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八章 墨西哥與巴西炮灰計劃;荷蘭港之戰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55更新時間:24/07/17 00:56:08
    第605章 第六〇八章 墨西哥與巴西炮灰計劃;荷蘭港之戰

    戰役結束了,貝蒂歐島上放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美軍官兵,以及雙方官兵的屍體,完全佔滿了這個彈丸之地。

    無法輕易評判塔拉瓦防禦戰的勝負,它太特殊了。

    對於明軍而言,從戰略上來說這不算失敗,因爲其戰略沒有因此受到干擾,遠征阿留申的行動一切順利。

    至於戰術上,以寡敵衆、孤軍奮戰、力戰到底,以二線守備部隊打殘了來攻的一個整師和一個加強團,恐怕也難稱失敗。

    由於戰略欺騙行動成功,美軍在戰役發起之前樂觀的認爲可以“付出不多的損失”取得勝利,所以神祕兮兮的邀請了十幾名來自不同報社的記者隨軍。

    結果完全出乎意料,極慘極烈的四天三夜讓大家瞠目結舌。

    在登島拍攝現場照片的時候,隨處可見的殘肢斷臂和破碎臟腑讓不少人嘔吐起來。

    一張著名的照片被《華盛頓郵報》記者拍攝下來——在成堆的屍體旁,三名陸戰隊員正在一邊吃口糧罐頭一邊吸菸,他們看向鏡頭的目光充滿茫然。

    幾天後,多家報社開始爭相報道在這座環礁爆發的殘酷爭奪戰。

    比如《紐約時報》同時用包含了“bloody”和“sanguinary”這兩個近義詞的大寫標題來描述這場戰役之血腥程度。

    通過那些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或橫七豎八或趴或躺的士兵屍體,又或是海面上的浮屍。爲了博人眼球,《紐約時報》甚至故意刊載了個別有破碎肢體的照片。

    這深深的震撼了美國民衆,讓他們意識到戰爭的殘酷超乎想象,絕不是電影中的那樣光鮮和豪邁。

    僅一個禮拜的時間,《永別了,武器》和《K連》這兩本歐戰反戰的銷量就連創新高——在幻想被砸的粉碎後,人們迫切的想瞭解關於真實戰爭的一切。

    有幾家報紙斷章取義,對一些官兵的採訪進行選擇性摘取拼湊,刻意製造最吸引人眼球的內容,比如永不過時的陰謀論,以及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批評。

    是不是海軍之中有敵人的內鬼?是不是指揮官存在嚴重的失誤?

    巨大的傷亡和媒體的拱火導致羣情激憤,面對層出不窮的質疑,美國海軍部不得不專門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來安撫情緒。

    海軍部長弗蘭克-諾福克小心翼翼的斟酌用詞,生怕觸碰民衆敏感的神經。

    爲了平息民衆的怒火,海軍方面只能誇大這場戰役的意義。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成了口誅筆伐的對象。

    許多陣亡官兵的家屬紛紛寫信指責司令官切斯特-尼米茲,大量問責信紛至沓來,諸如“你害死了我的兒子”和“塔拉瓦的戰鬥是徹底的謀殺”之類的語句屢見不鮮,但他堅持親筆回覆。

    因爲問責信實在是太多了,參謀們不得不悄悄代他回覆了相當一部分。

    因爲列剋星敦號被俘獲事件,不僅僅是民衆,政界也對海軍抱以不小的惡意和懷疑。

    國會參衆兩院表達不滿,議員們感到費解和懷疑——己方佔據絕對火力優勢,以三倍兵力進攻一個面積和哥倫比亞特區大學校園一樣的地方,依然傷亡巨大,這合乎情理嗎?

    議員們自認爲受到了欺騙,海軍之中肯定有人玩忽職守!

    里奇蒙德-特納少將在回到華盛頓後參加了國會山要求舉行的聽證會。

    一位參議院議員禮貌的質問:“少將先生,這場戰役的結果爲什麼會是這樣?我想只有兩種可能,要麼那些中國人可以不遵循自然規則,要麼是(你們)海軍存在嚴重過失。”

    面對數百道目光,少將鎮定地解釋道:“尊敬的先生,敵人一樣能被殺死,我們缺少經驗,配合不夠熟練,但並沒有出現關鍵錯誤,唯一的問題是陸軍似乎不適合在太平洋作戰。”

    接着,他又說:“儘管我們在塔拉瓦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也學到了很多,未來的類似行動會做的更好。另外,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後半段航線也恢復了。”

    “這場戰爭看不到希望,我已經受夠了。”一名衆議院議員激動的反問道:“我們還需要奪取多少個島嶼?死去多少人?佔領的土地足夠埋葬死去的青年嗎?”

