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德法矛盾;大明澳洲遠征兵團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神州翰林院的寧海字數:4314更新時間:24/06/28 13:37:42
果不其然,三個小時二十分鍾以後,弗朗茨號的FuMO雷達就探測到了數十公裏外正在接近的不明機羣。
“是的,上尉。”盯着示波器的中士報告道:“140方向有一個大型目標,這個波紋特徵很可能是桑德蘭;105方向有一隊小型目標,與我們上次遇到的劍魚很像。”
早期雷達的顯示屏不是後世印象中的屏幕和旋轉扇形,而是示波器——可以不嚴謹的類比爲中學與大學做實驗時的那種樣式。
旋轉扇形樣式的PPI型平面顯示器只有大戰中後期的英美才陸續採用。
皇家海軍第814攻擊機中隊的11架劍魚魚雷機從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由於美軍驅逐艦不斷彙報座標,所以劍魚們毫不費力地就找到了弗朗茨號。
往日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今天卻極少見的風平浪靜,英軍飛行員可以清晰的看見遠處海面上的情況——
四艘驅逐艦像貼身護衛一樣分佈在中間那艘大型戰艦的周圍,後者在海面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白色航跡。
領頭的斯卡利上尉又看了一眼識別手冊,心滿意足地說:“準確,那就是弗朗茨號,準備進入攻擊航線。”
今日天高風浪平,幹掉德佬就算贏!
良好的天氣好海況非常適合魚雷攻擊,但凡事皆是相對的,這也爲德軍戰艦防空火力提供了相當不錯的發揚條件。
“發現敵機!視線角17度,大約10架。”
“漢斯!給我濾光套!”
“防空管制,戰鬥狀態!”
在迅速完成測距以後,雙聯裝/34型105㎜高射炮便向着遠處的天空開火了。
碩大的破片榴彈被引信測合機調整好時間引信,然後裝入炮膛擊發。
“轟!轟!轟!”
劍魚們的後邊頓時迸發出了一團團灰黑色煙雲,個別幾架飛機被劇烈的衝擊波震得上下搖晃。
它們分成兩組,從左前方和左後方夾擊而來。
西姆斯號驅逐艦發出遠離的命令後,四艘美軍驅逐艦便陸續向兩邊駛開,遠遠的到一旁看戲去了。
可以說工人海軍的防空層級搭配得非常不錯,外圈由105㎜大口徑高射炮負責、中圈由37㎜高射炮負責、內圈則交給四聯裝20㎜高射炮。
儘管/37型37㎜高射炮身管倍徑不如歷史上“37手拉機”的83倍徑,然而其射速卻是後者的三倍之多。
單艦對抗一個中隊的劍魚魚雷機?這還是大西洋上的頭一回。
被炮彈擊中的英軍飛機爆出顯眼的火光,很快化作一個火球,像墜落的流星似的栽進大海中,濺起一大團潔白的浪花。
“看!看!他們正在接近!”
“英國人的飛機太慢了啊。”
“噢不,它被擊落了。”
西姆斯號驅逐艦上的美軍水兵們都全神貫注地觀摩着英軍飛機和德軍戰艦的交鋒。
像這樣置身事外毫無負擔地近距離目睹海空戰鬥,實在是畢生難忘的經歷!
