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美葡安全保障條約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70更新時間:24/07/05 20:17:03
    佈置在進攻出發陣地兩翼的是三七式重機槍和三一式高射機槍,至少有十挺機槍在同時射擊。

    所有機槍均以長點射開火,一串串子彈劈頭蓋臉的糊向美軍陣地上任何出現槍口焰的地方。

    官兵們腳踏着傾斜的土坡,三五成羣的以班組爲單位交替掩護朝前緩緩推進。

    不斷有人被射來的子彈擊中,又或是被落下的迫擊炮彈炸傷。

    周長風在大倍率炮隊鏡中看的一清二楚——明明某一處看上去跟尋常灌木叢別無二致,但當五、六名士兵從旁邊經過時卻突然開始噴吐火舌!

    實戰中最可怕的情形之一莫過於遭到側射機槍火力殺傷,幾乎是眨眼間的工夫這幾人就被撂倒。

    周遭的其他陸戰隊步兵立刻臥倒尋找掩護,同時在進攻出發陣地這裏,左邊馬上就有兩挺重機槍調轉槍口去壓制這個暴露的火力點。

    幾十秒以後,又有無後坐力炮開始朝它射擊,連發七、八彈之多,直到徹底將這個隱蔽火力點打到徹底啞火爲止。

    爾後還有112㎜步兵炮瞄準那兒打了一炮,硝煙中,雜草和圓木殘破漫天飛舞……

    而這只不過是偌大戰場的一隅罷了——此刻陸戰一團參戰部隊正從三個方向進攻艾德森高地西側美軍陣地。

    實際上這種普通的土木工事已經算比較容易對付的了,有些使用水泥或工字鋼加固的掩體是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無法摧毀的,甚至連威力巨大的112㎜步兵炮都只能使之啞火一會。

    顯而易見的是,美軍這一個多月在島上不是在度假,他們山巒之間修建的大量掩體和火力點讓明軍寸步難行。

    遇上這種目標,那就只能依靠爆破筒、炸藥包、火焰噴射器冒險抵近到極近距離進行攻擊,過程何其之兇險!

    通過炮隊鏡可以看到,這一方向上,第一梯隊的衝擊已經被遏止了,士兵們只能臥倒在地。

    在輕重機槍的協同壓制下,防化隊三排二班的幾名士兵匍匐着一點點向前。

    一處堅固的機槍掩體已經挨了十幾發不同口徑的殺爆彈或火箭推進榴彈,外邊的草皮和土層基本上都被炸散了,但每當硝煙散去,裏邊的那挺勃朗寧重機槍依舊會若無其事一般再度開火。

    時不時就有零星的迫擊炮彈落到附近,背負着噴火器的士兵與其餘幾人在槍林彈雨中慢慢挪動,直到與目標相距只剩約三十米才停了下來。

    高壓氮氣的推動下,耀眼奪目的火龍噴涌而出,撲向了這處頑固的掩體。

    部分燃燒的汽油從射擊口澆灌進去,整個掩體都被橘黃色的烈焰所吞噬,散發出的黑煙直入雲霄。

    要是在後世,哪怕不考慮PF97雲爆火箭筒這種強而有力的單兵攻堅武器,即便是普通一些的FHJ84燃燒火箭筒或M202火箭筒也可能較輕鬆在遠距離進行攻堅。

    【配圖】

    不過這兩者所發射的燃燒彈均填充的是凝固汽油,而今明軍所使用的三七式火箭筒和四〇式無後坐力炮雖然也配備燒夷彈,但填充的是白磷。

    白磷的焚燒能力較弱,更多時候是用來發煙與縱火,對這種堅固支撐點的毀傷效果不盡如人意。

    拔除敵人的幾處火力點後,進攻得以繼續進行,數十名陸戰一團官兵奮力向前猛衝。

    己方的80㎜和128㎜迫擊炮彈紛紛砸落在美軍陣地上,以期能夠壓制蹲守於塹壕中的敵兵。

    逼急了的美軍陸戰隊員們使用手頭的任何武器開火,就連工兵專用的一磅重炸藥塊也纏上雷管給拋了出去。

    殘存的一門37㎜反坦克炮也裝填上榴霰彈,朝着相距不過幾十米、端着衝鋒槍衝來的明軍士兵開炮。

    這門火炮瞬間化身爲大號霰彈槍,一百多顆鋼珠從炮口噴出,橫掃前方上百米的扇形區域。

    近在咫尺的主陣地彷彿成了不可逾越的天塹,進攻之路幾乎被鮮血和屍體鋪滿!

