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決戰之前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要離刺荊軻字數:4533更新時間:24/06/28 13:34:29
元祐元年春三月甲申(27)。
章惇在狄詠、田士儒等人的簇擁下,開始巡視宋軍營壘。
章惇視察的第一站是傷兵營。
在西平州的時候,章惇就視察過好幾次位於永平寨的傷兵營。
哪裏是照顧宋軍重傷員的地方。
廣源、七源、決裏隘、北件等地的宋軍重傷員,在前線經過包紮和止血後,最終都送到了永平寨。
在永平寨,他們有軍醫照顧,女醫護幫忙換藥、餵飯、喂水、換洗衣物。
寨中還僱了許多當地農民,打掃衛生、清理污垢,熬煮湯藥、茶水。
宋軍的重傷員,都得到了妥善照顧,而都恢復的不錯。
永平寨根本不像是過去宋軍之中,那種純粹將傷兵丟到一個地方等死,免得他們在營中日夜哀嚎,影響士氣的地獄。
在這前線,宋軍則將傷病營,設置在軍營附近。
燕辰作爲傷兵營的負責人,帶着章惇行走在冒着蒸汽的竈臺之中。
石炭在竈臺下燃燒着,鍋中冒起白色的蒸汽。
“經略,這裏是爲傷員蒸煮包紮傷口所用之布條之地。”燕辰解釋着。
章惇點點頭,在永平寨,他也看到過類似的地方。
“燕公事,這樣蒸煮、烘乾布條,吾聞永平寨諸軍醫言,乃爲殺毒,這些布條何來毒?”章惇問道。
這是他一直以來的疑惑。
在大宋舉凡大儒,都會涉獵一些醫術。
其中好多人的醫術水平,甚至堪比當代名醫。
章惇雖算不得什麼名醫,可他到底也是讀過醫書,知曉一些醫理的。
燕辰笑道:“經略有所不知,天下萬物,皆有陰陽,既有陰陽,自分正邪。”
“萬物陰陽相生,正邪相依,故而萬物皆有毒!”
“只是平日裏,大部分人正氣充足,無懼外邪,然而,受傷之後,傷口裸露於外,直接與萬物接觸,這便給了邪氣可趁之機。”
“所以,傷口清創、包紮、養護,便乃治傷第一要務!”
“而火乃至陽至剛之物,天生克一切陰邪,故以大火蒸煮包紮所用之物,可滅邪、消毒,讓那邪氣無機可乘!”
章惇聽着,感覺這些理論有些耳熟。
似乎是縫合了好幾家儒學的理論,用醫理闡述而出的東西。
於是,他看向燕辰,道:“公事是如何知曉這些的?”
燕辰昂起頭,回想着官家當初對他解釋說過的話,於是,正色道:“此乃聖人之教也!”
“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
章惇一聽就明白了。
這是那位官家的理論!
強調萬物皆可格,萬物皆有道,萬物皆有理。
所以,這治傷之事,就是格出來的道理?
章惇心緒一轉,立刻讚道:“善!”
“公事以聖人之教,推諸傷病,活人無數,可謂行在道中矣!”
雖然,章惇不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是燕辰和那些軍醫們,爲了拍當今官家馬屁而特意將這些東西和格物之道牽扯上的,還是這些本來就是那些少年官家旨意下,格出來的東西。
但,作爲大臣,章惇知道,在這種事情上跟隨官家是沒錯的。
自古皆如此。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當今官家喜歡格物,自然未來會有無數人投身於此,以求賞識、倖進。
他章子厚也該投身於此。
於是,章惇道:“格物之道,無愧聖人大道!即使只求其分毫,也可活人無算。”
“吾當景從之!”
