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把箭射到月亮上;第一登陸遠征軍,啓動!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85更新時間:24/06/28 13:37:42
“有氣勢!”
“魄力非凡啊,一看就是胸懷大志之人寫的。”
“有道理,尋常文人墨客可沒這個氣度。”
在一派附和聲中,曹勝君率先好奇地追問道:“只有這句嗎?周僉事還記着上下文麼?”
上下文?這全篇是一首詞、一首《滿江紅》,然而前後文不契合當下的境況。
周長風乾咳道:“記不清了,太久遠了,還是小時候的事,唯獨這句印象深。”
在場衆人都頗爲遺憾。
“對了!周夫人教過書來着?!”有人突然一拍大腿,惋惜地說道:“要是以前能教會周待詔作詩就好了,這一年多來少說能留十幾首佳作,實在是太可惜了。”
這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引以爲一樁憾事。
“我比較笨,夫人教不會。”周長風一本正經的說。
寫詩作詞入門並不難,熟悉規矩以後練習一段時間就行了,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最終能寫出怎樣的詩篇還得看個人天賦。
說起來其實怪不好意思的,夏筱詩曾經確實提議過,不過被憊懶的周某人推辭了,之後因爲接連不斷的南征北戰自然沒閒暇琢磨這件事。
人啊,終究是牴觸學習新事物的,尤其是不感興趣的情況下。
下午的時候,天氣驟變,稀碎的小冰碴子紛墜而下,打在玻璃窗上劈啪作響。
鑑於正巧有一些兵部軍器局和海軍署官吏也在這兒監督竣工前的工作,所以周長風便命令召開一次短會。
參會的除了他們以外還有金州造船廠相關技術人員,人數不多,總共只有十幾人——周長風一直信奉開會議事精簡凝鍊最重要,人數越多的會議越低效。
“我回國後一直在操心陸戰兵器,對空軍、海軍關注得比較少,今天召集百忙之中的諸位主要是想全面瞭解一下今後海軍的艦隊防空發展路線。”
他雙手撐着中間的長桌,對左右兩排十幾人開門見山的說明了會議目的。
語畢,他看向了曹勝君。
後者擺擺手,沉吟道:“本人是搞船隻總成的,對單獨兵器的路線怕是不全面。”
一位海軍署技術官員被與會者推舉出來,他站起身作揖道:“在下聶維,海軍署兵裝科科正。”
聶維顯然已經不止一次的向上級領導闡述過相同問題,表現得遊刃有餘。對於官吏而言,如何簡單明晰的讓上級弄明白是基本功,他侃侃道:
“防空這件事分爲‘預警’和‘打擊’,首先要及早發現來犯之敵,提前做好準備。過去我們是靠目視、全憑眼睛,現在有了‘radar’電探,預警能力大大提升。”
“定型的四〇式哨戒電探可以在發現一百二十公里外高空飛行的單架大飛機或小飛機編隊,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尤其在多雲天,比目視警戒高效多了。”
“至於對來犯之敵的打擊,一是要靠己方飛機,儘量攔截、妨礙、驅散敵機編隊,拒敵於艦隊之外,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艦隊本身,按照海軍構想,防空巡洋艦要作爲中堅力量,其餘各艦也應發揮自身作用。戰列艦噸位大、武器多,同樣是關鍵火力平臺。”
周長風點點頭,開口問道:“基於以上,防空的武器裝備是怎麼發展的?”
聶維放緩了語速,答覆道:“更好的射擊解算、控制設備,這是第一;次之,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的高炮。”
“也就是說火控設備最重要是吧?”
“正是。”
“火控設備的現狀和發展如何?”
