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即將遍及世界的戰火;步兵神器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417更新時間:24/07/05 20:17:03
聯邦大西洋航運公司以多種措施來降低辨識度、增加誤擊概率,德社情報部門在得知美國人成立了這樣一家碰瓷的貿易企業以後就向工人海軍方面發出了警告和提醒。
幾個月來潛艇部隊都避免攻擊可疑的、國籍不明的商船,可以說相當謹慎。
十分幸運,在過去的數十天內,他們沒有誤擊任何聯邦大西洋航運公司的商船。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這一次,U-116號潛艇將一支船隊誤認爲是加拿大商船,於是在黎明時分伏擊得手——第一次發射四枚魚雷,第二次發射兩枚魚雷,擊沉了兩艘商船。
柏林方面對此毫不意外,大家都清楚這是美國人故意爲之,只不過想找個加入戰爭的好藉口罷了。
西歐的戰火硝煙已經消褪,唯有英吉利海峽上空的纏鬥仍然激烈。
德社空軍此前的第一階段中也嘗試過對英國工業重鎮的空襲,但損失巨大無比。
除了英軍的因素,另一重要因素是德社空軍在對曼徹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工業區展開空襲前都會通過無線電廣播和空投傳單的方式來提醒民衆疏散,這使得皇家空軍每一次都可以提前設伏,等着德軍轟炸機編隊上門。
正義同樣是柄雙刃劍,佔據道義上的制高點固然能爲己方帶來優勢,但同樣也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
所以德社空軍放棄了對工業區的轟炸,轉而專心打擊軍事設施,不列顛空戰由此進入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德軍一共有1347架飛機被擊落或嚴重損壞報廢,其中戰鬥機約爲三分之一;而英軍則損失了660架飛機,基本上都是戰鬥機。
爲了減小損失,德軍機羣自第二階段開始以後就極少深入英倫三島了,集中轟炸樸次茅斯和普利茅斯這兩座南部沿海的重要海軍基地。
爲了將皇家海軍位於這兩座城市的基地從地球表面抹去,德國人費勁了心思。
新型的He-111H型轟炸機搭載了可以輸出1300匹馬力的Jumo211F液冷發動機,擁有更大的載彈量。
這些He-111開始掛載SC-1800型1800㎏重型航彈執行任務,德國人先使用這種重磅炸彈對海軍基地實施毀滅性空襲,同時再投擲數以千計的SD-2型集束炸彈。
後者便是臭名昭著的蝴蝶炸彈,它們只有2㎏重量,但足以殺傷人員,掉落在地上、淺灘中、樹枝上、殘垣斷壁間,這些危險的玩意隨處可見,不慎觸碰便會猝然爆炸。
因爲數量衆多而且極其靈敏,排除難度很大,能夠顯著拖延轟炸以後的搶修進度。
同時德軍亦在英吉利海峽沿岸陳兵數十萬,擺出了一幅隨時準備強渡海峽登陸英國的架勢,這強大的威壓讓倫敦正米字旗老爺們寢食難安。
然而實際上這些部隊至少有一半是空架子,三十三個步兵師之中有十五個是用來嚇唬人的,空有番號而已,實際上只有幾百人,帳篷和倉庫空空如也,火炮、坦克、卡車都是木頭搭建的。
德軍主力實際上集結在低地三國和本土,柏林方面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對伊比利亞的軍事行動。
英國人現在不僅和意大利人勾肩搭背,而且也在嘗試說服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一同對付橫掃西歐的赤潮。
這樣的包圍網讓德社上層很憂慮,倒不是懼怕這幾個不入流的對手,而是擔心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摻和進來。
如果美國在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同時部署遠征軍,一齊施壓,那麼德社可就要面臨左支右絀的情況了。
短時間內武裝幾百萬大軍對於鋼鐵年產量五千萬噸、汽車四百萬輛的美國來說毫不困難——所以德社一直保持高度警惕。