    子彈打在反坦克炮的炮盾上叮噹作響,很快又有火箭推進榴彈迎面飛來轟然爆炸,金屬射流和破片殺死了後面的兩名炮手,掀翻了右邊的炮長和觀察手。

    負傷的二人爬起來繼續操炮戰鬥,這才發現方向機已被金屬射流毀壞,無法左右調整射向。

    二人只能在裝彈以後用力擡起開腳式大架從而調整炮口射向,就這樣又連開多炮,直到被飛來的槍榴彈殺死在戰位上……

    十多名明軍士兵隨後衝進了主陣地,跳到塹壕裏和美軍展開近戰,後續的多個班組亦在接着跟進。

    經過激烈的近接作戰,參戰部隊終於將美軍陣地撕開一道寬約百米的缺口,並開始肅清殘存敵兵。

    可美軍亦及時派出預備隊實施反撲,周長風看到至少五十名敵兵從兩個方向趕來增援,而且攔阻火力也肉眼可見的加強了,除了迫擊炮彈以外似乎還新增了75㎜高爆彈?

    己方後續跟進的兩個排只能進一步拉大間距,謹慎的一點點穿過封鎖區。

    最後不出意料的,這場戰鬥沒能奏效,眼看已經拿下的陣地還是被對面的美軍陸戰5團奪了回來。

    周長風從炮隊鏡後站了起來,皺眉問道:“你們確定找對地方了?攔阻炮火目前看來沒有起到作用。”

    陸戰一團各營的80㎜迫擊炮在結束炮火準備以後就在持續進行攔阻射擊,以此來截斷美軍增援之路。

    不過目前看來沒什麼效果。

    薛燦無奈嘆道:“一直是這樣,我們試着換過幾回了,但不管咋變,他們的預備隊總能及時反撲。”

    可以說艾德森高地的攻防模式已經逐漸在向半島戰爭中的著名戰役演化了。

    具體模式是:進攻方經過努力衝上了山頭→血戰以後佔領了山頭→防守方損失不小,但倖存者卻依靠堅固工事堅決抵抗拖延時間,直到預備隊趕來增援→進攻方被迫退卻……如此反覆循環,不斷絞肉。

    區別在於現在作爲進攻方的明軍因爲要穿越叢林所以重武器很少,沒有極其強大的炮火支援。

    列裝了一系列優良單兵武器的陸戰一旅在這兒作戰尚且如此艱難,歷史上武器裝備更爲低劣的第二師團於此被美軍斃傷幾千人也就不足爲奇了。

    “先停停。”周長風邊往後走邊平靜道。

    一名參謀隨即大聲道:“傳令,收兵!來人組織救護傷兵。”

    返回指揮部以後,心情不佳的周長風先問詢了丁字四十二分艦隊的狀況。

    目前艦隊中的受傷戰艦已經結隊返航拉包爾,其餘的戰艦則依舊在埃斯帕恩斯角附近海域待命。

    他們本就在3月23日對岸炮擊時消耗了大量彈藥,爾後進行海上補給作業時又遇襲中止,接下來的海戰也同樣發射了數以千計的炮彈,現在彈藥餘量捉襟見肘,只能時不時向機場零零散散的開幾炮意思一下。

    海軍暫時是指望不上了,眼下能叫來的外援好像也就只有駐紮在拉包爾的空軍單位。

    於是一封電報就被發到了喇包爾衛戍指揮使司。

    獲悉瓜島前線戰況不順,王文質等人有些詫異——前幾天不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嗎?怎麼突然就吃癟了?

    “海軍那邊不是說敵艦隊已經跑了嗎?到底怎麼個情況?”

    “指揮使稍等,卑職去拿幾張照片。”

    王文質和參謀們對照着地圖與航拍照片分辨了許久,弄清楚了陸戰一旅這封電報所說的進攻受阻的緣故。

    “奇了個怪,沿着海岸線進攻不是挺順暢嗎?前些天進展神速啊,他們何必分兵到後方?輕裝攻堅不是自找苦吃嗎?”第四驅逐機支隊的少校通信參謀疑惑地說。

    “周長風不像是無的放矢的人,也許他有他的打算吧。”王文質沉吟道:“布島的機場進度如何?”

