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火力還不夠!虛眩行動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37更新時間:24/06/28 13:37:42
談及火炮則大有說頭,無獨有偶,美軍裝備的M7918型155㎜榴彈炮也正是明軍目前正在考慮的東西。
因爲擴軍的緣故,大明陸軍發現現有的野戰重炮旅數量不夠了,所需的144㎜榴彈炮也供不應求。
依照至昌三十六年編制表,野戰重炮旅下轄兩個十八門制榴彈炮營和兩個十八門制加農炮營,而陸軍制式的三五式144㎜榴彈炮雖然性能優異,但產量卻不算高。
雖然在和平時期悠哉悠哉的製造也已經完成了對17個常備野戰重炮旅的換裝——共計612門,但恐怕無法滿足接下來的擴軍需求。
如果單單只是爲了滿足新組建的野戰重炮旅的需求那倒還好,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等兵工廠預計可以在戰時達到年產約六百門的水平,如果再擴充生產線的話,近千門也不是事。
然而大明陸軍卻充滿了頗爲瘋狂的想法——現在的編制火力還不夠強大,步兵師不能沒有六英寸級別的火炮!
儘管配屬野戰重炮旅的明軍三六年制步兵師的火力不遜於西方列強的步兵師,但是陸軍覺得還不夠。
陸軍希望爲每個步兵師增加一個十二門制的144㎜榴彈炮營,並增加一些卡車編制,以此來使得師級火力取得壓倒性優勢。
然而這所需的數百門144㎜榴彈炮一時半會也沒法憑空生成,於是大明陸軍就盯上了庫存的老舊火炮。
在歐戰結束後,大明軍事觀察團向法國施耐德公司提出了購買Mle-7917型155㎜榴彈炮生產許可的要求,隨後定型生產,這就是一九式144㎜重山炮的由來。
這是當時橫向比對了奧、英、德和本國衆多同類火炮的結果。
不過爲了鼓勵本國軍工部門,兵部還是訂購了一批瀋陽陸軍火炮工廠的競標方案,但只用了幾年就低價轉手賣給了朝鮮。
施耐德Mle-7917起初是爲沙俄軍隊設計的,但因爲性價比很高也被法軍採用,之後美軍也認爲它相當不錯,把它列爲制式火炮大量仿製。
中、法、俄、美、西、意等國均爲其忠實用戶,足見其性能之優異。
戰鬥全重才3250㎏,炮彈重量也有43.5㎏,身管僅僅爲15倍徑卻擁有11.3㎞的最大射程——用同類火炮中最短的身管倍徑做到了當時最遠的射程。
所以無論是明軍還是美軍都對它念念不忘,大明陸軍打算重新啓用這些老當益壯的火炮,而美軍更是在爲之更換了新式開腳炮架以後繼續大規模生產。
不過針對澳洲的行動在即,眼下沒有工夫再新編榴彈炮營了,只能等以後輪換休整的時候再做打算。
至昌三十九年九月十四日,經過幾個月來共計十四次大小會議的商議和精修,大都督府參謀處最終敲定了遠征澳洲的作戰計劃。
行動編號爲“甲字/五五七/二號/改四”,代號名曰“虛眩”。
整個作戰計劃從宏觀上來看分爲一前一後兩個層級,大致爲:
首先,攻佔澳洲西北部的小城市達爾文,在那兒站穩腳跟。
接着,以達爾文爲跳板進攻巴布亞新幾內亞,奪取半島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莫爾茲比。
在完成這一切以後,數十萬明軍再通過莫爾茲比啓程大舉登陸澳洲東北部的凱恩斯和湯斯維爾,陸續將大部隊投送上岸,集結完畢以後向南進攻橫掃整個澳洲。
這個計劃的制定依據是澳洲的地形和人口分佈特徵——北部是熱帶草原氣候、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東部是亞熱帶溼潤氣候,人口分佈極不均衡,大多數人口集中於東部城市。
擔負進攻達爾文和莫爾茲比的部隊依舊由陸戰一旅承擔,到頭來還是逃不過成爲明軍急先鋒的重任。
