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名正言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來點豬頭肉字數:3211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新的一天開始了,朱允熥還是按照以往那樣準備上朝。

    文武百官已經在奉天門外列隊了,準備着開始入殿了。

    一個小太監走到練子寧身邊,小聲說道,“大人,殿下有旨意,今日朝堂之上當彈劾禮部尚書。”

    練子寧心裏頓時有數了,他不算是絕對的太孫心腹,比不上夏原吉、黃觀。

    而鬱新、楊靖、齊泰這些六部尚書,有些人覺得這算是太孫心腹,但是也有人覺得那些人都是皇帝發掘、提拔的,算不上是真正的太孫班底。

    彈劾任亨泰對於不少人來說是一個壓力,自然就是因爲這位狀元出身的禮部尚書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第一個在太孫府效力的文官大員,是六部尚書當中真正意義上被太孫提拔的。

    在皇太孫地位越來越穩固的時候去彈劾太孫心腹,這簡直就是在給自己添堵。

    可是練子寧不在乎那些,他有着自己的一系列認知和堅持,此前沒有彈劾只是因爲得到了太孫的授意,要稍微的晚一點。

    如果太孫一直壓着這件事情,練子寧哪怕拼着太孫發怒,他也會在該彈劾的時候就去彈劾,這就是他自小堅持的真理,這也是他認爲一個讀書人應該堅守的正氣。

    現在皇太孫也明確了一些事情,練子寧自然也就顯得更加有底氣了。

    早朝就這麼開始了,首先也就是五軍都督府的一些事情,奏報邊關事情,奏報這一次諸王出征的事情,這是大事。

    練子寧保持着安靜,輪到都察院的時候他直接出班,“啓奏陛下,禮部尚書任亨泰出使安南,本該宣揚國威、教化,然其買蠻人爲奴婢,有負朝廷恩典、不遵禮法,還望陛下徹查!”

    又有其他御史言官出班,任亨泰的一些所作所爲已經不是什麼祕密了,這些事情也沒有人會想着要幫他遮掩。

    這也只能說是任亨泰咎由自取,或許他以爲天高皇帝遠的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在安南的所作所爲,可是實際情況就是他做的事情朝廷已經知道了。

    朱允熥也出班,說道,“啓奏祖父皇帝陛下,孫臣以爲任亨泰忝爲禮部尚書,其所做之事實在難以啓齒。位居禮部尚書,也難以服衆。”

    老朱看了看朱允熥,說道,“準所奏,罷任亨泰禮部尚書之職,皇太孫查辦此事。如何發落等事宜,太孫草擬後報與朕。”

    皇帝這樣的一些安排讓大家稍微有點意外,可是也不算是特別的意外,也算情理之中。

    皇太孫被冊立這三年多來,皇帝一直都是不遺餘力的在培養,放權的速度也讓人有些不可置信。

    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間,皇太孫的表現出色,以至於很多人覺得如今的太孫和當年的皇太子一樣,基本上已經實際的掌控了大明的朝政。

    大事小事先奏報太孫,太孫拿了主意之後再報給皇帝,這個流程很多人都無比熟悉,大多數的事務也都是按照皇太孫的旨意在辦,大家也都心裏有數。

    表面文章還要做一做,朱允熥繼續說道,“禮部乃六部之首,任亨泰免官後,當以左右侍郎暫理禮部諸事。今年各行省鄉試,也不可怠慢。”

    老朱接話說道,“太孫言之有理,今秋還有鄉試,禮部萬萬不可因任亨泰之事懈怠了。”

    實際權力當中吏部才是最大,但是名義上禮部是六部之首,主管科舉就是禮部的職責之一,今年要鄉試、明年要會試,也都是大事情啊。

    尤其是在上一次會試爆發出不一樣的南北榜案,詹徽等人因此喪命,明年的會試正式分爲南北二榜,對禮部等衙門也是一種考驗。

    朱允熥也繼續說道,“皇祖父,任亨泰到底是禮部尚書。孫臣以爲當令三法司協理,以免有冤假錯案。”

    老朱自然不會反對,直接說道,“太孫考慮周全,禮部尚書到底官職特殊。若是不查清楚也難以服衆,各衙門當謹遵太孫令諭查清此案。”

    文武百官都非常的麻木,皇帝和太孫在一唱一和,將事情安排的非常清楚,這件事情許多人實際上也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任亨泰在安南買奴,實際上就是鴻臚寺和錦衣衛聯手爆出來的。在任亨泰等人還沒有回到京師的時候就爆出來這些事情,還不是皇帝和太孫的意思麼!

    可是這個時候也沒必要在意那些細節,事情是任亨泰做的,就別怪現在有人知道這些事情了。

    關於任亨泰的事情似乎就告一段落了,很多的事情大家只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來就好,肯定不會有太大的疏漏。

    忽然間有一個侍衛入殿,跪下說道,“啓奏陛下,太子妃令人求見!”