    馬上有人答覆道:“第一段已經好了,加長段剛開工。”

    由於拉包爾距離瓜達爾卡納爾島太遠,嚴重限制了明軍飛機的載彈量和滯空時間。

    於是空軍派出了一個工程營在所羅門羣島最西邊的布甘維爾島登陸,在那選址開工了一座備用中轉機場。機場分二期建設,竣工以後可以起降轟炸機。

    目前這座機場已經完成了六百米跑道的建設,足夠支持絕大多數飛機的緊急備降需求。

    周長風向拉包爾請求空中支援,希望空軍能夠對美軍防線縱深投擲燃燒彈,從而最大限度的阻隔美軍部署在二線的預備隊的反撲。

    同時他還強調不要使用標準的航空燒夷彈,要求填充汽油的、範圍大、燃燒時間長。

    在凝固汽油彈誕生以前,燃燒彈通常就是鋁熱劑和白磷兩種類型——前者固然威猛,但是持續時間較短,擴散範圍也較小;後者則較弱,缺乏足夠的震懾力。

    爲了滿足周某人的要求,駐紮拉包爾五號機場的第一輕轟炸支隊只能絞盡腦汁想辦法。

    俗話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事實證明大明空軍單位的主觀能動性還是不錯的。

    地勤人員和機械師蒐羅來了大量副油箱,同時拆封了幾箱縱火手榴彈,將之作爲發火部件安裝在副油箱內部。

    接下來,他們將普通汽車使用的66號汽油和二等艦用重油混合在一起,按照每一大桶汽油摻入三公升重油的比例調製出了大量類似於食用油粘稠程度的燃料。

    這些臨時倉促調製的東西肯定比不了去年明軍爲了攻克德拉姆堡所專門準備的凝固汽油——那可是添加油酸和棕櫚油的特製燃料。

    “對了,前線部隊的給養要從海灘往密林裏運幾十裏才能到,你們擬個方略出來,組織一定量的空投給他們緩解些壓力。”

    “可是…咱們這沒空運單位啊。”

    “找莫城那邊要倆分隊轉場過來,快些。”

    “是。”

    當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明軍在遭遇挫折、不得不重新準備下一階段的攻勢的時候,中太平洋地區的奪島行動卻出乎意料的順利。

    遵照切斯特-尼米茲的命令,組織了一次堪稱神速的撤離行動,行動代號:魔法掃帚(Operation Magic Broom)。

    太平洋艦隊和陸軍航空隊出動大量驅逐艦和轟炸機,夜以繼日的搶運駐防在中途島和威克島的美軍部隊。

    魔帚行動無疑是成功的,因此當氣勢洶洶的明軍艦隊抵達時,這兩座島嶼幾乎空無一人,剩下的只有大量詭雷和地雷。

    從頭到尾,計入事故傷亡和這些爆炸物導致的傷亡,明軍在威克島就陣亡19人、負傷102人;美軍方面僅損失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陣亡5人。

    慘勝!敵我傷亡之比竟達五比一百二十六!

    此乃新聞學之魅力…不可不嘗。

    除了佈置大量爆炸物以外,美軍在撤離前還摧毀了全部的設施,碼頭、起重機、跑道、塔臺、營房、倉庫等等全部被爆破或付之一炬。

    以至於登島視察的宋仲楷不禁感嘆居然能在這兒看到堅壁清野的場景。

    儘管如此,明軍免受了成百上千人的傷亡,也省去了成百上千噸彈藥的消耗,拿下中途島和威克島的過程之輕鬆可謂探囊取物一樣。

    這立刻被大江南北的報社大肆宣揚,聲稱美軍不戰而退、望風而逃,由此可見膽略和士氣已經蕩然無存。

    京師應天府,鍾鼓樓商業區,應天證交所這幾天比以往更爲火爆。

    盯盤的市民摩肩擦踵,交易窗口前排起了綿延大半個街區的長龍,與軍事工業沾邊的公司無一例外瘋漲,稍次一些的航運公司也同樣猛漲。

    在這樣歡天喜地的氛圍中,歐洲戰場的熱度低了許多,有關伊比利亞半島局勢的新聞基本上都排在了二板或三版而非頭版。

    自從2月29日三尖蘭行動展開後,南北兩線的德軍進展神速,介於二流和三流之間的西班牙軍隊面對滾滾而來的德社人民軍罕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動防守。

    德軍的推進速度基本等於步兵師日均行軍速度的一半,在離開了多山的地區以後,西班牙軍隊佈置在馬德里外圍的防線也沒撐幾天就全線崩潰。

    現在,北方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十幾萬大軍已經兵臨城下,這座在三年前飽受內戰摧殘的首都城市如今又要迎來新的戰火了。

    3月27日,華盛頓方面派往里斯本的外交專員發回了沒有懸念的消息——《美葡安全保障條約》順利簽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