左右只當章惇是喜歡格物致知的調子,紛紛逢迎、吹捧起來。
但章惇卻已經知道,回頭是該讓章援、王棣兩人來傷兵營,和燕辰等人請教傷兵營裏的條例、法度,然後寫成奏疏,送去京城。
而且全文應該緊扣格物致知這四個字。
託古改制,以孔孟之名,行當代之政。
王莽之後,士大夫都已經學會了。
章惇繼續巡視。
於是他發現,前線的傷兵營和永平寨的傷兵營,是兩個概念。
永平寨在後方,是重傷員的養傷之地。
所以注重照顧、養護。
像是高級軍官以及土司,甚至有專人貼身照顧。
而前線這裏的傷兵營,主要是做包紮、清創、救命的事情。
一般輕傷員,在這裏處理一下傷口,就可以回到軍隊。
而其他傷員則根據傷勢輕重不同,由軍醫們分類。
一般或不太嚴重的傷兵,就地養傷。
再重一些,需要養護的,則送北件。
只有最嚴重的傷兵或者有軍官、土司受傷,才會轉送永平寨。
於是,在這個傷兵營裏,一切都是忙碌的。
所有人都在緊張的工作。
但這裏乾淨、整潔,所有污穢和醫療廢物,都有專人隨時轉運。
營中甚至還僱了許多侗丁,驅趕、捕殺蒼蠅。
軍醫們從附近,收購了大量艾草、樹皮以及其他可以燃燒驅蚊的東西。
每個營壘之間,都有着薰爐。
將傷兵營視察完畢,章惇就感慨道:“有燕公事和諸位軍醫官在,我軍無後顧之憂矣!”
章惇帶過兵,所以他很清楚,只要傷兵營繼續這樣運轉下去。
所有將士就都會知道,自己受傷或者得病,會得到治療。
宋軍士氣,必然高漲。
這恐怕就是宋軍現在可以壓着交趾打,甚至可以將之圍困的原因吧?
視察完傷兵營,章惇便去軍營之中。
果然,無論是土司們的軍營,還是思州兵的營壘或者御龍第一將的營寨。
章惇所見,將士們的士氣都很高。
軍營之中,從士兵到將官,都洋溢着喜色。
他們的臉上,也沒有看到什麼憂慮。
特別是御龍第一將這支遠離故土,在南方炎熱之地作戰的軍隊,士氣非常高昂。
這讓章惇很高興。
因爲他現在已經知道,交趾太尉李常傑所率領的數萬軍隊,如今已經被宋軍圍困在幾個山頭之間,約莫方圓七八裏的狹小地區。
而且,他們的後路,已經被截斷。
田士儒的思州兵,在當地土司配合下,繞過了李常傑的大營,從山路鑽出,切斷了太原和李常傑之間的聯繫。
除非現在交趾並起舉國之兵來救,不然,李常傑和他的大軍,已經是甕中之鱉了。
可是,交趾現在有要救的意思嗎?
交趾人現在已經沿着富良江,開始堅壁清野了。
一些土司報告,他們的人,就算在富良江邊對着交趾水師挑釁,交趾人也不敢登陸。
所以,李常傑註定沒有援軍。
也不可能有人來救他。
李常傑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現在,對章惇來說,問題就只有一個了。
殲滅李常傑的軍隊後,宋軍下一步行動目標是哪裏?
太原嗎?
還是渡江?
若是渡江,汴京官家會不會有意見?
章惇想着這些問題,帶着人騎着馬,繞着被圍困的交趾營壘,遠遠的看了一遍。
交趾人的營壘,密密麻麻,矗立在那羣山之間。
也在山上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防禦。
但是……
哪怕隔着很遠的距離,章惇也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那就是交趾人的營壘中,那些出現在他視線內的士兵、青壯,似乎都在忙着宰殺牲畜。
這太不尋常了。
這個現象不僅僅讓章惇疑惑,也讓狄詠皺起眉頭。
“交趾人,這是要突圍嗎?”章惇問着。
狄詠點點頭:“大概吧!”
這是能想到的事情。
也是李常傑現在唯一的選擇。
突圍!
可是,他憑什麼敢的啊?
章惇和狄詠對視一眼,都有些不可思議。
突圍這種事情,對大宋來說,教訓深刻。
自從元昊反叛後,從好水川到三川口,宋軍一次次被包圍,也一次次開始突圍。
最後的結果都證明了一個事實——一支被圍困的軍隊,假若沒有援軍接應,強行突圍的話,十死無生!
永樂城之戰,再次證明了這個結果。
即使是一支百戰精銳,在沒有援軍接應的情況下,突圍必然全軍覆沒!
原因?
