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戈特納行動;冷淡的態度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40更新時間:24/06/28 13:37:42
    柏林時間10月19日凌晨4:45,戈特納行動在因天氣原因推遲了一刻鍾後展開。

    戈特納行動得名於同名的登山運動員,他在五年前因立志攀登珠穆朗瑪峯而聞名,但是爲了幫助嚴重高原反應的隊友而喪生。

    根據戰爭委員會的要求,對意作戰的主力不是令人膽戰心驚的裝甲部隊,而是訓練有素的步兵與山地步兵部隊。

    下發的訓令文件強調稱:「地形限制使得坦克無法出動,全體人民軍士兵與指揮官,必須發揮勇敢與主動精神,大膽戰鬥,迅速擊敗意大利軍隊,盡最大可能在米蘭平原消滅敵人的主力,防止敵人退入複雜的亞平寧山區。」

    對意作戰的第一梯隊爲第12集團軍,一共擁有32個步兵師、6個山地師、2個傘兵師,總兵力約50萬人。

    受限於地形,人民軍總參謀部認爲這是比較恰當的規模。

    集團軍司令官爲弗雷德裏克-保盧斯中將,他在歐戰時曾擔任第2普魯士步兵團的參謀和阿爾卑斯軍的參謀,相繼在多條戰線上參與組織協調工作,對這片地區較爲熟悉。

    第一梯隊的進攻在戰役層面分兩個主攻方向與一個輔攻方向——西線集羣的目標是米蘭、東線集羣的目標是威尼斯、中間集羣則負責牽制一部分意軍。

    意大利的北方邊境從西到東幾乎全都被阿爾卑斯山脈遮斷,綿延的崇山峻嶺讓邊境防禦變得相對容易,意大利修建的阿爾卑斯防線從西部與法國邊境一直延伸到東部與南斯拉夫邊境。

    作爲列強吊車尾的意大利,其阿爾卑斯防線比較樸素,自動化與電氣化程度很低,主要包括半永久工事、反坦克錐、鋼筋混凝土碉堡、半入地火炮掩體等等,從而對山間小徑實施嚴密封鎖。

    當德軍發動進攻時,意軍各要塞守備部隊尚未進入臨戰狀態,只有60%的部隊置身防線之中,完全來不及按計劃佔領防禦陣地,實際上有20~25%的暗堡和警戒陣地空無一人。

    意大利人自從二十年代末開始籌備防線施工,計劃修建2230個工事與碉堡,然而因爲自身工業產能有限,所需的鋼材與水泥都有部分依賴進口,進度緩慢,直至如今也才完工了1437個。

    清晨,德軍第12集團軍共32個步兵師和6個山地師在空降部隊配合下,在瑞士至南斯拉夫約330公里長度的戰線上發動攻勢。

    各種自相矛盾的錯誤情報使得指揮官壓根無法做出決策,戰爭剛剛開始,意軍的中樞就已幾近癱瘓。

    至此,對意作戰正式打響。

    巡邏隊與偵搜分隊已經向那些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發射信號彈、投擲發煙罐,在銳利刺耳、令人心悸的尖嘯聲中,一架架斯圖卡將重磅炸彈砸到了意軍的頭上……

    他們的目標是意大利皇家空軍在米蘭平原的19個空軍基地和野戰機場,以及重要公路、鐵路、橋樑。除He-111H與Ju-88以外,最新銳的Do-217重型轟炸機也被首次用作實戰。

    緊接着,密密麻麻的蝴蝶炸彈又飄飄然的落地,這些靈敏的微型炸彈又輕又小,但足夠傷害附近的人。

    第1傘兵師在西、第6傘兵師在東,二者分別對意軍阿爾卑斯防線後方的目標實施空降。夜幕尚未褪去,上千朵傘花在晨曦映襯下綻放於天空中……

    爲了對付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掛載PC-500或SD-500這樣的重型穿甲、半穿甲航空炸彈在數百米的高度低空投彈,精準的拔除一個又一個難啃的釘子。

    猛烈的空襲和從天而降的傘兵部隊嚴重擾亂了意軍的指揮系統,形勢一片混!