朱泠婧自然希望能把首戰之功交由自己的班底心腹,軍部大佬們也不傻——不是什麼大事,那就迎合皇帝的心意唄。
何況那些精明的傢伙十分清楚這一次的首戰絕不像以前一樣輕鬆——入侵澳大利亞人的門戶,澳軍的士氣和意志恐怕會相當驚人,這必是一場硬仗。
既然如此,那何必去自討苦吃呢?等陸戰一旅將之解決就行了,咱們等之後登陸澳洲以後跟着大部隊撿些小果子即可。
因此,第一梯隊的序列含海軍陸戰隊第一旅、陸軍第二十七步兵師、陸軍第一攻堅戰車營、第四工程旅、第三野戰重炮旅、第二航空勤務隊,這支先遣部隊的總兵力達三萬六千人。
而後續大部隊則是第五軍、第六軍等澳洲兵團的主力了,不過他們會在爪哇待命,直至達爾文和莫爾茲比均被奪取才會登船出發。
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較爲孤立的遠征部隊。
這支部隊由陸戰三旅爲主,配屬以兩個中型戰車隊和若干支援單位,總兵力約九千人。
他們將從日本橫濱啓程,徑直向南渡過幾千公裏的茫茫大洋,奪取關島和塞班島;接着繼續向南,奪取密克羅尼西亞的特魯克羣島。
達成這一切後,再進一步向南奪取所羅門羣島,在那兒建設野戰機場,如此一來便可封鎖美國至澳洲的航線,切斷美澳之聯繫。
在整個行動中,計劃參戰的空軍單位由第三驅逐支隊、第四驅逐支隊、第五驅逐支隊、第三輕轟炸支隊、第四輕轟炸支隊、第六輕轟炸支隊、第一俯衝轟炸支隊、第二運輸支隊組成。
如此龐大的航空兵力量被統編爲第二航空軍,總共包含大約一千一百架各型飛機。
在最後一次全體將領會議上,督府參謀處同知程翰、督府海軍處都督宋仲楷、國防閣臣林羲等人都親臨現場。
大都督府的二號議事廳中從未有過這樣將星雲集的情況,這還是它建成竣工以來的頭一回。
除了空軍和海軍將領們以外,光是陸軍就來了三十多個師旅級的軍事主官、副官、監軍,還不算督府參謀處的幾位高級參謀。
“……BDA聯軍艦隊大部覆滅,僅有少量戰艦遁逃至澳洲,之後隨着美澳簽訂防務協定,除陸軍兩個師抵澳協防以外,也有海軍分艦隊一支,但並無主力艦。”
“……我軍來勢洶洶,敵軍必然不會在廣袤海域應戰,而是會集中於託雷斯海峽或所羅門海域等狹小複雜之地。海軍各官佐絕不能輕敵,航空偵察和驅逐艦哨探是必不可少的。”
【配圖】
周長風對於大明海軍的行動不感興趣,己方不論是質還是量都擁有碾壓性優勢,鍵盤上撒把米讓雞啄鍵盤都能贏……
咳咳!反正只要別真的閉着眼睛亂打就行了。
他更關心的還是登陸行動,如何才能以最小代價攻佔達爾文和莫爾茲比?
巴布亞新幾內亞島是南太平洋最大的島嶼,東部半島東鄰美澳兩國的交通運輸線,南接澳大利亞。
如果想要大舉進攻澳大利亞東部,那麼巴布亞半島就是一座橋頭堡,具有極高的意義,雙方在戰略上都對之堅定的決心。
對於進攻方來說,這座島嶼必須拿下;對於防守方來說,這座島嶼亦是保衛本土的前哨基地。
而巴布亞半島的核心是位於其東南部的港城莫爾茲比——除此之外的其它地方大多是人跡罕至的原始叢林。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地形十分復雜,遍佈叢林和山巒,還存在大量山谷、溝壑、溪流、沼澤。島嶼中部是東西走向的山脈,高聳的歐文-斯坦利嶺平均海拔有三千米之高。
更要命的是,當地的天氣也變化無常,一會兒晴朗,一會兒又時而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周長風只知道歷史上圍繞莫爾茲比發生過一次戰役,但不清楚細節。或許是因爲規模偏小,而且沒什麼亮點可言,所以不夠著名。
這就是巴布亞半島戰役——戰爭初期最艱難的一場戰役。
他問道:“我這些天在思考要不要加一個輔助行動,從海上登陸莫爾茲比的同時,是否可以相對應的從陸上夾擊?”
