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要顧全大局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要離刺荊軻字數:4484更新時間:24/06/28 13:34:29
    元祐元年四月庚子(十三)。

    趙煦用完早膳後,便到了慶壽宮中。

    最近,他到慶壽宮的次數越來越多,停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當然,這是逐漸增加的。

    兩宮也適應了這個節奏,感覺是趙煦開始黏她們了。

    這正常!

    官家(六哥)再怎麼樣,也只是一個孩子。

    孩子黏母親、太母,很合理。

    見他來了,向太後當即招手:“六哥來,母后給六哥看個東西。”

    趙煦乖乖的坐到兩宮身邊,眨着一雙可愛天真的眼睛:“母后要給兒臣看什麼?”

    活像了他在現代泡吧的時候,那些湊到他身邊的鶯鶯燕燕:“哥哥怎麼一個人喝酒啊?”

    向太後看着趙煦的樣子,嘴角的笑容,止不住的蔓延,太皇太后在旁邊,更是露出了姨母笑。

    對趙煦和向太後之間的親密母子之情,有些時候,真是讓她感懷不已。

    她也想有一個這樣的皇帝兒子。

    可惜,先帝並不親她,反而更親沒有血緣關係的慈聖光獻。

    這讓她一直耿耿於懷。

    如今,卻在兒媳和孫子身上,看到了她當年求而不得的東西。

    於是,這位太皇太后老懷大慰。

    每每看着這對母子的親密互動,她自己也有一種滿足感。

    向太後將一紙奏疏遞給了趙煦:“六哥看看吧。”

    趙煦接過來,放在手中看了看,便道:“是範學士的弟弟寫的奏疏啊!”

    奏疏的擡頭,有着寫奏疏的大臣差遣、頭銜及名字:龍圖閣直學士、陝西轉運使臣純粹。

    毋庸置疑,這位就是范仲淹的小兒子,那位蘇大鬍子最親密的友人範純粹了。

    向太後嗯了一聲,道:“確實如此。”

    趙煦低着頭,認真的看了一遍,眼睛漸漸的亮了起來。

    “真乃大才也!”趙煦看完,撫掌大讚。

    向太後也笑起來:“六哥也覺得好?那母後和太母,就要用印,準其奏議,先在鄜延路、環慶路以及涇原路試行其策。”

    趙煦嗯了一聲,眼中卻閃過一絲異色。

    “看來,不止是章楶發現了党項人的戰術漏洞和弱點了。”

    “範純粹也在實踐中,隱隱約約,察覺到了!”

    範純粹的奏疏,是一篇對過去數十年,宋夏戰爭進行分析、總結的奏疏。

    經過範純粹的分析、總結。

    他最終抓到了一個關鍵——大宋沿邊各路,在遇敵時,嚴重缺乏配合。

    諸路兵馬,各自爲戰。

    前方寨堡,經常性的孤立無援,被敵切割、包圍。

    所以,範純粹建議,朝廷下旨,在沿邊各路,在一線寨堡之後的腹地,揀選精銳,組建以騎兵和精銳步兵爲核心的機動兵團,配屬在二線,以便隨時支援前線,而在一線寨堡,則只放防禦爲主的駐泊部隊,依託堅城要塞,固守不出。

    同時,他還建議,簡化各路兵馬戰守救援的流程。

    本路兵馬在得知鄰路遇敵時,既可不經朝廷旨意,而由本路經略使臨機決斷,出兵救援。

    “範純粹之議,已觸碰到了章楶後來的彈性防禦的門檻了!”趙煦在心中喃喃自語着。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他感慨一聲。

    只能說,在經過了數十年宋夏戰爭的拉鋸和鏖戰後。

    大宋這邊的有識之士,都已經開始正視敵我優劣,並尋找問題所在。

    所以,章楶後來的彈性防禦戰略,不是他一人之智。

    而是,從慶曆年間以來,無數名臣大將,在戰爭中的失敗與教訓,成功和經驗的基礎上,總結而出。

    這樣想着,趙煦就微笑着看向兩宮,道:“太母、母后,劉昌祚既已回京述職,鄜延路經略使出缺,不如就命這位範大臣爲鄜延路經略使,命其在鄜延路,試點其所議論之策。”

    向太後當即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頷首微笑:“官家之議甚好。”

    這位太皇太后近來心情非常舒爽。

    主要是,章惇南征太給她長臉了。

    王師摧枯拉朽,不過一月,大軍直取富良江,令交趾震怖、俯首。

    如今,交趾已遣使求和。

    同時,大理國、真臘、占城等國,也都被此戰震懾,紛紛遣使來朝。

    大宋威名,遠播四方。

    這讓太皇太后每每想起,嘴角都會輕微上揚。

    老身臨朝聽政,一年有餘,便南服交趾,拓土千里,不止盡得交趾江北之地,還讓交趾人乖乖遣使求和。

    大理、真臘、占城等國震怖,遣使來朝。

    先帝在位時,有過這樣的事情嗎?

