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三章 邁巴赫和寶馬;太平洋之蛇!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45更新時間:24/06/28 13:37:42
    一直以來德軍的參謀體系都爲人所稱道,老毛奇正式創立的總參謀部制度往往被視作德國武裝力量最可怕的部分,光是名聲就如雷貫耳。

    總參謀部作爲德意志戰爭機器之中樞,負責對研究戰爭的方方面面,討論戰役部署、制訂作戰方案、擬定動員計劃,只有品行端正、冷靜從容、智慧超羣的精英才能入職於此。

    不過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最主要的是瓦解容克軍官團的影響力,德社大刀闊斧的改組了總參謀部,分離了一部分權力,使之不再向過去那樣如日中天。

    當外務使團在和德社政府接洽會談的時候,周長風等人則專注於考察德社人民軍的組織方法——指揮、控制、通信、情報。

    作爲軍制局的重要一員,李之潔自認爲對編制方式研究得相當透徹,然而德國人在這方面的精細和執着依舊超乎想象。

    人民軍編制局秉持着他們所尊崇的秩序至上、科學第一,將現役的武器裝備以儘可能最佳的方式進行組合,不斷設計出新的編制簽發試行。

    見同行如此敬業和嚴謹,李之潔不免有些慚愧——兵部軍制局與之相比確實顯得頗爲業餘和悠閒了。

    在討論值得引進的技術時,周長風向隨行軍工人員問詢了關於高性能反坦克炮的事情。

    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的高級工程師在那天的襲擊中手臂被玻璃渣劃出了一條深口子,事後縫了十幾針。

    他不以爲意地說:“高膛壓自緊身管工藝十多年前咱們就搞定了,大藥室、高壓高速的炮沒什麼不能弄的,不過那樣子的炮太極端,劍走偏鋒不划算,除非有迫切的極端需求,不然就是浪費。”

    “呃……確實如此。”

    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長身管高膛壓火炮的製造成本高昂,身管壽命較差,而且榴彈的威力也會受到負面影響——炮彈壁厚增加,裝藥量降低。

    這位工程師又補充道:“炮不是事,而且論起造炮的本事還得看法人,德人的炮通常偏重。”

    周長風原本還想引進一種中口徑反坦克炮,不過大家覺得這毫無意義,況且德國人自己也沒有符合要求的靠譜反坦克炮。

    至於Pak38型50㎜反坦克炮,那自然是看不上的。

    大明軍事考察團提出的技術引進條目有很多分類,雖然德國人表示最終要看外交洽談結果再決定出售與否,不過前期準備工作卻還是展開了。

    “雙發計劃”眼下是大明機械工業部門着重攻關的方向,一是高性能坦克發動機、二是高性能航空發動機。

    前者由迅捷公司承擔,他們同時展開了供中型坦克使用的400匹馬力發動機和供重型坦克使用的550匹馬力發動機的研發項目。

    出於兩條腿走路的考慮,兵部認爲同時引進外國技術是有價值的,也許可以提供靈感、也許有值得借鑑之處、也許能夠在迅捷公司無法及時交出答卷的時候應急。

    對於明人要求的大馬力坦克發動機,德國人手頭上符合要求的發動機有三種。

    一是已經設計定型的邁巴赫HL174,V12液冷類型,轉速每分鐘3000轉時輸出450匹馬力。

    二是尚在研發中的邁巴赫HL157,V12液冷類型,轉速每分鐘3600轉時輸出550匹馬力。

    三是還在解決小毛病的邁巴赫HL210,V12液冷類型,轉速每分鐘3000轉時輸出650匹馬力。

    【配圖】

    最強大的HL210就是老虎之心——歷史上被用作虎式坦克的發動機,這臺結構緊湊的發動機能夠輸出650匹馬力,足以驅動沉重的坦克達到一個可觀的速度。

    不過這型引擎屬於自己都還沒用上的頂級科技,德國人於情於理都不考慮轉讓。

    邁巴赫HL157也是同樣的道理,最高一等的好東西自然要留着。

    於是乎,現有的邁巴赫HL174成了唯一的選擇。

    德國人開價420萬馬克、摺合下來約爲550萬圓,提供三臺樣機和一批零部件,且附帶全部圖紙資料,邁巴赫公司亦會派人提供技術指導。

    這可以說是筆價值不菲的鉅款了,甚是昂貴,新銳的四〇式中型坦克採購價才8.4萬圓,相當於足足65輛。

    大家對德國人的獅子大開口頗爲不滿,哪有這樣宰人的?