艦長弗蘭克少校神情嚴峻的眺望着,他發現英軍艦載機的突防能力比起本國要差了不少。
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突擊者號的魚雷機中隊已經換裝了新銳的TBD魚雷機——全金屬下單翼,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00㎞/h,比英國人的劍魚魚雷機快了足足三成。
“艦長,英國人……”
“他們做不到的。”弗蘭克放下了望遠鏡,皺眉道:“我不知道爲什麼英國海軍堅持使用雙翼機,這就是保守的代價。”
11架劍魚魚雷機在進入攻擊航線的過程中就被擊落了3架,而隨着距離拉近,它們便進入了20㎜高射炮的射程之內。
弗朗茨號的左舷的四座四聯裝20㎜高射炮齊聲咆哮,冰雹般的炮彈撲面糊向悠然飛來的劍魚們。
剎那間,耀眼的曳光彈就充斥在了這半邊天空。
個別英軍飛行員頓時手忙腳亂,惶恐之下沒等距離拉近就匆匆扔下了魚雷。
被20㎜高爆彈命中至少不會當場解體,這大概也能算是好消息。冒着煙的劍魚失去控制,翻滾着墜入了海中。
劍魚們倉促投放的魚雷頗爲凌亂,有的遠有的近,完全達不到訓練時的水平。
見魚雷落水來襲,弗朗茨號當即在胡貝特少將的指揮下左滿舵規避,以標準的內切機動閃躲過了足足7枚航空魚雷。
完成了攻擊的劍魚們隨即掉頭返航,而德國人則以隆隆炮聲爲之送行。
幾分鐘後,整片海域重新歸於平靜。
唐斯號(DD-375)驅逐艦在之前英軍飛機墜海的位置周圍遊弋,嘗試搜尋了一下倖存者,結果還真讓她成功救起了一名後座機槍手。
6架劍魚被擊落,可最終卻僅有這位幸運兒獲救,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風險之大可見一斑。
四艘美軍驅逐艦繼續以這樣的近距離伴隨緊跟着弗朗茨號,這讓德軍水兵們大爲煩躁。
破交作戰的要領之一就是隱匿行蹤,甚至會通過僞裝煙囪和炮塔來扮作其她戰艦。
可現在弗朗茨號卻被美國人如此糾纏着,這叫怎麼回事?
胡貝特少將沉聲問道:“司令部回覆了嗎?”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柏林方面終於回電了——領袖和戰爭委員會正在研究對策,暫時請在不做出敵對行爲的前提下自行決斷。
顯而易見的是,任何集合體都會存在異見。
在風氣相對寬鬆些的德社上層,一旦有話題牽扯到美國,那麼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見就迅速出現了。
一些悲觀主義者認爲與美國交惡會導致不好的局面,德社需要充足的時間來整合歐洲。
歐洲上千年來的民族隔閡與怨恨不容小覷,這可不是相同的意識形態就能輕鬆化解的。
而半途下場的美國可以設法挑撥離間、分化瓦解,讓終極大業毀於一旦。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猜測而是事實了——情報表明,英國方面正在策劃挑撥德法關係的陰招。
“……有些同志存在思想上的誤區。必須指明的是,在戰略上不能畏懼敵人,我們要對我們正在進行的神聖事業擁有充足的信心;在戰術上不能掉入敵人的陷阱。”
“作爲世界上最大、最孤立的資本主義集團,狡猾的美國大資產階級正在設法加入戰爭,但他們還需要尋找機會來鼓動人民。戰爭無法避免,僥幸心理是軟弱和不負責任的。”
美軍大西洋艦隊的所作所爲已經落實了聯邦政府的打算,德社上層很清楚的認知這一點。
不過在戰術上,或者說這件事上,面對故意挑釁的敵對行爲,偏偏就應該避而不理。
美國遲早會找到藉口、湊足理由、攢夠民意,不過在那之前對於德社而言拖得越久越有利。
從宏觀戰略來說,德社迄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道義上是以保衛安全、解放民衆。
但隨着主要戰事落幕,德社發現即使打着正義的旗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仍然容易招致不滿。
挪威、瑞典、法國的反饋都不盡如人意,恩斯特意識到直接進攻雖然簡單粗暴、直截了當,但隱患也不小。
德社強大的武裝力量不應該作爲鋒利的矛,而是當作堅固的盾;反之,思想才應該是鋒利的矛。
這也是爲什麼德社並未揮師發兵俄屬波蘭、波羅的海三國、沙俄的原因。
他們想嘗試一下,看看只通過大量援助物資和顧問並派遣少量志願軍能不能讓俄國人自己解決,實在不行再考慮己方親自上陣。
讓德社上層有些惱火的是,該死的英國人還在處處唱反調,淨做一些噁心人的事。
百萬德軍橫掃法國,基數如此之大,實在無法確保其中沒有官兵犯錯誤。
而英國人就恰恰專挑這些事情大肆宣傳,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名叫“法國足球訓練委員會”的組織,用無線電廣播向法國民衆宣傳德法矛盾,撩撥其抵觸情緒。
法蘭西民主公社派出的專員也正式向柏林方面提出了訴求——公社政府可以帶領法國人民建設、保衛國家,希望德軍撤離法國領土。
雖然德社上層本就有這樣的打算,但德軍官兵和一些民衆對此很不爽,有點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
雖然一切並沒有那麼理想和美好,但至少現在針對的德社封鎖已經瓦解,德法之間的貿易往來重新恢復了正常。
滿載着礦石和貨物的火車哐當哐當的駛過德法邊境——洛林的鐵礦、普羅旺斯的鋁土礦、SNR公司的滾珠軸承、HUET公司的光學儀器等等數不勝數。
而在遙遠的東歐高加索地區,紅鷹軍團正在做着緊鑼密鼓的戰前準備。
第4山地師之前在瑞典駐紮了一段時間,然後回國短暫休假了兩個星期,接着便奉命萬里迢迢來到了這裏。
因爲要穿越崎嶇的山區,裝甲部隊無能爲力,所以進軍巴庫的任務就落在了山地師和另兩個步兵師的身上了。
英國人對此保持着十二分的關注——開玩笑,那可是兩千多萬噸原油產量的巨型油田,如果德國人拿到手那還得了?