    好像沒有吧。

    熙寧南征,功虧一簣,五路伐夏,最終徒耗軍費,永樂城之戰更是一敗塗地。

    而老身只遣五千人南下,便得到了這樣的成果。

    老身真是大宋第一太母!

    未來青史之上,必與古來賢后同在。

    於是,這位太皇太后便道:“就依官家的意思好了。”

    “待劉昌祚入朝後,便以範純粹爲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說完朝政,太皇太后就看向趙煦,道:“官家可聽說了,近來御史們在彈劾的事情?”

    趙煦眨着一雙可愛天真的眼睛,小臉紅彤彤的:“孫臣近來,一直在用心功課,並無太多閒暇關注朝政,還請太母明言之。”

    做戲做全套。

    趙煦在章惇生擒李常傑後,便開始進入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節奏。

    除了在集英殿裏讀書,就是來慶壽宮陪兩宮。

    哪怕到了慶壽宮,他也是捧着書在看,仔細的記着筆記。

    主打的就是一個——朕什麼都不知道。

    太皇太后不疑有他。

    這個孫子認真讀書的事情,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的。

    便道:“廣西地方,有些奏疏入京,說是廣西經略使章惇,生擒交趾僞太尉李常傑後,並未奏請朝廷,便決定在邕州將之凌遲……”

    “此有違祖宗法度也。”

    趙煦聽着,託着腮幫子想了想,便起身對太皇太后謝罪道:“孫臣卻是要向太母、母后請罪了。”

    “嗯?”

    “不敢瞞太母,當初章相公南下,陛辭之時,孫臣曾與之交代過一句話……”

    “若得李常傑,必將之凌遲,以祭當年邕州死難軍民。”

    “六哥怎會有這個想法?”向太後奇了。

    趙煦睜着自己拿雙黑白分明的真誠雙眼,說道:“回稟母后,父皇在時,曾和兒臣說過,交趾當年屠邕州,乃生平之憾!“

    “父皇還曾說過,若能得李賊,必在邕州刑戮,以謝當年殉國之臣民!”

    兩宮對視一眼,然後就都笑了起來。

    “既是先帝囑託,這李賊確實該在邕州受刑!”太皇太后說道。

    向太後也贊同道:“確該如此!”

    如今沒有民族主義,也沒有什麼國族認同。

    只有樸素的華夷之辨。

    而在家天下的框架下,趙官家和耶律家的皇帝之間的互相認同,遠超趙官家和底層百姓之間的認同。

    李常傑若是沒有在邕州被凌遲,械送汴京的話,他甚至可能善終!

    最起碼,也能有一個體面的下場。

    別懷疑,這是兩宮和朝臣們做得出來的事情。

    所以,在章惇南下的時候,趙煦特意交代了。

    若擒得李常傑,必須將之在邕州千刀萬剮。

    這不僅僅是爲了念頭通達,也是爲了凝聚廣西人心。

    自古以來,同仇敵愾,總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手段。

    “官家……”太皇太后對趙煦道:“御史們,除了彈劾章相公擅自決斷外,還彈劾他在交趾江北,屠戮士人……”

    “據奏,章相公曾給指揮以上將佐以及土官們下過軍令,言江北之地士大夫,皆可殺!”

    “於是,江北諸州,血流成河,竟使衣冠遭戮,死者充盈,不計其數!”

    趙煦當然早就知道了這些事情。

    他連細節都很清楚。

    老實說剛剛知曉的時候,趙煦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趙煦曾私底下感慨:“真不愧是章子厚啊!”

    對這個在上上輩子曾輔佐他的宰相,趙煦太熟悉了。

    章惇在朝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個笑眯眯的儒雅老頭。

    可誰若踩到了他的痛點,或者碰到了他的底線。

    那麼,他的那句口頭禪就會脫口而出:“翌日安能奉陪吃劍?”

