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會試
類別:
科幻靈異
作者:
放羊小星星字數:2027更新時間:24/06/28 13:41:32
自從拜會樑儲回來後,李傑便一直閉門苦讀,將往日所學好好溫習一遍,林瀾和林庭昂兩人自從上次談話後也是鮮有出門,不少應考舉子對林瀾發出邀請,林瀾一概拒絕了,安心在家讀書,他們二人時常調笑李傑有佳人相伴,紅袖添香好不快活,而他們兩人只得形單影隻。
二月初八,一眨眼就到了會試開考的日子,這天晚上李傑早早便休息了,方儀這兩天一直忙着製作吃食,這次李傑他們三人應試的一概所需都由她包辦了。
二更天,李傑便起牀開始洗漱了,走出房門,天色還黑漆漆的,一輪殘月,斜掛在空中,北風呼嘯,吹打在臉上,像針扎一樣生疼。
飯廳內林庭昂看到李傑抱怨道:“這個天氣可真是糟糕,到時候在號房內寫字怕是要凍得手腳僵硬。”
李傑如今內力深厚,早已寒暑不侵,不過在穿衣上仍然和大部分士子穿的一樣多,林瀚聽到兒子的抱怨聲說道:“利瞻,慎之可和你不一樣,這種天氣對他可沒有影響。”
林庭昂一怔撇嘴道:“早知道我當初也習武了,至少能抗凍。”
李傑三人吃完飯,提着考箱準備前往貢院,會試地點是在順天府的貢院,考試內容與鄉試並無二致,管家早已將馬車備好停在門外。
馬車一路顛簸緩緩地駛向順天貢院,林庭昂向李傑說道:“慎之,聽說此次南直隸松江府的舉子錢福,近來在京中名聲大噪,大有奪取會元的勢頭。”
李傑聽到這個名字也微微詫異,在主世界查資料時弘治三年會試會元可不就是這位仁兄嘛,而且後來殿試中名列一甲第一,考試結束後李東陽還感慨錢福可惜沒中解元,不然又出一位三元及第。
“哦?這段時間我一直閉門苦讀,對於京中發生的事情瞭解不多。”
林瀾接過話頭說道:“慎之,這人的文章我看過,他的時文立意高遠,骨力雄峻,氣象宏達,確實是難得的佳作,不過我還是覺得你的文章更勝一籌,可惜你一直閉門不出,京中士子不少人說你是徒有虛名。”
林庭昂附和道:“是啊,我之前和十三叔參加一場文會,當時就有舉子譏諷福建舉子,言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慎之,這次你可要好好考,讓那些譏諷我福建的人好看!”
李傑見林庭昂義憤填膺的樣子,笑着說道:“二哥放心,此次會試我必定全力以赴,好好爭一爭那會元之名!”
三人言談之間馬車已然停下,駕車人說道:“三位老爺,前面沒法駕車了,只能步行了。”
弘治三年庚戌科,據統計全國各地前來的應試舉人有四千餘人,而此次會試錄取名額爲300人,錄取率大約爲7.5%,遠遠低於開朝時十人取一人的錄取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舉人可以連續參加會試的,不少人一考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
朝廷取士肯定是優先選擇那些年富力強的舉子,而不少人都是參加過多次,等到高中時已然白髮蒼蒼,所以去年才會有限科會試令(三試不中不可複試)的誕生。
根據數據統計,自明朝開國以來,明代錄取舉人至少爲十萬二千三百九十餘名,進士則有兩萬四千五百九十餘名,由此可得出明代舉人最終摘取進士桂冠的比例是24%,但是實際上會試的錄取率在10%左右波動,究其原因便是複試的人太多了。
雖然在錄取率上面,考中進士的成功率比鄉試高得多,但是參加會試的皆是飽讀詩書、久經科場磨練的舉人們,大浪淘沙,能站在順天貢院門前的,無一不是滿腹經綸之輩,皆是大明帝國的精英,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的難度可想而知。
四千餘舉人雲集於此,儼然是人山人海,除了參加會試的舉人,在場的還有陪同舉人赴試的家丁,以及一些腳伕。因此即使是步行也是舉步維艱,好在這時五城兵馬司的兵丁已經開始維持秩序了,能站在這裏的舉人可都是帝國的寶貝,要是因爲踩踏枉死了幾人,五城兵馬司的人可是要被治罪的。
李傑三人先去供給所,領了炭火和蠟燭,京城二月份早晚還是有些嚴寒的,因爲爲了防止夾帶,會試規定考生們所穿的衣物必須是單層,衣帽、袍子、褲子都要單層,甚至連鞋子也必須用薄底,這樣一來所有應試的考生穿的看上去都十分單薄,考試時沒有炭火是不行的。
除了衣着規定之外,考試禁止攜帶木盒、雙層的板凳、裝棉被褥,硯臺不許過厚,筆管須鏤空,蠟臺須空心通底,所帶的糕餅餑餑也得切開,爲了防止舞弊各方面可謂規定的極爲詳盡。
會試根據南北直隸以及各省劃分不同的隊伍進場,李傑三人在供給處領完東西後,便根據軍士的指引找到了福建省的隊伍。隊伍中不少人看到來的乃是“林氏三傑”,不少舉人向着他們打着招呼,此次因爲濂江林氏有三人一同參加會試,同省的好事者便給李傑三人舉了個“林氏三傑”的雅號。
只聽人羣之中有人低語:“原來這就是十二歲的解元郎啊,真是風度翩翩,一表人才。”
不少人用欽佩的目光看向李傑,十三歲的舉人國朝出過不少,可是十三歲的解元郎可就是前所未有了,大多數人十三歲才剛剛開始童子試,人羣中此時的議論聲都是關於李傑的話題。
只聽禮炮一響,龍門大開,衆舉人開始有序入場,最先開始入場的是南北直隸的隊伍,門前的搜檢官嚴格的按照標準執行着搜查人物,舉子們身穿的衣帽、鞋子都要解開接受一層層的檢查。
想要在如此嚴格的搜檢之中,還想要夾帶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過如果會試過了以後也就不用在經歷如此嚴格的搜查了,因爲殿試沒有罷黜,再加上在一衆朝廷高官的眼皮子底下應試,也沒有人有膽子敢去作弊。
好在國朝對於會試十分看重,搜檢人員十分多,半晌終於輪到福建舉子入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