一名上校高參回答道:“如果在半島北部登陸的話,可以嘗試翻越歐文斯坦利山脈。”
“我調閱了很多資料,但是都不夠詳實。”周長風有些無奈地說:“澳軍在莫爾茲比的佈防還是很嚴密的,說實話我有點擔心登陸損失會非常大。”
“我知道有條路可以通行。”這時候有位年長的德裔老者開口了,“在半島東北部登陸上岸,那兒有條名叫‘科科達’的羊腸小路,可以穿越山脈直達莫爾茲比。”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不過我不建議考慮那個鬼地方,那裏狹窄而坎坷,遍佈蚊蟲瘴氣。”
這位老者姓名冗長,取其關鍵則爲奧古斯特-穆勒-祖-紹爾布倫(August-Muller-zu-Sauerbrunn),他是正兒八經的帝德舊貴族,祖上封地在紹爾布倫這個地方。
他當年急急忙忙拖家帶口來大明的緣故主要在於無所不用其極的和德社作對,已經到了完全撕破臉的地步,所以他想跑得越遠越好。
英法俄似乎都太近了,於是便來到了大陸的另一端——狠歸狠,怕死也是真的怕死。
總之,奧古斯特曾經在帝德殖民地新幾內亞任職過一段時間,他喜歡探險——因爲除了探險以外也無事可做。這也是爲什麼他對巴布亞、所羅門等地頗爲瞭解的緣故。
“確實很困難。”周長風思索了幾秒,開口道:“不過這只是用來策應的,攪亂敵軍的決心和部署。”
奧古斯特鬆了口氣,“我還以爲你有什麼瘋狂的想法,那等同於自殺。”
“諸位,鑑於在叢林地域翻山越嶺的作戰條件極爲特殊,我覺得不妨專門抽調一些廣西部隊……如果可以的話再搭配一些安南部隊,一共一千多人就差不多了。”周長風如是闡述道。
“也就是各一個營?嗯……”程翰沉吟了幾秒,“不錯,參謀處同周待詔商洽一下,擬個方略草案出來,爾後再告知安南那邊。”
在場的陸海空三軍將領們都無所謂,這種不影響總體部署的小變動就隨便咯。
“這下就體現了地大物博人多的好處了,什麼地形氣候都能找到差不多的。”周長風對奧古斯特笑道。
後者總是一副板着臉的樣子,聞言就回道:“我對安南王家陸軍的戰鬥力持懷疑態度。”
【配圖:歷史上的相似戰例】
當大明的戰爭機器在爲即將到來的龐大戰役做着開動前的最後預熱時,合衆國聯邦政府的打算落空了。
中大西洋海嶺附近,趁着美軍驅逐艦耗盡補給、正準備和即將到來的另一支巡邏艦隊輪換的時候,弗朗茨號在胡貝特少將的精湛指揮下成功逃脫。
她一頭扎進了狂風呼嘯、波濤洶涌的颶風海域,尾隨而來的美軍辛辛那提號輕型巡洋艦和幾艘驅逐艦被迫停止了追逐,只能望“風”興嘆。
而在冰島雷克雅未克,特奧多爾號戰列巡洋艦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獲悉被擊傷的特奧多爾號遁逃到了雷克雅未克,皇家海軍聞風而動,以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爲首的艦隊封鎖了這座港城的外海。
對於冰島人來說這無疑是讓他們擔驚受怕的日子,歐洲的戰火居然燒到了這樣一個偏遠的地方?
在起先的時候,海因裏希上校還希望能夠抓緊時間搶修戰艦,然後趁着英國人尚未反應過來離港開溜。
然而冰島人壓根不敢打破中立,拒絕了德國人希望造船廠幫助修理的請求,而僅憑特奧多爾號自身的損管人員又無法實施對螢火蟲號撞出來的巨大破洞的修理。
幾個小時前,英軍艦隊已經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不投降那麼會在十二小時後展開進攻。
海因裏希上校知道根本不可能衝出英軍的嚴密封鎖,強行突圍的下場就是船毀人亡。
所以僅剩的選擇就是自沉軍艦,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偉大祖國的軍艦落入敵人的手中,那才是永遠無法洗刷的恥辱。
柏林方面的指示也同樣是自沉,並同樣向全艦官兵授予勳章,理由是弗朗茨號單艦重創HX船隊的榮耀也有特奧多爾號的一部分。
9月14日下午13:17,特奧多爾號重新升起了一面工人海軍軍旗。水兵們在輪機艙、主炮炮閂、彈藥庫等關鍵部位安放了炸藥,然後全員離艦。
半個小時後,悠然自得的英軍軍官們在享受着下午茶……
猝然!“轟隆”的巨響從遠處傳來,迸發出耀眼的閃光。
許多人被嚇了一跳,溫熱的紅茶灑了一身,接着就看見那夾雜着烈焰的蘑菇雲直衝雲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