    在朝堂上都會殺氣騰騰,氣勢凌人,光明正大的用吃劍這種話來威脅同僚。

    到了地方,手握大權後,章惇殺起人來,是眼睛都不會眨的。

    只要他認爲該殺的人,他絕不會手軟。

    而且,他會幹淨利落迅速的將事情辦完,讓朝廷哪怕想救來不及。

    這就是章惇。

    一個性格特點極爲明顯的人。

    一個到了七十歲,心態還和年輕的時候一樣,沒有絲毫改變的人。

    所以,趙煦雖然還沒有收到章惇的自辯書,不太清楚,他爲何要這麼做?

    但這一點也不妨礙趙煦會給章惇打掩護。

    他輕笑着,伸手抓着兩宮的手,道:“太母、母后,章相公是儒臣吧?”

    “?”

    章惇的文章詩詞水平,是有目共睹的。

    這是早年間,連蘇軾都佩服過的。

    也就是他一直在仕途上高歌猛進,沒有專注文章詩賦。

    若他和蘇軾一樣,顛沛流離,搞不好,章惇也會留下無數名揚天下的詩篇、文章。

    “既是儒臣,又怎會對儒臣下此毒手?”趙煦說道:“太母、母后,不妨等等看,等章相公的奏疏入京,便可知其中詳情!”

    兩宮聽着,點了點頭。

    也是哈。

    章惇自己都是士大夫,怎麼會對士大夫痛下殺手呢?

    所以,要麼是他殺的人都該死,要麼是奏報的細節出了繆誤。

    章惇可能沒有殺多少人。

    但被人以訛傳訛,甚至故意誇大了事實。

    這樣的例子,過去有很多的。

    說不定,就是下面的人,聽風就是雨,甚至有人在胡亂攀咬!

    “再者,太母聖節在即……”趙煦真誠的看向太皇太后,一副孝順乖孫,完全爲了祖母考慮的神色:“又怎能爲了這麼一點小事情,而使太母聖節喜慶受損?”

    太皇太后沒有表態,但她的神色,卻已經出賣了她。

    她若有所思的想着些什麼。

    趙煦一看就知道了,她其實也不想讓事情搞大。

    道理是很簡單的。

    這位太皇太后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

    慈聖光獻壽六十有一,章獻明肅壽不及六十。

    參考這兩位臨朝聽政的女主壽元。

    她還能活幾年?

    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好好慶賀一番,也可以讓她在天下臣民面面出出風頭。

    又怎能因爲一點小事,就讓她的坤成節聖典出現瑕疵?

    不能夠啊!

    再說了……

    交趾江北的士大夫們,跟她又沒有關係。

    這些人更不曾給過她半分好處。

    憑什麼叫她給這些人做主?

    向太後一看,便在旁邊,輕聲道:“姑後,新婦以爲官家所言甚是啊。”

    “姑後聖節在即,豈可因區區小事,而使姑後聖節有瑕?”

    “御史們應當顧全大局才是!也該爲天下社稷着想才對!”

    大局是什麼?

    太皇太后想好好的過一個愉快的坤成節,想讓天下臣民,四方之國,都知道大宋在太皇太后的英明主政下,國勢大漲!

    在這個時候,誰給太皇太后的聖節添堵,誰就是不顧大局!

    向太後雖然有些同情那些被殺的士人。

    可,章惇殺都殺了。

    還能怎麼辦?人死不能復生。

    總不能爲了幾個死人,去追究一位率兵打了大勝仗的宰執吧?

    不能夠啊!

    太皇太后聽着向太後的話,當即就笑起來:“太后、官家,你們啊,就會哄老身開心!”

    卻是不再提什麼章惇的事情了。

    既懶得去追究章惇濫殺,也不想追究那些人是不是在誣告章惇。

    只當此事不存在,沒有發生。

    坤成節就兩個多月了。

    對這位太皇太后而言,再沒有比好好的過一個舒坦的生日更重要的事情了。

    一直站在太皇太后身後的樑從政,見到這個情況,他心領神會,悄悄的趨步先後退去。

    待出了慶壽宮,樑從政就喚來一個小黃門,對其吩咐道:“去,給御史臺說一聲。”

    “御史臺應當顧全大局,爲天下社稷考慮。”

    兩宮、官家,都不想追究,也不願追究了。

    誰再揪着不放,那就是不聽招呼,非要給宮裏面添堵。

    對這種人,就只能讓他們去地方上好好反省反省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