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斷尾求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要離刺荊軻字數:4763更新時間:24/06/28 13:34:29
直到回宮,趙煦腦子裏,還全部都是孔方兄的身影。
三五百萬貫呢!
“父皇辛辛苦苦,攢了十九年的封樁庫……也就六千多萬,不到七千萬貫!”
趙煦回憶着,他和向太後,在宮中見到的那些封樁庫。
熙寧三十二庫,元豐二十庫。
那些裝滿了絲絹、銅錢、黃金、白銀、香料的封樁庫。
真正的現金,硬通貨,估計也就一半。
剩下的都是實物,是絲絹、香料、象牙……
除了象牙等少數東西,剩下的其實都會腐朽、變質,然後貶值。
像是去年,封樁庫就變賣了一批儲存時間太久的絲絹綿物。
每匹不過三百文。
而正常的市場價,絹布一匹一貫三百文,紗布一匹一貫六百文以上。
所以,封樁庫裏的絲絹綿綢綾羅,是得定期出清的。
這也是趙煦這些日子以來,一貫的操作。
無論是利用追繳市易務欠款的機會,還是宋遼貿易。
都是在想方設法的出清,封樁庫裏的這些商品。
而現在文彥博一家,就至少能拿出三百萬貫的銅錢、金銀。
什麼叫富可敵國?
這就是!
一個文彥博如此,富弼呢?韓琦呢?
這兩家又該有多少?
怕只和文彥博相差無幾。
梭哈一把,也應該可以湊到三五百萬貫。
“也是……”趙煦低聲說着:“王珪仕宦,都搞了差不多一百萬貫……”
“這些元老,又豈會連王珪都不如?”
去年,王珪暴斃後,其子孫扶棺回鄉,運金銀銅錢絲絹的船就多達十餘艘。
一百萬貫,怎麼都有的。
這就是大宋!
一個皇帝、文臣士大夫、勳貴武臣、外戚都趴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王朝。
一個官僚壟斷經濟型社會。
這是大宋在立國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
禍根甚至在安史之亂前就已經埋下。
所以啊……
趙煦嘆息一聲!
在他身邊一直站着的文薰娘,聽到趙煦的嘆息,忍不住問道:“大家,在憂心什麼?”
趙煦搖搖頭:“朕沒有憂心!”
“相反,朕很開心呢!”
事物都有兩面性!
大宋王朝在拼命壓榨百姓的同時,也是一個和士大夫、武臣捆綁最深的王朝。
所以,大宋不立田制,不抑兼併!
所以,大宋尊重私人財產,在趙佶那個混小子亂搞之前,哪怕強拆,也是要給合理補償的。
於是,民間爭產官司,數不勝數。
於是,小民的私產意識非常豐富。
於是,整個社會一切向錢看。
這意味着什麼?在現代留過學的趙煦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所謂新黨和舊黨的鬥爭,本質上,就是圍繞着社會財產和資源的再分配鬥爭。
舊黨未必就全部是保守派。
其中混了大量,純粹是爲了保護自己財產,而和新黨鬥爭的有產者。
比如說那些外戚勳貴們還有地方上的形勢戶們。
新黨也未必全部是改革派,其中混了不知多少投機客。
所以,趙煦其實是高興的。
他可比後來的明朝皇帝要面臨的局勢要好得多。
阻力更是會少不知道多少!
他最不怕的,就是士大夫、武臣、勳貴們愛錢。
喜歡錢好啊!
大家一起賺錢才好!
趙煦摩挲着雙手,整個人都變得振奮起來。
文薰娘在旁邊看着,雖然她不清楚官家爲何忽然變得如此開心。
但,官家開心,就是好事!
御攆很快就到了福寧殿,在文薰娘的服侍下,趙煦走下攆車。
然後他就看到了,向太後帶着尚宮張氏等人,迎了出來。
“母后!”趙煦上前行禮:“兒臣回來了。”
“好!”向太後輕笑着,扶起趙煦,牽着他的手:“我兒回來了,母后就安心了。”
……
“天子親倖太師府邸……太師明日就會重新會客……”
御史臺中,竊竊私語,在蔓延開來。
呂陶有些坐立不安的坐在自己的官署中,汗水打溼了他的髮絲。
“爲今之計,吾等恐怕只能上表請知了!”在他對面,監察御史朱光庭,嘆了一聲:“棋差一着啊!”