激進派認爲應該對伊比利亞展開一場快速的軍事行動,乾脆利落的消除潛在威脅,這樣一來美國人即便想插手也只能進行困難重重的登陸。
這也是柏林方面目前正在糾結的一點,因爲伊比利亞的地形並不適合機械化大軍行動。
伊比利亞半島多高原、多山地,而且還有大大小小河流一千八百多條,地理條件決定了不可能展開“快速的行動”。
【配圖】
更加討厭的是,因爲比利牛斯山脈橫在法國與西班牙邊境,所以溝通兩地的鐵路線都處在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區。
這意味着後勤供給會面臨極大隱患,隨時可能因爲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而中斷,而且不適合維持集團軍羣級別的重兵集團作戰。
陸軍總參謀部認爲應該向南北各部署一個集團軍,集團軍由6~8個步兵師、1~2個山地師、1~2個裝甲師組成。
德社空軍必須竭盡所能的保護脆弱而綿長的鐵路線免受敵方空襲,理想情況下,兩到三個月才可以終結葡萄牙和西班牙現今的政權。
只可惜地理條件的影響實在太大,哪怕伊比利亞半島只有西歐平原一半的程度,機械化大軍也能在三個星期以內橫掃伊比利亞,將旗幟插上里斯本的貝倫塔。
但就在德國人在討論行動策略、調集行動物資的時候,發生了U-116號擊沉兩艘美國商船的意外。
柏林方面迅速制訂了應對此事的外交策略,先是沉痛悼念遇害平民,接着提出高額賠償,最後指責美國資本家不按規定使用識別標誌而使僱傭的船員處在危險境地下。
這一套操作看上去十分有效,也確實緩和了一部分人的情緒。
然而聯邦政府已經打定主意要拿這次“意外”做文章,一直在明裏暗裏煽風點火,撩撥、激化民衆敵視情緒,將德社工人海軍的破交戰比喻爲無差別的殘酷屠殺。
短短兩天的工夫,全美各地爆發了數以百計的集會和遊行,銀杉軍欣喜若狂,左派的中立勸說和這樣的驚濤駭浪相比就如同蚊子叫。
一切都預示着,東西方原本割裂的戰爭將要連通起來了。
戰火很快要從太平洋蔓延到大西洋,從馬里亞納到羅曼什,從吉爾伯特到加納利……
這是世界級別的大戰!
大明君臣倍感舒心,德美開戰怎麼看都是好事——至少對於大明來說是喜訊。
西方人就這樣互毆去吧,最好從地上打到天上、從天上打到海上,殺個屍山血海出來,就像二十多年前的歐戰一樣。
唯有周某人感到有些遺憾,他不禁自言自語地感嘆道:“可惜看不到千萬大軍裝甲集羣大戰了……”
因爲沙俄不戰自敗,歷史上恢宏的東線戰場註定不會出現。
而且,之後最有可能爆發陸戰的地點也都不會出現那樣動輒幾百萬人、幾千輛坦克的超大規模戰役。
伊比利亞、亞平寧、澳洲……戰場容量都有限,而且地形又複雜,在進攻主軸線上一次投入幾百輛坦克就了不起了。
如果德社不對非洲動心思的話,恐怕很難看到裝甲集羣進行犀利的大縱深突擊和分割包圍了。
一月下旬的第一天,天晴無風,陽光和煦,這是個曬太陽的好日子。
好日子對應好消息,上午一個、下午一個,可謂雙喜臨門。
早晨傳來的好消息是上行飛行器公司研發的鶴七式十四缸星形發動機成功通過測試,在三百小時連續運行極限測試中表現良好,除了油耗略高於預期之外都符合要求。
大明空軍最常用的星形發動機有兩類。
一是重量、截面積較小的,用於輕型戰鬥機,比如“雕”系列,三六式驅逐機和三七式艦載驅逐機都使用上海昌陽飛機公司出品的雕四式九缸引擎。
二是重量、截面積較大的,用於轟炸機、運輸機,比如“鶴”系列,三六式輕型轟炸機和三六式艦載魚雷機都使用燕京上行飛行器公司製造的鶴五式十四缸引擎。
鶴五式星形發動機標稱功率1050匹馬力,這種至昌三十六年定型量產的引擎如今已顯落後。
現在,它的下一代終於亮相。
鶴七式標稱功率1250匹馬力,配用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在中等高度時也能穩定輸出1200匹馬力。
它的氣缸直徑和活塞行程都是144㎜,排量32L,全重639㎏。
成果喜人,既然測試不成問題,那麼很快就可以着手投產了。
上行飛行器公司彙報稱鶴七式並沒有在生產技術上有更高需求,現有的生產線可以比較容易的轉產,不存在測試成功但難以大規模量產的問題。
據周長風所知,更輕更小的“雕”系列星形發動機的下一代也已進入研發的收尾階段,聽說也比較順利。