裝備惠特利MkII中型轟炸機的皇家空軍第44、第84、第158中隊奉命從本土起飛,轉場至大英帝國在中東的殖民地約旦,然後再部署在法國殖民地貝魯特,準備對巴庫實施戰略轟炸。
駐防開羅的英軍第50步兵師和剛剛抵達塞得港的南非第1步兵師也接到了命令——組織一支遠征軍,向北穿過法國殖民地和土耳其東部,前往巴庫。
顯而易見的是,戰火很快就要蔓延到新的地方了。
次日。
大明京師應天府,紫禁城。
“德人古板歸古板,但還不至於這麼容易上當。敵人越是想激怒你,就越不能遂了他們的願。”
獲悉大西洋上發生的事情以後,朱泠婧篤信德社很可能會選擇避之不理,寧可中止破交行動也不給美國找到藉口。
“不過陛下,饒是這樣,臣等估摸着美國最晚也能在半年之內藉機參戰,取平均來看,恐怕就是近三個月的事。”高慶魁如是說道。
“嗯,德美這較勁倒是有趣,但現在倒是不用考慮那麼多了。他們玩他們的,我們打我們的。”
判明美國人勢必要與德國人爭鬥一番以後,大明君臣便完全放心了,接下來便可以從容不迫地實施攻略澳洲的計劃了。
她問道:“督府那邊狀況如何?部隊什麼時候可以做足準備?”
周長風回想了一下,答覆道:“督師部、第五軍、第六軍總兵處人員基本到位,步兵師還有兩個在路上,重炮旅要慢些,預定在本月下旬全部集結完成。”
因爲參戰部隊規模遠超以往,所以明軍首次爲應對實戰需求而成立了兵團這一建制,兵團司令部叫做督師部。
澳洲兵團下轄第五軍、第六軍,若干獨立重型坦克營,以及一系列數量龐大的後勤單位。
第五軍下轄第二、第四、第十、第十一、第二十七步兵師,第一、第三、第四野戰重炮旅。
第六軍下轄第十二、第十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四〇步兵師,第五、第六野戰重炮旅。
另外,第一、第二戰車旅和第一、第二機動步兵旅也全員上陣,作爲兵團直屬作戰部隊。
空軍方面亦將部署兩個驅逐機支隊、兩個轟炸機支隊、一個運輸機支隊,並視情況而定是否再增派單位。
澳洲兵團的總兵力達十八萬人之巨,如果再連帶計入後勤、雜務人員,那麼人數要超過三十萬。
爲了滿足儘快將這些部隊投送至南半球的需求,大明的全部超級郵輪均已停止運營。
昇平號、朱雀號等五艘郵輪隨即被軍部徵用送入造船廠,拆除並封存那些奢華的內飾裝潢,將之改造成大型高速運兵船。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尚未開拔,海量的軍需物資就已經陸續啓程運往巴達維亞和泗水了。
這樣預先囤積一些,以節省之後的運力消耗。
“陛下,朝廷還有不少政務要忙,臣請告退。”
了結了這邊的決斷後,高慶魁便離開了,大明還有難以計數的事情等待着政府首腦親自處理。
“現在多少能體會從前大軍出征後皇帝的感受了。”朱泠婧有些感慨,“比起勝券在握的南洋,勞師遠徵半個世界以外的地方,無論怎麼說都有些……忐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