“不盡人意,還在設法改進。因爲考察團同德人談得若干技術,計劃作爲參考對象。”
大明海軍現今主要裝備三三式乙型空防系統,包含指揮儀與計算機。
這型火控系統的機械計算機使用液壓輔助驅動,用含錫不鏽鋼製造,具有三軸穩定功能,也安裝了早期陀螺儀來穩定觀瞄設備。
在這之前的火控系統甚至需要人工修正戰艦的橫搖和縱搖,效率之低、誤差之大可想而知。
三三式乙型空防系統的機械計算機體積碩大,結構復雜,它根據人工輸入的三個數據進行射擊諸元的解算。
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專門的積分更新解算模塊,用來對付俯衝攻擊的目標,不過效果堪憂。
在解算完成後,諸元結果會人工手動發送給各個炮位。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合成式(synthetic)火控系統,在大戰爆發時是相當不錯的。
它與英國人的HACS系統相比半斤八兩——自動化程度稍低,但具有一定的對抗俯衝轟炸機的能力。
對1500m高度、200㎞/h目標的命中率爲9.5%;對3000m高度、200㎞/h目標的命中率爲2.7%,其至多能捕獲速度爲360㎞/h的目標,但在這種條件下命中率趨近於無。
它比歷史上日本人使用的九四式高射裝置更好些,但仍然無法滿足實戰需求。
【配圖】
美國人的Mk37火控系統數據傳輸和計算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能夠自動反饋修正,可謂遙遙領先,而其餘列強菜雞互啄,比如英國人在整個大戰期間都只能使用HACS——這種火控系統無法應對任何俯衝攻擊。
大明海軍自然希望能夠研發更好的火控系統,引進德國人的Kommandogert40型射擊指揮儀主要是爲了參考其電氣設備,從而提升本國火控系統的自動化程度。
在這方面努力的同時,高射炮的迭代升級也一併進行着。
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高射炮是發展趨勢,這樣才能擴大防空圈半徑。
海軍方面有着完整的迭代計劃,分別爲:
小口徑高射炮,以25.6㎜代替20.8㎜。
中口徑高射炮,以48㎜代替38.4㎜。
大口徑高射炮,以131.2㎜代替128㎜。
【前文算大了口徑,136㎜還是太誇張了,超過人力極限了。】
無論最後是否決定量產,研發工作反正不能停止。
用不用是另一回事,設計出來也可當作技術儲備。
這個計劃中批准試生產的是試製四〇式131.2㎜高平兩用炮,先用作防空巡洋艦的主炮,以後再酌情爲其餘主力艦更換。
該炮爲44倍徑,最大射速爲每分鐘15發,發射的專用對空破片彈重量爲32㎏,裝藥高達4.2㎏,初速805m/s,對空有效射程爲14㎞。
得益於採用立楔式半自動炮閂和電動推彈杆,該炮雖然炮彈更重,但射速沒有明顯下降。
與明軍大量使用的三六式128㎜高平兩用炮相比,毀傷範圍有明顯提升,基本到了人力裝填炮彈與發射藥包的極限。
“好像沒有質的提升,重新引入新的口徑要單開生產線,這值得嗎?”周長風表示擔憂。
對此,在場衆人覺得莫名其妙——四分之一的性能提升還不夠大嗎?區區一條生產線有什麼值得計較的?
大家心裏犯嘀咕——明明你周克行提出的組建五到七個展望辦法師才是真的耗資不菲!
一名軍器局官員沉吟道:“我國朝以往已經夠節儉了,非必要不浪費,陸軍很多兵器都是湊合着用。”
聶維解釋道:“飛機的威脅最大,空防之事大過天,應當追求極致。”
看看人家德國人,列裝的高射炮就有20㎜、37㎜、40㎜、88㎜、105㎜、128㎜六種口徑;美國人也有五種口徑。
其實131.2㎜高平兩用炮是炒冷飯,七年前大明海軍本來就打算研發這種口徑的高平兩用炮,但問題在於當時已經裝備有大量二二式128㎜艦炮。爲了通用炮彈,海軍選擇退而求其次走中庸之道,選擇研發128㎜高平兩用炮湊合着用,當時誰也沒預料到航空兵的威脅會發展到如今地步。
可以說世界各國在兵器研發時很少能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往往要受限制而做取捨,比如Zis-3野戰炮被要求必須通用老式炮彈、美軍戰列艦限寬33m等等。
在會議的最後,周長風向大家問了一下關於近炸引信的事情。
他調閱文檔時發現過有關近炸引信的計劃,發起者是一名空軍少校,他呈遞的報告提到了電磁波控制、靜電控制、磁控制三種發展路線。
“這計劃不好搞,是個資源無底洞。”曹勝君不以爲意,隨口道:目前就保留了一個靜電控制近炸引信,唯獨這個看得到一點希望。”
“電磁波的呢?”周長風問。
“(無線電近炸引信)是絕不可能的,至少現在不可能,說不定二十年後可以做到。”一名工程師十分武斷的說。
他解釋道:“那相當於要把弓箭射到月亮上!大炮射出炮彈時的瞬間有兩萬倍重力加速度,每秒鐘自旋幾百圈,離心力驚人。”
工況惡劣也就罷了,主要是還要限制體積,畢竟炮彈就那麼大。
可這個年代別說集成電路了,連晶體管都沒有!