    第一波次的空襲主要由雙引擎中型轟炸機組成,總計362架轟炸機與61架爲之護航的戰鬥機。

    此時此刻,奧地利與匈牙利境內的二十多座機場燈火通明,數以百計的飛機蓄勢待發,盡是一片繁忙之景。

    這時候,成羣結隊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也飛越了阿爾卑斯山脈,直撲層巒間的目標而去。

    在同一時刻,西線與東線各有數十架Ju-52運輸機拖曳着DFS-230突擊滑翔機飛越了邊境線。

    數千枚航空炸彈紛紛砸下,在爆炸的火光中,機棚、塔臺、倉庫一個接一個的倒塌,許多飛機來不及起飛就被衝擊波撕得四分五裂。

    可以說德國人的突然襲擊是成功的,也確確實實的奏效了。

    Do-217是典型的、根據軍方“我全都要”的過分要求而設計出來的多面手,載彈量達3.5噸,航彈、魚雷、水雷統統都可以掛載,甚至能夠對目標實施俯衝攻擊。

    此舉很大程度上迷惑了意大利人,使之誤以爲德國人還未做好準備,可能要到明年春末夏初才會展開進攻。

    在此之前戰爭委員會做了周密部署,大張旗鼓的撤銷了幾名將領的職務;連續故意發送各種反饋問題的電訊,抱怨缺乏坦克支援的步兵難以突破築壘地域。

    波河集團軍和威尼斯集團軍的司令部無法得到準確的消息,有消息甚至稱德軍已經出現在了波河南岸,引起了許多人的恐慌。

    戰爭第一天,蒙受最大損失的是意大利皇家空軍,大量MC-200戰鬥機與BR-20轟炸機被擊毀在地面上,初步估計大約有300~330架的損失。

    白天在混亂之中過去了,直到後半夜,意軍統帥部才大致弄清楚前線狀況如何,並匆忙根據預案做出一系列指示。

    10月20日,凌晨3:02,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

    “博爾扎諾報告說沒有遭到敵軍主力攻擊,但已確認敵軍偵察部隊的活動。”

    “我們沒時間再等待了,立刻出發,不能讓維羅納暴露在風險下!”

    臨時指揮部中,喬瓦尼-梅塞中將當機立斷的下達命令。

    茫茫夜色中傳來了坦克引擎的轟鳴聲,第132“白羊座”裝甲師和第52“都靈”摩托化步兵師共三萬餘人開始向東北方向的軍事重鎮維羅納行軍。

    維羅納,這個名字在拉丁語中意爲“極高雅的城市”,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兒。

    可就是這麼一座城市卻也被稱爲意大利的門戶——因爲毗鄰阿迪傑河、北靠阿爾卑斯山脈、西臨米蘭、東接威尼斯、南通羅馬,所以維羅納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亞平寧半島與歐洲鐵路和公路的主要樞紐也在此地。

    德軍第1傘兵師奉命出敵不意的奪佔這座城市,切斷交通樞紐、遲滯敵人的增援。

    昨天,第3傘兵團最先通過空降和機降部署到位,隨即與當地還摸不着頭腦的意軍展開激戰。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意軍第23步兵師很快敗下陣來,師部相繼失去了與各團各營的聯繫,在遭到德軍傘兵的迫擊炮轟擊後被迫單獨撤退,數百名師部人員最後被第3傘兵團的一個連包圍在了城郊的一座山上。

    然而駐防維羅納的還有黑衫軍的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共一千餘人。

    這些狂熱分子扼守重要街道與制高點,死戰不退,乃至在個別街道發起反擊,呼喊着“領袖萬歲”和“意大利萬歲”向德軍反覆衝擊,一度衝散了德軍傘兵的臨時陣地,遏止了他們的進一步行動。

    激戰從晝間持續到夜間,槍炮聲響徹全城,雙方均打得精疲力竭。

    天亮以後,星夜馳援而來的裝甲師和摩步師投入到了肅清德軍傘兵的戰鬥中。

    這時候第1傘兵師已經基本部署到位——在拿下機場後,後續部隊很快就陸續運抵了。

    兩軍再次展開爭奪戰,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戰火摧殘得不成樣子。

    面對來勢洶洶的意軍坦克和裝甲車,德軍傘兵使用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應戰,一輛輛鋼鐵載具化作熊熊燃燒的廢鋼鐵!

    爆炸聲與叫喊聲連綿不絕,許多數百年前的建築被烙印上了密集的彈孔。

    第52“都靈”摩步師的一個營奉命奪取一座橋樑,此處爆發的戰鬥最爲殘酷,北岸的德軍全力堅守,南岸的意軍拼命強攻,雙方互不相讓,乃至連續四次發生血腥的肉搏戰!