他們在上個月上書,談論太師文彥博,乞尊禮帝師,其實就是想要碰瓷。
碰瓷是一門藝術。
碰的好,碰到宰執、宮裏面心裏去了。
板子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下。
了不起出去一兩年,就可以風風光光回來。
文彥博這麼些年,就沒有對頭了嗎?
不可能!
所以,只要做得好,說不定就可以抱上一條大腿,從此平步青雲。
哪怕沒有成功,其實也不虧。
可以樹立一個鐵骨錚錚,爲國無懼權貴的形象。
畢竟,他們是言官,吃的就是這碗飯。
可哪裏曉得,事情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最初的奏疏,進了宮裏,就石沉大海。
就在他們以爲,這奏疏再也沒有迴應的時候。
卻被人捅了出來。
然後,短短一天內,就鬧得滿城風雨。
整個汴京都知道了——有御史上書,請求讓四朝元老,定策功臣文彥博退位讓賢。
尤其是那個汴京新報的胡飛盤,在這個事情上,上跳下躥,唯恐天下不亂。
終於是把這個事情,從單純的朝政,變成了民間廣泛議論的八卦。
於是,天子親倖文府,慰勉元老。
事情再也不受控制了。
畢竟,天子都親倖文府了。
這說明什麼?
天子認爲,國家大事離不開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太師的輔佐、匡正。
天子是英明的,不可能錯的。
那麼,就只能是他們錯了。
做錯了事情,被打屁股很正常。
所以,聰明的人,現在就該趕緊跑路,去外面避避風頭,等風頭過了,沒有人記得這個事情再說。
呂陶點點頭:“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好在,不算全虧。”
文彥博又不是制錢,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
總會有人討厭他。
所以,這個事情他們也不算全輸。
文彥博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
他還能活幾年?
等他死了,大家就可以風風光光回來。
說不定還能藉着這個事情,被某些大人物看上。
他們還年輕,等得起。
但劉奉世,一直低着頭,沉默不語。
呂陶和朱光庭見了,非常奇怪。
“仲馮,怎憂心忡忡?”朱光庭問道。
他和劉奉世不僅僅是好友,還是知己。
朱光庭師從國朝大儒胡瑗,和殿帥苗授、翰林學士範純仁算是同門——不過,苗授學的行伍、軍事,範純仁學的是經世致用,而他學的是儒家經義。
這也是安定先生治學的特點。
因材施教,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來教授。
而劉奉世的父親是大儒劉敞,其與安定先生友善,安定先生在時,經常帶着朱光庭他們遊學四方,拜謁各方大儒,其中就有劉敞。
故而,朱光庭和劉奉世有着三十多年的交情。
劉奉世皺着眉頭,說道:“公琰聽說了嗎?”
“嗯?”
“都堂已經通過了王子韶任爲吏部侍郎的熟狀,已令中書舍人草擬,並呈兩宮……”
“若無意外,這衙內鑽,就可能要升待制!”
從考工員外郎,到吏部侍郎。
這是質的飛躍。
祖宗之制,礙止法下,這種升遷是磨勘所不能升的。
因爲,跨過去這一步,就摸到待制級別的門檻了。
制度,六部尚書、侍郎,皆會加館閣學士銜。
最低也是龍圖閣直學士。
呂陶和朱光庭聽着,面面相覷。
“王子韶的熟狀,已經擬好了?”
“中書舍人、給事中……”
“就沒有異議?”
呂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隨着刑恕順利升任翰林學士,他空下來的中書舍人一職,由起居郎範百祿兼任了。
而在不久前,隨着天子下詔,命都堂記蘇轍姓名,列於堂薄。
這也宣示着,蘇轍不久將升中書舍人或諫院的左、右司諫。
這樣一來的話,未來中書省中書舍人,都將是舊黨士大夫。
範百祿、彭汝礪、蘇轍。
而門下省的給事中,則早在去年,就已經被舊黨包圓了。
哪怕後來彭汝礪因爲張吉一案,駁回了詔書,因此得罪兩宮,被改爲中書舍人。
但接任彭汝礪的,卻還是舊黨的林旦。
劉奉世悠悠一嘆,道:“給王子韶寫草制詔書的是範百祿……”
“範子功?”朱光庭和呂陶驚呼出聲:“怎麼可能?”
範百祿可是根正苗紅的舊黨!