有人捂額回憶道:“德法兩國據說戰前也在琢磨這玩意,不過現在都放棄了,太超前了。一代人的時間可能誇張了,但再過十年應該可以搞。”
幾人你一言我一語,直接給周長風乾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他才開口說話,“那個‘看得到一點希望’的路線,現在經費撥款有多少?”
一名兵部官員努力回憶着,“靜電近炸引信項目?好像一年有二十萬圓吧?不對,三十萬。”
呃…二十和三十沒有本質差別。
周長風輕輕敲了敲桌子,“那這個靜電近炸引信的優先級要提高,經費的事我之後會單獨上書的。”
見衆人面露疑色,他煞有介事的解釋道:“有消息稱美國那邊正大力研發電磁波控制的近炸引信。”
“周待詔不用擔心,別被嚇着了。”面露輕蔑之色的聶維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八成是白費工夫,錢都打水漂了,那些美國人連戰車和火炮都設計不明白,還真想把箭射上月亮?”
“……”他的寬慰讓周長風滿頭黑線。
【配圖】
被大明軍工部門視作唯一有可行性的是靜電近炸引信,它本質上是個靈敏的火花放電器,只要附近的靜電強度達到閾值就會放電。
這種近炸引信體積較小、結構簡單,缺點是作用範圍小,最多只有幾米遠——但好歹也是近炸,而且比頻繁失效的早期無線電近炸更靠譜些。
會議結束時也正值飯點,周長風索性大手一揮表示今天他做東,請衆人吃完飯。
一行人隨後頂着噼裏啪啦的密集冰碴子出發了,直奔金州最大的飯店而去。
安保問題暫時可以放一萬個心——張緒誠之案東窗事發以後,外緝事廠上下被數落得狗血淋頭,最近正大力清查一切可疑人等。
從涮羊肉吃到碳烤牛肉、從葡萄酒喝到白酒,推杯換盞不亦說乎!
不過,周長風萬萬沒料到這是他今年最後一次吃香的喝辣的。
翌日。
黎明時分,天剛矇矇亮,兩輛轎車就緩緩停在了寅賓館的樓下。
周長風在睡夢中被叫醒,隨後被告知“皇帝下旨把他扔到監獄裏去”。
“是這樣的,陛下說您沒有好好完成向議員們闡明失敗緣故,反而當衆威脅,乃至揚言私鬥,不成體統,有失朝廷大員之氣度。”
什麼鬼?簡直莫名其妙!
來人之中有宮中的侍從,他遞來了一封朱泠婧親筆手書的信。
瀏覽完了之後,周長風將之撕碎,接着掏出打火機把這些碎紙點燃,待其燃燒幾秒後丟進了馬桶。
“走吧。”
哎!又要去棲霞山下的老地方了。
一小時後,飛機輕巧的升空,朝着西南方向飛去……
爲了觀察各方反應,順帶敷衍一下諮政院方面,朱泠婧在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給周某人放幾天假。
於是乎,應天軍事監獄——棲霞監獄又迎來了老熟人。
不過,隨同周某人入獄的還有兵部軍制局下發的書面文件,朱泠婧在簡單大洗牌以後總算干預了束之高閣的登陸集羣方案。
從當時提出後被冷嘲熱諷、一致反對,歷經這麼久的坎坷波折終於得到了批准。
軍制局爲這個集羣給予了正規番號——第一登陸軍!
該軍下轄大明海軍的陸戰一旅,還有兩個陸軍的遠洋混成團、一個野戰重炮旅、一個攻堅戰車營、一個汽車運輸團,屬於半摩托化半機械化作戰單位。
大明陸軍的遠洋混成團是以普通步兵團爲基礎,額外加強一個輕型山炮營(80㎜)和一個中型戰車隊得到的。
第一登陸軍實際上就是照搬了周長風當時上書的計劃,顯然軍制局官吏不想惹是生非——不過好壞對錯,反正就按你周克行自己設計的來唄。
大明第一登陸遠征軍,啓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