    太子妃?

    很多官員都愣了一下,那位太子妃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很多人也都是心知肚明的。據說皇太孫大婚的時候,那位太子妃只是露了一面就被請回去了。

    而現在這位太子妃派人來奉天殿,那自然也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了,這可是在商議國政,借她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在這樣的場合求見。

    老朱則直接開口說道,“宣。”

    張福生邁着小碎步快速入殿,以至於一些文武官員都不知道該是什麼樣的表情才好。這一位,可不就是皇太孫的跟班太監麼。

    什麼皇太子妃派人求見啊,實際上也就是皇帝和太孫安排的。但是程序沒有任何的問題,名義上還是太子妃派出來的人。

    張福生直接跪下,大聲說道,“啓奏陛下,皇太孫妃已有喜脈,太子妃特令奴婢前來報喜!”

    一瞬間文武官員們都愣住了,隨即也紛紛反應過來了,大聲高呼‘大明鴻福’、‘恭賀皇帝陛下’、‘恭賀皇太孫殿下’等等。

    老朱臉上的喜悅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哪怕前些天就知道了這個好消息,但是那都是心裏偷着樂呢。

    現在在朝堂宣佈這件事情,自然也就是要昭告天下了,自然也就是可以正大光明的享受所有人的恭賀了,這確實是一樁天大的好事。

    文武官員們似乎也是再一次見識到了皇帝對皇太孫的偏愛,因爲一系列的誇獎和賞賜讓人目不暇接。

    但是這一切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皇太孫妃有喜,這確實就是對於大明江山社稷來說的大喜事,皇帝開心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常升有些遺憾,因爲徐輝祖已經出征了,要不然說什麼也要恭喜一下那位魏國公。

    怪不得前兩天皇太孫還說了要讓繼祖入宮伴讀之類的話,原來是太孫現在也有了子嗣,這肯定是天大的好事啊!

    結束了一天的早朝,朱允熥也就準備回文華殿了。不過這一路上不少官員都湊到跟前恭賀,朱允熥也只能笑着耐心的接受了。

    道衍雖然是和尚,可是也是官員,“恭賀殿下,皇重孫殿下誕生之日,國朝說不準會有些變動了。”

    朱允熥看着道衍問道,“哦,那大和尚你來說說有何等變化?”

    “殿下明鑑,蒙陛下信賴,朝政大事多由殿下處置。”道衍就認真而嚴肅的說道,“陛下也時常流露厭倦朝政、精力不濟之舉,想來也是爲殿下幫扶。”

    這也沒什麼好反駁的,老朱也不是現在才有這樣的做法,前兩年就時不時的裝病,或者是在朝堂上就說些讓人浮想聯翩的話。

    道衍繼續說道,“臣以爲若是殿下資質平庸,陛下必然不敢捨棄權柄。如今殿下英武卓羣,陛下自然安心託付江山社稷。”

    朱允熥指了指道衍,說道,“這話要是傳出去了,本宮第一個拿你問罪!”

    道衍也不在意,繼續說道,“殿下,臣以爲若是陛下再試探,殿下當不再推脫爲好。”

    朱允熥就收斂笑容嚴肅問道,“爲何?”

    道衍直白無比的說道,“殿下,暫且不念陛下年老。只是殿下心中自由宏圖壯志,若是殿下登臨大寶,諸多事務必然更爲順遂。”

    朱允熥就問道,“現如今也不差,諸多事情也都是本宮處置。”

    “殿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道衍認真說道,“陛下一向信賴殿下,只是諸多事情,殿下也和陛下有分歧之處。”

    聽到道衍這麼說,朱允熥也沉默下來,他知道道衍說的這些也都是非常有道理。

    別看現在很多的事情似乎是朱允熥在做主,他的一些權力看起來和皇帝根本就是沒有什麼區別一般。

    但是那些也僅僅只是看起來而已,大明朝現在當家做主的人還是洪武皇帝,這一點根本就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什麼東宮班底、太孫心腹,本質上還是皇帝的臣子。哪怕大臣們盡力在配合朱允熥,那更多的也只是因爲有着皇帝的旨意。

    所以仔細想一想的話,朱允熥也不能有什麼沾沾自喜的情緒,現在的他做的還不夠。

    他還只是皇太孫,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現在的他是皇帝,那麼很多的事情也就變得名正言順起來了。

    至於說老朱退位之後依然可以大權在握,這樣的可能性確實有。但是考慮到他當皇帝的時候都毫無顧忌的放權,退位後再握着權力不鬆手,這樣的可能性反而不大了。

    有些事情,也真的要考慮一下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