對於戰鬥機使用的航空發動機來說,1500匹馬力是個小門檻、2000匹馬力是個大門檻。
轟炸機引擎稍微笨重些許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戰鬥機不一樣,引擎既要輕便小巧又要具備大功率輸出,否則便會在速度、爬升能力等等方面落後於對手。
四三年的P-51D戰鬥機使用可以輸出15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噴火MkV戰鬥機使用16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Bf-109G戰鬥機使用1475匹馬力的DB605發動機。
這些是歐洲戰場的一系列液冷發動機——天然具備更小的截面積,阻力更小。
大明即將面對的是大洋彼岸一系列大力出奇蹟的玩意。
四二年的F6F戰鬥機便開始使用萊特R-2600發動機,輸出1600匹馬力;緊接着又使用普惠R-2800發動機,輸出2000匹馬力。
能否及時量產一型動力足夠、大小適中的發動機至關重要,否則大明海軍航空兵和大明空軍都將被蜂羣一般的F6F地獄貓淹沒。
當天下午傳來的好消息則是步兵武器方面的。
根據之前的交易,德社提供了LG39型無後坐力炮的全套圖紙和一些樣品,武漢陸軍兵工廠在去年暮秋時節就已經仿製成功,但並不打算量產。
經過一系列本土化改進,如今開始接受了軍器局的嚴苛測試,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定型量產了。
LG39型無後坐力炮爲75㎜口徑,炮筒尾部有標誌性的拉瓦爾噴管,戰鬥全重145㎏。
【配圖】
周長風很不滿意,認爲這種營級直瞄支援火炮應該儘可能的輕,不然如何體現“無後坐力”的優勢呢?
後世的56式75㎜無後坐力炮一共只有52㎏,依舊被嫌棄笨重,對於步兵武器來說減重是必經之路。
武漢陸軍兵工廠發現,LG39炮筒短粗,倍徑較小,對火藥燃氣的利用不佳,導致初速很低,只有略高於聲速的區區345m/s而已。
但是德國人好像挺會精打細算?LG39型無後坐力炮的炮彈彈頭和GebG36型山炮的炮彈彈頭是一樣的,只是彈體不一樣,這樣可以減少生產難度、更好的利用現有生產線。
得知這個情況以後,軍器局立刻要求兵工廠必須採用同樣的辦法。
經過一番刪刪改改得到的試製四〇式80㎜無後坐力炮將減重做到了極致。
火炮本身和三腳架均大量應用鋁合金和鋁鎂合金;減少發射藥,減輕膛壓,這樣就又可以削薄身管壁厚來減重,但適當的加長了身管。
包括火炮本身和三腳架一起的戰鬥全重只有81㎏,初速僅有303m/s,共24條右旋膛線,主要使用殺爆彈、破甲彈、煙幕彈三種彈藥,曲射最大射程5600m,平射最佳射程350m。
其中殺爆彈與一二式80㎜山炮炮彈採用相同的彈頭,威力很可觀。
破甲彈採用軟鐵質地的半球形藥型罩,因爲炮彈自旋的原因使得金屬射流紊亂分散,所以雖然靜破甲深度可達140㎜,但實際測試卻發現破甲深度暴跌至80㎜。
這就是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的優劣之差別了。
前者是有膛線的身管火炮,射程遠、精度高,但發射破甲彈時卻會因此導致破甲深度下降。
後者的火箭推進榴彈射程近、精度低,但卻能夠充分發揮錐形裝藥戰鬥部的破甲威力。
“問題不大,九十毫米也很不錯了,射程幾百米呢,跟火箭筒遠近搭配就行。”
周長風相當振奮,無後坐力炮對於步兵部隊來說是神器一樣的存在。
尤其是在崎嶇坎坷泥濘的複雜地形,輕便的、隨時可以出現的無後坐力炮可比步兵炮、反坦克炮要靈活多了。
周長風計劃爲步兵營增設一個四門制的無後坐力炮排,在那以後,同時裝備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明軍步兵擁有了更高效獵殺敵方裝甲載具的能力。
他本想打電話催促一下,但最後乾脆自己跑到了兵部軍器局,非常認真地叮囑只要測試結果沒有嚴重問題,那就必須在半個月的時間裏先趕工製造三十門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