    這座阿迪傑河的古老石橋上停着五、六輛被擊毀的AB-40裝甲車和CV-35超輕型坦克,烈焰炙烤使油漆崩解熔融,殘骸變得黑不溜秋。

    上百具屍體橫七豎八的屍體遍佈南北兩岸與石橋之上,匯聚的鮮血順着被炸出的裂縫流淌着滴落入阿迪傑河,以至於肉眼可見河水變成了淡淡的血色。

    維羅納的城市象徵——著名的石雕獅門也在戰鬥中被炸塌。

    這座高二十幾米米的古羅馬式拱門聳立在街頭好幾個世紀,如今卻被數十發不同口徑的炮彈炸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喬瓦尼-梅塞中將指揮他的部下多路並進,正面連續強攻,同時勇敢穿插分割包圍。

    兵力有限且缺乏重武器的德軍傘兵部隊勉力堅持一晝夜,傷亡數字直逼三千大關,力不從心,不得不向北撤退進入山區……

    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長久以來被戲稱爲笑話,不過有意思的是意軍在有些時候也能打出不錯的戰例。

    歷史上在四二年十二月,當斯大林格勒的蘇軍開始向外發起大規模反擊時,羅馬尼亞、匈牙利僕從軍的防線土崩瓦解,意大利遠征軍面對四倍於己的蘇軍且戰且退,在嚴重缺乏重武器的境況下苦戰一個月之久最後突圍。

    其中第52“都靈”摩托化步兵師作爲先鋒肩負重任,因爲彈藥不足被迫多次展開白刃戰,硬生生的在蘇軍包圍圈上撕開了一條缺口。

    當亞平寧半島的戰火燒起來的時候,周長風已經帶着部分考察團成員動身前往巴黎。

    “有些山口是真的難啃,你們瞧,哪怕起初的空襲效果這麼好,意軍後方通信中斷、調度不通,憑藉阿爾卑斯防線的殘餘堡壘還是能拖延不少時間。”

    “沒錯,總的來說還是很難打的,步兵部隊就算突破以後也沒法合圍,鄙人的看法是意軍兩大兵團能夠堅持半個月,且戰且退順利南撤,但是武器裝備就別想了,八成要折損大半。”

    在飛機上,考察團中的幾名將領在興致勃勃的討論着戰況。

    周長風現在倒是對戰事進展不怎麼感興趣,因爲不論過程怎樣,結局幾乎是板上釘釘,他更在意的是今後意大利會是如何。

    丟失了米蘭平原這個關鍵工業區的意大利可以說就不再構成威脅了,但是其主動投降的可能性卻不大,意大利王室與貝尼託領袖這些人恐怕寧可流亡也不會選擇牢獄或死路。

    如此一來,亞平寧半島之後就會是外國軍隊的演練場了,或許戰爭結束後整個意大利都要在廢墟上重建。

    這時,倚靠着周長風的夏筱詩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伸手指着方窗說道:“看,有飛機靠過來了。”

    只見兩架修長的D520戰鬥機從客機左前方接近,隨後分居左右兩側伴隨護航。

    外務使團尚有一些收尾的交接事宜,因此要再晚一天才能到來,於是大明軍事考察團就成了幾年以來首批出訪的代表。

    相比起德國人,法國人的態度要冷淡很多。儘管翹首以待的記者不在少數,可前來迎接的官員與儀仗隊卻沒多少人,排場不大。

    “沒把咱們當回事啊。”有人小聲嘀咕道。

    “有需求才有好態度,他們現在遊離在戰火之外,可悠哉了。”李之潔淡然地說。

    周長風扭過頭,提醒道:“冷淡就冷淡吧,反正咱們該幹嘛幹嘛,別自找沒趣就行,就當是過來旅遊參觀。”

    衆人齊聲應了。

    簡短的歡迎儀式以後,一行人隨即入住下榻的酒店。

    李之潔之前說的話其實有失偏頗,與其說法社上下悠哉,不如說是忙得不可開交。

    第三共和國遺留下來的大量內政問題令人焦頭爛額,法社眼下卻又不能放任不管,必須一一處理。

    以繁榮和時髦著稱的巴黎現在顯得有些蕭條,市民們的精神狀態倒頗爲樂觀,只是疲軟的經濟顯然還沒有真正復甦。

    進房間以後,周長風脫掉上衣掛在了衣架上,隨口吐槽道:“早知道就乾脆先留在德國那邊了。”

    “哦?”正在脫鞋的夏筱詩輕哼一聲,不鹹不淡地反問:“真的嗎?我看是想去找那個誰吧?”

    聞言,周長風叉着腰,語重心長地說:“小詩啊,愛情與友情是完全不同的……”

    “呵,姑且信你的解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