要故意找王曾言及致仕之事?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幫了王曾那麼大的忙,呂夷簡單單只爲了一個參政的位子?

    那必然不是。

    雖然他很大概率能夠接任參政,但他也不是唯一的選項。

    其實,對於自己能夠直接轉遷參政,他是有些意外的。

    在他原有的計劃中,應該是由他人告知王曾‘馮拯致仕’的貓膩,然後由王曾推薦他轉遷參政。

    結果誰知,詔書中不僅拜王曾爲相,還順帶把他給提到了參政的位置。

    不過,意外歸意外,結果終究是好的。

    直接升爲參政,也省了呂夷簡一番功夫。

    “也是。是我着相了。”

    王曾先是‘恍然’,然後大手一揮。

    “來,坦夫,你我共飲此杯!”

    此時,在王曾的眼中,呂夷簡忽然變得有些高深莫測起來。

    悶聲不響的就逼退了一位三朝老臣,東來呂氏的人脈,果然不可小覷。

    另外,不止是呂夷簡本人意外,王曾也對拜呂夷簡爲參政的詔書,很是意外。

    一次性拔擢宰相和參政的詔書,不是沒有先例。

    但次數極少!

    一般而言,推舉參政之前,官家或者太后,應該事先徵詢一下宰臣的意見。

    雖然官家有權直接任命,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像這次,直接提拔某某某爲參政,自國朝開國以來,絕對是罕見行爲。

    ‘應是官家年輕之故。’

    王曾仔細想了想,最終還是找了個理由說服了自己。

    他不願意去深想此事。

    反正結果是好的。

    過程,沒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他終於熬出頭了!

    宰執天下,一直是他的奮鬥目標。

    而今相印加身,他的很多抱負都有了施展的空間。

    同時,有他和呂夷簡在宰輔班子中,北方士人也能挽回部分劣勢。

    年初那會,先帝登遐,太后監國,官家又年幼,面對這種局面,王曾心中滿是憂慮。

    生怕一不小心,帝國就走上了歪路。

    縱覽古今,幼主當國,多是朝政禍亂之機。

    彼時,即便王曾再怎麼樂觀,也不會想到今日。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丁謂便有了日落西山之景,不止如此,太后也沒了之前獨斷乾坤的架勢。

    當然,最讓王曾開心的莫過於官家的表現。

    幼衝之年的官家,竟然有了幾分明君的風采,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風采越來越盛。

    也許,最好的時代就要來了!

    只是……

    忽然間,王曾的腦海中冒出了‘官家’曾經發表過的言論。

    ‘官家’似有秦皇漢武之志。

    開疆拓土,固然功耀千古,但窮兵黷武亦是要不得的。

    秦,爲何二世而亡?

    暴政也!

    好戰也!

    一輪又一輪的征戰,百姓早已困頓不堪。

    一生窮兵黷武的漢武帝,亦是耗盡了大漢的國力。

    武帝即位一年而爲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以全國三分之一的財賦修陵,一修便是幾十年,可謂是窮奢極侈。

    如果不是文景二帝積累下的龐大家產,如果不是桑弘羊善於理財,如果不是武帝及時醒悟,大漢說不定就敗在了武帝的手中。

    (ps:以上不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只是王曾的觀點,或者說宋朝士大夫的觀點)

    另一邊,眼見王曾露出凝重的神色,呂夷簡不由一愣。

    “王相?”

    沉思片刻,呂夷簡面帶疑惑道。

    “您這是?”

    聞言,王曾回過神來,嘆了口氣。

    “坦夫,日後你我二人,還需守望相助。”

    聽到這話,呂夷簡仍是不解,繼續用疑惑的表情看向王曾,希望對方解釋一番。

    王曾見狀目光一轉,對着西北方向看了一眼。

    “算算日子,曹家那小子應該到了邊地。”

    “坦夫,官家先召曹韋歸京,後又拍曹家小子出使邊地,我擔心,未來邊地怕是刀兵再起。”

    此話一出,呂夷簡立馬明白了王曾臉色突變的原因。

    文人嘛,肯定是不喜歡打仗的。

    不止是王曾,呂夷簡也是這麼想的,但相比於王曾,他對待戰爭的態度,就要靈活許多。

    他認爲,只要是在財政允許的條件下,官家若是想打,也不是不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