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難取捨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來點豬頭肉字數:3125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朱允熥總覺得自己這輩子,可能就是上靠父母、下靠兒子了。

    皇太孫的位置是怎麼來的他心裏有數,他是通過了一些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不過更多的還是因爲他的父母是太子朱標和太子妃常氏。

    而現在呢,如果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以後繼承皇位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想要提前上位,很有可能也就是要靠兒子了,有了兒子就是什麼事情都好說。

    這麼一想的話好像是有點憋屈,但是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反正都是一些好事情。

    “祖父,任亨泰回來了,我就給他降爲御史。”朱允熥也沒忘記正事,說道,“他這一回在安南實在是有些做的太過了,要是不加以懲處實在說不過去。”

    老朱也不開玩笑,認真說道,“這人在京中倒也安分,只是出去了就不老實。咱這輩子就怕一些官員貪贓枉法,他們在咱跟前不敢亂來。只是你也看到了,這任亨泰在京中的時候多好,現如今怎麼就是這德行了?”

    “那些讀書人比我們還急,禮部盡是一些道貌岸然之輩。”朱允熥就忍不住吐槽說道,“想想看啊,以前是禮部侍郎不知禮。現在更好了,禮部尚書本該教化天下,但是管不住自個兒!”

    老朱則是無比嫌棄的說道,“就是這個道理,說起大道理,那些人一套是一套。要說勸着咱得時候,他們一個個大公無私、憂國憂民。要是談及到自身,這些人就品相難看。”

    朱允熥也不反對這樣的說法,雖然有些極端,可是這類情況實在太多了。

    東林黨什麼的不說,歷朝歷代也都不缺少這類讀書人。

    老朱也嚴肅起來,問道,“禮部尚書再補任,你覺得何人才是最好的?”

    朱允熥也有些頭疼,朝廷好不容易才算是將六部尚書給補齊了。可是現在倒好,如今的情況就是禮部尚書又空出來了,現在也不得不考慮再選人了。

    “詹事府的門克新還算不錯,只是已經七旬了,年歲太大。”朱允熥就說道,“我記得雲南右布政使陳迪還算不錯,要不就是練子寧和齊泰,這二人還算是有些才華。”

    老朱仔細想了想,說道,“那就先不急着定下來,你再看看。”

    朱允熥對此也就是稍微的笑了笑,禮部尚書的人選確實可以稍微的再等一等,暫時不需要特別着急定下來。

    反正就算是沒了禮部尚書,現在還有左右侍郎可以代理管理好禮部,短期內來說不至於禮部大亂,不會影響到朝廷的一些正常運轉。

    主要還是習慣了,習慣了六部尚書時常有些空缺,皇帝也好、百官也罷,對於這類情況都覺得習以爲常,所以該怎麼做大家也都心裏有分寸。

    老朱笑着提醒說道,“先前還想着給你找個狀元郎好好加以培養,只是現在看起來狀元郎也不一定可靠。”

    這話也沒什麼問題,任亨泰好歹也是大明朝第一個得到皇帝賞賜御製牌坊的,也是第一個被安排在朱允熥手底下的文官大員。

    結果呢,自然也就是大好前途一朝葬送,這也根本怪不了其他人,這一切也都是他咎由自取。

    估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也會有不少官員心裏會有各種想法,空出來了一個尚書的位置,要說不心動那是假的。

    五軍都督府的正二品不少,正一品、從一品的都督也不是沒有,而那些超品的公侯爵爺們自然也就不用多說了。

    可是對於文官們來說,正二品的尚書之位已經是仕途的極限了,心裏當然有想法。

    “我準備這段時間再看看,現在好些文官我都有些看不明白了。”朱允熥就對老朱說道,“我還是不喜歡文官一個鼻孔出氣,正好釣釣魚。”

    聽着朱允熥的話,老朱只會覺得欣慰。這是一個皇帝應該有的品質,不喜歡手底下的臣子內鬥的利害,也不會樂意看到所有的官員聯起手來。

    用一個禮部尚書的職位來釣釣魚,看看那些文官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格局,這也不錯。

    尤其是朝廷的南方文官比較集中,雖說不敢有直接的派系,不過或多或少的還是會有一些藕斷絲連、明裏暗裏的小組織。

    老朱就笑着開口,說道,“那是該好好的分辨一下,這幾年咱對那些文官管的也鬆了些。”

    朱允熥一本正經的點頭,他也覺得最近這幾年老朱的脾氣變好了不少,起碼針對文官的大案相對來說減少了很多。

    至於其他的讀書人、文官會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朱允熥可顧不上。

    郭寧妃來了,看到朱允熥後說道,“殿下,這些天你該多去陪陪太孫妃。女子有了身孕,這些時候心裏想的事多。”