    新開闢的美澳航線從墨西哥曼薩尼約啓程,橫穿南太平洋,中間只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庫克羣島進行短暫休整,接着來到新西蘭惠靈頓,最後抵達澳大利亞悉尼。

    這條航線需要穿越咆哮的西風帶,波濤洶涌,海況不良,對於商船而言頗爲麻煩,因此運力很低。

    美澳聯軍通過這條航線運送的物資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第77重型轟炸機聯隊,下轄第180、第181、第182三個大隊,大約維持着90架B-17E轟炸機和40架B-24D轟炸機的規模。

    衆所周知戰略轟炸消耗甚大,每架重型轟炸機光是航空汽油加滿就要一萬升,還不算掛載的航彈和各種零部件,因而這條航線的運力幾乎全被戰略轟炸所佔用。

    麥大帥對此十分不滿意,他高傲地宣稱:“如果這些物資提供給地面部隊,那麼早就把明軍趕出澳洲土地了。”

    他的大聲疾呼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再加之美國上層已經在做長遠考慮,儘量擴大美國在澳大利亞的影響力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也是美軍發動塔拉瓦戰役的初衷之一。

    沒了塔拉瓦切斷航線,海運就要容易許多了。

    現在一支代號SX-165的遠洋船隊已經啓程,這支包括18艘自由輪和3艘C3遠洋貨輪的船隊裝載了可以武裝4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的武器、車輛、裝備,以及大量機器設備和原材料。

    可以說塔拉瓦戰役震驚了美國上下,一些政客開始抨擊聯邦政府對東方的戰略。

    歐洲更重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也情有可原,可是真的有必要在太平洋上的偏僻小島拼個你死我活嗎?

    一些右翼的激進人士甚至叫囂要無視《日內瓦公約》而廣泛的使用毒氣,以減小傷亡。

    理智的政客則建議要進一步拉攏墨西哥和巴西,更深入的影響、掌控二者,從而利用兩國的人力組建大量陸軍部隊投入消耗戰。

    墨西哥現有約1900萬人口,巴西現有約4200萬人口,初步動員幾十萬部隊不在話下。

    世紀之初時,受美國干涉的墨西哥有70%的採礦業和50%的石油工業都被美國企業與資本掌控,深受美國人的壓制,然而三十年代上任的卡德納斯總統卻強硬的將這些產業悉數收歸國有,這引起了美國的極大不滿,導致兩國關係相當緊張。

    橫飛的戰火讓卡德納斯意識到了一舉兩得的策略——向美國示好來充當“僕從軍”,以犧牲換得獨立自主,順帶還能爭取到工業建設援助。

    墨西哥上層萌生這樣的想法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因爲南美洲就有現成案例。

    三九年時,美國爲拉攏巴西而向其提供了7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用於經濟建設,並派出教官團隊指導訓練巴西國防軍。四〇年時,巴西總統瓦加斯正式向美國承諾:假如美國受到非美洲國家的攻擊,巴西一定會全力協助。投桃報李,美國迅速通過了一項提案,無償爲巴西援建一座年產量150萬噸的鋼鐵廠,也就是沃爾塔雷東達鍊鋼廠,歷史上它是巴西工業化的象徵。

    幾萬、乃至幾十萬民衆的傷亡換得經濟援助,這值得與否?卡德納斯認爲是值得的。

    想向前進一步就得向後拋棄一點,牛頓物理定律似乎在政治上也奏效。

    不過,這不包含通過殖民掠奪一本萬利而促使資本積累的老牌列強。

    墨西哥和巴西都有以人力兌援助的念頭,塔拉瓦戰役讓美國更爲重視這一策略的可行性。

    另一加快美國上層對僕從軍建設的直接原因是正在進行中的阿留申羣島戰役。

    經大都督府考慮,對荷蘭港的攻勢首次大規模投入了日本僕從軍,效果還行,差強人意。

    烏納拉斯卡島是阿留申羣島之中第二大的島嶼,東西長約129㎞,南北寬約59㎞,山巒縱橫,地形崎嶇,這座島嶼的軍事價值相當高,坐落島嶼北部的荷蘭港是重要的海軍基地。

    【配圖】

    明軍參戰序列爲陸戰二旅、四十四師、一三七師等部隊,隨後又陸續部署了三個聯隊的日本僕從軍。

    這是一次嘗試,旨在檢驗藩屬國僕從軍的戰鬥力。

    客觀條件也很充分——阿留申羣島距離東瀛列島較近,己方投送能力充足;烏納拉斯卡島面積大、多山,美軍藉助地形優勢進行縱深抵抗,一點點肅清他們肯定傷亡不小。

    這種情況下,當精銳的明軍部隊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搶灘登陸、殲滅淺近縱深之敵,那麼後續的繁瑣肅清任務就可以交給僕從軍來幹了。