乃祖伯,就是國朝名臣——範鎮。
他的堂弟,是深得司馬光、富弼還有文彥博都喜歡的唐鑑公範祖禹。
這樣一個人,會給王子韶這樣臭名昭著的新黨干將寫外製詔書?
太荒唐了吧?
劉奉世慘然一笑:“怎麼不可能?”
“可不要忘了,範百祿……可是先帝的心腹!”
舊黨裏,當然不乏,視先帝爲堯舜,只是誤入歧途,需要引導的大臣。
範百祿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素來被人視作帝黨。
當年,李士居、趙世居一案,就是範百祿不顧阻攔,窮治到底,冒着巨大的風險,將之辦成的鐵案。
也正是因爲這個案子,範百祿簡在帝心,爲先帝信賴。
當今官家即位後,更是優容備至。
先以範百祿——皇考近臣,朕之親愛大臣的理由,任用爲起居郎。
從此,日夜在君前候命。
刑恕升任翰林學士後,範百祿特旨拜中書舍人,但依舊兼任起居郎,隨時候詔。
劉奉世,在元豐時代,在朝中多年,他當然知道,範百祿的立場。
這就是個忠君思想已經入腦,無可救藥的人。
當今官家更是和先帝一般,對其信愛無比。
多次曾在殿中,以表字稱呼,還曾和宰執們說:“起居郎百祿,乃皇考所遺朕之忠貞大臣也!”
我爹給我留下的忠臣啊,你們要多照顧!
甚至愛屋及烏,在去年特別下詔,贈範百祿亡父範鍇兵部侍郎,追封其生母王氏爲華陽郡君。
在官家如此厚遇下,範百祿什麼事情都肯幹!
朱光庭、呂陶頓時沉默了。
良久,朱光庭才道:“仲馮的意思是?”
劉奉世點點頭。
官家要用的人,他們卻想要阻攔。
所以,這是官家給他們的一點小小教訓?
三人,頓時心有餘悸的縮了縮脖子。
呂陶和朱光庭更是不敢問門下省給事中爲何不封駁了?
因爲,門下省如今在任給事中,雖然都是舊黨,但有一個和新黨關係密切的人——林旦。
林旦的親大哥,就是已經南下的執政章惇的密友林希。
林希此人,鐵桿的新黨了。
和章惇、呂惠卿等人關係都很好。
兄弟兩人雖然政見不合,但……這種兄弟表面政見不合,私下穿一條褲衩的事情,在大宋還少嗎?
劉奉世,卻比呂陶、朱光庭想的還要遠。
“那個案子,不能再拖了……”
“更不能讓傅中司查下去了!”
傅堯俞,軟硬不吃,鐵面無私。
他繼續查下去的話,搞不好會釀成大案。
劉奉世對此是有經驗的。
當年的陳安民一案,就是這樣,以點帶面,以小帶大。
他的恩主吳充,就此罷相,旋即鬱鬱而終。
他更是在地方流連了數年,才終於等到機會回朝。
如今,李雍案也是這樣。
再查下去,拔出蘿蔔帶出泥。
搞不好,可能會牽扯到都堂。
這元祐初年,衆正盈朝的局面,可能會因爲這個案子而受到影響。
甚至可能會成爲新黨反攻倒算的藉口——你們在幹什麼?
你們上臺才幾個月?就做出這樣的事情!
再讓你們把持朝政下去,天下事還得了?
又菜又愛玩!
滾開,讓真正的大臣來輔佐天子!
想着這些,劉奉世就對呂陶和朱光庭道:“元均兄、公琰兄……”
“吾等離京之前,還是先把李雍案定下來吧!”
汴京新報,天天說,御史臺的安惇刑訊逼供,張汝賢更是日夜在有司拷打相關人犯,小道消息已經鬧出人命了。
雖然此事,十之八九又是安惇等人在放假消息——關押人犯的地方,現在都有着禁軍把控,針扎不進,水潑不透。
外人根本不知道,安惇和張汝賢在裏面搞什麼?
只知道他們日夜審訊,窮追不捨。
中司傅堯俞則撲在卷宗上,一個個的清查。
再讓他們這麼查下去。
太危險了!
呂陶、朱光庭聽着,都是微微點頭。
確實,李雍是該適可而止了。
再查下去,大家夥就都得被責罰、降授甚至編管了。
這個事情,還真的只有他們這些被迫要離京的人才能做。
破罐子破摔嘛。
大不了,肉身抗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