    雖然現在這個年代沒有什麼產後抑鬱的說法,但是在孕期會有各種情緒不穩定的認知還是有的,尤其是在一些富貴人家更是如此。

    朱允熥就笑着說道,“寧妃娘娘,我也就是現在過來說說話,肯定還是要回去和妙錦說話、吃飯。”

    如果是以前有人敢趕走皇太孫,老朱肯定會非常的憤怒,對他來說一天最大的放鬆實際上也就是和孫子一起吃飯、說些家常或者朝堂的事情。

    但是現在的老朱雖然心裏頭還是有些捨不得孫子離開,但是只要想到重孫的誘惑,那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

    朱允熥就說道,“娘娘,過些天應該是有宗室藩王入京朝覲,有些事情還是得您去代勞。”

    雖然北邊的幾個藩王都是出征在外,可是其他的一些藩王該入京覲見的還是要入京,這也是大明的一個慣例了,只不過今年是從楚王朱楨開始。

    郭寧妃就笑着說道,“也沒有多少事情,太孫放心就是,肯定不會勞煩太孫妃。”

    朱允熥看向老朱問道,“親耕禮的時候我牽牛、您老人家扶犁,按說本來是該妙錦也跟着一道過去,這可怎麼辦?”

    親耕禮這東西可不是小事,每年的仲春時節就要開始。這也是勸課農桑的代表活動之一,以往老朱都是親力親爲,不是做個樣子就走。

    大臣觀禮,宗室也要下田,御田也就是‘一畝三分地’,收穫的糧食是要用來祭祀天地社稷的,這可是大事情。

    前幾年都是老朱帶着朱允熥,爺孫兩個在忙活。沒有當家主婦,所以也少了一些流程等等。

    本來以爲今年徐妙錦要出面,也沒理由不參與,尤其是這還是她作爲皇太孫妃第一次參與親耕,意義自然也就更加的不同尋常了。

    老朱想都不想的說道,“妙錦不去,尋常時候那些大臣、命婦都要觀禮,站着都是一兩個時辰。咱宗室還要下田,豈能累着咱孫媳!”

    皇帝和太孫親耕,文武百官都是要觀禮,如果有幸還會被叫去幫忙。

    老朱也明白一些朱允熥的擔心,無外乎就是徐妙錦如果缺席,這肯定是有一些好說不好聽了,在以農爲本的時代,勸課農桑是統治者必須重視的。

    哪怕只是一些儀式性的事情,也不能在這個時候連個表面功夫都不做,要不然實在是太難看了。

    “過幾天就讓人去報喜,這是大事。”老朱仔細想了想,說道,“估計再瞞,也是有些瞞不住了。”

    朱允熥也不反對這個說法,有些事情在宮裏可以瞞住。但是有些事情想要完全瞞下來,那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了。

    就比如說現在的太醫院,很多御醫都是心裏有數的,他們不敢隨意亂說,可是很多的跡象也是被一些臣子多少察覺出來了。

    現在都在忙着滿天下的尋找手藝出色、接生穩妥的穩婆了,以往不太喜歡鋪張的皇帝和太孫也在四處尋找一些可以安神保胎的好東西,可謂是來者不拒。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一些人還看不出來一些端倪,那顯然也是有些說不過去了,千萬不要小看了朝堂上的一些人精的聰明勁。

    朱允熥也就笑着說道,“是這個道理,這本來也就是喜事,自然無需隱瞞太多。”

    既然是喜事,不說普天同慶,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層次和水平。但是小小的歡喜、慶祝一下,這些顯然也是沒什麼問題了。

    以老朱骨子裏的一些老農民屬性,如果正常情況下誰也別想錯過親耕禮,就算是朱允熥這個皇太孫都不行。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相比起親耕禮,他的寶貝大重孫顯然才是最爲重要的。

    徐妙錦不參加親耕禮也沒什麼,不要說老朱充分可以理解這件事情,到時候滿朝文武也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真正的大喜事,對於整個大明王朝來說都是好事,不誇張的來說,只要徐妙錦生下男孩,那就是大明的國本了,這裏的分量就不一般了。

    朱允熥腳步輕鬆,這也算得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怕有些事情似乎不是絕對的順利,但是不影響他這段時間的好心情。

    看到朱允熥回來,徐妙錦笑着起身,“殿下,怎麼這時候還回來了,不留下陪皇祖父用膳?”

    “不管他,咱倆吃飯。”朱允熥笑着開口,“張福生,動起來啊,傳膳!”(本章完)