很簡單——在下令突圍的那一刻,所有組織都已經失效。
大部分人都將只想着逃跑。
於是,哪怕有少數敢戰、敢死之人,奮勇殺敵,最終的下場也只能是——力戰而亡。
永樂城之戰後的第二年,西賊就很好的證明了這個例子。
大宋在靜邊寨設下十面埋伏。
西賊元帥、統兵官、都監仁多零丁,被團團包圍、切割。
儘管仁多零丁麾下的騎兵,不可謂不精銳,他本部的親兵不可謂不勇敢。
但戰鬥的結果卻是——仁多零丁這個指揮西賊打贏了靈州之戰,水淹劉昌祚,又帶兵攻陷了永樂城的西賊名將,被宋軍大將彭孫陣斬於靜邊寨下。
此戰,西賊入寇之兵,除了數百人僥倖逃回去外,其他人盡被宋軍在靜邊寨下斬殺。
無論是宋軍,還是西賊,都證明了一旦被包圍,突圍就是找死。
交趾人憑什麼覺得,他們可以突圍?
李常傑怎麼想的?
“難道說……”狄詠想了起來:“交賊,妄圖用戰象爲先鋒突圍?”
在旁邊的燕辰聽了就笑起來:“若交賊果如此,末將必令其戰象敗亡!”
在汴京的時候,官家就已經面授機宜。
燕辰和他的御龍直,只做兩件事情。
或者,爆破堅城。
或者,迎擊敵軍的戰象!
“哦!”章惇看向燕辰:“公事有對戰象的妙策?”
燕辰笑起來:“官家神聖,早授機宜於末將!”
“賊象兵不來則已,來則必敗!”
對此燕辰有着足夠的信心。
因爲他帶來的一百餘御龍直,或許衝鋒陷陣,近身肉搏,遠不如御龍第一將的精兵悍將。
但,御龍直有一個特點,是其他所有大宋軍隊,甚至整個天下的所有軍隊都望塵莫及的——身高、臂展!
御龍直的士兵,父子相替,子孫相襲。
爲了確保子子孫孫都能吃上趙官家的飯。
所以,御龍諸班直,從太祖那一代人開始,他們娶妻的標準就和所有人都不同。
以身材健碩、體格高大者爲妻。
這樣一代代優生優育下來的結果是——御龍諸班直在身高、臂展方面,冠絕天下。
大宋禁軍上四軍的士卒,身高五尺六寸(約合175CM)就算精兵,可以吃每個月三貫的月俸。
但御龍諸班直,身高六尺(約190cm)是普遍現象。
六尺以上比比皆是。
燕辰帶來的這百餘御龍直,更是官家從御龍諸直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魁梧巨人!
他們身高,普遍在六尺一寸以上。
臂展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六尺有餘!
因爲是御龍直,所以待遇、伙食是最好的,體能自也不必說。
這意味着,他們可以投擲出遠比正常人遠的多的鐵罐、陶罐。
早在汴京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金明池內訓練着投擲三斤或者五斤左右的實心鐵罐。
要求做到擲十五步以上,依然可以準確命中目標。
這一點,同樣難不倒御龍諸班直——因爲他們吃這碗飯的要求之一,就是射術精湛。
先帝在時,就經常會校閱御龍諸班直的射術。
有時候還會召集大臣,一起觀摩。
在靶場上,御龍諸班直表現出色,經常能做到十中八九,博得滿堂喝彩。
所以,只要交趾人的戰象敢出現。
御龍直,就會用他們手中投擲出去的鐵罐,將那些戰象全部炸死!
而這,確實是最適合御龍諸直做的事情。
不必親自上陣,與敵人白刃搏殺。
更不必和敵人在爛泥地裏摔跤。
他們只需要戴好鳳翅盔,穿上山文甲,列隊於陣中。
待敵人靠近,將手中的鐵罐奮力擲出。
剩下的事情,就是其他人的事情了。
高貴的御龍直,不需要參與。
他們也不合適參與。
戰象這樣體型龐大,目標明確的敵人,就更是御龍直門的最愛了。
章惇和狄詠,看着燕援淡然的神色。
兩人對視一眼。
狄詠想起了,北件城城下的那一聲宛如雷霆的巨響,連大地都因此震動的奇觀。
章惇則是想起了他不止一次見過御龍直們訓練時投擲陶罐、鐵罐的場景。
兩人都是若有所思。
章惇更是在心中喃喃自語:“難不成,燕辰手中,真有對付賊人戰象的利器?”
“若是如此,此戰就又輕鬆了許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