    李之潔一聽就打消了引進的念頭,連連擺手道:“民脂民膏可不敢這樣浪費,不買了吧,自力更生,相信迅捷公司能行。”

    駐足於周某人身旁的克莉絲意識到出現了差池,便用德語向現場的幾名官員發問。

    交流幾句之後,她側首說:“抱歉,通知有錯,這方面的交易不要求全部用金錢支付。”

    周長風疑惑地問:“不付錢?”

    克莉絲頷首道:“百分之十用貴金屬支付,其餘用我國稀缺的資源代替,但要折價些許。”

    折價指的是把資源的均價壓低,這樣德國人可以多獲得一些。

    在場的考察團衆人相互對視,眉宇間一下子就歡欣了起來。

    “買,這真可以買。”李之潔低聲對周長風說道。

    後者微微一笑道:“這就值得考慮了,看來你們是有誠意的,哈哈哈哈——”

    德社稀缺的資源不止是鉬、鎳、鎢等金屬,還有橡膠。

    儘管著名的法本公司在三十年代先後發明了人造丁苯橡膠、人造丁腈橡膠,如今已經投入工業化生產,可是它們的性能都無法和天然橡膠相提並論,只能說解決了有無問題。

    德國人的辦法是將人造橡膠和天然橡膠摻和在一起使用來改善性能,並減少天然橡膠的消耗量,但歸根究底還是少不了後者。

    可是天然橡膠對於大明來說不值一提,多到用不完——每年消耗量僅幾萬噸而已,而南洋諸地每年卻能出產一百多萬噸。

    賣技術固然很滋潤,但是賣資源也不差!

    事實證明坐着收錢可比辛辛苦苦勞動掙取一絲微薄利潤舒服多了,天差地別。

    初步確定坦克發動機的意見之後,隨後雙方便進行航空發動機的意向商定。

    早在前年大明便引進了DB600液冷V12發動機的技術,昌揚、中升、上行等多家飛機公司的團隊一開始對這型發動機抱以樂觀態度,但很快就三百六十度大轉彎,意見變得統一起來——不行,這個設計不可取。

    奔馳設計的V形液冷發動機採用獨特的倒置佈局,這帶來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缺陷。

    曲軸在旋轉時會導致甩出的潤滑油滲入一側的氣缸,因此奔馳不得不將左右兩排氣缸的壓縮比設計的不同,從而改善這個狀況防止爆震,可依舊存在諸多麻煩,顯著制約了動力、縮短了壽命。

    可以說與主流的正V形相比,倒V形毫無優勢可言,堪稱百害而唯一利——飛行員向下的視野更好些。

    這是一條坎坷的、錯誤的道路。

    【配圖】

    可惜引進都引進了,只能暫時捏着鼻子湊合着用。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解決好壞問題。

    杭州中升飛行器公司所仿製的DB600液冷航空發動機被命名爲鵑二式,標稱功率1160匹馬力,改用自行設計的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時至今日已經製造了約一千臺。

    搭載這種液冷發動機的三六式戰鬥機被定型爲戊型,因爲迎風面積小、阻力小,戊型相較於丁型(搭載1200匹馬力風冷星形發動機)反倒更快一些,極速達568㎞/h,最大航程也提升到1400㎞。

    這讓大明空軍看到了長遠的發展前景,堅定了空軍上層的信心。

    即使搭載液冷發動機的高性能戰鬥機維護保養困難,但依然有必要列裝一部分。

    軍事考察團在一番權衡之後決定引進寶馬公司BMW-XV型液冷發動機,工程代號117,這種正置V12引擎有着38.2L的排量,可以輸出最大1100匹馬力的動力,連續運轉功率905匹馬力。

    與存在先天弊病的DB600相比,BMW-117被認爲具有更好的發展潛力。

    寶馬公司實際上在研發液冷發動機上歷史悠久、建樹良多,二十年代時,它們的BMW-117在全世界都頗受歡迎,被許多國家山寨仿製。

    然而歷史上寶馬的產品卻不被青睞,走錯了路的德國人執着於奔馳的倒置V12液冷發動機,於是寶馬索性轉行去做風冷星形發動機了。

    因爲與原位面存在不小的差異,德社的航空工業發展得較爲平穩,因此寶馬沒有放棄他們的液冷發動機項目。

    德社方面同意交易,他們開價560萬馬克,摺合約750萬圓,支付方式同樣以10%的貴金屬和90%的折價資源代替。

    考察團衆人沒有異議,當即明確引進意向。

    “出於對企業的支持,政府會將貴金屬和一半資源折算爲市場價發放給對應公司。”克莉絲這麼解釋道。

    周長風在簽字之後開口道:“首要的兩個東西確定了,其它的也可以再挑挑,敞開了買!”