    明軍完全把僕從軍歸於己方建制之下,冠以“某某‘義從’”的臨時番號,在古時候該詞意爲歸附的戎狄部族,也有志願軍的含義。

    此次參戰的日本防備軍分別爲:琦玉第三義從聯隊、仙台第四義從聯隊、福岡第七義從聯隊。

    爲節省開支,這些僕從軍的武器裝備頗爲獨特,是純粹的輕步兵。

    他們甚至到了中隊(連)一級才配有三挺輕機槍,不過,每個分隊(班)卻配有兩支衝鋒槍,後來更是加強到四支。

    在兵部官員來看,衝壓工藝的衝鋒槍實在是非常好的廉價平替武器。

    要知道一挺三三式輕機槍的採購價爲720圓(漸降到650圓),而一支三九式衝鋒槍卻才94圓(漸降到60圓)。

    當然,除了這些輕武器,他們也有重機槍、火箭筒、無後坐力炮、迫擊炮、火焰噴射器等等基本步兵伴隨武器。

    時至2月10日,荷蘭港之戰大局已定。

    駐防烏納拉斯卡島的美軍統共有2個步兵師、2個坦克營、3個重型野戰炮兵營、2個海防炮兵營,以及若干勤務單位,總兵力約4.1萬人。

    相比起塔拉瓦環礁那樣的狹窄彈丸之地,荷蘭港美軍的處境要好的多,更適合長期抵抗。

    這兒有連綿的山麓,具備充足的縱深,回旋餘地很大。

    美軍修築了數以千計的永備工事和半永久工事,崇山峻嶺之中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補給站。

    自認爲做好了準備的他們嚴陣以待,希望利用預設築壘山地和強大的火力擊敗明軍,復刻莫洛凱島戰役。

    然而這次他們就沒那麼好運了,畢竟大明海軍足足有七艘航母參戰,喪失制空權的美軍全程被壓制,火力優勢施展不開,漫天飛舞的都是明軍飛機。

    來自安寧府(齊齊哈爾)的陸軍第四十四步兵師表現優異,首戰告捷,僅憑一師之力就撕碎了美軍半條防線,殲敵、俘敵上萬。

    在攻佔並搶修機場以後,空軍數十架俯衝轟炸機就立即轉場進駐,幾架重裝炮艇機也緊隨其後,不間斷的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

    “……清剿工作比較費時,敵軍是有組織的退入山區的,接下來應該還要花上個把月一點點壓縮其空間。”

    在昭仁殿東次間,周長風向朱泠婧彙報了目前的進展。

    “這個四十四師要着重嘉賞。”後者又問道:“收復塔拉瓦的方略如何了?”

    “敵軍參戰部隊損失很大,不會久留,估計很快就坐船撤走休整去了。”周長風望着她,“喇包爾的一四〇師整裝待發,等海軍把艦隊湊齊就能動身。”

    “看來要放跑他們了。”

    “嗯,不過那個陸戰一師遲早會再參戰的,只要被我逮着,必定吃了它。”

    “塔拉瓦這一仗打得很好,是個機遇。”朱泠婧平淡地說。

    她現在必須拋棄個人情感,以冷酷的政治家思維來對待這場首次全軍覆滅的戰役,準備大做文章。

    根據戰前的旨意,塔拉瓦守備部隊兵升兩級、官升一級,上官洵殉國時軍銜爲準將,按照規矩,兵部按部就班的追晉他爲少將。

    朱泠婧也不吝嗇,還額外追封了個伯爵以示殊榮,守軍全體亦特批雙倍撫恤金。

    “臣奮鬥這麼久也還就少將和子爵,陛下什麼時候也給臣再加兩級?”周長風跟她開了個玩笑。

    “哦?你什麼時候也關心官銜了?”朱泠婧也順勢接話,淡然一笑,故作認真地說:“卿現在自刎,朕賜你個國公。”

    “這個……就算陛下捨得,朝野上下也捨不得吧?”周長風哭笑不得。

    二人都笑了起來。

    少頃,他提議道:“我打算請夫人去上官家登門慰問一下,陛下你還派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