    九成花費都能用資源來抵扣,四捨五入就是不要錢,性價比簡直不要太高。

    而在德國人眼中,這些稱不上尖端的次一等技術就能換得不少黃金白銀和大量稀缺的資源,真是划算無比。

    當晚,軍事考察團召開了一次會議來討論接下來值得考慮的設備,以及航空發動機的長遠打算。

    德國人的航空發動機至多只能稱爲良好,尖端液冷航空發動機一直被英國人所掌握——羅羅公司的梅林、格裏芬才是超一流的高性能發動機。

    明人蒐羅了不少被擊落的英軍噴火、颶風戰鬥機的殘骸,將保存較完好的梅林發動機運回國內拆解研究,這算是額外的技術來源。

    總體而言,接下來對液冷發動機的發展路線分爲三條:

    一是基於DB600的仿製型,雖有缺陷,但不失爲保底;二是基於BMW-117的仿製型,被寄予厚望;三是中升公司完全自研的型號,鑑於大明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前景未知。

    周長風擡手看了眼手錶,輕鬆道:“那之後就各幹各的吧,有成果了再說,定期開會交換意見。”

    聚攏在一塊的大家都應了,隨即各自散去。

    過氧化氫魚雷、磁異探測器、大功率磁控管、高射炮射擊指揮儀……這些都是可以考慮參考借鑑或引進仿製的對象,花錢加速研發進度無疑是相當划算的。

    在軍事考察團在爲評估技術而奔波時,外務使團也在接連不斷的反覆開會、洽談、討論、請示,忙得不可開交。

    大英帝國戰時內閣收到了新的未來戰略(〈Future Strategy〉)報告書,與去年相比,今年的預期要悲觀一些。

    德社控制巴庫油田顯著打擊了英國上層對戰爭勝利的信心,評估表明現有的戰略轟炸力度只能削減50~60%的石油產量,充足的石油允許德社的國家機器滿負荷運作。

    殘酷且客觀的評估結論是德社不存在任何資源短缺的情況——即使是短缺的資源也能通過與大明的貿易得到解決。

    物質現實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英國上層不得不重新拾起媾和的念頭,也許與大明媾和是值得考慮的?

    可是英美利益暫時是趨同的,如果英國選擇和大明單方面媾和,那麼美國會作何打算?

    溫斯頓首相卻堅決反對“未戰先降”的聲音,支持他的一方普遍認爲將戰爭進行到底是有希望的——與美國站在同一條戰線就不可能完全失敗,只要堅持到底,最差的情況也只是“小輸”或“中輸”。

    相應的,有人質疑這太過於一廂情願了,怎麼能將希望寄託在那些揚基佬身上呢?

    當倫敦正米字旗老爺們在爭執不下時,民衆則萬分關注着歐洲土地上發生的變故。

    尤其是最令英國人討厭的身影出現在柏林,這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這些天,各大報紙都爭相報道大明使團出訪的新聞。爲炒作熱點,報社編輯們都不謀而合的採用陰謀論說法,渲染德中之間正在進行不可告人的祕密會談,甚至宣稱二者將要組建邪惡聯盟。

    令他忍俊不禁的是一些報紙將周某人描述爲狡猾且殘忍的惡魔將軍,非常之離譜。

    當然也有稍微正常一些的綽號,比如《泰晤士報》引用一位美國海軍將領說的話,爲他上了“太平洋之蛇”的綽號——其實也不怎麼中聽。

    “不至於吧,我有那麼討人嫌嗎?”哭笑不得的周長風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外務使團的領頭人、禮部左侍郎許鶴翔笑着說:“恐怕是的。”

    正在沖泡黑咖啡的克莉絲也擡眸認真道:“你的敵人肯定討厭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